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元銀行標準?政策大力祝福小微銀行!
日前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應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改善治理,更好地為中小微企業服務,隨著工作計劃的實施,預計中一批地方政府將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永久債券和二級資本債券獲得資本補充,這將進一步增強小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能力。
加強中本地小銀行建設金融服務能力方面
因此,監管部門強調,要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就要推動中小銀行回歸源頭,建立穩健的管理文化,加強中本地小銀行建設金融服務能力方面,要完善和優化小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充分發揮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作用,政策祝福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中國,以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和村鎮銀行為代表,有1000多家小銀行,中國中的小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和村鎮銀行,幫助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是今年金融科技實踐普惠金融使命的重要體現,政府工作報告中反覆重申了12次提到小微企業、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主題中小銀行在中國銀行體系中處於重要的基礎地位,而中小銀行正處於重要的轉型期,從行業增長來看,中小銀行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發展金融技術和使用先進的金融技術來控制和管理風險
大型銀行具有網點多、資本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對於中小銀行來說,發展金融技術和使用先進的金融技術來控制和管理風險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中小銀行和小微企業的貸款才能健康發展,目前,中小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正面臨考驗,專項債券可作為重大項目資金,金融機構可提供配套融資;此外,央行為一些中小銀行提供信用增級,以發行銀行間存款證,從中小銀行自身來看,在不斷出臺優惠政策的情況下,有必要運用更多的金融技術來提高風險控制能力,減少對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一些小銀行沉迷於大規模進食,甚至藉助本地房地產項目或跨地區貸款大力發展銀行間投資、理財等業務,盲目擴大資產規模,但風險管理能力卻跟不上。
5000萬元標準應被視為防範流動性風險的一項措施
接受採訪的一些銀行業內人士認為,5000萬元標準應被視為防範流動性風險的一項措施,而不是打破中銀保監管委員會對小銀行同業業務的剛性支付,明確定位,強化中本地小銀行金融服務能力,消息傳開了,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合併重組可視為中小銀行應對市場競爭的一種方式,在市場競爭中,利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同時為這些企業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務,面對市場競爭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併購重組增強自身能力,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挑戰,國務院常委:保護就業、民生和市場主體取決於市縣,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小銀行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小銀行應堅持農商銀行回歸源頭
金融技術應該有助於突破小微融資的「瓶頸」,目前,我行引進了德國IPC公司的標準化小額信貸技術,結合實際自主開發的小額信貸工廠業務管理系統,形成了前端營銷檢查、中間審批和後臺管理操作的流水線,減少了帳戶經理的自由裁量權,實現了流程管理,中小銀行應堅持農商銀行回歸源頭、專注主業、服務地方、服務縣域、服務社區的發展方向,本行認真落實中央財政政策,立足農業、農村、農民,傾斜資源,以增加涉農和小微企業信貸供給為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重點,以服務農村振興和產業繁榮為重點。
作為本地銀行,應著眼於主營業務和本地,利用當前的數字普惠金融、大數據風險控制、雲計算等技術,將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金融靈活結合,逐步走出普惠,便捷、智能、精準的新金融模式,更有效地支持農業、農村、農民、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