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城市中的心靈港灣

2020-12-16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春娜

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近日,東莞一位農民工給圖書館的留言讓廣大網友為之動容。他在留言中寫道:「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

的確,知識的汲取,無關乎年齡、身份,圖書館更是一個沒有門檻、面向所有人的地方。現代忙碌的生活,使得很多人開始追求心靈的豐富、愉悅、寧靜,其實最有效、最簡單、最不花錢的方法,就是在圖書館裡坐下來,翻開一本書。

近年來,國家一直號召「全民閱讀」,我省圖書館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除了省圖書館,17個省轄市和濟源產融示範區都有自己的公共圖書館,結合各地特色的建築,成為當地居民的文化休閒中心,使得城市更具魅力。作為公共圖書館的補充,「城市書房」也在城市的街道、社區開辦起來,讓生活與閱讀「零距離」。

暑假即將來臨,請跟隨記者的腳步,按圖索驥,在喜歡的圖書館裡找本書,讓心靈在書的世界快樂翱翔。

知識殿堂

周末,記者來到位於鄭州市嵩山南路的河南省圖書館。

這座「省」字打頭的圖書館歷史悠久。灰白色的樓房在法國梧桐的掩映下,更顯寧靜。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放至今,省圖書館陪伴無數讀者走過光陰四季,是很多老鄭州人最熟悉的建築之一。

進門,過安檢,量體溫,記者隨後沿著臺階上到二樓。剛到九點,右手邊的借閱區已經有讀者進入,沿著書架在找書。

放眼望去,門口的超大的電子閱覽器和自主辦證機器頗具科技感,借閱室的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舊書味兒,現代化與歲月的味道在這裡交織。

工作人員介紹,這裡的書基本上都是2015年以前出版的,方便一些年紀大的讀者借閱或查找資料,樓上的圖書則比較新。每一排都有標籤進行分類,書架上的書緊緊密密排放著,一些讀者或沿架子找書,或佇立翻閱。

在裡面的一排社科類書架前,66歲的唐士建正在翻閱選書。「我經常來借書,這裡的書比較多。很多不再版的書,偶爾也能在這裡找到。」唐士建說,相對於電子書,他更喜歡紙質閱讀。疫情前,他和鄰居每天坐公交車來閱覽室讀書,只是現在圖書館暫時只開放圖書借閱,所以時常會過來選幾本帶回家閱讀。「聽說閱覽室隨後會開放,很期待。能坐在這裡讀書,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作家博爾赫斯有一句名言: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這句話形象地說出了愛書人對圖書館的情感。

相對於書店,圖書館不會被為營銷特意擺放的圖書位置誤導,不怕因為沒有消費卻看了太久書而不安。在這裡,「書蟲」可以找到最舒服的姿勢專注於閱讀本身。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準備進館借書的讀者,他們都向記者講述了與省圖書館的故事。有的在很小的時候,由媽媽帶著,在這裡度過了初中、高中的閱讀時光;有的人因為要去上班,寒暑假將孩子「託管」在這裡讀書、寫作業;還有周邊幾所高校的學生,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考研時光……

近些年,網上一直有另外一種聲音。在這個手機瀏覽便利、各種電子閱讀器、閱讀APP層出不窮的時代,公共圖書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其實,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圖書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古時候有藏書樓,是現代圖書館的雛形。據史料記載,從漢朝開始,不但有國家藏書樓,還有為此專門設立的負責抄寫書籍的官員。之後,藏書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只是只能少部分人翻閱。在千年的歲月中,藏書樓不但在文獻資料及藏書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保存文化遺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後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的公共圖書館不再是某一部分人才能享有的,任何一個普通人看書,不會遇到阻礙,這不僅是社會文明的進步,也意味著人們獲取文化知識比過去方便多了。

所以,即使在今天看來,省圖書館的外觀已不再新穎,但是「粉絲」卻不少。除了能看書、借書,也會經常舉辦一些講座和書展,尤其是針對老年人使用電腦、手機的培訓。「這個活動開展好幾年了,每期人都很多,這樣既有利於他們來借還圖書,熟練使用館內的電子設備,也有助於他們回家自行查找資料,不至於與社會脫節。」工作人員介紹。

