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拍了X線,為什麼還要做CT和磁共振?

2020-12-09 唯醫骨科

上一期文章連結:55歲後,身高逐年變矮,總感覺全身酸痛,說明什麼?

01病歷展示

早晨起床端水閃了腰的黃奶奶到家附近的骨科醫院去看病。排隊掛號,茫茫人海中等著看病,終於到了診室。醫生詳細問診查體,考慮奶奶可能是椎體壓縮性骨折,需要拍片確診。黃奶奶不樂意了,一直強調只是扭了腰,又沒摔倒哪來的的骨折?所以堅持不拍片,但腰還是疼,醫生還是耐心在講解,所以還是先拍個片子看看吧。X光檢查出來後發現胸、腰椎有多處壓縮性骨折,十分嚴重。醫生立即幫奶奶聯繫床位,黃奶奶這樣見到了自己的住院醫生。住院醫師繼續詳細詢問病史、查體、閱片並繼續完善抽血、B超、心電圖等檢查,還安排了核磁共振,這時候黃奶奶忍著痛又不樂意了:「我都拍X片了,而且上一個月才體檢過,怎麼還要檢查跟照核磁呢?」

今天來講故事的第3、第4個問題:

3.進了醫院為什麼拍了X線片還要拍MRI片?

4.上個月才體檢過怎麼又要檢查?

02關於5個問題的解答

「進了醫院為什麼拍了X線片還要拍MRI片?」

懷疑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後應該做的檢查:

1、體格檢查

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的大多數患者存在明顯的胸背部或腰背部脊柱正中的壓痛和叩擊痛,同時需要檢查是否伴肋骨骨折。

2、影像學檢查

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最重要的檢查方法。

(1)X線片:

診斷和隨訪椎體骨折的首選方法。

在評估有症狀的骨質疏鬆患者時必須進行的檢查方式,骨折患者可表現為X線片椎體變扁、楔形變(類似梯形改變)或椎弓根受損。

椎體骨折常發於下胸椎和上腰椎,壓縮椎體表現為扁平形、楔形、雙凹形,其中的「雙凹形」是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特徵性表現:

相鄰椎間盤膨大呈雙凸透鏡狀膨突至凹陷椎體內,壓縮椎體後上角上翹突向椎管。

(2)MRI:

能夠準確地評估椎體壓縮骨折的具體骨折節段、骨折的新鮮程度及有無椎管壓迫或佔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否有腫瘤,是診斷評估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的主要檢查。

(3)CT:

CT具有成像清晰,較高的密度解析度,通過窗寬、窗位的變換能觀察椎體內、椎旁軟組織及椎管內的影像的優點。

主要觀察:因為椎體壓縮骨折多傷及到椎體的前柱和中柱,所以CT可以清晰看到椎體後柱骨皮質是否中斷、是否合併有骨折線,更好的指導診斷與治療。

3、DXA檢查(骨密度檢查):

骨密度檢測是診斷骨質疏鬆的主要依據,對早期診斷骨質疏鬆,評估再發骨折風險及指導治療有重要意義。

目前雙能X線吸收儀(DXA)測量腰椎和髖部的骨密度是診斷骨質疏鬆症公認的金標準。

「上個月才體檢過怎麼又要檢查?」

老年人,年齡本身就是疾病。目前的身體情況必須需要目前的客觀信息來表示。所以上個月的信息,是過時的。

並且常規的體檢項目與住院需要的項目有重疊但大概率不會完全涵蓋,而體檢中心和大型醫院在診療及判斷重心上也有差別。

俗話說「對自己負責也是為醫生負責」,這句話反過來也成立。

因為病人自己能來醫院就診,潛意識已經明確了這件事病人自己搞不定,需要醫生幹預了。

所以,「用者不疑,疑者不用」,

這句話是看病的準則,也是做事的訓條。

03小貼士——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大體介紹

對老年人來講,一定要重視抗骨質疏鬆治療。或者說,再怎樣重視抗骨質疏鬆治療對老年群體都不為過,因為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源於骨質疏鬆症,而有效的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是預防其發生的必要基礎。

相關藥物分為三類:

基礎藥:維生素D和鈣劑等基礎用藥,

其次:二膦酸鹽類等抑制骨吸收藥物,

最後:人重組特立帕肽等甲狀旁腺激素等促進骨形成的藥物。

無論哪一種治療方法,都需要與抗骨質疏鬆治療相結合,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骨量及骨強度,減少再次骨折的發生率。

