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Biology》:一本(10分)不正經的雜誌?

2021-02-08 科學公會

為什麼說《Current Biology》不是什么正經雜誌?


答:因為它真呢是太搞太好玩了。用老美的話,就是有點離奇(quirky)。

傳統意義上的科學類雜誌,都是給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感覺。每個字都懂,但連在一起卻不知道它再說些什麼。晦澀、生僻、無趣、難懂,幾乎成了科學學術雜誌的代名詞。特別是我們國家的學術雜誌,圖、表、數據、排版等展示「非常傳統」,很多時候簡直就是在比誰更「噁心」人,誰更能趕走讀者。

然而,並非所有的學術雜誌都是這樣的。學術雜誌為了吸引讀者,也在不斷的改變和調整,如西方的Science,Current Biology等不僅在外觀上風格迥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術類數據與圖表的表現形式,讓人有種感覺圖文並茂的娛樂雜誌之感。當然,外表的變化只是形式和風格上的變化,目標只是奪人眼球而已。Current Biology 最核心的還是內容上的吸引眼球。有趣、好玩、誘人,讓公眾覺得生命科學很有意思才是其根本。

受版納植物園主任陳進的邀請,Current Biology的編輯Florian Maderspacher拜訪了版納植物園,並給大家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理念和投稿方法。Current Biology是Cell旗下的一個子刊,內容包括神經發育、認知生、進化、傳粉與繁殖、基因組等等,影響因子在9-10左右。雜誌的周期非常快,拒稿率也非常高(據說第二天就悲劇了)。雜誌編輯似乎有意在學術雜誌和流行雜誌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兩個圖表,短小精幹,避免冗長。雜誌投稿也很有趣,它首先要求作者先寫個簡單的通訊郵件過去,編輯看看故事梗概,假如感興趣,作者再投稿。雜誌特別強調研究的新穎性,鍾愛那些用新穎的方法解讀那些腦洞大開的研究,所以那些一本正經的研究基本就沒戲了。文章一旦進入投稿環節,被接收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9%左右)。雜誌還設計了一些各種碎片、觀點或回應欄目,一些有趣的研究故事或文章回應也會被刊登出來。雜誌的封面設計也很酷,很吸引眼球。因此Current Biology的網站閱讀量和下載量(每月30萬下載量),以及媒體曝光率都相當高,每年約500個頂尖級報導。

Current Biology到底到底寫的是些什麼東西呢?可以用一些例子說明。如《非洲一種屎殼郎利用糞球來降溫》、《一種屎殼郎跑起來像一匹駿馬》、《為什麼有的人想睡就睡?》、《為什麼人到了陌生地會睡不好》、《吼猴嗓子與卵子的進化平衡關係》、《蒼蠅為什麼難拍》、《只運動達不到減肥的目的》、《黑猩猩為爭奪地盤也會發動戰爭》、《車禍讓燕子進化出更短的翅膀》等等。這些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有沒有激發你的欲望呢?

下面我們通過十個封面的故事,來了解一下CB上那些有趣的生物學研究。

吼猴的嗓子與卵子(雲南話)存在一個進化平衡

CB封面文章報導,吼猴嘶吼的喉嚨與睪丸大小存在一個進化的權衡。生活在雄性較多群體中的雄性因需要精子競爭,睪丸更大;而雄性少的群體中,雄性喉嚨更大,睪丸更小。據說,這是首次正面動物聲音與生殖間存在一個平衡關係。


在中國發現了一個雌恐龍正在孵蛋的化石

中國科學家在新疆哈密發現一組翼龍化石,該化石群不僅包含雌雄翼龍,精妙的是還有幾枚恐龍蛋,簡直就是一個雌雄恐龍正在抱蛋的溫馨畫面。這些化石說明不同性別的翼龍在體型、大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這種雌雄翼龍+蛋的化石組合在科學界尚屬首次發現,被認為是近200年來最精彩的翼龍發現之一。古脊椎所對蛋化石的進一步研究還發現,翼龍的蛋結構與蛇蛋相似,均有兩層保護膜。

