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工作中要不要能者多勞?

2021-01-09 簡歸塵的娛樂

奇葩說最新一期,網友都說:放棄接地氣,詹青雲封神

每次看《奇葩說》,詹青雲講完話以後,我都忍不住回放重新聽一遍。聽她話裡的知識點。

本期討論的是,能者多勞的問題。

一方認為,你多勞了,能讓老闆注意到你,為你的升職加薪提供機會。

另一方認為,你多勞了,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

詹青雲講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個荒島上的幾個人,有人會織布,有人會種地,有人會砍柴,這個時候,第四個人來了,發現自己不用怎麼勞動,靠倒賣東西就能發財。

於是,這第四個人成為最先富起來的那個人。她希望,別人永遠為他提供廉價原料,他永遠能掙更多的錢,他不希望別人放棄砍柴,成為他的競爭對手。

能者多勞,一定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個鼓吹思想:讓能幹什麼的去幹什麼,能幹什麼的一直幹什麼,而沒有說,讓不能幹的也有機會去幹一些事情。

如晶說,就算老闆不給她工資,給她一個工作的機會,她也願意去幹。

詹青雲說:那是因為,如晶能從這份工作中,獲得她想要的東西。

這個社會,把年輕人當成燃料,塞進社會這個機器裡,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年輕人就得變成什麼樣。她希望,社會可以為年輕人提供一些什麼。不是利益效率為先,而是更注重公平和正義。

詹青雲講了自己剛剛入職成為一名新律師的例子。每天上班,總是有幹不完的活,老闆把一個人當兩個人在用。為什麼有這麼多工作量,老闆沒有多招幾個人?為了縮小工資成本。

我請一個人,給他1.5倍的工資,讓他幹兩個人的活,要好過我請兩個人,給他們合理的工資讓他們幹合理的工作。

老闆會鼓吹能者多勞,是為了讓你忙得沒時間看《奇葩說》,因為那樣,老闆還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

可是,能者多勞真的讓能者得到他想要的了嗎?

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即便很辛苦,可是,你也願意一直留下來,因為這個工作崗位能為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

可是,如果有人覺得太累了,他不想幹了,我們也能理解這種選擇。

新畢業的大學生,當他們初次面對社會,面對工作的時候,也許會碰到一份很清閒的工作,對應的是很普通的工資回報,但每天喝茶聊天不亦樂乎。

也可能會碰到一份壓力大的工作,上班時間被填滿,甚至下班的時候,還得額外付出,才能完成領導交代下來的工作,但是薪水會比前者高一些。

也可能面臨的工作,壓力更大,薪酬更高,付出的時間更多。

這個社會,能夠給我們很多選擇,你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取決於你想從工作中得到什麼。如果工作能夠提供你想要的,即便是別人看起來很辛苦,你也甘之如飴。

如果,這份工作,你從中得不到任何滿足與價值,那麼別人看起來再好,你也終日被不勝其煩。

所以,有時候,不是工作好不好,而且你自己適不適合。

薛教授總結的時候說了句很經典的話:每一份工作,都是下一份工作的前奏,他不是為別人打工,而是為自己的履歷打工。

你做的事情,不是白做的,世界上總有明眼人看得出你在努力,你就覺得應該繼續做下去。

老闆招聘一個員工,當兩個員工在用,這是老闆在利益最大化原則下的動機驅使。可是,薛教授說,市場是雙向的。員工加班,也是自願的,因為要掙錢。

薛教授拿詹青雲的例子來說,投入了人力資本,你拿到博士學位,但你的博士學位能賣嗎?不能,你需要hours,你要工作的時候時間把它兌現。所以,這是雙向自願的選擇。

李誕在最後的時候,說:發展的問題,只能用繼續發展來解決。

他給出了人們一個很好的心理安慰的渠道:當你成功的時候,你多歸功於別人,而不是你自己真的神通廣大,那樣,可能自己會少很多煩惱。

對於處在工作中的人,上班累了的時候,想一想:

我們不是為老闆打工,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履歷打工。這樣,面對困境的時候,會讓自己更積極。

我把活多做一分,可能不會被老闆看到,但一定會被別人看到。這樣,能為自己的下一份工作提供一個更近的機會。

當你把手頭的工作做到極致的時候,可能有一日,你就成為了老闆。

那個時候,看待問題,你會把員工思維轉化成老闆思維,可能你就成了那個別人口中苛刻的人。

但,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上,能不被人說三道四?

