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誌丨漢畫天趣 渾然如拙——漢畫藝術博物館

2020-12-21 騰訊網

NO.38

雲氣翻滾,羽人翩躚,星體迴旋流動,宇宙天人合一。

這些或恢弘、或奔放、或浪漫的元素堆疊在一起,濃縮於一方漢畫裡,磚石之上漢風乍起,氣魄深沉又渾然如拙。

這樣的漢風古韻就藏在洛陽師範學院的漢畫藝術博物館中,不算寬敞的館內擺滿了漢畫像石、漢畫像磚與細細裝裱的拓片。

走進博物館,粗糲之感呼嘯而至,冼練的線條用亦刻亦繪的技法在巨石方磚上勾勒出漢代風貌。

車馬出行、樂舞百戲、亭臺水榭、崑崙極樂,神權與天性參半,人世與鬼神交融。

從市井到曠野,從山川到汪洋,從星辰到宇宙,無論什麼題材,都沒有歷史風化後的沉鬱與滄桑,反倒充斥著一種隨時迸發的熱烈。

這是獨屬於漢代的風格,濃烈的自信與極度的浪漫在誇張的石刻線條中被放大、延長,綿延成幾千年的藝術脈絡。

博物館內陳列的幾百塊漢畫像石、磚,大的多達數噸重,全是館長全國各地行走發現並想方設法運回收藏的。

館長名叫史宗義,年少成名,靠畫筆勾勒山水人生,後因緣遇見漢畫像石,沉湎其美而無可自拔,用三十多年的時間致力收集這「繡像的漢代史」。

我們無從了解背後的點點滴滴,重量與距離、時光與心血,全被一句「喜歡」輕飄飄地託起來,再沉沉落地,築成眼前的漢畫藝術博物館。

他講「伏羲、女媧生生不息圖」,講「大禹治水」中無字之處代表的洛書,講「扁鵲問診圖」中待診病人無精打採的生動意趣,講畫像石的粗獷、畫像磚的工整以及拓片的細膩……

那些痴迷的追尋、那些汲汲的探索、那些得到的狂喜,那些摩挲的熱愛,都凝在史館長講解時殷切而深沉的目光中。

興致起時,他還親手打上一幅拓片:將生宣紙打溼覆在畫像磚上,待半乾後用拓包沾墨輕輕扑打。只消片刻,那些依載於磚石之上的符號與記憶便躍然紙上,以另一種形式颳起朔朔漢風。

博物館的體驗區角落處,瀍河小學的孩子們前去研學的歡迎橫幅還未摘下。

史館長講道,博物館一直在對外承接研學體驗活動。不論年齡大小、不論學識高低、不論了解與否,他都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走進博物館,親手打一幅拓片,壓一塊方磚,身臨其境,感受漢畫像的古拙天趣。

林風眠先生曾講:漢畫像石,中國繪畫之大宗也。

史館長用三十載的追尋,一溯其源,一窺其境。而我們,有幸知曉此般熱愛與執著,並得以觀見上百塊磚石珍寶,感受古人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的自信張揚,何其有幸!

倘若有空,走進漢畫藝術博物館看一看吧。

看看那個難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現象,感受那個文字記載之外的真幻世界,體味直入永恆而又純粹的漢畫像藝術。