唯醫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識,讓您看到既貼心實用又放心靠譜兒的小知識。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關困擾,請把「唯醫骨科」推薦給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拍了CT還要拍磁共振?X片、CT、磁共振有什麼區別?
    常規說來,X線片目前在臨床上用於拍頭顱片、胸片、腹部平片、四肢的骨頭和關節片。日常體檢中X線片主要用來拍胸片,也就是醫生說的看看心肺,用來篩查肺部的疾病。>3.椎間盤(經常說的頸、腰椎間盤突出、膨出等):首選核磁共振,次選CT4.腹部盆腔疾病(最常見的闌尾炎,女同志婦科疾病,子宮附件等等發炎):通過超聲B超篩查,明確到特定臟器或對特定臟器高度懷疑時做CT5.頭顱疾病(突然沒原因中風、昏厥):急診拍
  • X線、CT、B超、磁共振,哪些有輻射?你不一定知道!
    X線檢查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用來拍胸片,篩查肺部的疾病。此外,還可以拍頭顱片、腹部平片、四肢的骨和關節片。CT同樣也是用射線穿透身體,但跟X線檢查不同,現在多排螺旋CT檢查是通過採集掃描範圍內人體的每一個體素進行成像,說白了就是把要檢查的部位劃分無數體積不足一個立方毫米的微小方塊,看的更細,很細微的病變也能被發現。
  • 急診胸部檢查:X線、CT、磁共振,你選啥?
    病人甲:醫生,我咳嗽快1周了,吃了藥也不管用,咳得胸痛,給我拍個片子吧,千萬不要給我拍CT,「吃光」太厲害了!病人乙:醫生,我這兩天又開始氣喘了,我有肺氣腫和肺大泡,,給我做個肺部磁共振吧,看得清楚一點。
  • 得了骨科疾病是拍X光片好,還是做CT、磁共振檢查好?
    在門診經常會遇見到一些骨科患者,要求拍個片子檢查一下,看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得了什麼病。有的患者要求醫生拍個普通X光片,不想做CT或者磁共振檢查,覺得CT、磁共振檢查太貴了,不想花冤枉錢,有的患者上來就要求醫生做核磁共振檢查,認為越貴的檢查效果越好。
  • 腰腿疼,磁共振比CT照得更清楚?醫生闢謠,有錢選不對,也白搭!
    但是臨床上,我們病人在就醫時候也往往會面臨一些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有的腰腿關節疼的病人,我們醫生會建議只需要拍個CT就好了,而有一些病人就一定要拍一個磁共振呢?說什麼CT看不清楚啥的,甚至有一些病人可能前兩天拍了個CT,然後這幾天又被要求拍個磁共振,就不能直接一次性到位拍個磁共振嘛?像我們平時接觸到的X線、CT、磁共振是不是越貴越好?
  • CT、核磁、X光的區別,講得太到位了!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剛懷孕幾天做了CT,對寶寶影響大嗎
    如一次鋇劑造影或拍一次髖關節x 光片的輻射劑量為0.36拉德,一次胸部常規CT掃描的輻射劑量為0.45拉德。1、要達到胎兒致畸的可能,需要在懷孕的36周時間內至少接受累積5拉德以上的輻射。也就是說,要做14次以上鋇劑造影或髖關節X片檢查、11次以上胸部CT掃描。
  • X線和CT不能檢查出早期股骨頭壞死?核磁共振或能幫上大忙
    股骨頭壞死早期骨髓出現壞死,骨小梁結構尚未消失時,普通x 線片和CT掃描無法顯示股骨頭結構的變化,X線和CT不能檢查出 I期股骨頭壞死,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依賴於核磁共振檢查。為什麼核磁共振是早期股骨頭壞死最精準的檢查?
  • CT、B超、X線、磁共振到底選哪個?4個人體部位「有話說」
    在日常身體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時,需要通過各種檢查來幫助判斷疾病,而在目前比較常用的影像檢查有CT、B超、X線和磁共振,在說到這幾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時很多人會感覺模糊,容易將這幾種檢查混淆在一起,卻不知各種檢查有著各種不同,而且它們都是針對型檢查。
  • 拍了X光片,為何又要拍CT、核磁?頸、腰椎病患者該拍哪一個?
    還有的患者覺得哪個貴,哪個檢查就好,覺得自己做的檢查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做了多餘的檢查,多花了錢。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其實這些檢查都有各自的應用範圍,並不是想拍啥片子就拍啥片子。下面,就讓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李維新教授為大家講一講。
  • 不要對輕度頭部外傷、簡單熱性驚厥、腹痛、鼻竇炎、輕症肺炎兒童濫用CT或X光片!
