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脂率計算方法
1、BMI計算法:
BMI=體重÷(身高×身高)
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K(男為1,女為0)
驗證:使用2017.8.3體測數據,當日測得體脂率為16.1%。
BMI=66.2÷(1.73×1.73)=22.1
體脂率:1.2×22.1+0.23×29-5.4-10.8×1=16.99
使用2017.6.8體測數據,當日測得體脂率為18.9%。
BMI=71.5÷(1.73×1.73)=23.9
體脂率:1.2×23.9+0.23×29-5.4-10.8×1=19.15
誤差在1%以內,該公式可用。
體重單位kg,身高單位m。
2、腰圍體重計算法
女性:
參數a=腰圍x0.74
參數b=(體重x0.082) + 34.89
男性:
參數a=腰圍x0.74
參數b=(體重x0.082)+44.74
身體脂肪總重量=a-b
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x100%
驗證:按照腰圍79cm,體重66.2kg計算,體脂率為12.5%,偏差大。
測量最佳時間早晨,從充足的睡眠(7-8個小時)醒來之後,此時體重和腰圍等測量數據最準確。
單位:重量單位kg;腰圍單位cm。
3、身高腰圍頸圍計算法
http://www.ilinkee.com/tools/fatrate
驗證:使用頸圍30cm,腰圍76cm,身高173cm計算,16.5%。較精確。
4、腹部簡易測量法
放鬆腹部,用手在肚臍旁邊,拇指與食指展開3CM左右距離,掐起這3CM下的所有脂肪,測量可以掐起脂肪厚度,厚度1.5CM以上的:男生體脂至少在20%以上,女生體脂率在25%以上。
驗證:這個方法比較適合胖一點的
二、體脂率意義
若體脂率過高,體重超過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視為肥胖。肥胖則表明運動不足、營養過剩或有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而且常會並發高血壓、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膽囊炎等病症;若體脂率過低,低於體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5%,女性13%~15%,則可能引起功能失調。
身體脂肪率分類表
分類
女性(體脂肪%)
男性(體脂肪%)
必要脂肪
10-13%
2-5%
運動員
14-20%
6-13%
健康
21-24%
14-17%
可接受
25-31%
18-25%
肥胖
32%+
26%+
三、男子體脂率體型特點:
4%~6% 臀大肌出現橫紋(健美運動員最理想的競技狀態)。
7%~9% 背肌顯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塊更加明顯(健美運動員競技狀態)。
10%~1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鬆弛,腹肌分塊明顯。
13%~1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鬆弛,腹肌開始顯露,分塊不明顯。
16%~18%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較鬆弛,腹肌不顯露。
19%~21% 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81~85釐米。
22%~24% 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86~90釐米。
25%~27% 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91~95釐米。
28%~30% 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96~100釐米。
31%以上 腹肌不顯露,腰圍通常是101釐米以上。
男性體脂一覽圖:
(10%~18%為男子的理想型體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