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檢出6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豆製品、食用農產品

2020-12-18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11月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88號、2020年第89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檢出6批次不合格食品。


  3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和農獸藥殘留問題


  在2020年第88號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信息中,檢出不合格樣品3批次。涉及1批次豆製品和2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原因涉及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農獸藥殘留問題。


  不合格食品分別為新疆友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友好時尚購物中心銷售的、湖南金福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滷豆腐,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新疆萬力商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的豇豆,克百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喀什市豐豫果蔬店銷售的沃柑,丙溴磷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山梨酸及其鉀鹽為酸性防腐劑,具有較好的抑菌效果,對黴菌、酵母菌和好氣性細菌的生長發育均有抑制作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規定,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在豆乾再製品中最大使用量為1.0g/kg。該項目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保質期或者為彌補產品生產中衛生條件不佳而超限量使用,或者未準確計量。


  克百威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殘留、高毒性的氨基甲酸酯類殺蟲、殺蟎、殺線蟲劑,具有內吸、觸殺、胃毒作用,並有一定的殺卵作用。克百威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環境汙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9)中規定,克百威在豆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2mg/kg。豇豆中克百威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在種植過程中違規使用或豇豆的種植環境汙染,富集。


  丙溴磷是一種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專用於殺滅刺吸式口器害蟲的超高效有機磷殺蟲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9)中規定,丙溴磷在柑橘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2mg/kg。柑橘中丙溴磷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在種植過程中違規使用。


  3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和重金屬等元素汙染物指標問題


  在2020年第89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中,檢出不合格樣品3批次,均為食用農產品,不合格食品涉及農獸藥殘留和重金屬等元素汙染物指標問題。


  不合格產品分別為霍城縣金芬百貨超市銷售的雞蛋,霍城縣家鄉好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的雞蛋,磺胺類(總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墨玉縣天鮮配生鮮超市銷售的生花生,鎘(以Cd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磺胺類藥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譜較廣、性質穩定、使用簡便的抗菌藥,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較強抑制作用,廣泛用於防治雞球蟲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31650-2019)中規定,磺胺類所有食品動物產蛋期中禁用。雞蛋中磺胺類(總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違規超量使用相關獸藥。


  鎘是最常見的重金屬元素汙染物之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GB2762-2017)中規定,鎘在堅果及籽類的花生中的限量值為0.5mg/kg。生花生中鎘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花生種植環境中鎘元素的富集。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新疆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成相關地(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立即組織開展處置工作,查清產品流向,採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從嚴處理;及時將風險防控措施和核查處置情況向社會公示。


不合格產品信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信息通告(2020年第4期)2020年 第 88 號
序號 標稱生產企業/ 進貨來源名稱 標稱生產企業/ 進貨來源地址 被抽樣單位名稱 被抽樣單位地址 樣品名稱 規格型號 商標 不合格項目 檢驗結果 標準值 檢驗機構
1 / / 新疆萬力商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新疆伊犁州伊寧市解放路79號 豇豆 / / 克百威 0.056mg/kg 0.02mg/kg 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
2 / / 喀什市豐豫果蔬店 新疆喀什地區喀什市曙光國際農業科技博覽城18棟03號商鋪 沃柑 散裝稱重 / 丙溴磷 0.23mg/kg 0.2mg/kg 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
序號 標稱生產企業名稱 標稱生產企業地址 被抽樣單位名稱 被抽樣單位地址 樣品名稱 規格型號 商標 生產日期 不合格項目 檢驗結果 標準值 檢驗機構
1 湖南金福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武岡市工業園春光路 新疆友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友好時尚購物中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建國西路219號(125區2丘42、44、46、48棟) 滷豆腐 200克/袋 武岡滷菜 2019/09/24 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 1.3g/kg ≤1.0g/kg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2020年第35期)2020年 第 89 號
序號 標稱生產企業/進貨來源名稱 標稱生產企業/進貨來源地址 被抽樣單位名稱 被抽樣單位地址 樣品名稱 規格型號 商標 不合格項目 檢驗結果 標準值 檢驗機構
1 / / 霍城縣金芬百貨超市 新疆伊犁州霍城縣朝陽北路(霍城新天地商業廣場) 雞蛋 散裝 / 磺胺類(總量) 9.83μg/kg 不得檢出 華測檢測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
2 / / 霍城縣家鄉好商貿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伊犁州霍城縣朝陽北路新華書店56號 雞蛋 散裝 / 磺胺類(總量) 928.66μg/kg 不得檢出 華測檢測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
3 / / 墨玉縣天鮮配生鮮超市 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英協海爾路1-2-102號 生花生 散裝 / 鎘(以Cd計) 0.72mg/kg ≤0.5mg/kg 華測檢測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