無能的位置上。

所以,祝你早日達成所願!

相關焦點

  • 「能者多勞」你願意嗎?聽聽《奇葩說》選手怎麼說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中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此也曾煩惱過,今天跟著正反方的辯手看一看到底該怎麼辦。奶茶利用話中的語病作為自己的辯論點也是不錯的。正方一辯的野紅梅從「能者」倆字方面入手,拿薛教授舉例,薛教授是一個能者,但他沒有必要把另外幾位主持人的事都幹了啊,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應該各司其職。不要別人誇你一句你有能,你就暗自得意,打腫臉充胖子,自己什麼樣子自己心裡沒數嗎?很多人都是礙於這個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導致了自己多勞。事有分工,能者勞其所能。
  • 《奇葩說》告訴你在職場中「能者多勞」是坑你的
    《奇葩說》告訴你在職場中」能者多勞」是坑你的原創真的是自討苦吃在《奇葩說》這場辯論中各路好漢可謂是暗湧風波,明爭暗鬥,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揮好的種種在雙方的舞臺中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這一季也確實很精彩,詹清雲的思維強大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女強人的形象
  • 努力工作了,收入卻不理想,要不要離職?這3點分析透徹
    《奇葩說》第五季的話題:「能者多勞是不是坑(我)?」其中正方有這麼一個觀點:能者多勞是自帶目的性的誇讚,任何沒有表示只是說說的誇獎都是坑,目的是讓能者多幹活,而找的藉口,應該讓能者精勞且勞有所得,而不是多勞。
  • 能者多勞
    我可以偶爾無私奉獻,予人之便,但不能說是能者就應該多勞。       職場上,拖垮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工作,而是「低能領導」和「不懂拒絕」。凡事都「好好好」、「是是是」的討好型人格,只會讓自己生活中憋屈,工作中窩囊,從而一事無成。
  • 職場中,我們該不該相信「能者多勞」?
    我是個平凡人,沒有大學識,更沒有通天的本領,但我知道,能者多勞,多幹點總沒壞處,至於說會累死,那倒言過其實了,累就累了吧,掙點錢不容易,能幹就幹吧。在職場中,我相信很多管理者都會告訴員工,不要怕苦怕累,能者多勞,我覺得雖然有作秀的意圖,但並不是毫無道理。
  •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有人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也有人說有天塌下來總會有能者頂起來,可又有誰問過:能者願不願意犧牲自己,做眾人眼中的頂梁柱?能者多勞這句話,看似是對能者的讚美,可本質上卻是脅迫能者多勞多付出的道德綁架,甚至能者多勞,已經成為有些人眼中的理所當然。
  • 職場人如何暢飲「能者多勞」這碗毒雞湯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小確幸,上司說「交給別人我都不放心,只有靠你了」,你便抱著感恩與知遇的心夜夜加班至凌晨三點;不知道你是否曾經被這樣的雞湯勵志,「要在職場中培養你的無可替代」,鼓舞著自己承擔了一份又一份超出職責範圍的工作,卻依然而暗自得意。
  • 「能者多勞」合理嗎?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能者多勞,到底合理嗎?「能者多勞」為何出現?「能者多勞」這一管理行為的出現是「能者」個體、管理者、組織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導致的客觀結果。從個人層面來說,「能者多勞」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能者多勞」,主要是說能力強的人應該多幹,這意味著能力強弱是組織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標準。
  • 「能者多勞」更要讓「能者多得」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能者多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55.1%的人認為這會對「能者」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51.2%的受訪職場人士覺得有時會變成「獎懶罰勤」。(1月24日《中國青年報》) 能者多勞,解釋為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
  • 能者多勞,到底是不是個坑
    頗受年輕人關注的網紅節目《奇葩說》已經落下第五季的帷幕。這一季的辯題設計顯然更加針對「95後」人群,試圖與這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產生共鳴,比如那句常常在辦公室聽到的「能者多勞」,有人認為能者多勞是個人能力上升的臺階,有人認為能者多勞是對能力者的消耗,是不公平的表現。 這一期的題目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