在恐龍滅絕的晚期,發現那些很像鳥的恐龍發生了一次食性轉化

白堊紀晚期,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的大滅絕,之後鳥類登上了歷史舞臺。鳥類是如何從恐龍進化到鳥類呢?體型小而輕,體表被毛的手盜龍起到了過渡作用。白堊紀晚期,手盜龍非常繁榮,但卻在最後的1500萬年內也快速滅亡。研究發現,在滅亡過程中,地表取食種子的種類卻存活了下來。說明,食性的轉變很可能是恐龍進化到鳥類的重要選擇動力之一。



屎殼郎像駿馬一樣的奔馳

昆蟲世界中,一般靠三腿落地三腿離地前進,而科學家新發現,生活在南非納米比亞沙漠的三種屎殼郎能像駿馬一樣奔跑。



沙漠上的屎殼郎把屎球球當空調降溫

南非乾熱草原上溫度常超過60°C,極端高溫對任何生物的都是個威脅。生態學家利用紅外攝像設備研究發現,屎殼郎的糞球溫度比地面要低,屎殼郎在滾糞球的時候體溫會隨之升高,之後會爬到糞球上「冷卻」體溫。糞球簡直成了屎殼郎的移動「空調」。


竹節蟲奇特的連結導致其走路看起來機械化

為什麼竹節蟲走路看起來會有種械化的感覺?本期CB封面利用生物物理解析了竹節蟲的足與身體的連結,發現它的足並非通過肌肉與身體連在一起,而是「被動地」與身體相聯。所以看起來扭扭捏捏的,不像哺乳動物或人那麼協調。


基因組研究告訴我們妖面蛛起源古老

妖面蛛是蜘蛛裡面一種非常獨特的類群,它在夜間會主動撒網出擊,像漁夫一樣捕捉獵物,在蜘蛛界可謂獨樹一幟。那麼,妖面蛛是怎麼進化而來的呢?本期封面文章,利用基因組,在系統樹上分析了妖面蛛的獨特地位。以前形態學上,都認為妖面蛛是園蛛科進化而來的,現在基因組分析發現不是,它起源是很古老的。基因組分析,為我們理解蜘蛛的進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公雞打鳴不僅受光線和聲音刺激,也有個內在生物鐘控制

公雞通常在早晨打鳴,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常識,但公雞為什麼在清晨打鳴?卻依然是個謎題。本期封面文章發表了日本科學家一個簡短的Correspondences,討論這個古老的話題。文章得出結論,除了光和聲兩個外因的影響,公雞有一種獨特的生物節律,在控制公雞打鳴。

馬桶豬籠草與蝙蝠的對話

在婆羅洲,科學家發現豬籠草與一種蝙蝠存在巧妙的共生關係。豬籠草為蝙蝠提供過夜的地方,獨特的結構可遮風避雨;蝙蝠則把豬籠草當做馬桶,拉屎屙尿為豬籠草提供營養,二者互利共生。這篇文章最先發在Biology letters上。之後,Current Biology 立馬發表了另外一篇文章,解析了蝙蝠如何利用超聲波定位豬籠草,豬籠草獨特的結構又如何指引蝙蝠順利到達。CB進了一步,但表明為了搶風頭,雜誌之間也是會搶好的故事的。


快樂的生物學原理

生物科學是很有趣的,生物的趣味也講究科學(The Biology of Fun and the Fun of Biology)。2015年1月的特刊就是Current Biology好玩的絕佳體現。在25周年之際,編輯們推出一期雜誌,專門講述了好玩的生物學特徵。正如編輯所言,CB的搞笑和好玩,並非輕浮和淺薄,而是旨在通過發表那些好玩的研究,讓人開懷大笑,並享受腦洞大開的樂趣(pleasure of novelty),那麼他們的意義就達到了。(The idea of 『fun』 in work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ly frivolity, or triviality — funcan be had in work that results in a Nobel Prize, as well as that rewarded withan Ig Nobel Prize. )

