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晚年生活:過70大壽低調節儉,囑咐長子許光給自己做棺材

2020-12-26 冰點歷史

01厲行節儉

1976年8月,許世友將軍在廣州迎來了自己七十歲的生日。妻子田普、三子許援朝都想著為許世友好好慶祝一下,過一個大壽。據《許世友回憶錄》中記載:「田普打算在許世友過壽當天,叫來許世友的幾位戰友和同事,在家中大擺宴席。」

許世友知道後,回絕了妻子的想法。其實許世友是不講究祝壽的,原因有三點。第一點就是許世友認同毛主席對過壽的看法。毛主席曾經就反對別人為他祝壽,主席還對許世友說道:「祝壽,祝壽,不一定長壽。歷來帝王將相講究祝壽,可都是短命鬼。後梁16年完蛋,後唐15年完蛋,後晉才10年。我不相信命是祝出來的。」許世友非常認同毛主席的說法,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許世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支持他大操大辦。在建國後,別看許世友是上將,是軍區司令員,但是每個月的津貼,也只將將夠維持一家子的日常生活。

據《許世友傳》中記載:「許世友除了長子許光在老家外,還有6個子女,需要吃穿供養,再加上許世友將軍愛喝茅臺,基本上一個月下來,許世友的工資也就快花光了。」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許世友過70歲生日時,國家還是處在特殊時期下,領導幹部要起到帶頭作用,厲行節儉,不搞特殊化。如稍有不慎,做出一些看似「出格」的事,那必將會遭到批鬥。這是第三點。

人活七十古來稀,該有的慶祝還是要有的。許世友將軍的70大壽沒有請別人,只是和幾個親人在家中,簡單地吃了一個團圓飯。

02心中的遺憾

許世友將軍心中的遺憾,還是要數他對自己兒子和老娘的虧欠。據《許世友傳》中記載:「許世友將軍由於常年忙於軍務,沒空回老家為老娘盡孝,就把自己的長子許光,從軍中復員回老家,替自己盡孝。」

許光是許世友前妻所生,在他成年前一直都在鄉下陪著奶奶,好不容易參軍入伍,前途一片光明,但還是被父親勸回了老家。對於兒子的虧欠,晚年時期的許世友心中還是有幾分遺憾的。在70大壽過後,許世友將許光留在廣州住了幾天,談了談心裡話

據《許世友外傳》中記載:「許世友問許光:黑兒,我斷送了你的前程,讓你回家服侍奶奶,爸爸對不住你。許光則說:父親,不要自責,我為奶奶養老送終,是我應盡的本分,我替您盡孝也是應該的。」

許光的話,撫慰了許世友的內心。過來幾天後,許光邀請父親一同回老家,給奶奶上墳掃墓。據《許世友回憶錄》中記載:「許世友將軍常年忙於公務,就連老娘去世時,也沒回老家看一眼。」

面對許光的邀請,許世友沉默了一會,搖了搖頭說:「算了吧,我欠奶奶的是一筆感情債,我死後再為奶奶盡孝還債吧。」在許光上火車回老家前,許世友拿出了50元錢給許光,囑咐他為自己做一口棺材。

據《許世友外傳》中記載:「許世友對許光說:人老了,得想後事,你替我做一口棺材擺在老家,等我去世後,就把我放進去,和奶奶埋在一起。」

03替父修棺

關於許世友做棺材的事,許光表示有些不解父親為何要違反中央規定。許世友則對他說:「火葬政策現在只是提倡,並不是強制,所以爸爸多了個心眼,沒表態籤字。」

在歷史上,中央在提倡實行火葬,要求領導幹部帶頭籤字時,許世友將軍確實藉故推脫了主席也沒對許世友這種行為發表看法,因為這畢竟只是提倡,還是要尊重個人意見的

許光拿著50元錢回到老家,可是明目張胆的修棺木,影響不好,就假裝砍樹要修房子。據《許世友外傳》中記載:「許光跑遍山野,找到了兩顆紅松,送去木材廠加工。」

木材廠的廠長很疑惑地問許光:「許主任,你也是縣裡小領導了,蓋房子這種事您怎麼還親自出馬呀。而且您這顆木材可是紅松,從來沒有人用這玩意蓋房子的呀。」

許光吞吞吐吐地說道:「紅松能闢邪,我就圖個吉利。」廠長琢磨了半天,最終還是沒忍住,直接問道:「這紅木,是要為許司令修棺材的吧?」許光對廠長說:「是的,但不要聲張,先做出來吧,讓父親心裡能有意思安慰,到時候父親走了,能不能用還是另一碼事呢。」