圖書館無疑是知識的殿堂。公共圖書館存在的意義,不僅能平等地為所有人提供學習的機會,還能傳遞和汲取向上的力量,為人們點亮知識之光、希望之光。

惠民之舉

毛姆曾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即使有的人身陷窘迫,也能在書中找到生活的溫暖和堅定。

有數據顯示,自從圖書館開始零門檻免費借閱以來,我國圖書館接待讀者人數年年攀升,201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發放借書證8627萬個,同比增長18.8%。近年來,各地圖書館不但基礎設施日趨現代化,而且各項便民服務日益普及。

王新源很喜歡鄭州圖書館新館,一有空閒時間,就去「上自習」。「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為了能在圖書館有個位置,每天很早就去佔位看書。工作後,發現家附近這個有空調、有飲品,還不用佔位的圖書館,所以經常來『打卡』學習。」

位於鄭東新區客文一街的鄭州圖書館新館從外表看就充滿現代氣息。走進大樓,隨處可見的圖書檢索機不僅能檢索出你想要借閱的圖書信息,還附帶動態位置信息導航圖。除了林立的書架,每一層都有自習區,靠窗的座位視野開闊,明亮舒適,並且可以通過手機預約喜歡的座位。

現在越來越多像王新源這樣的人,他們有的是為了在工作崗位上更上一層樓,有的是想在這裡度過一段悠閒的時光,還有的是帶著孩子一起學習。沿著圖書室走一圈,就會發現許多「書蟲」埋頭閱讀和學習充電,他們端著一本書,靜靜地讀,細細地品,沉浸在從書本獲取知識的快樂中,與外面的喧鬧形成了鮮明對比。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現代化的圖書館年輕人很多,「歲數大一點」的圖書館是中老年專場。其實,很多建設時間較早的圖書館也在不斷更新硬體設施,提高服務品質。

為了打造全方位、新潮的閱讀體驗,省圖書館引進了電子閱讀器、24小時自助還書服務和開辦「書咖」。讀者只要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就能取到一部電子閱讀器。如果下班想還書,而圖書館已經關門怎麼辦?24小時自助還書窗口就在街邊,讀者只要感應自己的借書卡,同時將書放在指定位置,要還的書就被「吃」進指定書箱。

梁航是省圖書館「書咖」的常客。讀書時,經常和同學來這裡學習,前幾天剛拿到畢業證的他,又來到「書咖」衝刺今年的公務員考試。「這裡曾是我學生時代的『根據地』,並且有咖啡和簡餐,舒適又簡便,能讓我足不出戶待一天。」

7月份,大中小學就要放暑假了。為了迎接「讀者潮」,各個圖書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將讀者借的書進行消毒,同時調高借閱文獻的數量,讓「書蟲」們少跑路、少接觸。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更多人享受閱讀的快樂,省內很多圖書館都積極開展惠民之舉:適當延長閉館時間,專門為孩子打造「讀書角」,專設「農民工書架」,增加閱讀書桌……旨在浸潤人們的心房,也讓城市文化更具魅力。

心靈之光

作家周國平曾說,作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是否擁有一個藏書精當、使用效率高、受當地群眾喜愛的公共圖書館,是衡量這個城市和地區整體文化水平的一個可靠標誌。

多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2006年出臺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就提出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作為其基本組成部分,也因此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到2011年,為保證免費開放後正常運轉並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各級財政部門又加大了對公共圖書館財政投入力度。隨後,國家又實施了「三大數字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文化信息工程,讓基層圖書館逐步信息化、數位化,方便廣大讀者利用網際網路瀏覽各種圖書。

省圖書館副館長申少春在圖書館工作多年,深知公共圖書館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他說:「這兩年,我們一直致力於全省圖書館數位化建設及服務的培訓,努力將數字文化建設布局到村鎮,通過數位化建設,引領村、社區的文化活動,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全覆蓋。」申少春介紹,圖書數位化有利於提高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利用率,真正實現公共文化全民共建共享。

這兩年,各個城市除了規劃新型公共圖書館,「城市書房」作為一種新型公共文化服務的場所,不僅能夠為人們的閱讀提供極大的便利性,又為各個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成熟提供了便利條件。