搞笑曾經讓人獲得諾貝獎,搞笑現在也成就了諾貝爾獎。Current Biology的老不正經,或許也從另外一個層面反應了生命科學的精妙。假如你不能理解,那只能說明你要不不入門,要不就真的已經落伍了。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劉光裕科學網博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Current Biology》不是什么正經雜誌
    傳統意義上的科學類雜誌,都是給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感覺。每個字都懂,但連在一起卻不知道它再說些什麼。晦澀、生僻、無趣、難懂,幾乎成了科學學術雜誌的代名詞。特別是我們國家的學術雜誌,圖、表、數據、排版等展示「非常傳統」,很多時候簡直就是在比誰更「噁心」人,誰更能趕走讀者。然而,並非所有的學術雜誌都是這樣的。
  • 這本4分SCI雜誌的10位高級編輯,竟然集體辭職了!
    本覺得是一本不錯的SCI雜誌,可最近卻發生了件大事,或許該說是醜聞才對:出版社MDPI的領導為了make more money,強制要求旗下Nutrients雜誌的編輯們多接收一些質量不行、沒多少學術價值的水文
  • BOSS穿搭西裝的10種不正經穿法!
    厭倦了總是西服革履?看膩了一天天的西裝領帶皮鞋?有沒有想過把領帶摘掉?西褲、皮鞋換掉?為自己添些風味加點作料?今天咱們來點新鮮的看看西裝10大不正經穿法!當然我們要說的不是這種,穿著大褲衩就敢跑出來是幾個意思?
  • Top 10最佳室內設計雜誌 Top 10 Best Interior Design Magazines
    Betyou are all excited to find out which are the magazines you should go pick out.Here are the top 10 interior design magazines that you can read forinspiration:DWELL MAGAZINE
  • 賈平凹新作惹爭議,賈平凹:我不寫正經東西,一寫正經東西就廢
    《暫坐》是2020年賈平凹創作的一部都市題材小說,是賈平凹創作的第17部長篇小說,首發於《當代》雜誌2020年第三期,《暫坐》於十月份剛入選文學報「10月好書榜「。開廣告公司的陸以可本就不差錢,卻為了得到機場附近的一塊LED廣告展位,被迫成為為了權勢而耍手段的女人。眾姐妹中的富婆應麗後,手中有23間門頭房,但她卻為了更多的錢,用肉體來換取利益,最後不僅被騙了身子,還被無賴敲詐了30萬。
  • 這本4分SCI雜誌撤稿這麼多,還能投嗎?
    出現這種情況,手裡有篇估值三四分的文章,又考慮投這本雜誌的小夥伴就開始擔心了,還要不要投呢?那這種雜誌以後會不會出其他什麼么蛾子呢?比如被鎮壓、甚至被剔除,又或者其他的?有這種想法的小夥伴,其實有點杞人憂天了,4分的JBC雜誌上雖然出現了一輪又一輪的撤稿小風波,過往也存在學術腐敗。
  • 懷念一本舊雜誌
    某個陰雨綿綿的日子,我獨坐家中,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的一本舊雜誌,便抓起一把雨傘,快步下樓。
  • 一本時裝雜誌的 10 年藝術跨界創作之路
    看看最近的幾期:9 月刊已經成為雜誌跨界創作的教科書,具體請看 👉 九月刊閱讀報告;10 月玩了一期男女合體刊(下圖),女刊和男刊兩本雜誌,內容編排上相互交叉關聯,甚是有趣;11 月正好趕上藝術特輯 10 周年, 更是大牌雲集。
  • 和 Kinfolk 同逼格的 10 本美食雜誌 | 閱讀
    在官網中,他們將自己定義為全新的飲食媒體,探討慢食、有機食物、可持續性、可溯源性,並提供關於食品策展的相關信息。就雜誌內容而言,與其說是美食期刊,《Rice》實際更像是一系列生活方式書籍。你所食用的吃喝就是當下生活的寫照。對吃有多嚴肅,對生命就有多嚴肅。那麼,現在想一下,你今天要吃什麼呢?
  • Z POST | 這10本藝術雜誌你還不知道?
    點擊上方 Z Community      關注國際時尚藝術社區最近,小Z收到了許多後臺反饋,希望我們也可以推薦藝術設計雜誌。所以這期小Z決定,為大家推薦時尚和藝術雜誌各5本,希望給大家的十一月,增添更多的視覺養分。
  • 詞義辨析:actual/current/present的區別比較
