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賣年貨糖果的商店總會特別熱鬧,很多市民會選購一些糖果巧克力作為賀年食品。但你有沒有想過你買的巧克力可能假的?近日,警方查獲30餘萬粒假冒名牌巧克力,一箱成本約為300元的假冒巧克力,一級級轉賣後,賣到了商店價格能高達每箱700多元。
一夥不法分子在安徽蕪湖一民房改造的車間內生產假冒巧克力,一箱成本約為300元的假冒巧克力最終以500多元出售給下一級批發商,一級級轉賣後,賣到了喜糖鋪子後價格能高達每箱700多元。
最終,因一家婚慶喜鋪的老闆將假冒巧克力送至正規廠家檢驗真偽,導致案發,警方一舉查獲30餘萬粒假冒名牌巧克力,涉案金額上千萬元。
近日,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對這起特大「假冒名牌巧克力案」作出一審宣判,張某等8名涉案被告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到五年不等,部分人員緩刑,並處罰金1萬元至185萬元不等,8人被罰金額總計達612萬元。
巧克力經檢測全是冒牌貨 涉「德芙」、「費列羅」等品牌常州市武進區一家喜糖鋪的季老闆多次接到客人投訴,反映其所售賣的德芙巧克力口感不正。於是,季老闆聯繫了德芙巧克力中國廠商,將他從徐某處批發的巧克力作為樣品郵寄過去。檢測結果表示這些「德芙」巧克力全是冒牌貨。
德芙中國廠商當即向母公司美國瑪氏集團報告,並向無錫警方報警。無錫警方調查得知,徐某所銷售的冒牌巧克力均是從無錫塘南招商城的洪某所開的糖果鋪批發而來。警方一路順藤摸瓜,發現這背後是一起橫跨蘇浙皖的特大製販國際知名品牌「德芙」、「費列羅」等名牌巧克力案。
△ 網絡配圖
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洪某以每箱500多元的價格從王某處購買假冒「德芙」巧克力749箱。隨後,洪某以每箱600多元的價格將假冒「德芙」巧克力出售給了常州的徐某,徐某又以每箱700多元的價格賣給武進喜糖鋪季老闆。
此外,南京一家喜糖鋪的老闆錢某也從另一個前來推銷「德芙」巧克力的安徽商人張某手裡,以同樣低廉的價格購買銷售假冒「德芙」巧克力約600箱。而記者了解到,市場上此類型正宗的「德芙」巧克力批發價是每箱800多元,零售價為900多元。
張某、王某、徐某某都是安徽蕪湖人,三人欠有外債手頭緊張。三人共同出資50萬元,從2014年起先後招人在蕪湖一民房改造的車間內生產假冒「德芙」牌巧克力。
據了解,第一個月末分紅,張某就拿到了35萬,王某、徐某某各自分到17萬元。後來由於利益分配不均,王某和張某產生了矛盾。王某就拉了自己的親戚另立門戶,找了浙江溫州黃某的廣告公司製作「費列羅」巧克力,將假冒「費列羅」巧克力賣給了洪某、錢某等人。
據了解,他們生產的名牌巧克力從包裝、商標到產品讓人難以分辨,因此有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
昨天,新吳區法院經審理
對這一公安部督辦特大製售假冒名牌巧克力案
判決如下:
8名被告人
分別被判處5年至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分別處以185萬至1萬元不等的罰金
產品的標籤是辨別真假的重要手段,很多人一看標籤就知道是真是假。正品標籤上面沒有任何圈線修飾,而且上面的字母看起來比較粗壯。而假貨標籤上面通常都會有一個像圖中那樣的紅圈,這樣一來上面的文字就要細小很多,差別一下子就出來了。
包裝的精細程度同樣也能折射出真假,正品包裝精緻,邊緣的咖啡色託紙凹凸有致,包裹的比較嚴密,而且看上面的線條只有兩條。仿品這邊的包裝明顯很鬆動,沒吃呢包裝就已經開了,而且上面的線條也比較多,很顯然用材是不一樣的。另外再來看下金紙的包裝,一個很漂亮,而另一個則布滿了褶皺。
打開包裝之後,看內部的巧克力,相似度還不是一般的高呢,如果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都分辨不出來。然而在試吃的過程中,味道方面就將假貨出賣了,真費列羅巧克力裡面的果仁吃起來很香,巧克力在其中還有絲滑的感覺,好吃極了。而假貨外面的巧克力比較甜膩,完全掩蓋住了果仁的香味,口感相差甚遠。
