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得物CEO楊冰:能做「必要的重」,也是某種幸運

2020-12-21 藍洞商業

想要準確地定義得物這家公司?似乎有點難度。CEO楊冰的說法是,我們幫助用戶了解、獲取、分享讓他們有幸福感、愉悅感的各種事物。

撰文 | 藍洞商業 焦麗莎

得物是誰?

不熟悉的人會說,「就是個賣鞋的」。但是,打開得物 App,底部第一個 tab (標籤)是社區,第二個才是交易,很明顯,這並非「就是個賣鞋的」,而是一家社區與交易並重的公司。

2019年,得物被迫與火爆的「炒鞋」話題扯在一起,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說,「我們應該是全世界最不希望炒鞋的。」

他強調,我們推崇真實的消費,好的東西就應該使用,「這不是情懷,這是理性。」

想要準確地定義得物這家公司?似乎有點難度。楊冰的說法是,我們幫助用戶了解、獲取、分享讓他們有幸福感、愉悅感的各種事物。

創立五年來,從資訊APP、互動社區到潮流網購平臺,首創「先鑑定、再發貨」的得物完成了商業上的一次次蛻變。

得物的成功並非偶然。「用戶的自我意識、支付能力、以及更優秀的供給能力,這些結合在一起迸發出了一系列新的消費品。」楊冰將之稱為「情價比的產品」,所謂的消費升級就是,用戶為審美、設計、理念、故事、價值取向等能夠代表自己的產品付出溢價,這是我們看到的趨勢。

趨勢背後的邏輯是什麼?6月21日,在極客公園和B站聯合的一場線上「Rebuild 2020」大會上,楊冰首次公開露面,揭開「得物」火爆背後的真相。

由「毒」到「得物」

Q:2020年1月「毒」更名為「得物」,原因是什麼?

楊冰:過去叫「毒」,不了解的用戶會誤解我們做什麼不法的勾當。如果去春晚給全國人民拜年,用「毒」這個名字就有點尷尬。這次疫情我們做了一些捐贈,如果疫區人民看到「毒」這個名字會挺討厭的。

雖然這是個玩笑話,但當我們面對更大舞臺時,「得到美好事物」更能準確表達我們所做的事情。

其實,無論是「毒」還是更名後的「得物」,整個服務、定位、所提供的東西,完全沒有變化。

Q:最初創業做這件事,是因為熱愛嗎?

楊冰:我是狂熱的籃球愛好者。我和其它籃球愛好者一樣,好的球鞋都是夢寐以求的東西。工作之後,我具備了做社區和電商的經驗,進一步的了解發現,這個領域存在很多需求,但是市場上沒有人把這塊需求服務好。所以,我可以出來做一些事情。

Q:為什麼年輕人突然對「鞋」產生了熱愛?

楊冰:鞋,如果歸根溯源到用戶的早期階段,在中國可能是從中學開始的。中學生全身上下都是校服,唯一能夠彰顯自我個性的就是鞋子。從真實的需求來講,鞋本身就是剛需。

剛需加上彰顯個性的需求,再加上供給端很多的文化屬性,我認為「鞋潮」是這些因素疊加的結果。

Q:你如何定位得物?

楊冰: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幫助用戶了解、獲取、分享讓他們有幸福感覺、愉悅感的各種事物。其中,了解和分享是社區的部分,獲取的環節可以理解為交易電商的部分。

在我看來,現在這個階段確實是偏重交易,在業界的名聲也相對大一些,但是了解和分享的環節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打開得物的App,看到的第一個欄目是社區,不是交易。

雖然我知道,把第一個欄目設為交易可以有更多的轉化,更多的收益,但我認為不應該那樣做。

Q:為什麼?

楊冰:因為在我看來,用戶在更多時候是需要了解和分享的。我曾經和一些品牌的朋友講,我不希望我的平臺成為一個只是消耗品牌資產的地方,也就是只會幫你賣貨,我希望幫品牌建立他們的品牌資產,並且把品牌資產越做越好,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Q:熱愛不是從消費開始,可能是從交流開始的?

楊冰:我們平臺上大量商品是真實的有文化的,雖然在很多不太了解這些商品的人看來,這麼多產品都很像,為什麼價格會有差異。但我認為,了解這些商品、產品的用戶會有很多想聊的。

Q:這樣的交易才有意義?