也許,史館長綿綿三十載的熱愛,可藉由此,於你心中重新鮮活起來。

出品丨鴿子

文字丨平慧媛

圖片丨張夢蕊

視頻丨宋卓然 朱筱盼

編輯丨黃欣蕊

*所有圖片、文字、視頻未經授權禁止二傳二改

在看不好意思,那就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漢畫詩書古今情——高文藏名家題跋漢畫像磚拓片展
    巴蜀漢畫 漢畫藝術中的瑰寶漢畫,被稱為「漢代的百科全書」,擁有豐富的題材內容和形神兼備、質樸渾厚的風格,是研究漢代文化的重要依據,還因線條富於力度和動感、畫面結構嚴謹、重情節等藝術特色,具備極高的漢代藝術價值。原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兼創始人的高文說,在山水美術館舉辦的這次展覽,是一次對漢畫的創新實驗。
  • 漢畫:一座巨大的無字碑——讀《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作者:李立新(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  漢畫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恆的魅力,不斷吸引著海內外的藝術家、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探討。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不了解其背景與內容,就圖式、喪葬、意義等方面的解釋總是淺顯的。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所著的《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一書,討論的正是漢畫的歷史背景與真實內容。
  • 文房供石、漢畫像石拓片、仕女畫……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 漢畫:一座巨大的無字碑
    漢畫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恆的魅力,不斷吸引著海內外的藝術家、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探討。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不了解其背景與內容,就圖式、喪葬、意義等方面的解釋總是淺顯的。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所著的《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一書,討論的正是漢畫的歷史背景與真實內容。
  • 《漢畫故事》:一座巨大的無字碑
    漢畫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恆的魅力,不斷吸引著海內外的藝術家、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探討。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不了解其背景與內容,就圖式、喪葬、意義等方面的解釋總是淺顯的。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所著的《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一書,討論的正是漢畫的歷史背景與真實內容。
  • 一周看展|文房供石、漢畫像石拓片、仕女畫……
    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的探索。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地點:蘇州博物館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 鵬城迎來非遺拓畫人劉東陽 赤心漢畫千年文脈
    1991年,劉東陽在從事地方志編撰工作時,因業務需要經常向漢畫館老專家王儒林請教。王儒林是南陽的文博大家,他送了劉東陽幾本自己發掘整理的漢畫書籍,耳濡目染中,劉東陽就對南陽楚漢文化和南陽漢畫拓片產生了極大興趣。南陽地處中原,跨南北分界線,是一座文化厚重的歷史名城。
  • 佛國絲路漢畫拓片原創題跋展在義開展
    全媒體記者王月文/攝12月3日,「佛國絲路書、畫、印、佛像漢畫拓片原創題跋展」在義烏市圖書館翰邦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以金石家黃麟貴的石刻佛像漢畫拓片為主線,加以西泠印社名家倪郡陽和義烏著名畫家陳向民的書畫題跋為襯託,讓金石風韻和書畫藝術同成一味,共同呈展。展覽將持續到12月10日。
  • 一生收藏漢畫像石拓本600餘張,看看漢畫像收藏鑑賞家魯迅的審美...
    漢畫像石是雄邁豪放的漢代民風的縮影,魯迅對漢畫的關注與倡導,正是要追溯中華民族的源頭,從其蓬勃的生命力中汲取養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從藝術與文化的雙重角度觀察與研究漢畫像,將漢畫像石的收藏及研究延伸到文學創作、文學插圖和書籍裝幀設計等方面,成為這些方面的開拓者,為中國漢畫像研究做出獨特貢獻。
  • 從「大和繪」到「水墨漢畫」——禪宗思想對日本繪畫和社會的影響
    因此宋代山水畫構圖廣大,氣勢雄強,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山峰高聳入雲,體現了山水的崇高感,是繪畫藝術上的一次重大的創新和突破。佛教與中國畫有著不解之緣。佛教僧人中有一大批能書善畫者,許多禪宗弟子在習禪之餘兼修書畫,並以禪入畫,以此來弘揚禪宗理念,用書畫傳播擴大佛教的影響。同時有很多畫家信仰佛教,樂於借禪宗題材來豐富自己的創作內容。
  • 文豪也是收藏鑑賞家 魯迅與漢畫像石拓片展開幕
    圖片說明:魯迅手繪高頤闕圖。(資料)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獨具慧眼的漢畫像收藏鑑賞家。上海魯迅紀念館聯袂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南陽市漢畫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滕州市漢畫像石館共同主辦「漢石墨韻——魯迅與漢畫像石拓片展」,今天起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展出。