在鄭州、洛陽、許昌、開封等地,「城市書房」建設遍布街頭,成為代表城市形象的新文化地標。不僅推動了全民閱讀,也為城市增加了濃濃書香。

這幾天,鞏義的「城市書房」開始運營,吸引許多人前去一探究竟。

在該市東區文化廣場的西南角,別具風格的「城市書房」——子美書院,集閱讀、沙龍、休閒等為一體的新型綜合文化場所,是鞏義3處「城市書房」之一。小庭院裡綠竹猗猗,擺放著簡約的原木桌椅,為都市裡忙碌的人們打造一片寧靜輕鬆的棲息地。

毛靜帶著女兒在兒童閱讀區坐下,女兒拿了一本繪畫津津有味地翻閱起來,她也拿了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靜靜地坐在女兒對面。「這個地方就在家門口,環境好,還涼快,圖書都是免費閱讀。我以後要經常帶孩子來,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毛靜說。

洛陽是張秀晶的家鄉。這裡的城區、縣市共有165座「城市書房」,能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

「每天早晨吃完早餐,在附近的公園運動一會兒,再去街角的『書房』看看書,日子別提多美了。」張秀晶說,這就是她心目中的宜居城市——森林「走進」城市,文化浸潤心田。

很多個像這樣的「書房」在我省已建成啟用,居民能在家門口免費閱讀圖書報刊,實現了生活和閱讀「零距離」。

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載體。古有「曬書日」「吃書日」,今有「讀書日」「讀書月」「換書節」,每一代人都致力於將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圖書館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從街頭的「迷你」自助圖書館到注重人文氣質的現代圖書館,其承載的不但是借書的實體設施,同時還承擔起社區文化中心的作用。

閒暇之餘,讓我們一起走進圖書館,度過一段充實且美好的時光。

讀書記

□王亞濤

中學時喜歡看電影,爸爸告訴我,上了大學,圖書館裡各種各樣的電影劇本和小說原著可以看個夠。我知道,他只是想讓我少看電影,好好學習考大學。

上了大學後,閒來無事,我就學著師兄師姐跑圖書館佔位。時間久了,竟然喜歡上了「泡」圖書館看小說。從司湯達到王小波,從古今到中外,看得昏天黑地。

那時臉皮薄,看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總是要把書皮藏起來,以免讓人看到。後來,臉皮得到「鍛鍊」,敢拿著《豐乳肥臀》堂而皇之坐公交車了。當然,那時莫言還沒有獲諾貝爾文學獎,《豐乳肥臀》還被很多人視為不宜看書籍。

小說讀到精彩之處,是可以不飲不食不睡的。興之所至,手不釋卷,沉湎於中,遠離塵囂;而終卷之後,情節終止,人物漸次遠去,情感不再,憾事難追,讓人難免落寞與孤獨。圖書館是讀小說的最佳去處,嫻靜寬厚任你逍遙遁世,智慧淵博任你神遊千古。

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看一些理論書籍或具有思想性的雜文,如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盧梭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前者或酣暢淋漓,或趣味橫生,令人讀之想拍案連連,每次我都忍住,以免被同學當成「另類」,畢竟圖書館是公共的。而後者更適合在圖書館走廊盡頭那種安靜環境裡細細品讀,從中體悟人生哲理,我也因為讀完這本書更加熱愛自然。