楊冰:對。對於我們來講,希望用戶最終的感覺是,每個用戶在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都會有很多很煩的事情或者無聊的事情。

如果通過我們的服務,能夠讓用戶打開App,或者打開箱子的時候,能夠有愉悅感,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那是非常具體的快樂。

「能夠做『必要的重』,也是某種幸運。」

Q:在鞋的領域裡,會出現一棵大樹還是一片森林?

楊冰:在我看來,在以前的性價比方向上,競爭的結果一定是規模製勝、成本制勝。也就是只有一棵大樹,它是唯一的、最終的解。

但在情價比方向上,是可以百花齊放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自己的愛好,都可以很不一樣。

Q:得物如何在這個趨勢下呈現自己的價值?

楊冰:對我們來說,會分兩個部分工作。

第一部分是,針對現有的用戶需求,做的非常重。和其它電商平臺最顯著的差異化是,得物的每一件產品都是先鑑別、後發貨。不只針對鞋,從我們平臺發出的每一件商品都會經過多人的查驗,通過之後再發出。

很多朋友聽說得物有這麼大的線下團隊,都會擔心我們的效率。但我認為這是「必要的重」,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能夠做「必要的重」也是某種幸運。通過「必要的重」,可以創造差異化的價值。

我們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用計算機識別輔助,AI輔助,幫助我們做好這樣的「笨工夫」。

第二部分是,針對品牌商。那些很有創意的設計師,目前還很小眾的品牌,沒有平臺展現自己。我們希望具備一定能力、一定規模之後,能夠真正幫助他們,我是發自內心看好的。

我接觸了很多有才華的設計師,他們可能缺乏好的供應鏈,缺乏和用戶溝通和發售的平臺,我希望得物在未來能夠讓自己更強大,幫助有創意的設計師和品牌成長起來。

「我們應該是全世界最不希望炒鞋的。」

Q:去年出現了一些現象,鞋成為大家熱愛的東西,但是熱愛的過程中出現了「炒鞋」的概念,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楊冰:首先,鞋看上去是一個類目,但其實它已經存在一定的分化,一部分是剛需的、日常穿著的使用。另一部分,鞋已經過度到彰顯個性的方向。在那個方向,對很多用戶來說,重點在於如何讓自己顯得不一樣。上遊的供給方、品牌在推出產品的時候,為了滿足這些不一樣,推出各種聯名版本、不同的配色。

通常情況下,那些產品相對來說量是更少的,但是這些更少的量在市場上往往會有更多的需求。供需的不匹配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價格被追捧著上漲。

根據我們平臺的統計來看,價格上漲的鞋款,在發售之後一個月還比原價高的鞋子,遠少於價格下跌的鞋子。

Q: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少數的?

楊冰:對。我們的態度一直是反對炒鞋的,得物目前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公司,我們最不希望這個行業出現錯誤的風險。

Q:做得物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焦慮?

楊冰:其實更多的是誤解,就像所謂的炒鞋。我相信每一個願意花時間了解我們的人,都能夠比較快速的理解,我們是完全沒有這個動機的。我們應該是全世界最不希望炒鞋的。

得物的定位從來都是做真實消費,炒鞋不會讓公司得到持續的價值,持續的收益,但會面臨越來越高的風險,只有真實需求才是可持續的。

「早期階段追求性價比,現在追求情價比。」

Q:大家對鞋越來越熱愛,是不是代表年輕消費群體在改變?

楊冰:在我看來,鞋的背後仍然是年輕用戶基於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解,呼喚新的供給,鞋只是眾多供給中的一類標的。事實上,我們平臺也遠遠不止鞋,還包括服飾、配飾、美妝產品,甚至數碼產品,潮玩等,大量的消費品背後都代表了同樣的趨勢,就是用戶對精神價值的追求,對精神屬性和產品的追求。

Q:消費觀念的變化一直在發生,父母這一代能理解你做的這件事非常火爆嗎?

楊冰:在我看來,最好的東西是相通的。

比如我給我爸解釋,他們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燙頭髮,在我看來都是年輕人用一些外化的東西表達自己的審美,表達一種精神追求,這種心態是從來沒有改變的,發生變化的只是所謂的供給標的。

大家在早期階段是追求性價比產品,現在這個階段我們把它叫「情價比的產品」。

Q:所以是存在必然性的?

