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村上春樹的一點碎碎念

2020-12-21 九月拂曉

今天想寫一寫村上春樹,上學的時候曾經一度痴迷他的小說,雖說那時並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吸引了我,現在想來應該是作品本身的魅力。

說到村上春樹,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作品便是《挪威的森林》,有人喜歡到痴迷,也有人覺得平平無奇,但其實《挪》只是他為數不多的現實主義小說之一,我個人認為村上作品的魅力大部分都體現在那些非現實的小說裡: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晦澀不明的誇張隱喻,他的文字行雲流水般地游離於虛幻和現實之間,在我那個叛逆又迷茫的年紀裡,大概是需要一些荒誕不經的東西來釋放自己那些無處安放的無釐頭思緒的。

那時看的最多的基本是他的長篇,《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尋羊冒險記》等等,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喜歡上了他的短篇,還有一些隨筆,雜文集,也是通過這些才開始漸漸地了解了小說之外的村上春樹這個人。

村上春樹算是半路出道 ,此前既不是文學相關專業也沒有做過文字相關的工作,唯有一點,從小便喜歡讀書,然而就在30歲那一年他突然決定開始寫小說,並在當年就獲得了第23屆「群像新人獎」,那部小說就是《且聽風吟》,從此開啟了他的作家生涯。

此後的10年間是村上春樹創作的高峰期,前面提到的三部長篇小說都是在這一時期寫就的,同時發表的各種譯作也不勝枚舉,90年代後,創作的速速度開始放緩,創作了《奇鳥行狀錄》,自2000年後差不多保持每7年一部長篇小說的頻率,2002年《海邊的卡夫卡》、2010年完成的《1Q84》、以及2017年出版的頗具爭議的《刺殺騎士團長》,期間穿插著多部短篇,中篇,隨筆集等等,村上的作品深受歡迎,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也獲得過很多有分量的獎項,卻始終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似乎每次陪跑諾貝爾獎都會成為一時的話題,聽上去也委實有些遺憾,可隨著對村上了解的加深,才發現其實他本人壓根兒就沒把獲沒獲獎當回事。

他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名小說家,小說家寫小說不是為了得獎,是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村上春樹其人,如果用幾個詞來形容,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安靜,他應該是那種安安靜靜的做自己的事,不希求關注的那一類人,作品大熱時竟躲到國外去了。然後是任性,所謂任性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本人曾表示自己不喜歡學校,體制之類的,討厭別人把規則強加於他,即便在成名之後也極少接受媒體的採訪,以下來自某次稀缺的三天兩夜的長訪談,刊登於2011年《大方》雜誌上,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來看看:「至今為止我一直是以自己喜歡的步調,喜歡的方式一路走來的。我原本就是一個個獨來獨往的人,和文壇之類的沒什麼關係,也不刻意和誰交往,我一直抱著這樣的處世態度。」

對於文壇和獎項本人如是說:

「然而,我和文壇保持距離並非是未曾得到芥川獎的緣故,而是因為我對涉足那種場所一無所知又了無興趣。」(——《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小說家這個職業,至少對我來說是無所謂勝負成敗的。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的好壞,這些或許能成為成功與否的標誌,卻不能說是本質問題。寫出來的文字是否達到了自己設定的標準,這才至為重要。」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這種性格稱得上是孤僻嗎?或許是吧,大概才華橫溢的人大都是「孤僻」又「不合群」的。在我看來這種「孤僻」沒有什麼不好,甚至稱得上很方便,能省去很多麻煩。

往往作家的人格魅力或多或少都會體現在作品的人物中,村上筆下的男主人公,大都是三十多歲的單身或離異的男子,一個人過著普通的生活,沒有複雜的社會關係,性格平淡,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看不到勝負欲這種東西,通常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看上去孤獨的有些過分,但不論是主人公還是村上本人,都十分的享受這種「孤獨」,一個人孤獨的寫作,一個人孤獨的跑步,甚至是一個人邊做飯邊喝著啤酒聽普契尼的歌劇……種種這些「安靜任性又孤僻」的村上式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一度影響了很多的年輕人。

當然作為一名作家,村上春樹還有一個特質就是異常敏感,敏感應該是作家必備的一種技能,唯其如此,才能捕捉到常人視而不見的美好和不易察覺的細膩情感,村上的敏感更是能夠將他對社會現象和人性思考的見解表達的淋漓盡致。

一是精準的文字表述:

「將感覺訴諸語言是非常困難的事。」「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感覺,但很少有人能準確地表達出來。」

