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家中有人去世禁忌多:三年不貼春聯,初五前不能走親戚?

2020-12-14 農俗俱樂部

#農村生活那些事#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民俗是非常多的,作為傳統文化,有的習俗值得發揚光大,有的則因為及其不合理性需要摒棄。

不僅如此,農村也有很多禁忌。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在農村,家裡有人去世後的一些禁忌,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禁忌一:守喪期間不能理髮

農村把孝道看得很重要,尤其是在表現孝道這件事情上,一直維持的很好。

如果家裡有人去世了,那守喪期間是不能理髮的。

一般農村的守喪期是3個月,也就是家人離世後的三個月裡,不能理髮。

農村的喪葬習俗裡,去世後要找師傅給逝者理髮的。

師傅們一般不會多說話,直接給逝者理髮,理完髮主家要給師傅紅包,並說一些客套話,對方才會離開。

這個習俗的用意在於讓逝者走得體面一些,其次就是,斬斷三千煩惱絲,是對逝者的一種祝福和祈禱,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不再有煩惱,不再惆悵。

也有的覺得是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尤其是家裡是老人去世的話,最好是多保留頭髮一段時間,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尊重,是孝道的延續。

不過關於不能理髮的時間,每個地方的習俗規定也不一樣。

有的地方是3個月,有的地方則是五七,也就是35天內不能理髮。

禁忌二、短時間內不能串門走親戚

家裡如果有人去世,那熱孝期間(百日內),是不能走親訪友的,哪怕是村裡有其他人去世,也只能幫忙帶份子錢,卻不能參加。

其他的尤其是喜事,像開業、滿月等,都不可以參加。

一般直系親屬去世的話,就是一百天內,一百天之後就能正常走親訪友。

不僅如此,外出旅行也最好推遲,避免把自己悲傷的氣氛帶給其他人。

還有一些地方有其他的規定,說是如果去世的是父母,兒子和未出嫁的女兒三年內不能參加別人的婚禮或葬禮。

逢年過節也只能去內戚那裡串門,外戚都不能去。

而已經出嫁的女兒,則是在49天後才有這些禁忌。

也就是如果已經出嫁的女兒,碰巧遇到婚後不久父母有人去世,那就可以49天後才執行上面說到的不能串門走親訪友的禁忌。

還有的地方則是規定,不僅戴孝期間不能去別人家玩,別人戴孝也不能來自己家,這是雙重禁忌。

一些地方規定比較簡單,一年內不能參加婚禮和滿月酒,但內親外戚沒有這些顧忌。

還有的說,49天後就能串門,但3年內不能參加除親戚外的葬禮或婚禮。

因為在農村很多人看來,戴孝期間去別人婚禮,也會影響人家新人的情緒。

有的農村還規定,家裡有人去世,每年初五前不能走親戚,也不能串門。

各個地方的習俗和規定不一樣,所謂「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千裡不同情」就是這個道理。

