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厲行節儉
1976年8月,許世友將軍在廣州迎來了自己七十歲的生日。妻子田普、三子許援朝都想著為許世友好好慶祝一下,過一個大壽。據《許世友回憶錄》中記載:「田普打算在許世友過壽當天,叫來許世友的幾位戰友和同事,在家中大擺宴席。」
許世友知道後,回絕了妻子的想法。其實許世友是不講究祝壽的,原因有三點。第一點就是,許世友認同毛主席對過壽的看法。毛主席曾經就反對別人為他祝壽,主席還對許世友說道:「祝壽,祝壽,不一定長壽。歷來帝王將相講究祝壽,可都是短命鬼。後梁16年完蛋,後唐15年完蛋,後晉才10年。我不相信命是祝出來的。」許世友非常認同毛主席的說法,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許世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支持他大操大辦。在建國後,別看許世友是上將,是軍區司令員,但是每個月的津貼,也只將將夠維持一家子的日常生活。
據《許世友傳》中記載:「許世友除了長子許光在老家外,還有6個子女,需要吃穿供養,再加上許世友將軍愛喝茅臺,基本上一個月下來,許世友的工資也就快花光了。」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許世友過70歲生日時,國家還是處在特殊時期下,領導幹部要起到帶頭作用,厲行節儉,不搞特殊化。如稍有不慎,做出一些看似「出格」的事,那必將會遭到批鬥。這是第三點。
人活七十古來稀,該有的慶祝還是要有的。許世友將軍的70大壽沒有請別人,只是和幾個親人在家中,簡單地吃了一個團圓飯。
02心中的遺憾
許世友將軍心中的遺憾,還是要數他對自己兒子和老娘的虧欠。據《許世友傳》中記載:「許世友將軍由於常年忙於軍務,沒空回老家為老娘盡孝,就把自己的長子許光,從軍中復員回老家,替自己盡孝。」
許光是許世友前妻所生,在他成年前一直都在鄉下陪著奶奶,好不容易參軍入伍,前途一片光明,但還是被父親勸回了老家。對於兒子的虧欠,晚年時期的許世友心中還是有幾分遺憾的。在70大壽過後,許世友將許光留在廣州住了幾天,談了談心裡話。
據《許世友外傳》中記載:「許世友問許光:黑兒,我斷送了你的前程,讓你回家服侍奶奶,爸爸對不住你。許光則說:父親,不要自責,我為奶奶養老送終,是我應盡的本分,我替您盡孝也是應該的。」
許光的話,撫慰了許世友的內心。過來幾天後,許光邀請父親一同回老家,給奶奶上墳掃墓。據《許世友回憶錄》中記載:「許世友將軍常年忙於公務,就連老娘去世時,也沒回老家看一眼。」
面對許光的邀請,許世友沉默了一會,搖了搖頭說:「算了吧,我欠奶奶的是一筆感情債,我死後再為奶奶盡孝還債吧。」在許光上火車回老家前,許世友拿出了50元錢給許光,囑咐他為自己做一口棺材。
據《許世友外傳》中記載:「許世友對許光說:人老了,得想後事,你替我做一口棺材擺在老家,等我去世後,就把我放進去,和奶奶埋在一起。」
03替父修棺
關於許世友做棺材的事,許光表示有些不解父親為何要違反中央規定。許世友則對他說:「火葬政策現在只是提倡,並不是強制,所以爸爸多了個心眼,沒表態籤字。」
在歷史上,中央在提倡實行火葬,要求領導幹部帶頭籤字時,許世友將軍確實藉故推脫了,主席也沒對許世友這種行為發表看法,因為這畢竟只是提倡,還是要尊重個人意見的。
許光拿著50元錢回到老家,可是明目張胆的修棺木,影響不好,就假裝砍樹要修房子。據《許世友外傳》中記載:「許光跑遍山野,找到了兩顆紅松,送去木材廠加工。」
木材廠的廠長很疑惑地問許光:「許主任,你也是縣裡小領導了,蓋房子這種事您怎麼還親自出馬呀。而且您這顆木材可是紅松,從來沒有人用這玩意蓋房子的呀。」
許光吞吞吐吐地說道:「紅松能闢邪,我就圖個吉利。」廠長琢磨了半天,最終還是沒忍住,直接問道:「這紅木,是要為許司令修棺材的吧?」許光對廠長說:「是的,但不要聲張,先做出來吧,讓父親心裡能有意思安慰,到時候父親走了,能不能用還是另一碼事呢。」
不久後棺材完工,許光借棺木的事,想讓父親回老家。但當時許世友將軍在指揮一場戰爭,就沒能回去。之後,直到許世友逝世,他都沒能回到家鄉,也從來沒能「驗收」自己的棺材。這也許是許世友將軍人生的又一大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