  • 能者多勞,到底合理嗎?
    從個人層面來說,「能者多勞」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能者多勞」,主要是說能力強的人應該多幹,這意味著能力強弱是組織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標準。但是,雖然以能力強弱作為工作量分配的標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只以能力強弱作為分配標準,不同時遵循「多勞多得」的原則,這就是不合理的。
  • 「能者多勞」在職場中並不適用,幾招教你學會拒絕一些不必要工作
    在職場中我們一定要擺正心態,就是能幹並不是就要多勞,所謂的「能者多勞」在職場中並不適用,在面對老闆所交給自己的一些不必要工作,或者在面臨同事推給自己的一些額外任務之時,我們一定要學會用合理的方法去拒絕。很多人會認為拒絕老闆那不是等於得罪了老闆嗎?
  • 職場中有一句話是能者多勞,你怎麼看
    職場中的能者多勞只是一句話,含義太多了要會懂得分清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的,如果是領導老闆安排的工作,也要清楚是不是自己本質工作,如果是同事要求幫忙的工作,這樣的好人好事最好少做或者不做職場中有太多的潛規則
  • 奇葩說趙英男一句話暴露馬薇薇隊團滅原因:慘能感人但救不了人
    《奇葩說5》在高密度輸出中迎來了倒數第三場比賽,也是最後一次淘汰賽。決賽階段要求團體第三、第四名爭奪半決賽資格,輸者整隊出局。生死存亡之際,貳姐真是沒想到是馬薇薇隊和如晶爭奪出線權。都曾在困境中掙扎的隊伍這次也是放手一搏,而這場辯論的辯題也是很接地氣「能者多勞究竟是不是個坑」,職場中常見困惑,有生活經驗的加持,想必大家的思想碰撞能更加精彩吧。
  • 「能者多勞」更要「能者多得」
    近日,在與朋友的一次閒聊中聽到這樣的抱怨:領導老是以「能者多勞」為理由,將工作分配給他做,既不管這項工作是不是在他職責範圍內,也不管他的工作狀態是不是繁忙,而且一旦工作完成得不好,就會受到領導的批評和同事的埋怨。聽到這樣一番話,筆者感觸很多。
  • 上級領導對我說能者多勞,可我反問能否多勞多得,上級竟沉默了
    小陸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一家大型的鞋服企業負責公司電商部門的運營工作。前幾天,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說,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要來了,公司這次任務非常艱巨,上半年公司因為受疫情影響很大,虧損比較大,這次活動一定要打個翻身仗,把上半年的損失都賺回來,所以希望他能夠把這個工作全盤負責起來。
  • 能者多勞,你確定你不是在坑我?
    高贊答案是:能者多勞。深表認同。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公司裡大家公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而一些「能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儘管有時未必情願,但總是「心太軟」,礙於情面不好拒絕。久而久之,「能者」越幹越多、越來越辛苦。能者多勞,詞典上的解釋為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另指能力強的人酬勞也多。
  • 能者多勞,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你說,領導,我工作量太重了,能不能減輕一點我的工作壓力?領導往往會拍拍你的肩膀,意味深長地對你一笑,能者多勞嘛。 年輕人聽到領導如此一說,內心不免升騰起無限的自豪感,那種被需要,被信任,甚至被讚美的感覺,多爽啊。不定有多少人在羨慕我呢,我可能是領導的左膀右臂,沒了我,這工作可咋開展啊。
  • 如何看待公文寫作中的「能者多勞」
    能者多勞,恐怕不少公文寫作的筆桿子在受領任務乃至隨之而來的殫精竭慮、熬更守夜中,經常能聽到的勉勵之語。百度查詢了一下,這詞語出《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知(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怎麼看待這事?
  • 「凌晨兩點我還在加班」:能者多勞,可能是職場最大的毒雞湯
    在職場上,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叫做「能者多勞」。經常發生在以下對話中:比如,「你不是擅長做表格嗎,幫我做一下這個表格吧?能者多勞嘛!」於是很多人問安姐,在職場,尤其是我們小白,我們要不要「能者多勞」?有能力的人就一定要做更多事、更勞累嗎?1、不要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安姐的一個小表妹去年剛剛大學畢業進入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