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夏季低風險地區防護指南#,提出食品消費者在處理生的肉、禽、水產品等之後,要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衝洗生的肉製品,防止濺灑汙染。
圖源微博@央視新聞
「不要在水龍頭下衝洗生肉」這一點,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這麼多年的肉都白洗了?
那麼,買回家的生肉,到底要不要洗?怎麼洗才更安全呢?
買回來的生肉要洗嗎?
最近的三文魚事件大家應該都清楚,所以為了大家的安全及健康著想:在購買、製作過程接觸生鮮食材時,應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
圖源網絡
此外,生熟食品分開加工和存放,尤其在處理生肉、生水產品等食品時應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汙染。
而此次,衛健委發布的指南中,尤其突出生肉不能用水直接衝洗。
其原因在於:衝洗肉的過程中,生肉上的致病菌可能會隨著水滴飛濺的到處都是,散布到水槽、操作臺、灶臺、器皿等等地方,導致交叉汙染。
實驗用螢光物質模擬細菌
模擬在洗雞的過程中細菌飛濺狀況
現在我們在超市買的肉,基本都是經過工廠統一屠宰加工處理的,正規的屠宰加工其實都會進行放血和清洗等一系列處理,基本不用再清洗了,直接煮熟就可以。即使有微生物、致病菌,經過高溫加熱也殺死了。
當然,如果還是不放心,適當清洗還是可以的。
生肉製品處理指南
如果一定要對生肉進行清洗,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可以用器皿裝水來清洗,之後再清洗器皿。
表面乾淨的肉沒必要洗,如果真的要洗, 可以用固定器皿裝水,然後清洗一下
肉類要注意生熟分開, 而裝過生肉的盤子、砧板都應該用開水衝洗器皿表面
用溫熱的肥皂水清洗廚房臺面 ,避免細菌交叉汙染
在購買和製作過程中,切記勿用碰過生肉的手接觸五官,在處理生的肉、禽、水產品等之後, 要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
對於做飯的朋友來說,還有這麼幾點需要注意:
使用兩套案板、刀具、容器,避免生肉接觸直接吃的食物
食物廚具和臺面最好用洗滌劑清洗,洗手要打肥皂,
處理生肉及其製品後要洗手,中途接電話、擤鼻涕、倒垃圾、上廁所之後都要洗手
如果要剁生肉,也儘量把水瀝乾,多用切、少用剁,而且把其他食物拿遠一點
肉一定要徹底燒熟,因為肉的內部也可以帶菌
未吃完的及時放入冰箱,一般室溫下不超過2小時,氣溫30度以上則不能超過1小時,再吃的時候還要熱透
細節做到位,才能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