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特飲衝擊IPO:產品結構單一 抗風險能力有待提升

2020-12-21 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澤世)訊,以「年輕就要醒著拼」為口號的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鵬特飲」)於近日發布招股說明書,擬於上交所上市。而其招股書中披露的公司產品單一等問題引發業內探討。

對此,該公司董事會辦公室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回應,「公司現階段暫無接受媒體公開採訪的計劃,當前公司的主要精力均放在精益管理,做好主業。」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表示,「產品單一模式,對現階段的東鵬特飲是有利的。很多企業在主業不強的時候貿然多元化,會造成主業不強、副業太多,戰線拉得太長的局面,東鵬特飲等主業足夠強的企業再去多元化,可以匹配自身需求,但也存在較大挑戰。」

產品結構單一暗藏風險

東鵬特飲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始創於1987年,2003年完成股份制改制,主營業務為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了解,目前該公司主要產品為能量飲料、非能量飲料及包裝水。從數據上看,2017年-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28.44億元、30.38億元和42.0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96億元、2.16億元和5.71億元。

對於2019年營收、淨利驟增,該公司在招股書中強調,業績增長主要是由於完善產品品類,飽和式廣告營銷等。

「東鵬特飲突然大幅增長或不正常,很可能是為了上市衝業績,後續業績回落的概率可能性較大。」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財聯社記者。

「業績大增與其IPO有一定關係。」朱丹蓬亦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指出,「主要原因也包括東鵬特飲的自我經營,產品上看,此前該公司推出500毫升包裝,產品規格的差異化使其在渠道話語權及消費者喜好方面得到紅利。」

具體來看,能量飲料為東鵬特飲主導產品。2017年-2019年分別貢獻營收27.35億元、28.85億元和40.03億元,佔該公司總收入的96.19%、94.99%和95.11%。

為改變產品結構,該公司亦對產品線進行了調整。2018年,其對陳皮特飲重新進行包裝,2019年推出新品「由柑檸檬茶」,試圖改善非能量飲料銷售收入,但包裝飲用水銷售佔比僅在2018年突破1%,2019年降至0.98%。

「成功塑造東鵬特飲品牌,而相對單一的產品結構使公司經營業績對能量飲料的銷售依賴程度較高,雖然今年來陸續推出由柑檸檬茶等其他系列產品,但整體銷售規模相對較小,短期仍存在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的風險。」該公司坦言,其產品單一的問題需要解決。

該公司董事長林木勤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09年切入能量飲料,看重的是市場需求和空間,但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能量飲料已經出現市場領軍品牌,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打出差異化競爭,求得生存與壯大,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不過,東鵬特飲方面也指出,「飲料行業中(產品單一)現象較為普遍,且消費者消費習慣一旦養成,通常較為穩定,如香飄飄、養元飲品。」但是,2019年經營數據顯示,香飄飄業績增速放緩,養元飲品則出現下滑。

「東鵬飲料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存在一定運營風險。此外,東鵬基本集中在國內三四五線城市發展,對於一二線市場及其它空白市場還需要增強品牌影響力。東鵬亦未建立全渠道及打造產品組合,整體而言抗風險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朱丹蓬此前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說。

能量飲料陷入紅海競爭

招股書顯示,東鵬特飲本次擬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普通股不超過4001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且擬使用募集資金中8.09億元用於生產基地建設,分別為華南、重慶西彭生產基地。其中,華南基地將形成年產48.12萬噸飲料的生產能力,重慶基地將形成年產39.5萬噸的生產能力。

「目前東鵬特飲產能利用率趨於飽和,產能不足矛盾日益凸顯,華南生產基地的建設有利於緩解公司產能瓶頸,提高供貨能力。」該公司計劃,重慶基地的建設可以滿足中西部地區市場需求,縮短運輸半徑,降低運輸費用。