(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河北檢出17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用農產品、飲料、肉製品等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14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抽檢餐飲食品,酒類、糧食加工品,肉製品,乳製品,食用農產品,飲料,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等8類850批次樣品,檢驗合格833批次,不合格17批次。
  • 福建這28批次食品不合格被通報,涉及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食用油等
    餐飲食品(含餐飲具)不合格4批次,澱粉及澱粉製品不合格1批次,糕點不合格1批次,肉製品不合格1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15批次,食用油(含油脂及其製品)不合格4批次,水產製品不合格1批次,水果製品不合格1批次。
  • 河北公布11批次不合格樣品 涉及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等4大類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16日,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近期市場監管部門抽檢餅乾、餐飲食品、茶葉及相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豆製品、方便食品、蜂產品、糕點、罐頭、酒類、冷凍飲品、糧食加工品、肉製品、乳製品、食糖、食用農產品、蔬菜製品等27類1605批次樣品,檢驗合格1594批次,不合格11批次。
  • 福建通報16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用農產品、水產製品、糕點等
    合格1335批次,不合格16批次。   抽檢信息顯示,不合格食品涉及餐飲食品不合格1批次,糕點不合格1批次,肉製品不合格1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8批次,食用油(含油脂及其製品)不合格1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不合格2批次,蔬菜製品不合格1批次,水產製品不合格1批次。
  • 遼寧公布16批次不合格食品 涉及食用農產品、酒類、炒貨食品及堅果...
    9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不合格   不合格樣品中,有9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不合格。   還有2批次不合格樣品為:遼寧旺和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韭菜檢出腐黴利不合格;阜新市海州區小紅冷鮮肉櫃檯銷售的豬肝檢出五氯酚酸鈉(以五氯酚計)不合格。   腐黴利是一種低毒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雙重作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中規定,腐黴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2mg/kg。
  • 湖北檢出7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用農產品、酒類、蔬菜製品等
    4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涉及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酒類。造成酸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採購上把關不嚴、生產工藝不達標、產品儲藏條件不當,特別是存貯溫度較高時易導致食品中的脂肪氧化酸敗。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產品中油脂被氧化程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中規定,熟制的堅果與籽類產品中過氧化值最大限量值為0.50g/100g。
  • 吉林這23批次樣品檢出不合格 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汙染等問題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14日,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公布了24類食品2575批次樣品的抽檢結果,有23批次樣品檢出不合格。   5批次樣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5批次樣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 河北這25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飲料、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等
    食品夥伴網訊 11月30日,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抽檢19類1035批次樣品,檢驗合格1010批次,不合格25批次。其中,飲料不合格樣品9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樣品4批次,餐飲食品不合格樣品4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不合格樣品3批次,調味品不合格樣品3批次,糕點不合格樣品2批次。
  • 新疆檢出19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質量指標、微生物汙染、食品添加劑...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1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38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19類食品312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19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質量指標、微生物汙染、其他汙染物、重金屬等元素汙染物、農獸藥殘留和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指標問題。
  •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6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陳娟女) 2020年12月9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的2020年第46期省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顯示,1批次肉製品、5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本次抽檢信息涉及21大類食品,包括: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方便食品,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食品,糖果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酒類,蔬菜製品,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水產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豆製品,蜂產品,保健食品,食用農產品等。抽檢樣品共計1658批次,其中合格1652批次、不合格6批次。
  • 廣西通報13批次不合格食品 涉及食用農產品、糕點
