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村「活」起來 創意 詩意,鄉村「魔法師」

2020-12-15 金臺資訊

豐收時節,澄邁縣福山鎮保良村前的稻田在陽光照耀下,泛著金色光芒,成熟、低垂的稻穗如謙卑、慈祥的老者。近處村道旁的稻田裡,近百名從海口趕來體驗農事的遊客,在村民的示範下,割稻穀,打稻穗……

「遊客大多來喝咖啡,採摘水果,玩兒時的小遊戲,今年國慶首日接待人次達上千人,周末也有400多人次遊客來玩。」啟動「保良咖啡古村」項目兩年有餘,37歲的符策華陸續開發咖啡體驗、田園果蔬採摘、鄉野星空露營等農村休閒旅遊項目。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越來越多沉睡的資源被喚醒,這個一度只剩下7戶人留守的「空心村」正變成「網紅」旅遊地。

扮美:環境治理

「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的田園風光,古樸雅致的村容村貌,完善的休閒配套設施,讓保良古村『活』起來,成為『網紅村』。」澄邁縣福山鎮保良村村民小組長周家經說。

保良村是一座有著300年建村歷史的古村,原始住戶89戶500多人。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經濟發展和村民生產生活需要,村民陸續外遷,在距離鎮墟3公裡處組建了新村。2010年以後,保良古村只剩下寥寥數戶「老弱病殘」,以及百年的榕樹、見血封喉、荔枝村等古樹和幾十間火山巖老宅、古井,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少了人氣,雜草野樹瘋長,撂荒地越來越多,村小學也自然荒廢了,想繼續住下去很難。」今年51歲的周家經在保良古村生活了大半輩子,雖然極其不情願,但出於家庭生活和孩子升學考慮,還是在2013年搬去了新村。

如何讓「空心」的保良古村煥發生機?首先從改善村容村貌著手。2017年,周家經當選為保良村村民小組長。他一邊帶領新村村民發展生產,一邊從改善村容村貌入手,改變保良古村的命運。他多次組織新村村民在農忙之餘,回到保良古村清理垃圾雜物,剷除雜樹野草,修繕老房子。村民們在房前屋後、村道旁邊和空閒地上種植咖啡、椰子等果木,綠化100多畝。

「雖說住到了新村,但農田和祖屋還在古村,每到農忙時節、重要節日,還得回來看看。」村民勞現河說,因此,不少像他一樣搬離古村的村民,願意出錢出力整治村莊環境。

很快,保良古村恢復了青磚黛瓦,池塘淤泥、雜草被清理了,遍布禽畜糞便的村道變成整潔的石板路,古村老宅盡顯瓊北建築質樸靈秀之氣。今年,澄邁縣旅文局還在保良古村投建了一座旅遊廁所。

做實:興旺產業

提升村容村貌是第一步,治理「空心村」,發展產業是根本。2018年,原本在福山鎮片區做了十多年農資生意的福山人符策華住進了保良古村,啟動「保良咖啡古村」項目,計劃發展咖啡產業。

「這些年,在當地政府推動下,福山咖啡品牌出了名,而保良古村就有許多咖啡老樹長勢正好,荒廢下去實在可惜,何不好好利用起來?」符策華說,自2005年起,他開始做農資服務,近則跑遍福山片區,以及省內一些美麗鄉村,遠則至瑞典、挪威等西歐國家。在考察及旅遊過程中,他發現鄉村不再只有被歲月淹沒的命運,只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資源,就能成為寄予鄉愁,放鬆休閒的新天地。在他看來,發揮保良古村的區位優勢和現有古樹老屋等資源,保良村煥發生機不是難事。

2018年,在周家經的協調下,符策華從村民手中流轉出100畝空閒土地,又拉著一起做農資的6個夥伴,在保良村種上咖啡樹苗,開設咖啡廳,還依託福山鎮周邊採摘遊,打造四季果園,做起農家樂。經過一年的付出,保良村有了旅遊接待能力,一波波遊客走進古村吃農家飯,體驗水果採摘,欣賞田園風光。

看到團隊幹得有聲有色,原先搬離的部分村民回到老村,在撂荒地種上福橙、咖啡、石榴、木瓜等作物。於是,符策華牽頭成立農村合作社,拉村民入股,並帶領村民去各地考察學習,邀請農技專家來到村裡進行咖啡種植技術培訓。

目前,62戶農戶在保良村種植咖啡及果樹超過500畝。今年,符策華的團隊註冊成立咖啡加工坊,實現咖啡種植、生產、銷售一體化。

創意:開掘資源

隨著人氣回流,「蝶變」後的保良古村仍在尋求突破。憑藉文化創意,看似尋常的鄉村資源不斷被開掘和盤活,讓早已熟悉保良古村之美的人們,時時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因為現場演繹古法咖啡衝泡,普及咖啡文化,不少遊客成了我的忠實粉絲,離開後還會在網上購買。」符策華說,為了豐富遊客旅遊體驗,團隊有專人為遊客講解古法咖啡衝泡方式,幫助遊客了解咖啡的前世今生。