「如果東鵬特飲有更多的生產基地,樂虎將首當其衝,然後是基地附近的雜牌和區域二三線品牌。」萊維特品牌諮詢公司兼南方略管理公司合伙人陳瑋告訴財聯社記者,「全國還有大量低價功能飲料和山寨品牌存在,所以功能飲料產業會比涼茶的發展前景更大。」

某飲料品牌內部人士指出,處於國內能量飲料霸主地位的紅牛,近幾年因諸多商標訴訟事宜,發展受阻,在此期間,多家能量飲料公司開始搶奪市場。

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能量飲料市場銷售總金額為427.75億元,排名前四的企業合計實現銷售金額377.81億元,市佔率達到88%。其中,紅牛品牌市場份額為57%,東鵬特飲15%,樂虎10%,體質能量6%。而華彬集團於2017年推出的戰馬品牌目前也有4%的市佔率。

「樂虎目前較為危險,它的定價高不成低不就,上面有紅牛,同一價格帶而稍微便宜一點的有東鵬特飲,再往下面的渠道和區域則有更多雜牌。」陳瑋說。

「5元/瓶的終端零售指導價,相較其他品類單位容量的價格更低,性價比更高,銷量迅速增長。」東鵬特飲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不同規格產品的零售價分別為2元-5元。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東鵬特飲250ml*24罐產品,原價96元,優惠價64.9元,同樣規格的紅牛產品則在百元以上。

「東鵬特飲目前格局較好,它是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主要市場在低線城市,而當前低線市場保有可開發空間。只是未來整個市場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而消費者對飲料產品的忠誠度較低,很難靠一個大單品長期佔據市場,從娃哈哈、匯源果汁的沒落就可見一斑。」一位快消行業從業人士指出。

一位券商機構分析師則告訴記者,「能量飲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行業裡也一直期望會出現一個上市公司。從整個飲料行業來看,幾乎沒有成長性較好的公司,如康師傅、統一等已經過了快速增長期。東鵬特飲處於快速增長的能量飲料行業,會很受關注,但未來不好說,可能會受到管理層變動、家族矛盾等因素影響。」

