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眼皮經常會跳動嗎?
您還會以為這是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暗示嗎?
NO!NO! NO !
當心這是「眼瞼面肌痙攣」的前兆
眼瞼痙攣是一種非隨意性眼輪匝肌過度收縮所致的眼瞼閉合,屬於局限性肌張力障礙性疾病的範疇。眼瞼痙攣的早期表現為多類型非痙攣性眼部症狀,包括瞬目運動頻繁、睜眼無力、眼瞼下垂、乾眼、畏光。病情逐漸進展後表現為非隨意性強直性眼肌閉合。瞬目頻率隨病程增長逐漸增快,一般達到某一固定頻率後長期穩定。少數病例瞬目頻率繼續加快而導致功能性視物障礙甚至持續性閉眼,並呈現皺眉、張口、噘嘴等古怪表情,嚴重影響工作、生活與社會活動。「感覺詭計」為初期典型特異性體徵,即觸摸額頭、眼瞼、下頜等特定位置、按摩眼瞼、佩戴墨鏡、咀嚼、唱歌后,眼瞼痙攣減輕甚至暫時消失,具有診斷指導意義。先以單側眼瞼異常閉合為起始,後逐漸波及同側面部、頸部,甚至肩部肌肉,隨後發展為雙側眼瞼異常閉合與其他部位肌肉異常收縮。極少數患者未經治療可自愈。長期眼瞼痙攣導致眼周皮膚鬆弛、鼻根部與外眥外側大量橫向深層皺紋、瞼裂高度變窄、上瞼下垂、痙攣性瞼內翻、眼表刺激症狀,且常伴隨慢性焦慮或抑鬱情緒, 或於發病前有某些誘因導致焦慮或抑鬱狀態。眼瞼痙攣患者常規頭顱CT或MRI可完全正常,功能磁共振(fMRI)檢查可能有異常發現。
眼瞼痙攣的治療相對複雜,效果有限、維持時間短、易復發,主要有:①心理疏導;②口服藥物如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安定等;③眼輪匝肌局部麻醉藥物封閉治療;④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療;⑤經顱磁刺激治療;⑥手術治療如眶周眼肌切除術、面神經血管隔離術等。
面肌痙攣是指一側或雙側面部肌肉(眼輪匝肌、表情肌、口輪匝肌)反覆發作的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緒激動或緊張時加重,嚴重時可出現睜眼困難、口角歪斜以及耳內抽動樣雜音。典型的面肌痙攣是指痙攣症狀從眼險開始,並逐漸向下發展累及面頰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而非典型面肌痙攣是指在痙攣從下部面肌開始,並逐漸向上發展最後累及眼瞼及額肌。典型的面肌痙攣居多,好發於中老年,女性稍多。當缺乏特徵性臨床表現時,需要進一步完善輔助檢查來明確,包括肌電圖、異常肌反應、頭顱MRI及頭顱MRA等。
診斷面肌痙攣後,首先可以進行藥物治療,如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及安定等。其次,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肉毒素注射治療,有90%以上的患者對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症狀緩解期為1~8個月。隨著病程延長及注射次數的增多,療效逐漸減退。2次治療間隔不應少於3個月。故而肉毒素注射不可能作為長期治療面肌痙攣的措施。另外肉毒素注射可出現乾眼、角膜炎、流淚、畏光、復視、眼瞼下垂、不同程度面癱等不良反應,多在3~8周自然恢復。反覆注射肉毒素可出現永久性眼瞼無力、鼻唇溝變淺、口角歪斜等體徵。當上述2種方法療效差或不能耐受藥物不良反應時,可考慮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