    前言:actual/current/present三個單詞在作形容詞時,意思有相近的地方,但它們具體的區別是什麼呢?跟著冉老師一起來看看吧!一.actual意為「真實的;確實」,常與不真實的或不確實的事物形成對比。例如:What I need is the actual figures, but not an estimate one.我需要的是確切的數字,而不是估算的。
  • 環境吵鬧就聽不懂別人講話?可能是神經受損 | 一周科技
    近期,發表在《自然》雜誌子刊《科學報導》上面的一篇文章說不定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論文作者發現了一種對喵主子示好的快捷方式:緩慢的對它眨眼睛。眯起眼睛眨眼是貓 「微笑」 的方式,當人類用這種方式和貓進行交流時,貓咪對人類緩慢眨眼的次數會增加(對主人和陌生人都是如此)。而且,在接收到緩慢眨眼的信號後,貓咪會更願意主動接受人類的愛撫,這也被認為是貓咪接收到友好信號之後與人關係拉近的一種體現。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即時IF)
    為了跟進雜誌的IF變化和發表特點,我們E探索醫學每1-2天會出一篇SCI雜誌的解析和影響因子預測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讀生物、醫學雜誌,歡迎大家多提建議。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
  • 《讀者》:一本國民雜誌的傳奇之旅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本多年未曾接觸的雜誌,但又是一個聽到後依然感覺熟悉親切的名字。因為它濃烈的湯味,已沉澱於我們的成長歲月。算起來,也是38歲的中年人了。1981年4月,在新華書店的櫃檯上,突然多了一本新雜誌,名叫《讀者文摘》。刊號54-17,共48頁,價格3角錢,在那時能買15根冰棍。
  • 那本活色生香的《Playboy》雜誌,早八百年就從良了
    記得多年前頭一次要從美國回國,問基友想帶點什麼禮物,有個直男就表示「來本《Playboy》看看」。原因不用自然多說,和這本傳奇雜誌相比,《男人裝》這種尺度只能說是小打小鬧,幾乎每個美國成年男人的歲月裡都翻過《Playboy》,真是一段活色生香的回憶。對《Playboy》發家史有興趣的,可以看一本叫做《鄰人之妻》的書。
  • 再一次被日本設計師吉田ユニ的「不正經」驚到了
    設計師一定要正經嗎?誰說的!設計師不正經起來,壓根跟不上她的腦迴路...最近,日本新一代視覺設計明星吉田ユニ憑藉著「不正經」的設計路線,玩出令人驚嘆不已的新銳設計!今天,我為大家整理了這位美女設計師吉田ユニ的296+份高能作品,一起來欣賞她的作品吧!
  • 《生物專業英語(Biology English)》學習技巧
    分decimeter ['desmi:t] 分米;decigram 十分之一克;14)centi 百分之一centipoise ['sentpz]
  • 《FFF Zine》,一本很好吃的時尚雜誌
    美食文化雜誌算得上是全球獨立出版行業最熱門的分類,和食物相關的生活方式、文化生態等方方面面幾乎都被做了個遍。
  • 一本時尚雜誌關刊後的感想
    2001年,我在一本時尚大刊上讀到一篇京城某家新開奢華餐廳的報導(後來入行後才知道,那叫軟文),照片之精美、用詞之華麗原先預定一桌或者包場搞宴會辦派對全看各人面子大小、若有品牌發布或私人晚宴選定在此也必屬城中盛事,無奈時尚愛新鮮、換場大過天,等差不多所有奢華不奢華品牌都在這裡搞了一輪活動、所有大大小小的編輯記者都在這裡吃過了免費的公關飯、所有四大五百強金融街金寶街的白領金領們都在這裡見過客戶約過會後,這餐廳一下子就過時了——不是裝修陳舊了、不是口味變差了,而是應該來的人一提到這裡就輕嗤一下道「都去煩了」。
  • 這個雜誌投稿時只有5分,現在已經15分+了
    今年IF會有所下降,能否達到20分仍有懸念。Cancer Discovery,2016年IF:20.01;2017年即時IF:22.16。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旗下的一線期刊,每年Article和Review總共不足百篇。只收投稿中質量最好的一小部分。因此IF也是連年上漲,不出意外,今年IF會超越JCO和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