這種方式給團隊帶來意外收穫,不但賣掉約4000斤咖啡豆,配合保良咖啡設計的保良帆布包、保良咖啡杯等文創產品也受到遊客歡迎。

活力充盈的保良村也吸引著外來創業者。他們以新鮮、前沿的目光打量這片土地,從當地司空見慣的鄉村資源中發掘出更多價值。

今年國慶期間,海南本土的「大海先生」團隊聯合「覓島」文創團隊攜手保良古村,共同打造「大地的詩意」——首屆海南(澄邁)鄉村文化藝術旅遊季,在保良古村設置鄉野星空露營、古村生態良集(扶貧市集)、童年野趣樂園、大自然魔法師(親子藝術研學)、古法咖啡品鑑沙龍、稻田音樂會、古村攝影展等七大系列活動,為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鄉村旅遊新玩法。

「當大家都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在『做』故事,我們希望通過深挖海南鄉土文化,集社會青年力量,利用文創的思維、共創的方式,打造澄邁鄉村旅遊新IP,激活鄉村閒置資源,助力鄉村振興!」覓島文創負責人李慧說,目前,該團隊正在將村中老房子翻新裝修成青年旅社,為前來研學的學子提供住宿。

「無論從省內旅遊業發展前景看,還是出於個人鄉土情結,我覺得鄉村大有可為。」符策華說,這些年來,他眼看著保良古村正一點點變成理想中鄉村的模樣。(文海南日報記者 餘小豔 通訊員 王家專)