記得當年在母校圖書館南門的花園旁,我指著一株新草,帶著翻譯腔模仿盧梭自言自語:「瞧,又多了一種植物。」

現在回想,當年的自己一定很有文藝範兒吧。

相關焦點

  • 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
    家裡房子做人不要瀟灑了自己,累壞了父母;家才是一生中最溫暖的依靠,心靈的港灣。有父母在是福分,當盡孝心盡孝道。父母不在,要自強努力。家是什麼,家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當你疲憊了累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會的紛爭中,家是永恆的堅石。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來源。家是你永遠也不熄滅的燈,家是你永遠的港灣。當人在心裡極其脆弱的時候,唯一想到的便是家。家是心靈的港灣,能停萬頓巨輪;也能棲息獨木小舟。
  • 城市書房 柯橋人的心靈家園
    遍布在城鄉各處的城市書房,讓「書香柯橋」漸入佳境,書房內的一抹抹光亮,更是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給了市民溫暖的力量。  在城市書房裡,市民憑圖書館借閱證、身份證、市民卡等,就可自助借閱、歸還圖書。  一家坐落在老街的  「溫馨港灣」  漓渚鎮有一條花溪老街,這是典型的一河二街,河穿街心,無簷廊。老街上的風貌、風俗都保留著古街樣貌,江南水鄉氛圍濃鬱。漓渚花溪老街城市書房就坐落於此。  「抬眼便是水鄉風韻,這樣的地方閱讀、摘抄、思考,實在是一件讓人感到幸福的事。」從上海來紹興看望朋友的蔣菁聽說漓渚鎮有這樣一處書屋,趕緊前來體驗。
  • 家(心靈的港灣)
    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心靈慰籍的依靠,家是你生活奮鬥的支柱,家是你永遠的溫暖依靠,從最初的出生到漸漸長大成熟睿智,經年的滄桑風雨坎坷,它卻從未曾離開過我們。——題記曾經,那一曲《我想有個家》感動了千千萬萬出門在外漂泊奮鬥的遊子之心。
  • RVE原創珠寶設計|家:心靈的港灣、幸福的傳承!
    對於家的概念,或許,小時候很清晰,那時的作文裡每每提及家,會出現這樣一堆排比句,家是心靈的港灣,給人溫暖,家是黑暗中的燈塔,指明方向…那時候沒多想,以為只是寫作文的一個「俗套」而已。但當長大離家之後,才真正明白 ,家,原來真的是這樣的存在。而「家」這個字是怎麼來得?
  • 讓心靈回歸「港灣」——秦山核電積極探索EAP「心」路徑
    秦山核電依託「心靈港灣工作坊」開展EAP,準確把握員工的精神狀態和思想脈絡,從「心」出發,搭建「心」平臺,完善「心」制度,拓展「心靈港灣」功能,積極探索EAP創新實踐的「心」路徑,並成為「浙江省心靈港灣工作坊示範點」。
  • 深圳歡樂港灣摩天輪票價一覽
    深圳歡樂港灣摩天輪票價一覽摩天輪分為兒童票和成人票兩種,成人票預計150元,兒童票預計80元。據最新消息,摩天輪預計2020年底營業。深圳歡樂港灣深圳歡樂港灣佔地面積 38 萬平方米,涵蓋多元複合型中央濱海文化公園、" 灣區之光 "摩天輪、深圳劇院標杆演藝中心、商業街區、國際酒店、寫字樓等業態,是深圳西部城市中心核心區域示範性的地標工程和民生工程。
  • 首都圖書館復工:從書架到屏幕到心靈
    還書就不需預約進館了,在首圖北門24小時城市街區圖書館旁的自助還書機處,就可以操作辦理。為避免讀者集中到館歸還文獻造成聚集,首圖自5月1日起,延長歸還文獻時間42天。在首圖北門24小時城市街區圖書館旁,增加了兩臺自助還書機,不需要預約進館就可以還書雖然辛苦,但看到讀者們滿意的臉龐,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是幸福的。
  • 《草堂詩餘》這本書,在圖書館會放在哪個類別中?
    題目展示為了更了解小令、中調、長調在字數上的相關規定,佳燕依照語文老師的推薦,到圖書館借《草堂詩餘》這本書來當參考。請問佳燕應該往哪一類書架上去找,才能找到這本書?【說明】本文由「中學生讀寫」編輯創作,這裡是中學生的學習園地,成年人的心靈港灣,本號已參與版權保護協會,轉載請註明出處。
  • 涇川縣共青團愛心流動圖書館開啟探知的心靈之窗
    為解決農村學生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7月25日,涇川縣共青團愛心流動圖書館在荔堡鎮南關小學投入使用。  共青團流動圖書館的籌建是團縣委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服務農村孩子的一項惠民實事。在籌建過程中,團涇川縣委向全縣各級領導幹部發出倡議:捐贈一本圖書,傳遞一份真愛,成就一個夢想,共同為這些農村留守兒童建造搭建一個愛的書屋。
  • 「治癒系插畫」我們需要一片放空心靈的港灣……
    ◆Amei Zhao在場景中描繪的人物非常舒服,描繪了一種自然風景。畫面中有場景和人物的完美結合,形成了超級棒的插畫畫面,擁有自我的繪畫風格和個性的體現,鮮活而優秀的色彩畫面會帶給人們不同的藝術反響。插畫的畫面是如此簡單,色調如此清淡,構圖清新簡約,融入了許多人物的情感,帶給人無以比擬的舒適感受。
