2018年9月開學初,陳倉區實驗小學五年級科創小組從學生中亂扔垃圾現象入手,歷時三個月的關於垃圾分類處理的實踐調查活動順利完成。實踐調查深入學校、街道、居民小區和垃圾處理主管部門,通過考察、詢訪、調查問卷、實踐體驗、主題班會、撰寫心得體會、宣傳倡議和呈交建議書等一系列具體而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受到深刻的生活教育,培養他們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和開拓「美麗」新境界的社會責任感。
在活動中,同學們踴躍報名參與,自願做環衛「小小宣傳員」,9月25日,學校邀請陳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輔導員李勇超老師做了題為《關注生活 大膽創新》的科技輔導培訓,激發學生大膽嘗試,勇於創造的興趣。10月8日,學校 隆重舉行了2018年科技節啟動儀式,安排部署了科技實踐活動、科技小發明、小創意、科幻畫等精彩紛呈的科技活動項目。表彰了第33屆科技創新大賽獲得省市級獎勵的學生。看到科技創新的巨大魅力,五年級科創小組成員們參與活動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10月10日至16日,活動小組在輔導員孟軍生、朱永紅、翟梅老師的帶領下在班內學生、家長及小區居民中開展了為期7天的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參與調查問卷共100多人,分析整理出四點問題,一是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二是居民對維護環境衛生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三是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還不夠強烈,四是實行垃圾分類面臨的困難很大。
活動小組於10月24日,前往學校垃圾場、街道、小區物業、千渭街道垃圾中轉站現場察看垃圾收集與投放情況。每到一處,收入學生眼帘的是雜亂堆放的垃圾,街道垃圾更是亂扔亂放,一路察看交流,同學們眼神複雜,情緒低落。「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如此的現象,我們該怎麼辦?」
回到學校後,輔導員孟軍生老師根據大家走訪中發現的問題,組織分小組開展討論會,探討解決方案。決定在學生中以作文的形式收集意見,給學生家長、盛馨苑小區部分業主、清潔工散發垃圾處理意見和建議,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爭取提出的解決方案合理、實用、有效。
11月14號,活動小組帶著活動方案來到陳倉區園林環衛處,韓文海主任告訴同學們,作為城市垃圾處理的前沿單位,陳倉區300多名環衛工作者不辭辛勞,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方式方法維持衛生清潔工作。就目前垃圾處理問題,還是個相當前沿的課題,雖然整個地球都在關注,即使做的比較好的日本和德國,也同樣面臨不斷產生的新型垃圾圍困問題。垃圾究竟怎麼分類,怎麼收集、運輸、處理和利用,都在研究,甚至還牽扯到各個職能部門的責任分擔,資金投入,制度建設與監督考核,以及宣傳等。
11月22日,感恩節這一天,活動小組來到盛馨苑小區大家現將生活垃圾收集與投放倡議書發給居民群眾,然後按垃圾分類要求,把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毒垃圾四種標識分別粘貼在不同的垃圾箱正面,然後觀測居民投放垃圾情況。
12月4日分別向陳倉區園林環衛處、盛馨苑小區物業等部門呈送建議書,並及時得到回覆。科創小組的做法,得到相關部門的一致好評,也鼓舞了同學們持續關注、宣傳、踐行的信心。
實踐考察過程中,同學們看到街道垃圾隨地亂扔,小區生活垃圾不分類收集,任意亂投,街道清潔工辛苦勞累的身影,備感憂慮。他們通過召開主題班會、撿拾街道垃圾、發放調查問卷、走訪社區居民徵求意見和建議、發宣傳倡議書、實地收集數據等活動,相互團結協作,有時為一個問題,一同討論解決辦法。尤其是在宣傳教育廣大市民積極響應垃圾分類收集與投放倡議,受到人們稱讚表揚。
生活越來越美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更必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處理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與投放問題,是 政府、企事業單位、廣大市民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希望大家都能積極行動起來,不推脫,不觀望,從自己做起,分類收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讓文明有序的生活行為創造「天藍、山青、水綠」的幸福家園。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我們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美麗中國必將鋪展更加壯美的圖景。同時,也能夠為人類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