楊冰:對。在我看來,得物要滿足年輕消費群體對於潮流的熱愛,是偏向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因為中國的製造業已經足夠發達,大量的產業已經不缺基本製造能力,但如何讓我們的產品、品牌具備真正打動人心的能力,這是未來的方向,也是我個人非常看好的方向。

客觀來講,中國最近幾十年從吃飽穿暖,逐步邁向自我意識的崛起,有了更多、更細化的追求。這幾年大家在談論品牌的時候,開始出現所謂的潮牌、網紅品牌,他們的品牌策略更先進,更符合這個時代。

從傳播視角上看,大量奢侈品品牌一直講的是300年前為皇室貴族做馬車配件的故事。因為過去媒體傳播主要基於戶外廣告、雜誌等渠道。我把它解讀為「窄帶寬」,能夠傳輸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要確保是統一的形象,始終只打一個點。

但如今已經發生變化,對年輕用戶來說,每天使用手機屏幕的時間超過5小時很正常,信息爆炸一點都不是問題,缺乏信息才是一種困擾。這時候的品牌營銷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還是像奢侈品那樣,就會被邊緣化。

所謂的潮流品牌和網紅品牌,至少在一個點上提供大量的信息量。從鞋子領域看,大量的鞋款每個顏色會有自己的名字,每個配飾會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獨立的故事和信息量。有的鞋款的配色超過1000個,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因此,用戶基於這些信息量可以有更多的解讀。

Q:假定十年後,也就是2030年,情價比的人群能佔消費人群的比例是多少?

楊冰:我相信至少會到80%。我對我國的發展充滿信心。

Q:現在的比例是多少?

楊冰:我認為現在可能是百分之十幾、二十左右。

Q:10年後,你最期待得物留下的最讓你驕傲的是什麼?

楊冰:很多的代碼都會被迭代掉,界面也可能會改掉,那個時候是否還在用App服務用戶也完全不知道。

對用戶這一端,我希望他們回憶起來會說,這個公司的服務和我開心的記憶是聯繫在一起的。

從供給端來說,我希望能夠賦予一些有才華的設計師、有意思的品牌,向這個世界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我希望我們能夠做到。

