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核磁、X光的區別,講得太到位了!

2020-12-12 騰訊網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首先來看看這些基礎性知識……

我們在放射科常見的設備一般有普通X射線攝片機、計算機X射線攝影系統(CR)、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DR)、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裝置(DSA)等。

X射線到底是什麼?

X射線攝片機,包括普通X射線攝片機、計算機X射線攝影系統(CR)、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DR),我們常把X攝像俗稱為拍X光。

它可對人體胸部、腹部、腰椎、四肢等部位進行正位、側位進行攝影診斷。

▲ DR

X射線輻射高嗎?

在獲得影像同時,受檢者也會接受一定的輻射劑量。單次檢查的劑量並不高

但因為此類設備解析度高,曝光成像時間極短,大大縮短了病人檢查和等待的時間。

按照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7年聯合發布的《射線裝置分類》公告,X射線攝片機屬於Ⅲ類射線裝置,Ⅲ類為低危險射線裝置,事故時一般不會使受到照射的人員產生放射損傷。

CT據說比X光看的清楚,是這樣嗎?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麵包大家都吃過,如果把CT比喻成切片麵包那就非常形象了。

我們可以看下圖,現在把X光片的影像看作是後面那個還未切開的吐司,在最上面一層隱約可以看見一些由內向外發散的小黑點,但不是很清晰。

我們再給吐司做一個「CT檢查」,把它切開成一片一片的。做完檢查之後發現,裡面竟然別有洞天!剛剛不確定的小黑點原來是一顆一顆的葡萄乾,而且當中還有若干的葡萄乾。

細細回味一下,相信大家能體會兩者在影像學表現上區別了的吧。

所以,CT是利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部位進行斷層掃描,獲得人體被檢部位的斷面或立體圖像。它可以提供人體被檢查部位的完整三維信息,可使器官和結構清楚顯影,清楚地顯示病變。

CT檢查對骨損傷、胸部疾病、心及大血管等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在必要的時候,CT是非常有意義的!

▲CT

CT好,那我直接拍CT不行嗎?

NO!X光片和CT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X射線的穿透作用,通過組織密度不同的人體後形成輻射線衰減強度不同的影像。但是,CT輻射劑量較普通X射線機大,患者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會更大一些,不宜將CT檢查用於常規診斷手段,另外,CT在價格上也更昂貴。如果在X光片上發現可疑的病變影像,又不能確診時,這時我們才會會再建議給予CT檢查作為加強輔助。

核磁共振(MRI)又是啥咧?

再舉一個例子,相信大家都搖晃過礦泉水瓶。在搖晃的時候,你會發現水分子會開始振動,我們的手能感受到這種振動,過一會兒水分子才會平靜下來。

核磁共振也是這樣。

核磁共振,英文簡稱MRI,是目前能用於人體身上最為精密和昂貴的醫學成像設備之一。

它會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

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 MRI

這麼聽來核磁共振輻射更大?

錯!核磁共振無射線傷害,不存在電離輻射,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對於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軟組織,優選核磁共振;

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檢查,核磁也是首選

那我多花點錢,選擇核磁共振不是最好嗎?

核磁共振雖然沒有輻射,但是價格較高,禁忌症也較多,且有些方面核磁共振不如CT。如:對肺小結節、骨骼結構的細節表現、骨折等。所以究竟選擇X光、CT還是核磁共振,都需要醫生對症選擇。