  • 石上風華:從新見漢畫像石拓片感受漢代的深沉雄大
    近一個世紀以來,徐州地區發現的大量漢畫像石、漢畫像石祠堂、漢畫像石墓葬,為國內外學者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漢畫像石藝術的流傳與鑑賞,大都是以拓片的形式存在,張道一先生稱之為「拓印畫」,並且認為這種拓印畫是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此次展覽的漢畫像拓片都選自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研究所副所長朱滸的《石上風華——徐州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選》一書。
  • 人是無法把告別畫出來的: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看畫
    在紐約的時候我有兩次前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博物館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珍藏地,是文明遺蹟的保護所。我知道紐約的幾家博物館收藏有幾位我喜歡的畫家作品,很想去看。令我心意貼近的畫家有梵谷、塞尚、莫奈、高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首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外景圖 夏榆攝大都會博物館的故事是典型的具有美國精神的故事。
  • 「藝術中國」——青年藝術家~「鬍子」漢
    2020年陳延漢藝術作品集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線 上 展 示 陳 延 漢 Chen Yan Han個人簡介 陳延漢青年藝術家~"鬍子"漢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學士學位。
  • 借鑑敦煌、漢地繪畫創製的藏族佛教繪畫藝術作品究竟指什麼
    借鑑敦煌、漢地繪畫創製的藏族佛教繪畫藝術作品就是唐卡。 唐卡藝術是以吐蕃時期以文成公主進藏為端,在漢藏文化頻繁交流融合的基礎上,由精通漢藏繪畫的吐蕃藝人借鑑敦煌、漢地繪畫,創製的兼具漢藏特點的藏族佛教繪畫藝術,形成於公元641年至779年,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地藏區不斷傳承發展。此後在《佛說造像度量經》的規範之下,藝術上取得了巨大輝煌。
  • 賞析丨宋代小品畫㉔:宋代山水小品畫中的亭臺樓閣
    在中國繪畫史中,宋代小品畫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其以獨特的經營位置,精微的筆墨技巧,高雅的格調品味,以及豐富多樣的繪畫題材,成為中國美術史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小品畫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咫尺之間,傳達出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和審美意趣,藝術表現力絲毫不亞於大幅繪畫。它的興盛,與宋代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背景密切相關,對後世繪畫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漢石墨韻——魯迅與漢畫像石拓片展」在滬開幕
    「漢石墨韻——魯迅與漢畫像石拓片展」11日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拉開帷幕,展出逾百件漢畫像石、漢畫像石拓本及仿真複製件等,讓現場觀眾窺見了這位文學大家的又一個生動側面。漢畫像石是中國漢代民間藝人雕刻在墓室、棺槨、墓祠、墓闕上的以石為地、以刀代筆的石刻藝術品,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漢畫像拓片的搜集伴隨了魯迅的一生。
  • 河南洛陽南陽攜手推出漢畫像石拓片精品展
    「史話·石說——南陽市漢畫館藏漢畫像石拓片精品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洛陽市博物館供圖4月23日,由洛陽博物館與南陽市漢畫館聯合舉辦的「史話·石說——南陽市漢畫館藏漢畫像石拓片精品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河南洛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誕生了眾多皇帝,有「帝都」之稱,而河南南陽是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亦有「帝鄉」的說法。洛陽與南陽地域相鄰,文脈相通,民俗相近,擁有共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記憶。洛陽博物館展出的漢畫像石拓片及文物。
  • 漢風藏韻——李巍先生珍藏唐卡藝術展
    「漢風藏韻——李巍先生珍藏唐卡藝術展」將於1月6日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幕。展覽由廣西博物館協會主辦、廣西民族博物館承辦、東方瑰寶(北京)藝術品有限公司協辦,包括彩繪唐卡、緙絲唐卡、刺繡唐卡、織錦唐卡、木雕唐卡、銅板唐卡等六方面的內容,展示140餘件風格各異、精美曼妙的唐卡藝術作品。
  • 漢神百貨打造西安最人性化的商場 逛街就像逛樂園
    就在母親節前夕的5/9(六)、5/10(日)於B1F 跟薇客朵麗蛋糕專櫃舉行了DIY蛋糕教室活動,活動場場爆滿,寶貝們跟著老師的教導一步一步自己親手做出甜蜜蛋糕,有人邊做邊偷吃著備料,有人利用果醬當作畫筆在蛋糕上畫畫,一邊遊戲一邊學習好不開心,活動結束後,寶貝們紛紛說要回家與媽媽一起分享自己動手做的蛋糕,讓現場充滿溫馨感人的氛圍   另外在5/23(六)、5/24(日)小小馬良畫臺灣共舉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