    童爸匯總的關於影像檢查和輻射的科普文章。最後修訂:2020.2.25。關鍵詞:影像、輻射、CT、X光、B超、磁共振、胸片、拍片、胸透、核輻射。評論內容如下:我作為一個影像科的醫生就覺得我們醫院的兒科醫生挺無恥的,因為有藥品佔費比例的原因,他們為了多開藥就多開檢查,大量因高熱驚厥的患兒被他們忽悠了來做頭部ct,大量沒有聽診異常的患兒來做胸部ct,最近他們更是夥同因為取消藥品加成而苦思如何提高收入的院長責成我們科取消了3歲以下幼兒x線檢查的知情同意書,反正我從來都沒有見他們自己的孩子感冒發燒來做ct的。
  • 大腿骨折取內固定術後,是否可以做重體力勞動?醫生和您聊一聊
    關於骨折取出內固定以後多長時間才能幹重體力活的問題,其實很難有一個確定的標準,這個時間應該是因人而異的,要看骨折以後的患者是否有嚴重的骨質疏鬆和骨頭癒合的具體情況,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聊一聊這個問題。
  • X線、CT、B超、核磁,哪個輻射大?你絕對猜不到!
    我在百度上看到說一年最好不要超過2次,可我最近因為摔了一跤,骨折需要做手術,一星期拍了3次片了,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啊?輻射多了會致癌的嗎?對於我們常見的醫學檢查,包括CT、X光、磁共振等等,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擔心過「輻射」的問題,那麼這些檢查到底有沒有危險呢?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所以一些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想著去做個全身ct呀或者核磁共振,感覺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才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就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的人出現,自己要求醫生幫他開檢查單的情況,而有的人覺得任何有放射性的檢查都不想做,對身體有損害,年輕人就很抗拒做這些檢查,有時候還會跟醫生發生爭執。
  • 零基礎讀懂——X線、CT、B超、核磁共振的區別
    X光是穿透性很強的射線,能夠穿透人體(威力大,豈止身體),我們使用X線對人體內部進行透視或者說攝影,利用x線的穿透作用。在穿透人體時,被含鈣的成分(骨)、水分(血液等)、軟組織(肌肉)等吸收而減弱,可以呈現出所檢查部位的基本形態。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就是白色的。
  • 最全知識|X光、CT、B超、核磁共振…區別到底在哪裡? 終於明白了!
    骨折普通的骨折拍一張X線片就可以診斷了,如果是細微的骨折可能CT檢查會更明確一些。但是,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患者,因左前臂外傷在外院就診,醫生讓他拍張X線片,他說X線片太落伍了,根本看不清,聽朋友說X線片不如CT好,所以堅持要求直接做CT檢查。CT查完沒有發現骨折,很開心的回家了。回家後左前臂持續疼痛,抬不起來,3天後來我們醫院拍了一張X線片,發現左前臂橈骨中段橫行骨折,非常明顯。
  • X光、CT、B超和磁共振,該做哪個你真的懂嗎?一句話解釋清楚它們的區別!檢查再也不花冤枉錢!
    你可能心中疑惑,這麼多種類別的檢查,為什麼給我選這種?難道只是越貴的越好嗎?今天咱們就來解答這個「為什麼」。最近朋友圈瘋狂轉發的一個科普貼中用來比喻常見的這幾種檢查方式的:壓扁的麵包代表X光、切片麵包和ct同理,B超就像挑西瓜、核磁共振就像喝前搖一搖。
  • 腳踝扭傷了,沒有骨折為什麼還要打石膏?
    很多人遇到過這種情況:腳扭傷了關節,到醫院拍X線片一看並沒有骨折,但醫生仍然給你打上了笨重的石膏或是支具。很多人就納悶了:石膏在通常的印象是骨折才需要的,踝關節扭傷很常見,也沒幾個人打過石膏,為什麼我遇到了就得打?
  • 孩子滑滑板車,摔倒就導致胳膊骨折了,這可怎麼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姚教授育園肱骨髁上骨折根據外傷暴力的不同和骨折移位的方向分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兒童多有手部著地病史,肘部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斑。肘部向後突起並處於半屈位。肘部x線顯示骨折近端向前下移位,遠骨折端向上移位。
  • 臨床醫生應該知道的磁共振知識二
    人體正常生理組織磁共振 信號的基本表現 腦血管畸形、動靜脈畸形、動脈瘤明顯優於CT,可以利用時間飛躍法(TOF)和相位對比法(PC)血流成像技術,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SWI技術對血管性病變進行三維觀察。隨著MR技術的不斷進步,磁共振MRA的圖像質量與診斷能力已與DSA非常接近。基於以上MR血管成像特性,MRA完全可做DSA術前篩查以及血管手術後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