相關焦點

  • 得物App 楊冰:從「性價比」到「情價比」,年輕用戶更願意為熱愛買單
    打開得物 App,底部第一個 tab 是社區,而不是交易。這個小小的細節恰好能證明一個事情:得物 App 並不是人們想像當中的一個「純賣貨」平臺,而是以用戶們的分享討論等內容作為同樣重要的版塊。得物 App 創始人兼 CEO 楊冰在極客公園 Rebuild 2020 大會中解釋到,用戶使用得物的很大一部分需求是了解、分享和交流,在後面「獲取」的環節其實才是交易。甚至與品牌溝通時,楊冰也對品牌方強調,得物不希望成為只是消耗品牌資產的地方,更希望品牌建立自己的資產,把品牌越做越好。這只是楊冰在做得物 App 的一個思考。
  • 你為什麼中了得物的「毒」?
    「中底走線」、「鋼印」、「OFF-TIE」,一些不熟悉球鞋文化的人走進得物的辦公室會感到非常疑惑:這家公司會議室的命名怎麼這麼奇怪?球鞋圈內人士則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名字都是球鞋圈內專業名詞或者代號。比如鋼印,鞋盒和球鞋內部腳踩的位置都會有的一串數字,人們通常能從鋼印鑑定出這雙球鞋的真假。
  • 為國潮消費添磚加瓦——得物App創始人楊冰的創業故事
    近日,得物App創始人楊冰在上海一場國潮新品發布活動上說。  實際上,近一段時間以來,楊冰的很多精力都花在了國潮推廣上。當然,國潮也是得物App主打的內容之一。  作為一個社交電商平臺,得物App創立於2015年,最初主要是提供資訊,幫助年輕人了解球鞋文化和潮流文化,後來開始打造互動社區,並於2017年上線了交易功能。
  • 毒App更名得物App CEO楊冰:90後00後正成消費主力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2日午間消息,潮流電商平臺毒App今日宣布啟動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得物App」。據了解,新更名的得物App將不斷擴充球鞋服裝之外的潮流單品品類,定位為打造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
  • 得物App楊冰: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
    盛典梳理了一年來對中國社會各領域做出貢獻和發揮過影響力的傑出的人物和企業並發布榜單,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得物App憑藉在年輕消費領域的深耕和探索,榮獲2020「年度新經濟企業」獎項。  「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表示,「得物始終和年輕消費群體站在一起,守護他們的熱愛和追求。
  • 得物APP投訴、違規迷霧,楊冰的潮流經怎麼念?
    頻頻投訴、點名,摩擦著消費者的利益線,拷問著得物APP的內控、品控力。能否做到每件商品負責到底、假一賠三,讓時間做答。盈利模式拷問,何以負面纏身?盈利模式或是一個重要考量。簡言之,買家下單,賣家先把貨品快遞到得物APP,經其多位專業鑑別師鑑別,並對貨品瑕疵分級查驗,得物APP再將貨品快遞給買家。得物認為,這能更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其也一度被譽假貨天敵。可以說,鑑別服務是核心賣點。而粉絲的信任是生存根基。
  • 「得物App」:新經濟的加速器,潮流裡的弄潮兒
    2015年,楊冰創立得物App。從資訊App、互動社區到潮流網購平臺,得物歷經數輪蛻變,逐漸聚集了過億的年輕消費者,成為全球領先的潮流網購社區。目前,正品潮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是得物App的兩大核心服務。在楊冰眼裡,得物在做的事不能被簡單定義為潮流,而更應該說是一種讓人感到快樂的事物。
  • 米蘭·昆德拉|你說的「輕」是什麼輕,人承受的「重」是什麼重?
    「情愛」當中又包含著「情人關係」與「婚姻關係」,昆德拉筆下的婚姻絕對不會似童話般細水長流,深情永久,許下誓言,從此高枕無憂,反而坑坑窪窪,虛弱迷惘。昆德拉的男主角不會甘心情願為任何一個女人停留,婚姻或許只是一種「社會身份」的成全,一種不太「出格」的健全人生的保證,一種不至於讓他太游離於社會秩序的,從而「失重」的籌碼。
  • 北海道函館限定,超級好吃的漢堡「幸運小丑漢堡」
    後來他真的成功開啟漢堡事業,第一個想到的店名當然就是「小丑(pierrot)」了,此外,為了能帶給大家歡樂和幸運,又在前面加了「LUCKY」一字,就成了現在的店名啦!此外像是著名景點「五稜郭」附近的分店裝潢就是滿滿的小天使!檯燈上有天使、窗邊有天使,連牆壁上也是天使畫像,當然桌邊也少不了小天使的裝飾。還有的是搖滾巨星的風格,也有的椅子換成了蕩鞦韆,充滿設計巧思,讓人忍不住想要每間分店都拜訪過一次!
  • 毒APP更名得物,引領時尚消費升級
    「毒」APP改名了。新的名字叫做「得物」,根據官方介紹,新更名的得物APP會變成一個更多元品類的潮流網購社區。包括得物App在內的垂直電商在最開始,無疑盯上的是直男們的錢包,年輕直男們是推動潮流文化的主要力量。例如一雙限量版的Yeezy鞋,購買者需要去現場排隊拿號,然後經過品牌方抽籤,最後才有購買的權利。限量版和特殊配色等各方面原因,讓潮鞋奇貨可居,價格也水漲船高,逐步破圈,引發了全民關注。這個情況並不是只有在中國發生,潮流市場也是在最近幾年才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形式迅猛。