禁忌三:三年內不能貼春聯,不貼紅

農村的春節非常喜慶,要貼春聯,掛福字,或喜慶的年畫。

但如果家裡有人去世,那三年內的春節就不能做這些喜慶的事情,不能貼春聯,也不能貼任何喜慶的福字和年畫,農村叫不貼紅。

還有,放鞭炮也不可以。

三年裡家人還要穿著樸素,飲食清淡,不能穿紅戴綠,濃妝豔抹,大吃大喝。

至於為什麼,大概農村覺得貼春聯、貼紅等事宜不符合孝道吧,一般習俗都是守孝三年,有孝在身,家裡有人去世,應該為他的離開悲傷難過。

而春聯是紅色的,與百事穿麻戴孝的白色相衝,所以不能貼,不然感覺像慶祝家人離世一樣,有違農村傳承的孝道。

不貼春聯,改貼白紙的輓聯,這樣的做法是讓一些不知情的人進家門前先看到,自然也不會貿然進家門。

不過如果是高壽老人去世,在農村卻被看作是喜喪,過年不僅可以貼春年,還要放鞭炮,熱鬧非凡。

補充一點,家人去世後,喪主本家還不能拜年,時間一般也是三年。

禁忌四:重喪日

家人去世後,如果第二年再有親人去世,那麼葬禮的日期就忌諱選在重喪日。

所謂重喪日,就是重複的意思。

比如一家人的父親是12月6號下葬,母親在第二年的12月初去世,那下葬日就不能同樣選在12月6號,不能與父親的下葬日重複。

這個禁忌有的地方是規定百日內,有的則是一年左右,不管是直系親屬,其他親戚也一樣,要避開重喪日。

農村覺得這樣不好,至於原因個人也不清楚,知道的可以留言說說。

最後再補充一條,在農村有人去世後,客人如果是開車來的,主家要給客人的車上掛一個大大的紅布條,客人手腕上也要系一條短一點的紅布。

而且農村還規定,客人來參加葬禮後,主家不能送客。

好了,那麼對此大家還知道哪些禁忌呢?快來說說吧!