不久後棺材完工,許光借棺木的事,想讓父親回老家。但當時許世友將軍在指揮一場戰爭,就沒能回去。之後,直到許世友逝世,他都沒能回到家鄉,也從來沒能「驗收」自己的棺材。這也許是許世友將軍人生的又一大遺憾吧。

相關焦點

  • 許世友說老年人要有「不夠精神」,又說讀書種田就夠了,啥意思?
    前言南線自衛反擊戰後,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受命調任軍委常委。後來因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工作,經中央批准後正式「下崗」。在說到晚年生活時,許將軍用四個字來描述:「不夠精神」,即「書沒讀夠,仗沒打夠,田沒種夠。晚年的生活只希望可以多讀書,平日裡種種田,再別無他求。」
  • 許世友辭去軍委職務,只想過種田讀書生活,還當起了「兔司令」?
    軍委常委雖然說是莫大的官職,北京還是中國的首都,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醫療設施方面,都要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在接到消息之後,他卻久久沒有起身。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許世友決定退居二線,以身體不適的原因離開了政壇。許世友的晚年定在哪裡呢?既不是帝都北京,也不是廣州。他認為廣州的氣候潮溼,北京的氣候乾燥,最終選擇了古都南京,並且在這裡養病。
  • 官方闢謠老人70大壽坐棺材體驗出殯
    【官方闢謠老人70大壽坐棺材體驗出殯:不到60歲,買棺材時被慫恿坐進去】近日,網傳湖南桃源一名老人過70大壽坐棺材體驗出殯,周圍還有人燃放鞭炮,引發關注。
  • 許世友上將兩年攢200塊錢,他要幹什麼大事?孝順與清廉感動後人
    1956年4月27日,主席第一個在《倡議實行火葬》倡議書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接著朱老總、彭總等151名國家領導人相繼籤上了自己的名字。許世友上將(來自網絡)但是,有一位開國將軍卻死活不肯行火葬,他要求自己去世後葬在家鄉,葬在已去世的母親身邊永遠陪伴她老人家,這位將軍便是許世友上將。
  • 許世友用罐頭瓶自製木炭爐燉火鍋!
    在他的辦公桌上還放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雲等中央領導人的選集,以及毛澤東要他讀五遍的《紅樓夢》與《周勃傳》;有他自幼愛聽愛讀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演義》,還有他自己寫的回憶錄:《我在紅軍10年》和《我在山東16年》。許世友幾乎沒有什麼個人財產,他生前的一日三餐也很簡單,早餐只需兩個饅頭、一碗稀飯、一碟小鹹菜。
  •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的原型是誰,許世友之子許光嗎?還另有其人
    當時鮑聲蘇向李心田講述了自己童年的成長經歷,講到了惡霸地主和還鄉團的狠毒,講到了麻城滿山紅杜鵑(映山紅)的美麗,講到了盼望紅軍回鄉的故事。鮑聲蘇悲慘的童年深深打動了李心田,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有利的素材。為了不忘記象鮑志蘇一樣的紅軍子女艱辛的童年,並告誡後人,李心田便創作了《閃閃的紅星》。
  •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般給老人做壽,是男的做九,女的做十。可是,真正算起來,應該是男的做八,女的做九。因為,古人在年齡上,是按虛歲計算,也就是在娘胎裡的時間也要算上,做壽同樣也是按虛歲。所以,七十大壽,男的是68周歲做,女的是69周歲做。所以,又有「過九不過十」說法。做壽一、古人做壽的習俗。
  • 許世友將軍勤儉一生,一輩子沒穿過西裝,唯鍾愛草鞋:透氣無汗腳
    飽受饑寒的他在10歲的時候就出家當了和尚,據許世友回憶,在少林寺因為一直練功很費鞋,當時候就已經學會了編制草鞋的手藝。1933年,許世友在過草地前收到命令,為了確保不掉隊,每個人都要儲備5雙草鞋和30斤乾糧。這在當時是非常有難度的,為了保證路上有鞋穿,很多戰士們就自己動手做草鞋。當時候許世友任師長,和戰士每天生活在一起,打草鞋挖樹根,就連朱德看到這一幕都感嘆:許世友真是一個好將領!
  • 許世友前妻在落難時離開他,幾十年後有事相求,許世友批下8個字
