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13:12-13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 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
羅得和亞伯拉罕原來都是遊牧民族,而遊牧民族的特性就是不斷的遷徙,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這樣的人生是沒有保障的人生,在曠野可能更多的是匪類的劫掠和狼群的攻擊,這些都不是牧羊人所能控制的風險。而且當他們剛剛適應了這個地方的水土氣候又要離開去往新環境。不斷的變遷註定了這些人是孤單的,是不被理解的。他們只能靠上帝活著。所以,他們必須是憑信心而不是憑眼見的族群,必須以信心來支撐起生命的一切。
而城市就意味著有可見的保障,穩定的生活,人際的交往。在這個環境裡面,財產風險是可控的,最小化的。城市外面有高大的城牆圍繞,財產不再是隨時會被剝奪的牲口,而是不動產,是田產。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裡生活會變得越來越穩定。人際的交往也會越來越廣。 但是,這也是最大的危機,因為在這裡一切都是憑眼見來決定生活的優先次序。信心更實在成了奢侈品。
羅得從漸漸挪移帳篷到最後完全放棄帳篷的過程也正是很多基督徒的靈性軟弱過程。
一 羅得選擇的失誤之一在於單單選擇了眼見。很顯然他忽略了神的旨意以及潛在的危機。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短視,以為暫時可以賺取很多的錢,以為可以獲取名譽或情感上的快感,而忽略了罪,我們以為自己對罪有很清晰的概念,卻忽略了罪有時候會在我們不斷降低聖潔的標準的時候已經潛移默化的進入了我們的生命。
二 羅得選擇的是約旦河全平原,請留意這個「全」字,這個字真可謂一字千鈞,韻味無窮。它意味著羅得的貪得無厭。世界的誘惑是很大的,「弱水三尺只取一瓢」的知足心,已經在這個時代比較少見了,一面是人們對未來的危機意識,希望自己可以擁有更多,抵擋未來的風險,一方面是內心中對世界的貪婪驅使著人們不斷的攻城掠地,透過擁有財富和地位顯示自己的價值。其實若心裡沒有了基督的知足和平安,就想要在世上去爭取更多的依靠,然而最終必會失去依靠。
詩146:3你們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點不能幫助。
提前6:17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 神。
三 當時所多瑪是一個惡貫滿盈、罪惡滔天的城市,經文是這樣記載的: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創13:13),這是每一個愛神的人避唯恐不及之境。 所多瑪就像茫茫大海中的鯊魚區,成群的「鯊魚」張著罪惡的血盆大口想要吞噬一切的良善。羅得沒有帶領家庭成員迴避極大的誘惑,而是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創13:10)。羅得的選擇帶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因他一人信仰的原因,全家都受到影響,危險正逐步臨近, 所多瑪城那傷風敗俗的生活影響了羅得全家。在所多瑪令人窒息的惡習中,當地的亂倫之風深深影響了羅得兩個可愛的女兒,以至於後來她們兩個和自己的父親亂倫後生下孩子,羅得作為一家之主實在沒有當好領頭羊。
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個時代,我們當有足夠的警醒,不可漸漸挪移了自己的帳篷。
惡, 是外形恐怖的魔頭;
不用看,足令人憎恨;
然而,若經常看,習慣她的臉龐,
起初勉強忍耐,後來逐漸同情,
最後則擁抱不舍!
---Alexander p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