相關焦點

  • 風水先生提醒:過年禁忌!家中老人去世,為什麼三年不能貼紅對聯!
    直系親屬去世,春節三年不貼紅對聯的原因是什麼呢?
  • 農民該了解,家中如果有老人去世,要注意這5點禁忌
    農民該了解,家中如果有老人去世,要注意這5點禁忌 大家農村出生的朋友應該從小都對一些習俗耳濡目染,筆者小時候就經常聽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說一些農村的習俗。
  • 大年初一不能吃稀飯「福倒」別亂貼 臺灣過年禁忌你知道哪些?
    ◆記得在入夜前洗澡,並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溼過年!◆雞魚不能吃光。在飯桌上不能把魚吃光(有餘),稱做「年年有餘」。雞肉不能吃光大多是客家人的習俗,取諧音稱做「積」有餘金,就連雞頭、雞翅還有雞尾也只能觀看不能吃。新年貼春聯有禁忌!
  • 「年俗記憶之六」貼春聯,貼出美好的願景和祝福
    貼春聯,貼出美好的願景和祝福白來勤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中國的老百姓們,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喜迎佳節,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 初一不掃地正月不理髮 春節有哪些「奇葩禁忌」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正月初五不串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在不少地方的老年俗中不乏這樣的禁忌。記者日前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面對年俗,逐步揚棄一些影響正常生活的「慣例」。
  • 農村過年貼春聯都有哪些忌諱?什麼時候貼最好?
    有些地方是不貼春聯的農村過年,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貼春聯的習俗的。比如我老家商河那邊,貼不貼的都可以,如果手頭恰好有春聯,那就貼上,如果沒有,也不會刻意去買或者是寫。貼春聯的時間在我婆婆這邊,棗莊這裡,家家戶戶都是要貼春聯的。不管大門小門,新房老房子,甚至久不住人的老屋,過年都是要貼上春聯的。貼春聯通常是在年三十,當然,也有勤快的二十九就貼上了,這樣的人家少些。
  • 親人去世的禁忌,這8點不要做,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裡,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
  • 貼春聯的10大禁忌:福字正貼、倒貼各有講究?貼反了才真找晦氣
    今天,寶姐就給大家好好講一講這其中的「門道」~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要貼上一副新春聯,那就得把舊春聯給撕下來。不過,有人偷懶,會在舊春聯上貼新春聯,或者把舊春聯撕一些留一些,這都是不對的!撕舊春聯講究「除舊迎新」,就是說一定要記住清!理!幹!淨!
  • 親人去世後的風水禁忌,切記切記!
    下面是有關親人去世後的風水禁忌的相關文章,快來看看吧!親人去世後的風水禁忌有哪些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
  • 長輩去世有什麼禮節 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嗎
    既不能讓別人到家裡來拿,當然也不能自己家裡人去送還。農村裡的通常說法是,三朝內退還別人的東西是「退財」。第二大忌諱是孝家三年內的春節不寫紅對聯。在農村,如果有老人去世,孝家守孝期是三年,這也是中國過去的一種傳統,如封建王朝時的朝廷命官的父母去世,要回原籍「丁憂」,守孝三年。因此,在春節期間,不允許家都燃放鞭炮,既不接受別人拜年,家裡人也不去別人家拜年。
  • 為什麼過年要貼春聯?
    這個回答很清奇,還有說『因為每年都這樣,是習俗』『因為迎接新年』『過年都貼春聯,所以貼吧』……一個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現象,卻說不清道不明為何求助度娘,說是貼春聯是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看似再正常不過的習俗背後有很多趣事,咱們的春聯也不例外。
  • 膠東農村將過年貼對聯稱之為「封門」,它有什麼講究?
    以下是正文——春節「封門」,就是貼春聯。棲霞人稱春聯是門對子,是過年的重頭戲。早些年間,有「過了冬,松一松,過了臘八不拍了」的順口溜。就是舊時候的學堂,過了冬先生對學生管教松一點了,待過了臘八就放假了,學生就不怕老師了。
  • 為什麼都說初五不能出門?有什麼習俗嗎?得知原因後,不敢亂跑了
    導語: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春節是我們國家很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從千年前的古代就有了這個節日,一直被流傳於今天。春節既然是最重要的節日,那麼肯定會有一些習俗是要讓人們去遵守的。比如除夕當晚要守歲不能睡覺,門口都要掛上紅燈籠,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貼對聯等,到了大年初一就是拜年的時候了,這都是我迎接新的一年的方式。但是有一個習俗相信有很多人都抱有疑惑,為什麼大年初五不能出門?有什麼習俗嗎?看完原因後,網友都表示不敢再亂跑了!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但因為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像湖南、河北、廣東、江西等地則有「新墳不過社」的習俗。就是說,去世前三年,包括第三年,掃墓祭祀時都要選在春社之前。原因是說,在民間一般祭祖都在三月清明,或者七月半中元節,尤其是清明掃墓掛青是非常普遍的。
  • 親人去世的禁忌,這8點千萬不要做!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裡,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 大年三十當天能不能貼春聯?總算知道真相了,今年不會再貼錯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現在農村的各種大集已經趕起來了,一些人們每天都要趕緊去購買年貨,而且在城市的街道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彩色的燈籠,都已經掛在了樹上,到處都是過年的氣氛,而在過年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貼春聯了,那麼大年三十當天到底能不能貼春聯呢?
  • 倒貼「福」是為討「福到」口彩,多貼於4處,該地方忌倒貼「福」
    (七點發)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又是一年春來到,又到了每年除夕貼春聯的時刻了。「福」字是春節貼春聯時常被用到的一個字,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貼到這個字,不信等大家春聯貼好之後,你可以去看看,幾乎家家都會貼這個字。
  • 春節奇葩禁忌正被突破:娘家過除夕 初一照常掃地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正月初五不串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在不少地方的老年俗中不乏這樣的禁忌。
  • 春聯裡的記憶:那時候 小麥粉做的漿糊貼春聯最牢靠
    「過去的春聯都是手寫的,有行書、楷書、隸書,風格也很多,我大伯寫起來最拿手!」朱毅說,上個世紀60年代,南京家家戶戶都有張貼春聯的習慣,自己家也不例外,大伯是位書法愛好者,從他四五歲記事時起,身為人民教師的朱毅大伯就痴迷於此,書桌上總是擺滿了筆墨紙硯,即使再忙,閒暇時也是樂此不疲。記得離春節還有半個多月時間,朱毅大伯就會到文化用品商店採購回紅紙、墨汁和金粉等材料,然後就開始行動起來。
  • 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
    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時間:2020-01-28 23: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到了大年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