    6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不合格   不合格樣品中,有6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不合格。其中,廣西武宣日新百貨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綠豆芽」(購進日期/批號:2020-6-17、規格:/、商標:/),不合格項目為:4-氯苯氧乙酸鈉(以4-氯苯氧乙酸計)。
  • 江西檢出9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汙染、農獸藥殘留、重金屬...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54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食用農產品、飲料、餐飲食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製品、乳製品、糧食加工品、糕點、蜂產品、豆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餅乾11大類食品共439批次樣品,發現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飲料、蜂產品、澱粉及澱粉製品共9批次不合格產品,涉及微生物汙染
  • 漳州大潤發2批次農產品被檢出不合格
    人民網福州6月12日電(林東曉)6月12日,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最新食品抽檢結果顯示,大潤發在福建一家分店2批次食品被檢出不合格。抽檢結果顯示,漳州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銷售的明蝦(活)(購進日期為2020年1月4日)被檢出土黴素不合格,為農獸藥殘留問題;同樣漳州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銷售的蝦姑(活)(購進日期為2020年1月4日)被檢出鎘(以Cd計)不合格,為重金屬汙染問題。
  • 青海公布8批次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涉及食用農產品、糕點和...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2日,青海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8批次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包括食用農產品5批次、糕點1批次、飲料2批次。   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5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貴南縣茫曲鎮君霞蔬菜店經銷的芹菜(購進日期為2020-08-30)檢出毒死蜱不合格;祥駝蔬菜瓜果綜合批發部經銷的香蕉(購進日期為2020-09-05)檢出腈苯唑不合格;興海縣河卡鎮建麗小賣部經銷的豬肉(購進日期為
  • 海南這17批次食用農產品和糕點檢出不合格
    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12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其中,8批次樣品檢出農藥殘留問題,分別為:海口龍華謝芬蓮蔬菜攤銷售的綠豆芽、海口龍華溫澤光蔬菜攤銷售的黃豆芽檢出6-苄基腺嘌呤(6-BA)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海口秀英譚鳳桂青菜攤位銷售的芹菜檢出克百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海口瓊山包海蘭蔬菜攤銷售的豇豆、澄邁老城王植鑾蔬菜攤銷售的豇豆檢出滅蠅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臨高臨城賽滿生果攤銷售的梨、洋浦福瑪特商業有限公司銷售的貢梨檢出多菌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 海南這17批次食用農產品及糕點食品被抽檢不合格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7日消息(記者 蒙健)近期,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食用農產品、糕點、肉製品等5大類食品共837批次,其中合格樣品820批次,不合格樣品17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不合格產品包括有烏雞、豆芽、芹菜、豇豆、蜜桔、梨等食用農產品,以及酥餅、蛋糕等預包裝食品。
  • 河北省邯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個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 徐遠官) 12月11日,河北省邯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2020年第7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本期涉及149批次食用農產品,其中合格137個批次,不合格12個批次。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已由相關監管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處理。
  • 江蘇省鎮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47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2020年市級第五批食品監督抽檢結果公告2020年市本級第五批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共724批次,合格677批次,合格率93.50%其中,本次公告的監督抽檢信息涉及20類食品,包括餐飲食品236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10批次,豆製品11批次,方便食品15批次,糕點21批次,酒類25批次, 糧食加工品50批次,肉製品25批次,乳製品10批次,食糖5批次,食用農產品175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20批次,蔬菜製品20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10批次,水產製品2批次,水果製品10批次,速凍食品10批次,糖果製品10批次,調味品39批次
  • 內蒙古曝光10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蜂產品、飲料、食用農產品等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抽檢部分食品610批次,合格樣品600批次,不合格樣品10批次。   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不合格3批次   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不合格3批次,分別為巴彥淖爾市大嫂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標稱生產企業名稱:巴彥淖爾市大嫂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山東大嫂油葵籽,內蒙古莎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標稱生產企業名稱:內蒙古莎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五香白皮瓜子,過氧化值(以脂肪計)檢驗不合格;內蒙古五原縣小韓一品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34批次食品實物質量不合格
    近期,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市內生產經營的16大類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肉製品,乳製品(含乳製品專項),飲料,冷凍飲品,茶葉及相關製品,蔬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糕點,豆製品,特殊膳食食品,餐飲食品(含餐飲具),食品添加劑,食用農產品,其他食品)進行監督抽檢,共2503批次。其中,抽檢項目合格樣品2469批次,實物質量不合格樣品34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