總結

X射線攝片、CT、磁共振成像已成為三駕馬車,三者有機地結合,能使當前影像學檢查既擴大了檢查範圍,又提高了診斷水平。

希望通過今天的科普大家可以不用談放射色變,選擇合適的放射方式,幫助我們更好的找到病因,更快的治療疾病。

相關焦點

  • CT、核磁、B超的區別,講得太到位了!
    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1、外傷骨頭——粗看X光片、細看CT 2、頸椎腰椎——最佳選核磁、次選CT
  • CT、核磁、B超的區別,講的太到位了!
    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要想更好觀察這些軟組織,最優選擇就是核磁。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檢查,核磁也是首選。
  • X光、CT、B超、核磁共振的區別,講得太到位了!
    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1、外傷骨頭——粗看X光片、細看CT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要想更好觀察這些軟組織,最優選擇就是核磁。
  • X光、CT、核磁區別太大了……
    去醫院看病, 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困惑: X光片(DR)、CT、核磁 這些醫學影像設備有什麼區別嗎?
  • X線、CT、B超、核磁的區別,講的太到位了!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
  • B超、DR、CT、MR(核磁共振)的區別:(簡易收藏版)
    CT、核磁、B超的區別,講得太到位了
  • 拍了X光片,為何又要拍CT、核磁?頸、腰椎病患者該拍哪一個?
    這時候患者就疑惑了,"怎麼拍了X光片了,還讓我拍CT/核磁?"、"怎麼讓拍CT,最後又讓拍核磁,怎麼不直接拍核磁,一步到位,還能省點錢?"。其實許多時候矛盾就來自於對這些檢查的不了解。
  • 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與MR(核磁共振)究竟是什麼,想必有很多家長不是很明白,孩子有病做什麼檢查好,是不是MR一定比CT強。下面我們談談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是X線束圍繞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透過該層面的X線小部分身體被吸收,大部分穿透身體被探測器吸收,後經計算機重建生成圖像。
  • X光、CT、B超、核磁共振有啥區別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反覆多次施加磁場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機會得到充分的數據並運算後成像。  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 【漲姿勢】X光、CT、B超、核磁共振有啥區別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反覆多次施加磁場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機會得到充分的數據並運算後成像。  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 X光 CT B超 核磁共振 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去醫院看病,「CT」、「核磁」、「X光」、「B超」等這些醫學檢查名詞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這些常用醫學影像設備,卻經常讓人「傻傻分不清」,今天雲姐姐就給大家來做個科普
  • X線、CT、核磁、B超到底有啥區別?最詳細的解釋來了!
    X線、CT、核磁、B超是最常見的影像學檢查,但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它們有什麼區別,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 零基礎讀懂——X線、CT、B超、核磁共振的區別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反覆多次施加磁場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機會得到充分的數據並運算後成像。
  • 用甄嬛傳的畫風講核磁原理,會是怎樣的效果?
    它應用廣泛,但是原理卻異常生澀難懂所以本文並不打算從量子力學去講原理,咱們用宮鬥戲名角——甄嬛傳的畫風演繹核磁原理,更適用於新手和小白。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本文會輔以必要的文字介紹。有核有磁有射頻 射頻拉莫兩相等聽不懂沒關係,我們讓甄嬛女主給大家慢慢講!
  • 專業醫生教你X光線、CT、核磁、B超的區別!
    專業醫生教你X光線、CT、核磁、B超的區別! 健康生活 到醫院看病時 醫生會開各種各樣的檢查 X光線、CT、核磁
  • 在紐西蘭做CT、核磁、B超傻傻分不清楚 幾句話就弄明白
    讓小七來告訴你他們的區別以及在紐西蘭的價格我們把身體比作食物告訴你這些檢查如何發揮不同的作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要想更好觀察這些軟組織,最優選擇就是核磁。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檢查,核磁也是首選。胸部——粗看X光片,細看CT
  • X光、CT、核磁和B超,輻射有多大?會致癌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X光、CT、核磁和B超,這些檢查都有輻射嗎?有什麼區別?對身體是否有傷害?」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答:影像檢查中,有關輻射的那些疑問。對於顱腦、脊柱脊髓等需要觀察軟組織結構的部位,要優於CT檢查,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等檢查,由於CT只是對於骨性結構的解析度較好,因此核磁也是首選。但是對於肺部、骨性結構的表現,核磁共振的效果反而還不如CT好,因此不可以將核磁共振檢查當成萬能檢查。
  • 最全知識|X光、CT、B超、核磁共振…區別到底在哪裡? 終於明白了!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反覆多次施加磁場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機會得到充分的數據並運算後成像。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 四句話說清B超、CT、磁共振、X光的區別(電磁波的發射與接收、電磁波譜)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  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
  • X光、CT、B超、核磁共振有啥區別?去醫院體檢不用犯迷糊了!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外加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隨磁共振機的外加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狀態的過程釋放能量信號。一般需反覆多次施加磁場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機器會得到充分的數據並運算後成像。軟組織的分辨優於CT成像。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並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