在試吃之後,很好奇為什麼差別這麼大,於是把巧克力解剖了,解剖之後才發現,裡面的結構完全不同。正品巧克力裡面可以看盡清晰的威化層,而且巧克力醬幾乎全部包裹著裡面的榛子。而假的在切開之后里面的威化層不是很明顯,而且巧克力醬比較稀,下圖的刀法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
辨別完內部的差別,其實被我們忽略的包裝紙也有不同的地方。正品包裝紙比較大,而且標籤幾乎是貼在了正中心的位置。但是假貨的包裝紙則比較小。另外看假貨標籤的位置也偏了,明顯做工不是很精細。
洋洋提醒
以上的辨別方法可能不是很全面,還請大家諒解,而且假貨也有改進的地方,所以不要單憑一點進行鑑別。在辨別的時候也可以掂一下重量,一般正品重量是37.5g,那些分量不足的多半是假貨了。僅供大家參考。
除了選購巧克力要謹慎,
以下這8類年貨還是少買為妙↓↓↓
上榜理由:鹽、亞硝酸鹽等超標
培根、火腿、香腸、灌腸、鹹肉、臘肉、燻肉、醃牛肉、鹹水鴨、肉乾以及肉罐頭、肉醬等加工肉製品,加入大量的鹽、亞硝酸鹽或硝酸鹽等進行醃漬,而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與蛋白質產生的胺類物質結合生成亞硝胺,可能誘發癌症。
上榜理由:糖多、食品添加劑多、果汁少、營養少
「果汁≠果汁飲料」,果汁中的原果汁含量在50%以上,而果汁飲料中的原果汁含量大概只有10%~20%左右,飲料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和糖了。
橙汁、蘋果汁、葡萄汁、水蜜桃汁等很多所謂的果味飲料,有的甚至一滴果汁成分都沒有,純屬於食品添加劑勾兌出來的帶有果味的飲料而已。
建議大家儘量選擇原果汁含量高的果汁。如原味果汁、100%果汁、鮮榨果汁,大多數飲料都含糖很高,不可多喝。
上榜理由:鹽多、糖多、漂白劑殘留、香精多
五香瓜子「香」、糖制核桃的「甜」、「蒜香花生」的蒜味、「奶油碧根果」的芬芳、「綠茶瓜子」的綠茶……這背後離不開糖、香精以及色素的「貢獻」,這些添加劑被我們稀裡糊塗吃到肚裡。
上榜理由:糖多、飽和脂肪多
配料表中含有:「氫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奶精、植物黃油、精煉植物油、人造黃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麥淇淋、起酥油、植脂末等」的糕點,它們幾乎都是飽和脂肪的代名詞,比普通脂肪更!易!讓!人!發!胖!
上榜理由:糖多、鹽多、營養少
果脯蜜餞一般用的是品質較差的新鮮水果,一般要經過65%以上的糖溶液醃漬而成。另外,為了讓其顏色更漂亮,會添加一些色素等。
果脯蜜餞的維生素C損失較多,更糟糕的是其含糖量一般在80%以上,大量吃易引起超重肥胖。
上榜理由:糖多、高脂肪、反式脂肪酸
事實上奶糖並不以牛奶為主,甚至壓根兒就沒有奶的成分。大部分奶糖產品含糖達85%左右,脂肪達6%,蛋白質只有2%。
大部分奶糖中所添加的都是氫化植物油製成的植物奶油,其中飽和脂肪佔一半左右,並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吃這類糖果,相當於吃白糖+植物奶油。
當然,無論是奶糖還是果糖、酥糖、軟糖、高粱飴……都建議都少吃。
上榜理由:亞硝酸胺、鹽超標
鹹魚、魚片幹、魷魚絲、海米、蝦皮等幹制海產最大的優點是儲存方便。但由於蛋白質豐富,在醃製、幹制、存放等過程中都可能導致蛋白質分解,產生較多的胺類物質。
這類食物中本身就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一旦遇到「富足」的胺類物質,便可能結合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尤其是同一類海產幹品中腥味越大意味著蛋白質分解越多。
上榜理由:油多、鹽多、反式脂肪酸
油炸食品特點是油多、高脂肪、高鹽,油炸的過程中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
長期吃高脂肪的油炸食品,容易導致肥胖,反式脂肪酸的體內代謝緩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日攝入油脂25克左右,一盒薯片的油脂含量在30克左右,超出了成人一天的油脂攝入量。
過年食品琳琅滿目,大家都學會怎樣挑選健康年貨了嗎?一起過個健康又愉快的新年哦!
出品:廣州日報大洋網
來源:央視新聞、揚子晚報、江南晚報等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