相關焦點

  • 聚合文創力量 讓鄉村「活起來」2020文創賦能鄉村新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30日下午,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發展研究院指導,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杭州文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承辦,杭州喜牛文化有限公司執行,浙江省服務業聯合會、浙江省華夏民生與公益研究會協辦的2020文創賦能鄉村新發展論壇暨第二屆新農人創新論壇於在杭州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B館4樓論壇區成功舉辦。
  • 佛山龍津:科學規劃挖掘古村魅力 探索水鄉詩意新路徑
    這是清朝時期龍津詩人廖明熙作《紅棉春曉》吟紅棉的詩句,描繪出一幅形象生動、美麗如畫的鄉村風光。  令人欣喜的是,廖明熙所作之詩意,在如今的禪城區龍津村正逐漸得到重塑,「河湧環繞,廊橋相連,遒勁古榕,公園涼亭,石欄碑刻,詩情畫意,盡收眼底。」這充滿詩意的水鄉棲居,是今日龍津留給來訪者的第一印象。
  • 「儂好」,來看「大上海」裡的健康宜居「小鄉村」——奉賢存古村
    然而,短短幾年間,存古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最美鄉村」「蜜梨第一村」,成為上海市民節假日遊玩的好去處,上海城區的後花園。更宜居更健康 「嚮往的生活」就在這裡「回想幾年前,村裡的道路都是水泥的,都被過路的汽車壓壞了,坑坑窪窪的,現在村裡到處都是質量『黑色』(柏油)路,平平坦坦的,老好了。」存古村村民魯輝宏大姐談起村裡的變化十分開心。
  • 創意點亮鄉村!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黨員實踐基地掛牌
    當歷史文化名村邂逅一群「00後」高校設計學生的創意,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11月8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黨員實踐基地在東莞市寮步鎮西溪古村掛牌,「黨建引領藝術設計創作助推鄉村振興研討會暨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黨員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東莞市寮步鎮西溪古村舉行。
  • 流淌在詩意裡的幸福變遷——屏南龍潭古村的新故事
    龍潭古村遊客往來,「新村民」在寫生,這裡已成為當地鄉村旅遊的「網紅」之地。 臺海網10月14日訊 據閩東日報報導 「四平戲迴響,庶民酒飄香,擁抱新時代,古村美名揚......」這是國慶假期,在外工作的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村民陳孝眷返鄉遊玩時的感慨。 此時的龍潭古村秋意正濃:山間,翠竹梯田,黃了稻穀,紅了柿子;山下,小橋流水,古屋長廊,遊客熙攘。
  • 特色民宿助力廣東英德古村鄉村振興 (1/8)
    特色民宿助力廣東英德古村鄉村振興"← →"翻頁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浛洸鎮魚咀村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幫扶單位碧桂園集團近年來將村內舊房改造為特色民宿,以發展鄉村文旅項目帶動村民增收
  • 「唱」出來的幸福生活——一首村歌與一座古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新華社杭州11月19日電 題:「唱」出來的幸福生活——一首村歌與一座古村的鄉村振興故事新華社記者袁震宇、魏董華「不管我們走得多麼遠,故鄉永遠在我們心間。」歌聲悠揚地越過馬頭牆,飄蕩在一座江南古村的青石板路、阡陌街巷中。
  • 荻港古村 魚桑萬代
    據介紹,該石雕高十米,用原石壘起,石雕創意設計者王似鋒先生經十多年魚桑文化傳承探索及積累的經驗,將石雕以魚的外形,桑字的構架融匯合一,給人直觀為魚,細察又見有桑,耐人尋味。三個魚的古文字是「鮮」字,取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句以示振興荻港鄉村文化建設。石雕的頂部是石球,其造型既是魚躍龍門的水珠,又意為荻港古往今來是桑基魚塘系統的一顆璀璨明珠。整座石雕從上到下刻有水紋圖飾,寓意為太湖苕溪及京杭大運河源遠流長,永受嘉福。據了解,荻港村是一個歷史古村,因「倚港結村落,荻葦滿溪生」而得名。
  • 新時代文明實踐|老子山鎮龜山村:手繪牆畫 扮靚鄉村
    近日,老子山龜山古村一些空曠的老牆面上繪出了一幅幅具有鄉村特色的畫,為美麗的龜山再添亮色。據了解,這些牆畫是老子山鎮結合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特意邀請牆畫繪畫團隊在古村內院牆上彩繪創作的,以更好地展現龜山傳統村落風光。
  • 體驗古村慢生活!蓬江區首家「有證」民宿「上新」!位置就在……
    體驗古村慢生活!蓬江區首家「有證」民宿「上新」!「牌子」������8月28日上午,「詩意良溪,文旅融合"蓬江區首張民宿登記證照頒發儀式在棠下鎮良溪村榕樹講堂舉行——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良溪研究基地、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創作基地、江門市蓬江區詩詞楹聯學會詩詞採風驛站正式落戶良溪村;
  • 德州選送《守護鄉愁 千年古村文韻長》獲首屆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
    近日,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組委會評選結果發布,由德州市文明辦選送的影視作品《守護鄉愁 千年古村文韻長》獲得首屆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金稻」優秀作品獎。首屆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以「美麗鄉村」為主題,由農業農村部、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等單位共同指導,以文化為先導,以紀錄片、微電影、視聽節目等影像為媒介,展示脫貧攻堅成果以及湧現出的人和事,激勵世人,促進中國美麗鄉村大發展。
  • 德州選送紀錄片《守護鄉愁 千年古村文韻長》獲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 近日,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組委會評選結果發布,由德州市文明辦選送的影視作品《守護鄉愁 千年古村文韻長》獲得首屆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金稻」優秀作品獎。首屆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以「美麗鄉村」為主題,由農業農村部、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等多家單位共同指導,以文化為先導,以紀錄片、微電影、視聽節目等影像為媒介,展示脫貧攻堅成果以及湧現出的人和事,激勵世人,促進中國美麗鄉村大發展。
  • 打卡丹稜幸福古村 來這裡度過美好的暖冬時光吧!
    「古村姓古。」這是丹稜賦予幸福古村的時代標籤。幸福古村依山而建,核心區面積約2平方公裡,農戶30餘戶,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蒼翠的山林是古村的基調,紅砂石是民居的地脈,村口的千年銀杏「夫妻樹」矗立了許多個日日夜夜,用連綿不斷地愛守護著這個村子。遠遠望去,村內土牆青瓦的古居就像散落的珍珠,串聯起古村之美。
  • 四川丹稜縣幸福古村旅遊形象宣傳口號即將揭曉
    中國旅遊新聞網訊 (王月婷 趙蝶) 為進一步增強丹稜縣幸福古村的影響力,成功推向市場,促進鄉村旅遊更好更快發展,四川丹稜縣於2014年11月20日起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丹稜縣幸福古村旅遊形象宣傳口號。
  • 風物奔康 網紅桔抵萬家,路通客來 古村幸福新顏
    而我們則被鄉村道路良好的狀況驚呆了,一般來說3.5米左右寬的村道,已被拓寬成6.5米的大路,不光做了水泥或瀝青的硬化,更有紅色騎行道,間隔幾公裡,還有可供休憩的觀光臺。文旅梅開二度,幸福古村更幸福這裡不光經濟產業一枝獨秀,文旅配套更是梅開二度,我們去最有代表性的幸福古村參觀一下。丹稜縣順龍鄉幸福古村,古稱「趙橋」,距縣城12公裡,它三面環山,方圓幾平方公裡僅有二三十戶人家,是川南自駕之旅不可錯過的重要景點之一。
  • 五一遊丹稜幸福古村 看四川最美古村落「煥新顏」
    「等了半年了,幸福古村終於重新開村了。」4月30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幸福古村開村暨峨眉電影集團外景拍攝基地授牌儀式現場,來自雅安的王文雅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我每年都要來幸福古村,聽說開村了我第一時間在網上預約,做第一批遊客」。
  • 方案揭曉丨八位建築大師集群設計重塑嶺南傳統古村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傳統古村該如何找到自身發展道路,實現華麗轉身?項目選址落地於廣州市花都區港頭村,這座有六百餘年歷史的古村至今仍保留有大量完好的明清古建築,同時港頭村也是恆健投資控股公司廣東美麗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儲備項目之一,由恆廣投資公司負責開發運營。
  • 縉雲「青創農場」引百名大學生回流鄉村
    剛剛忙過「雙十一」,縉雲千年古村河陽村裡,已經開始熱火朝天地備戰「雙十二」。鄉村振興新青年正摩拳擦掌,準備為2020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河陽村是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的古村,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河陽古民居更是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