但是他卻將對鮑勃迪倫聲音的描述就這麼看似是極為隨意地寫了出來:「就像小孩站在窗前定定注視下雨似的」,想必他對自己的表達也是十分的滿意,並評價到:「恰如其分,一語中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種準確似乎多一個字都是累贅。

綠子」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

」喜歡我喜歡到什麼程度?「」整個世界森林裡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用莫名其妙的比喻來形容「喜歡」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怕是再恰當不過了。(《挪威的森林》)

「海浪光滑的舌尖」「轉眼之間偷襲到了跟前」——不只是靜止的畫面,還有動態的觀感。(《第七位男士》)

二是詳盡到極致的細節描寫:

詳盡到杯底剩了幾釐米的酒,側頭停留了幾秒鐘,甚至還有如何打掃房間,如何整理從超市買回來的東西,最常見的是做飯的過程,在此不一一摘錄了,雖然那些細節對整個故事看似是無關緊要的,卻也是最能安撫人心的,每一段描述都能讓人仿佛就置身其中,如此流水帳般的記敘卻還能讓人不厭其煩地反覆閱讀,需要的應該不只是文字功底,還有敏銳的洞察力。

此外出場的還有諸多的作家作品,各種類型的音樂,古典,爵士,搖滾,甚至是歌劇,在村上看來,這些書也好音樂也好都是人物性格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再詳細都不為過。

三是大量隱喻的運用:

出現次數較多的是井,《挪威的森林》中有,《奇鳥行狀錄》裡面也有,還有羊男,擰發條鳥,失蹤的象,等等等等,《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裡更是充斥著各式的隱喻,曾經有人這麼評論過:「這些隱喻都不是以基於讀者經驗的想像力為依託的,莫如說它所依賴的是語句本身的想像喚起力。」,似乎關於村上式的隱喻可以拿出來單獨講一講,今天就先到這裡吧。

我倒沒覺得村上春樹是一個多麼不同凡響的作家,但無論是他的作品本身的魅力還是他的人格魅力對我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可以這麼說,他是我甚為欣賞的一個作家。#村上春樹#