相關焦點

  • 擬募集14.9億元上市 功能飲料「老二」東鵬特飲不困了?
    「東鵬特飲擬將募集資金中的大部分用於產能擴建,可見,東鵬特飲在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在於產能受到制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對於為何建設上述兩個生產基地,東鵬特飲表示,首先可以緩解產能瓶頸,提高公司供貨能力;其次可以進一步拓展中西部地區,完善產能布局;最後,這將加強公司規模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優勢。目前,東鵬特飲已在廣東、廣西、安徽等地布局了生產基地。
  • 東鵬特飲業績逆勢上漲背後的拷問
    來源:北京商報常年位居功能飲料市場「老二」的東鵬特飲,在被業內質疑其產品結構單一後,似乎有意向外界釋放正在調整產品結構的新信號。近日,東鵬特飲更新了招股說明書,強調了其非能量飲料的產銷率略有提高。此外,東鵬特飲還稱,公司今年1-6月收入、利潤等業績指標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放眼整個飲料行業,上半年多家企業的飲料業務下滑。
  • 擬募集14.9億元,功能飲料「老二」要上市,衝擊IPO進一步挑戰紅牛?
    貳產品結構單一在飲料產品結構中,以東鵬特飲維生素功能飲料為主,九制陳皮為輔,紙盒裝清涼飲料和純淨水為基礎,產品結構比較單一,價格也相對低廉,資金壓力相對大。事實上,東鵬特飲可以說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單品飲料支柱,其他產品幾乎都在培育期,暫時很難扛起大旗。
  • 東鵬特飲要上市 它的野心不只在功能飲料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阿茹汗 在功能飲料老大紅牛深陷兩大股東商標之爭時,緊隨其後的東鵬特飲正邁向資本市場。6月10日,華泰聯合證券發布的一則公告披露了東鵬特飲的計劃: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現已接受華泰聯合證券輔導。
  • 農夫山泉、東鵬特飲爭先要上市,飲料界IPO動力何在?
    與經歷傳聞、否認、再傳聞、再否認的IPO過程的農夫山泉不同,東鵬特飲自傳言起,便似乎堅定了上市的決心。今年4月24日,證監會披露了東鵬特飲母公司東鵬飲料集團招股說明書。根據招股書,東鵬飲料擬在上交所上市,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不超過4001萬股,募集資金總額將根據發行定價結果最終確定。
  • 「招股說明書解讀」東鵬特飲-中國能量飲料民族品牌
    飲料屬於衝動型消費,潮流風險較高,消費者偏好不斷變化,對產品有健康、顏值和口味等諸多訴求,領跑者想要保持戰績不易。今天我們主要來分析中國能量飲料品牌—東鵬特飲。從2016年起,中國能量飲料龍頭-紅牛陷入品牌爭奪官司。
  • 提神抗疲勞 東鵬特飲激發你的正能量
    東鵬特飲以顯著的抗疲勞功效,獨特的瓶型包裝,年輕化的品牌營銷,贏得廣大消費者喜愛,成為中國瓶裝能量飲料第一品牌。年末衝刺,抗疲勞飲料東鵬特飲給你滿滿活力。「年輕就要醒著拼」、「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早已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廣告語。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絕大多數企業都受到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下,抗疲勞飲料東鵬特飲的市場份額卻不斷增大。
  • 東鵬特飲IPO前業績暴增:上市意圖遭存疑 突圍勝算幾何?
    中沃旗下的體質能量、華彬旗下的戰馬、達利旗下的樂虎、可口可樂旗下的魔爪,再加上東鵬特飲、紅牛……大多數消費者或許都很難說出這些產品的箇中差別。根據歐睿國際於2019年1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紅牛在當年的能量飲料市場份額為57%,遠超過佔比15%的東鵬特飲,而樂虎又以1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來形容東鵬特飲目前的市場地位也不為過。
  • 東鵬特飲 一個優秀的功能飲料民族品牌崛起之路
    生活中,現在常見的功能性飲料有東鵬特飲、紅牛、樂虎等等,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東鵬特飲,因為這款功能飲料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風頭正勁,並成為當下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民族品牌。東鵬特飲是深圳老字號飲料生產企業東鵬飲料旗下的一款功能飲料。作為一家民族企業,東鵬飲料創立於1994年。
  • 東鵬特飲接受上市輔導 專家稱最終能否上市還要視情況而定
    新京報訊(記者王子揚)6月11日,新京報記者從證監會了解到,功能飲料品牌東鵬特飲母公司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現已接受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輔導,並於2019年5月24日在深圳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東鵬特飲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確實有上市計劃,但目前上市沒有時間表。