    許世友將軍戎馬一生,戰功無數,他的一生有過三位妻子,而今天要說的就是他和他第二任妻子雷明珍之間的故事。在許世友落難的時候,許世友將軍想要得到雷明珍的安慰。但是雷明珍卻選擇離婚,這讓脾氣耿直的許世友將軍怎能忍受,當即答應下來。但是在幾十年後,面對前妻提出的要求,許世友將軍批下8個字。
  • 給媽媽七十大壽祝壽詞 媽媽70大壽兒女講話
    今天,wed114結婚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給媽媽七十大壽祝壽詞,分享媽媽70大壽兒女講話。給媽媽七十大壽祝壽詞1. 但願我寄予你的祝福是最新鮮最令你百讀不厭的,祝福爺爺生日快樂,開心快活!2. 安逸靜謐的晚年,一種休息,一種愉悅,一種至高的享受!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3.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 此開國中將少林寺學過武,用鞋底打過張國燾,好寫過《硃砂掌功法》
    新中國的開國將帥各個傳奇,但由於各方面原因,致使一些將帥的傳奇經歷,不為人所知,比如說起曾在少林寺當過和尚,學過武的將軍,人們都知是許世友將軍,但還有一位,他在少林寺裡,是許世友的「師弟」,且更為驚人的是,這位將軍還曾用鞋底抽過張國燾。這位將軍是誰?正是錢鈞中將。
  • 鄆城:節儉過壽倡新風,孝老愛親好家風
    兒子、兒媳分別朗誦了自己創作的祝壽詩,老人的親屬、同時也是武術家、菏澤優秀老拳師呂彥章即興表演了掌洪拳,縣作協主席、書法家盧明書寫了壽聯相贈,縣文明辦負責人參加了活動致祝壽詞並贈送了《菏澤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書籍……此起彼伏的掌聲、祝福聲,伴著老人開懷的笑聲,匯聚成了一首「文明新曲」。
  • 雷明珍在許世友落難時離開,二十年後有事相求,許世友如何做的?
    例如開國將軍許世友的第二任妻子雷明珍,他和許世友的愛情是革命愛情,卻在許世友落難的時候,雷明珍選擇離開許世友,這就是各自飛吧。許世友的傳奇人生許世友將軍我們非常熟悉,年輕的時候脾氣不好,還是個武痴。他出身少林,武功很好,所以他總是找別人比武,這或許也是他的一點愛好吧。
  • 曬曬70歲譚詠麟在香港的家,生活過得很節儉,出行工具是自行車
    曬曬70歲譚詠麟在香港的家,生活過得很節儉,出行工具是自行車說起譚詠麟,想必大家都對他是比較熟悉的吧,因為他的很多歌曲都是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譚詠麟出道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了,所以他的粉絲還是非常多的,並且都會親切地稱呼他為譚校長。
  • 許世友前妻雷明珍,離婚後對他有事相求,許世友只說了八個字
    許世友將軍就是在抗日戰爭中擁有赫赫戰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是我國的開國大將,他的戰爭經歷是我們這些人難以想像的,可以說他幾乎是將自己的前半生都奉獻給了革命。這樣一個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在情感經歷方面卻沒有那麼順利了。許世友將軍一共經歷過三段婚姻,前面兩段都是因為戰爭的原因沒有善終。
  • 開國上將許世友簡介 許世友的一生
    許世友所說的他們到底指誰,劉軒庭不好問穿。但許世友自己心裡清楚,只是一時沒有點破。任憑在寧的老領導、老戰友、老部下們怎麼勸說,許世友就是不願意作進一步的檢查治療。他固執地住在南京中山陵8號,一步也不肯離開。1985年9月初,南京軍區總醫院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特別醫療小組進駐中山陵8號,對許世友實施系統性的監護治療。然而,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反而更加嚴重。
  • 電影《閃閃的紅星》故事,原型有許世友兒子,洪劍濤因膽小落選
    還有一位是開國中將鮑先志的大兒子鮑聲蘇,他當年被參加長徵的父親留在了根據地,之後母親被還鄉團搶走販賣,他自己也被賣給了惡霸地主受盡折磨。解放後鮑聲蘇才找到父親鮑先志將軍,隨後被父親送到南京軍區文化速成中學學習。值得一提的是,鮑聲蘇的弟弟鮑冬冬小名就叫「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