  • 上海,它流淌著垂直社區的奶與蜜:B站、小紅書、得物、爸媽營的故事
    但是用戶年齡層泛化之後,【爸媽營】是否還能保有現在這樣高中產比例的用戶,是否能快速擴大月活,是否能繼續締造上海的垂類社區神話,這又是另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問題。我為鞋狂時間不斷前行,到了2015年,一個名字有「毒」的App在上海誕生了。「毒」是一個奇怪的產品,但是它誕生在金融氛圍濃厚的上海,真的一點也不奇怪。
  • 「新經濟發展加速器」,年輕人聚集的得物App為何選擇上海
    助力上海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努力做到「消費品牌最新最潮、購物環境最優最好」;致力於幫助用戶「得到」美好事物,持續在保障用戶體驗方面「重」投入;推廣國潮文化,打造國潮消費新場景,全方位助推國潮發展進程……在數字新消費領域的大量投入,也讓得物App摘得2020「年度新經濟企業」榮譽。
  • 中年人的「得物」、滴滴「太難」以及安德瑪運動口罩|極客一周
    圖片來源:滴滴官方微博「性侵直播」鬧劇後 滴滴發聲滴滴太難了。上周滴滴被傳將被美團收購,前者在官方微博發了一條更新,一副水墨畫的小蝦扯著一顆真正的雞蛋——「真有人編,真有人信」,滴滴用一個看似輕鬆的方式,指責消息是「蝦扯蛋」。
  • 楊冰: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
    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得物App憑藉在年輕消費領域的深耕和探索,榮獲2020「年度新經濟企業」獎項。「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表示,「得物始終和年輕消費群體站在一起,守護他們的熱愛和追求。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得物App將努力通過產品和服務,來擴大內需、承接國外消費回流,積極探索更多新的發展方向。」
  • 小學數學作業「數1億粒米」 網友算:重8公噸得數1年
    新學期剛開始,佛山某小學數學老師出了一份作業要「數1億粒米」帶來學校,還說要學生「一粒一粒」數,家長們都驚呆了!一系列對話截圖在網路瘋傳。有網友就算出,假設每秒算三個數字,不吃不喝得花一年數到1億,在算完後,若600粒米約50克,1億粒就有8千多公斤(8公噸多),要怎麼扛去學校?面對各項質疑,出題老師回應,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估算和想像出1億有多大,而不是真的去數1億粒米。▲家長群組中,數學老師提醒今天的作業是「數1億顆米」。
  • 「幸運星」原班人馬打造原創動畫「Wake Up,Girls!」
    「幸運星」原班人馬打造原創動畫「Wake Up,Girls!」   導演山本寬的代表作有「幸運星」、「神薙」以及「FRACTALE」等,對於本次執導偶像動畫,山本寬表示:現在是日本動畫界的「偶像戰國時代」,有許許多多的偶像動畫誕生,一直沒能參與其中的自己現在就來執導這樣一部作品。同時還希望受災的東北區民眾,可以通過這部作品被少女們所感染,逐漸恢復元氣。
  • 心率不夠運動白做?「燃脂心率」得達到多少?
    我們可以先通過日常佩戴運動手環等設備、或者摸著自己手腕數的方式了解一下自己的「靜息心率」。 「靜息心率」顧名思義,就是你休息時候的心跳次數,普通人平時的心率大約是每分鐘60次到100次,非常健康的專業運動員可能在40次左右。
  • 「蘇馬蕩紀事27」楊冰:神奇的蘇馬蕩
    而作為一般居民,沒必要進行這樣的強化訓練,如果有條件,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海拔高度健康生活即可。海拔1500米是一個神奇的高度,是世界公認最適宜居住的地方。醫學上講,男性在海拔1500米,有助於促進其甲狀腺、腎上腺、性腺功能進一步活躍。
  • 對話「ThinkPad 之父」內藤在正,解讀品牌背後的堅守與創新
    在品牌的塑造過程中,有一些「傳統」需要去堅守。但面對商業環境的不斷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能夠保持「不忘初心」,在自己認為對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ThinkPad 是一個發生在商業和產品領域的小概率事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很少可以看到,一個品牌在長達 25 年的時間裡一直堅持做自己,卻依舊能夠在市場和潮流中保留住自己的席位。
  • 從「倉敷」到「相棒」,為了送福利這家居酒屋也是拼了
    ▲ 雞翅餃子 30元  「你這也是懷舊,還懷念吃奧爾良。」 天兒漸漸涼下來了,來個熱乎乎的鍋物下酒最合適了:「這種薄薄的牛肉片得趕緊吃,鐵鍋保溫很好,再不吃就該老了。」看著桌上剛來的壽喜鍋還咕嚕咕嚕地冒著泡,還沒吃心裡就已經暖暖的。 在催促聲中趕緊動筷,牛肉在湯汁裡泡得還是有點久了,不過配上了菌菇的脆爽,和豆腐的醇香,還是一道很適合現在天氣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