圖片皆來源於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關於村上春樹的神仙語錄
    不明白的人永遠不明白 ——村上春樹 希望你記住我,記住我這樣存在過 ——村上春樹 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會有一片你無法到達的森林
  • 那些關於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
    那些關於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 ——村上春樹 《如果我愛你》 /05/.
  • 身為村上春樹
    上海是中國最早接受村上春樹的城市。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村上春樹閱讀熱是從這裡開始的。日本學者藤井省三曾在《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一書中,引用了一位上海女作家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裡面描寫了一位年輕的上海「摩登」女性,依照村上春樹書中所寫,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營造出一個「村上世界」。這個時候正是中國城市化和全球化的開始,上海的年輕人率先在傳統社會的裂縫中,窺探並實踐著一種外來的新生活,村上春樹的書籍為這種生活提供著「指南」。
  •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孤獨是尋常,是自在,而距離,是美,或許,這正是村上春樹想告訴我們的。《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第一部小說,它發表於1979年,是他「青春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而後,風靡至今。小說的內容極簡單,是村上春樹20歲時的故事。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於是就有了所謂「村上現象」。在這個據說文學越來越低迷的時代,一個作家,尤其是一個日本作家能受到這樣的愛戴,實在是件稀罕事。    了解作家的最佳途徑是閱讀作品。如今村上春樹的主要作品幾乎都已譯成中文或正在譯介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陸續推出的17卷本《村上春樹文集》。
  • 村上春樹4月發新書:事關父親和童年,附閱讀村上春樹節奏指導
    據「文藝春秋」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村上春樹新書將於4月23日發行,書名為「貓を棄てる父親について語るとき」(暫譯: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其實是…),其中封面和內頁13幅插圖均由臺灣的新銳插畫家Takayan繪製。
  • T恤狂人 · 村上春樹
    作為一名世界聞名的小說家、翻譯家和音樂選曲家,村上春樹「T恤狂人」的另一面鮮為人知。  [ 村上春樹式小說 vs 生活美學 ] /「村上春樹式」小說的一大特色,便是將小說中的人物愛看的書籍,愛聽的音樂,愛用的汽車和衣飾品牌點綴於字裡行間,並逐漸匯聚成為「村上春樹式」生活美學。
  • 如何閱讀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嚴肅認真又溫柔暖心的大叔。如何閱讀村上春樹呢?有書評家認為,可以先讀些他的短篇熱熱身,比如《袋鼠佳日》、《困》、《計程車上的吸血鬼》以及整本《夜半蜘蛛猴》。然後呢,建議讀他的早期四部曲《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舞舞舞》。
  • 解密村上春樹,風靡全世界的奧秘
    講述作者和村上春樹 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 村上春樹的文學特徵 及村上春樹作品 風靡全世界的奧秘 》《1Q84》等多部村上春樹代表作,對村上春樹在英文世界被大家廣發接納被大受歡迎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村上春樹在英文世界最有力的推手。
  • 村上春樹:風格獨具的青春詠嘆
    儘管村上春樹從未被視為一位循規蹈矩的作家,實際上他也從未與「內向的世代」為伍,然而卻不可能絲毫感受不到當時的文壇氣息。至於是否應該以後現代主義小說家來定位,是個一時難以廓清的理論問題。本文無意於這一話題的糾纏,但至少傾向於認為包括《且聽風吟》在內的村上的小說文本中,後現代主義小說因素的存在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
  • 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你最愛哪句?
    ——村上春樹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7.我或許敗北,或許迷失自己,或許哪裡也抵達不了,或許我已失去一切,任憑怎麼掙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許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廢墟灰燼,唯我一人蒙在鼓裡,或許這裡沒有任何人把賭注下在我身上。無所謂。有一點是明確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尋求的東西。——村上春樹 《奇鳥行狀錄》8.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村上春樹和我》內容簡介本書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這可能也是林少華在翻譯村上小說時如魚得水的一個原因吧。他先後翻譯了《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四十一種,是世界上單獨翻譯村上作品最多的譯者。二、林少華評村上的作品村上春樹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作者在標題中予以展示。
  • 村上春樹八字解析!
    村上春樹何以成為村上春樹?本期,我們就來看一看他的八字。2. 格局圖片由力總暨甲子研究院的「查八字」AI 生成。生辰八字大數據,一秒看穿任何人!村上春樹,生於 1949 年 1 月 12 日。八字:戊子 乙丑 壬寅 ??。
  • 村上春樹驚豔時光的句子:「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村上...
    村上春樹驚豔時光的句子:「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村上春樹1.「曾經以為走不出去的日子,現在都回不去了」——村上春樹2.「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3.
  • 村上春樹: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從這個愛好上講,渡邊是村上的一部分。現實中的村上春樹對威士忌其實更瘋狂。為了朝聖,他飛到威士忌世界的「麥加」——艾雷島。他在那裡四處遊覽,近距離觀摩威士忌的生產,還和釀酒師成了好朋友。在那裡,村上流連於各種小酒館。每次進去都盡情領略自成一格的「日常風情。「正是這些酒館裡面的氣氛和人們,帶給村上春樹無盡的回味。在某個酒館裡,村上目睹了一個70歲光景老人旁若無人地喝掉一杯威士忌。「老人把威士忌拿在手裡,靜靜地端到唇邊。沒有兌水,也沒要酒後水。
  • 村上春樹最初登陸中國是以「豔俗」的面目出現的
    儘管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不承認覬覦諾獎,但其連續7年入圍諾獎卻一再無緣,已被媒體封為「最悲壯」的入圍者。有一點不可否認,村上春樹的作品在本土暢銷,在中國流行二十多年,已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學和文化現象。他是市場的驕子,卻成為文學界的棄兒。
  • 傑伊魯賓:來自村上春樹的電話改變了我的人生
    編者按:《村上春樹和我》的作者傑伊·魯賓是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村上春樹英文版最重要的譯者,曾翻譯過《挪威的森林》《1Q84》等多部村上春樹代表作,可以說是村上春樹在英文世界最有力的推手。他不僅研究翻譯村上春樹,還對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等日本文學大家有深入了解。
  • 林少華:今年諾貝爾獎,村上春樹怎麼又「陪跑」了?|活動預告
    1949年出生的村上春樹,在經營小酒吧的1979年趴在廚房餐桌上寫了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至今已走過四十餘年文學創作旅程。他的作品被譯介至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筆下的文字已陪伴一兩代人走過各自的青春河床,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審美傾向、生活格調。
  • 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大全 每一句都值得收藏
    「不過,擰發條鳥,人生在根本上或許就是那樣的吧——大家都被關進一個黑洞洞的地方,吃的喝的都被沒收了,慢慢地,漸漸地死去,一點一點地。」 ——村上春樹 《奇鳥行狀錄》  5. 「從今天起,你要去做一個不動聲色的人。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終於懂得,縱使無奈不情願,生命裡很多人也只是過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