  • 東鵬飲料IPO衝刺:一年賣出24億瓶 廣告營銷的貢獻有多大?|產業新股
    產品結構相對單一 銷售區域較為集中東鵬飲料主營業務為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旗下產品涵蓋能量飲料、非能量飲料以及包裝飲用水三大類型,主要產品包括東鵬特飲、由柑檸檬茶、陳皮特飲、包裝飲用水等。,產品結構仍相對單一。
  • 東鵬特飲創始人林木勤:草根逆襲需要「醒著拼」
    東鵬特飲創始人林木勤2003年,林木勤接手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國有飲料小廠子,這便是現在擁有東鵬特飲等多種暢銷飲料品牌的東鵬飲料集團的前身。此時國內市場上功能飲料開始受到歡迎,沉浸飲料行業多年的林木勤敏銳地覺察到國內功能飲料市場潛力巨大,認定這是東鵬飲料的一次絕佳機遇,便順勢推出了沿用至今、帶有防塵蓋的瓶裝功能飲料東鵬特飲,並一舉將其打造成為中國瓶裝功能飲料第一品牌。
  • 年輕就要醒著拼,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
    近些年,伴隨國民愛國意識的提升,崛起了大批國產優質品牌,尤其一些質量過硬又引領時代的國產老字號品牌更是受到熱捧,而東鵬特飲就是其中佼佼者。   為什麼東鵬特飲能夠如此受到大眾的喜愛和追捧?
  • 東鵬特飲:我有一雙翅膀
    2015年,東鵬飲料正式將「鵬」的形象導入到公司的拳頭產品-東鵬特飲的新包裝上,希望東鵬特飲能承載於大鵬之上,借「鵬」力展翅高飛,迅速實現」打造國內知名飲料品牌」的美好願望。如今,東鵬特飲已經在國內功能飲料市場上穩坐第二把交椅,品牌也早已家喻戶曉。隨著東鵬特飲IPO進程加速,這隻「大鵬」有了更高的目標。
  • 靠山寨起家,一年賣50億,東鵬特飲上市就能打得過紅牛嗎?
    一個快要垮掉的企業,想要去開拓新產品當然不現實,林木勤也察覺到功能飲料市場潛力巨大,東鵬特飲也因此被視為東鵬飲料集團觸底返彈的突破口。2007年,東鵬特飲正式投產。林木勤堅信只有做出比競爭對手更便宜、更有技術含量的產品,才是這場競爭中最關鍵的優勢。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東鵬飲料的發展策略,就是不斷模仿紅牛,然後再形成差異化競爭。事實也確實如此。
  • 東鵬特飲勢頭正勁 功能飲料行業或將迎來重組
    隨著市場需求的多元化,產品品類也日益豐富。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的功能飲料行業形成以東鵬特飲、紅牛、樂虎為主流品牌的發展形勢。2020年,在各種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國內功能飲料的市場格局出現了鬆動,或將迎來下一個行業品牌重構期。同時,隨著各品牌的搶入,市場上功能飲料產品的同質化問題愈發凸顯。功能飲料行業的發展,對於勇於創新敢於新模式、敢於探索新品類的企業來說將是另一番天地。
  • 東鵬特飲為首的本土選手份額在擴大
    與此同時,在這一高速增長的細分市場中,小食代翻閱的英敏特數據顯示,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以東鵬特飲為首的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大。我們一起來看看(下文多數據預警)。目前在歐美,能量飲料已是一個規模十分龐大的細分市場,並且產品更為多元化。數據統計網站Statista的消息顯示,2016年,能量飲料在美國軟飲市場的份額為10.2%。以美國魔爪為例,該品牌旗下的能量飲料配方和味道豐富,包括原味產品,和果汁結合的產品,以及無糖口味等。
  • 「山寨紅牛」東鵬特飲上市在即:如何擺脫抄襲原罪?
    如果你問謝霆鋒,他可能會讓你去喝一瓶東鵬特飲。成立於1987年的東鵬飲料,如今走到上市的門口。憑藉著東鵬特飲這款產品,東鵬飲料在中國飲料市場上不僅有了一席之地,而且一年50億的銷售額,讓其有了上市的底氣。但在光環加身的同時,一些隱藏在東鵬特飲內裡的弱點也暴露出來。從涉嫌抄襲紅牛,到挖角加多寶,東鵬特飲身上槽點重重。
  • 飲品:獲資本青睞 農夫山泉東鵬特飲加多寶爭相上市
    1、東鵬特飲衝刺IPO4月24日,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東鵬飲料本次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001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擬募集資金投資額14.93億元,主要投向「生產基地建設」「營銷網路升級及品牌推廣」「信息化升級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及「總部大樓建設」。
  • 東鵬特飲攜手廣汽傳祺 成就一場「現象級」跨界合作
    前段時間,東鵬特飲與廣汽傳祺玩了一把「破圈營銷」。這場活動參與人數達到1510萬人次,真正取得了1+1>2的效果。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東鵬特飲「年輕就要醒著拼」與廣汽傳祺「敢夢想、勇擔當、恆進取」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並且東鵬特飲本就是一款抗疲勞、提神飲料,其主要目標消費群體也都是開車人群,因此雙方此次的跨界合作在用戶圈層上實現了進一步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