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穿鞋子都會追求舒適度,
但有時候鞋子穿得「太舒服」也不是件好事,
比如脫鞋不解鞋帶、
總穿同一雙鞋、鞋帶系得鬆散……
品品姐今天就要和大家聊一聊,
那些「傷腳又傷身」的穿鞋壞習慣,
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吧!
脫鞋不解鞋帶
相信第一條很多人都中招了吧,為了方便下次穿鞋可以不用繫鞋帶,乾脆脫鞋的時候就不解鞋帶。
雖然每天穿鞋都變方便了,但長此以往,會給自己的鞋子和身體帶來負擔。
長時間不松鞋帶會導致鞋面紋理的坍塌,尤其皮質鞋面會變形的更為厲害 。
而且鞋子穿過之後如果不把鞋帶解開,不利於鞋子內部通風透氣,可能會滋生細菌、產生異味。脫鞋不解鞋帶時,鞋帶都系得比較鬆散,這樣可能會導致後腳不穩定和前腳過度活動,從而導致慢性韌帶拉傷。
鞋底太軟太薄
有些人超愛軟底鞋,覺得只有這樣的鞋才舒服。其實,軟底鞋未必是好鞋,選鞋要「軟硬兼施」。
① 支撐性不足
鞋底過於柔軟,支撐性就會一定程度的下降。當穿著者在穿著的過程中,遇上路面不平的情況時,鞋底過於柔軟,不足以支撐穿著者的腳踝。
② 緩震性不足
鞋子過於柔軟,帶來的另一個缺陷就是:緩震性不足。容易增加膝蓋的負擔,穿久了很容易疲勞。
③ 鞋底壽命下降
鞋子越柔軟,鞋子中底的橡膠硬度越低,導致中底容易出現褶皺和開裂的現象。
如果鞋底過薄,腳著地的瞬間60%的承重都在後跟上,長時間走路,上傳的衝力就會引起足踝、膝、髖關節和腰等部位的疼痛,加速足底韌帶和骨組織的退化。
平時愛穿平底鞋的朋友,鞋底厚度也應該在2CM左右,後跟最好稍微有些坡度,鞋底不要太軟,能適度彎折即可。
長期穿同一雙鞋
鞋子也要休息,有時候一旦一雙鞋穿起來很舒服,大家就會一直只穿這雙鞋。事實上,老穿同一雙鞋最傷腳。
對於腳愛出汗的人來說,如果白天穿鞋時間偏長,晚上脫下的鞋子還沒來得及風乾,第二天又套在腳上,久而久之,真菌順勢而生,腳氣自然「不請自來」。
鞋子會因為長期在地上擠壓、摩擦而變形,使腳部長出厚厚的繭子。如果再加上其他外力的傷害,足底、趾間、趾背和小趾外側等長期受摩擦和壓迫的部位,局部皮膚角質層增生,容易長雞眼。
平時穿鞋至少要三雙鞋換著穿,一雙鞋不要穿超過三天,不同場合穿不同的鞋,能保證雙腳始終受到鞋的良性刺激。
在家只穿拖鞋
在家當然要解放雙腳,換上舒服的拖鞋。但其實,「舒服」並不等於「安全」。
拖鞋對後腳沒有明顯的支撐作用,也無法讓腳跟進行功能上的代償,在家走路或做家務時,穿拖鞋很容易腳部疲勞。而且很多拖鞋防滑性也不好,不跟腳,容易跌倒。
因此,在家裡進行家務和活動時,最好穿有支撐、帶鞋幫的鞋,只在休息或站立時間短的時候才穿拖鞋。這些穿鞋困擾怎麼辦?
以上幾點都是從選鞋角度說明的,如果已經買回家的鞋子悶腳,又該怎麼辦呢?
準備一雙吸汗性好的鞋墊,比如竹炭纖維鞋墊,放在鞋子裡可以減少出汗悶腳的情況發生。回到家,一定要把脫掉的鞋子放在通風口晾晾,保持鞋內乾爽,第二天要換一雙鞋子穿,避免經常穿同一雙鞋子。襪子一定要寬鬆舒服,透氣性好,例如棉質和羊毛襪的襪子,如果你的腳特別愛出汗,那最好避免穿絲襪和尼龍襪。/ 新鞋磨腳 /
① 塗抹法
鞋子穿起來磨腳大概是大家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其實,面霜、凡士林這些常見的生活用品都能解決鞋子磨腳這個問題。
把凡士林或面霜塗在鞋子磨腳的部分,晾它一個晚上,材質就會慢慢變軟、變光滑,這樣就減少了對腳部皮膚的摩擦。
② 毛巾熱敷法
用溫熱的毛巾包住鞋子磨腳的地方敷20分鐘左右,可以起到軟化的作用。
如果鞋子還是磨腳,用幹的軟毛巾包住磨腳的地方,用錘子敲幾下,把磨腳的地方敲擊平整,鞋子皮質變軟和平整後就不會磨腳了。
圖源:圖蟲網
③ 吹風機法
吹風機也是簡單解決鞋子磨腳問題的好工具。穿一雙厚襪子,然後再穿磨腳的鞋子,拿出吹風機,對著磨腳的地方吹,直到鞋子變熱。
圖源:視覺中國
等鞋變熱後,不要立即把鞋脫掉,繼續穿著來回走走,讓空間撐得更大些,鞋子就不會磨腳了。
圖源:freephotos.cc
品品姐TIPS 大家在挑選鞋子時要考慮到,天氣炎熱和長時間行走時,腳部的血液循環更快,容易腫脹。通常在下午4點到6點是腳部最腫脹的時候,也是買鞋的最完美時間。
試鞋時要同時穿上雙腳,拉上拉鏈或綁上鞋帶,站起來走一會兒,給你的雙腳足夠時間感覺鞋子合不合適,如果此時有明顯的擠壓的感覺,這意味著鞋子不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