  • 蘇州第二圖書館開放,來看看江蘇十大公共圖書館,都是城市地標
    品論城市江湖,歡迎來到梁西凹的城市研究所生活在城市中的你,去過幾次城市公共圖書館?天津圖書館作為城市必不可少的文化中心,公共圖書館一般都坐落在城市核心區域,建築設計也都是蘊含了城市的人文內涵,是城市的地標形象。
  • 深圳歡樂港灣濱海體驗式商業發布,新樂活主義重構城市商業想像
    商業空間是城市的一部分,亦塑造著城市生活。   隨著商業地產「第四代商業模式」的到來,如何讓商業空間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精神、情感與社交需求,賦予城市更獨特的生命力,是每個城市運營服務商領跑賽道的關鍵。   始終秉承著「優質生活創想家」理念的華僑城,對於城市建設、商業運營向來有著獨特且前瞻性的見解。
  • 港灣造句和解釋_港灣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港灣(gǎng wān)。具有天然掩護或人工措施、可以停泊船隻的江灣或海灣。[瞿秋白《餓鄉紀程》:「可惜,狂波巨濤,既捲入深曲的港灣,轉折力盡,又隨『天然』的惰性律而將就澌靜。」]港灣參考例句:1、讓漂泊在外的心有個停靠的港灣。
  • 深圳歡樂港灣濱海體驗式商業發布,新樂活主義重構城市商業想像
    Winshang引言商業空間是城市的一部分,亦塑造著城市生活。,是每個城市運營服務商領跑賽道的關鍵。如今,深圳歡樂港灣濱海體驗式商業街區也進入籌備開放的階段。作為華僑城新一代城市公園綜合體範本,歡樂港灣將帶來怎樣的城市公園中的親海商業進階?11月27日,深圳歡樂港灣舉辦隆重的招商成果發布會,會上首度披露歡樂港灣商業全新理念「新樂活主義」,並曝光眾多商業亮點。下文,贏商網將一一揭曉。
  • 傾一世溫柔,愛入心的你,你是我心靈的歸宿,是我停靠棲身的港灣
    愛不需要華麗的詞藻,情出於內心深處,愛便自然流露,那是認定此生不變的廝守,傾一世的溫柔,愛入心的你,無論是遠隔千山萬水,還是沒有期限的等待,你都是我這輩子最愛的人,想你,你是我心靈的歸宿,你是我停靠棲身的港灣,自從你住進我心裡,就是我的整個世界,愛你的這份情,永遠如火如荼一樣的炙熱!
  • 新地標,城市副中心將添森林網紅圖書館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安裝。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將營造出「森林書苑」的觀感。城市副中心圖書館效果圖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高度22.3米。圖書館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計劃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
  • 中山紀念圖書館黨支部:讓每一個讀者需要的地方都有黨徽閃耀
    要利用我們的專業優勢,用閱讀來溫潤人心、安撫心靈。」呂梅說。因為疫情原因閉館的次日,中山紀念圖書館即加大網上數字資源推廣力度,堅持「閉館不閉網,服務不打烊」,在廣東省內率先推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數字資源,並根據讀者需求不斷豐富數字資源內容,通過移動端同一平臺、統一入口和統一管理,為讀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專業化、信息化的服務。
  • 四川省圖書館:城市中心的文化會客廳
    圖書館是什麼?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是文脈傳承之所,是知識傳播的窗口,是溫暖的精神家園。 四川省圖書館成立於1912年的四川省圖書館,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2015年底,位於成都天府廣場的省圖書館新館開館,如今已發展成為充滿活力的城市「文化會客廳」,也是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市民休閒好去處 深圳寶安歡樂港灣將成5A級「城市公園綜合體」
    市民休閒好去處 深圳寶安歡樂港灣將成5A級「城市公園綜合體」 2020-11-30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月,心靈的港灣
    貓侄子和貓舅舅在曬太陽四月的天就是那麼的藍,本是浮躁的心靈,出去走一走,就被這天給撫平了,湖邊水波蕩漾,村裡人在田裡勞作,偶遇一直狗兒歡脫在路上兒時與姐姐和玩伴們奔走在這鄉間的小路上,這小路上有我們每一個人的腳印,記載著我們的成長,如今這路還沒變,我們的小腳印卻已變成了大腳印,當走過相同的地方,感受著原有的氛圍,是一種心靈的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