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刻繪,是用刻刀在半成品的泥坯上,雕刻書體各異的書法作品與花鳥、山水人物等繪畫作品。
是融金石、書畫與文學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
陶刻以刀就坯,根據坯體陶泥乾濕程度的不同,陶刻用刀也有變化。溼泥用竹刀,略幹或已經幹硬時用鋼刀。
陶刻的刀法主要有割、耕、切、刮、琢、撇等。
▲陶刻刻刀
書法中的虛實筆意、繪畫中墨色濃淡的變化,是陶刻刀法的基礎。
通過不同刀法的運用,以線條的深淺、粗細來表現。起刀與收刀要掌握好力度,線條既要乾淨利落,又要頓挫有致。
運刀時,不能因有墨稿而拖沓猶豫,要明快果斷,輕重深淺一氣呵成;如果是空刻,直接在坯體上走刀,需要陶刻者有豐富的刻繪經驗,要成竹在胸、收放自如。只有這樣才能傳達作品的筆墨意境與韻味,展現作品的真性與文化追求。
下面我們以不同的題材,來看顧景舟大師紫砂壺上的刻繪內容,來感悟精品陶刻的神韻美感。顧景舟紫砂壺上的刻繪,有的是顧老親自操刀鐫刻,有的是其他名家鐫刻,都韻味十足,意境雋永。
花鳥
▲顧景舟 吳湖帆石瓢 江寒汀書畫 顧景舟刻
▲顧景舟 戴相明石瓢 吳湖帆書畫 談堯坤刻
▲顧景舟 江寒汀石瓢 吳湖帆書畫 談堯坤刻
▲顧景舟 江寒汀石瓢拓本
▲顧景舟 唐雲石瓢 吳湖帆書畫 談堯坤刻
▲顧景舟 瓜梨壺
▲顧景舟 木瓜壺
▲顧景舟 親刻竹枝小石瓢
▲ 唐雲書畫 徐孝穆刻 顧景舟牛蓋蓮子
▲顧景舟 洋桶
▲顧景舟 漢君
▲顧景舟 木瓜
▲魏紫熙書畫 顧景舟制矮井欄
▲顧景舟 柱礎壺
▲顧景舟 井欄
▲顧景舟制 任淦庭刻大石瓢
▲範曾書畫 顧景舟親刻 仿古
▲顧景舟 矮石瓢
▲顧景舟 木瓜
▲顧景舟 洋桶
▲顧景舟 四方抽角
紫砂陶刻亦不能只看重刀功,流於表面,更重要的是通過精湛的刀法,展現作品渾厚而有深度的韻味,使人產生美感的共鳴。
「畫貴神似。不取貌似,非不求貌肖也。惟貌似尚易,神似尤難。 」可見神韻的重要,關鍵在於細微處的刻畫。紫砂陶刻更多的功夫是在刀外,陶刻藝人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才能使陶刻作品更具藝術價值與生命力,才能由匠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