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是怎麼運營的,看Hellobike就夠了

2021-01-16 葛甲

如果給雨後春筍般的共享單車創業大軍劃分梯隊,那麼mobike和ofo無疑是處於先頭部隊,但這裡要再想加入第三個玩家就很困難了。在他們做到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之時,後來者的爭奪就顯得尤為關鍵,這是個真正的生死場,個個都會宣稱自己能夠最終勝出,可共享單車行業洗牌一旦開始,唯有最具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存活。

共享單車要走差異化之路

共享單車企業中有一家從去年9月才開始運營的Hellobike,從開始研發到投放市場僅用了兩個月,去年11月正式上線以來,該公司在全國16家城市的投放量已經達到70萬臺,僅在杭州一地,該公司便投放了10萬輛單車,佔據了杭州市場近75%的份額。

不僅如此,每個城市的運維人員人盡其用,運營效率極高。相比第一梯隊各玩家來說,身處這個陣營之中的玩家不能搞粗放型發展模式了,必須要做出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才能立足。

Hellobike是從2016年9月才決定要做這個項目的,彼時先發者激戰正酣,兩大玩家日益飆升的數據預示著,新進者也許可以蹭一點市場熱度,但在玩不出差異化的情況下終歸成不了市場主角。Hellobike進入這個市場的切入點並不去蹭熱點,而是先從產品層面入手,搜集其他玩家在產品上做得不好的地方加以改進,這種改進是全方位的,從硬體到軟體,再到運營模式,都弄出自己的一套來。

Hellobike在軟硬體方面的獨到之處

mobike和ofo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搶用戶,搶市場,對於產品及運營上的一些問題,實在是無暇顧及。而Hellobike自身所處二三線城市的定位決定了,發展策略上不能做跟隨者,而是要另闢蹊徑做出自己的一套揚長避短,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Hellobike首先要在保證硬體性能和品質的基礎上,對成本做出優化控制。共享單車的成本結構是五花八門的,有些玩家成本高一些,車輛品質也好,有些玩家則成本控制得不錯,但品質一般,Hellobike則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品質向成本最高的企業看齊,成本則儘可能壓縮,每輛車成本在800元左右,在保證用戶獲得最佳騎行體驗的基礎上,降低自身硬體成本。

軟體方面,Hellobike的團隊來自於阿里、攜程,擁有很強的軟體開發實力,從開始研發到投放市場僅兩個月時間,就能證明這一點。在定位、掃碼等技術環節,Hellobike具有領先的技術實力,配備了獨家技術專利GPS智能鎖,用戶通過App進行車輛定位的準確性高,可以在嚴寒、水浸、高溫等極端場景下高效開鎖。同時在Hellobike的智能鎖內嵌入了GPS模塊和SIM卡,可實時將單車的使用情況和健康情況上傳到伺服器,可供工作人員實時進行檢測。

技術驅動運營回歸網際網路公司本質

運營方面,目前共享單車除了硬體之外的最大成本就是線下運維了,Hellobike在做之前做過充分市場調研,認為用現有掌握的技術,是可以做到保持每個城市少量的運營力量,卻還不至於在運維上出現紊亂的。因為Hellobike擁有獨到的定位技術,對每一輛車的位置能做到精確掌握,合理布置人力投放。

目前共享單車整體的運維狀況是,每投放一萬輛車就需配備50個以上的管理人員,有些甚至能達到80或100人,按月薪4000元的話,這50個人力每個月的消耗就在20萬元左右,這還沒算上維修、更換零件、硬體折舊等其他支出,可以說是成本高企。Hellobike每個城市的管理人員均物盡其用,在成本控制上上是有很大優勢的。

一方面Hellobike的運營成本與第一梯隊相比,僅有其十分之一乃至於二十分之一,這裡面有技術驅動的因素,也有產品智能化程度高的因素,還有正確的運營理念在裡面起作用。另一方面,Hellobike的商業模式也非常清晰,在用戶付費、廣告、沉澱資金收益等方面的運營一直都在加強,這成本和收益一進一出的優化控制,增強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Hellobike拼的是精細化運營

智能化程度更高但成本較低的硬體,實力超群的軟體技術,技術驅動的超低成本運營,是Hellobike的立足之本。當然,立足二三線市場的定位,也是Hellobike要做出的差異化方向。一線城市共享單車的血拼相當慘烈,且市場時機已快過去,但二三線市場卻是一片藍海,放棄初期不明覺厲用戶群體蜂擁而入帶來的市場紅利,轉而去做更接近共享單車本質的這一塊市場,其實也是一種領先,因為共享單車的下一階段發展,應該就是向精細化運營方向行進的,Hellobike其實等於是根據未來市場走向提前進行了布局。

因為包括投資者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目前共享單車在血拼狀態下出現的某些現象,如成本控制失序,大規模投放,粗放型運營,產品及軟體技術研發不夠,雖然在熱度持續上升的狀況下為市場所接受,但並不是一個正常狀態,早晚要得到修正。Hellobike緊貼市場痛點做自己的差異化,進行精細化運營,實則是提前卡位。當共享單車的投資狂潮消退到來之時,很多問題都要一個個解決,很多跟隨者都會一個個消失,精細化運營早晚會成為主流,屆時Hellobike就將是這個行業內擁有最強競爭實力的玩家。

Hellobike整個公司僅有200多人,目前在杭州、南京、泉州、福州等二線城市的市場佔有率為第一,在杭州Hellobike的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其他對手。相比其他的玩家,Hellobike更注重打造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擁有非常好的現金流,車輛丟失率也保持在較低的水平,目前Hellobike已初步實現盈利。精細化運營的一個好處是,在保證了用戶體驗的基礎上,得以用造血循環的方式實現發展,而非緊摟著資本注入這一棵樹不放鬆,讓企業時刻處於風險邊緣。

Hellobike具備彎道超車的能力

從Hellobike的各項運營數據看,可以充分體現出優異的技術水平、運營能力、成本控制、戰略把控,這是一家真正把共享單車當門生意做的創業公司,致力於在投入和產出之間找到完美平衡的基礎上,瞄準市場普遍痛點展開進攻,儘可能提升用戶使用體驗。

與以往任何一次投資熱潮並無不同,共享單車的資本熱度終將過去,各種反市場的行為方式也將得到修正,共享單車的本質屬性將得以顯現,正所謂潮水過後方知誰在裸泳。Hellobike這種緊貼市場實際,做共享單車本質需求的公司,自身可以實現較高的安全邊際,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免疫力是很強的。

Hellobike緊抓共享單車本質的精細化運營方式,巧妙的市場定位,清晰的盈利模式,已使得這家公司成為共享單車精細化運營的代表,而這一地位也將隨著即將發生的市場演變而得到強化,並使其具備實現彎道超車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尚有餘生幾何?
    共享單車行業興起的第二年,《2017年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盤點App榜單》中指出,ofo和摩拜兩分天下,hellobike(哈囉出行)雖然在數據上排名第三,但只能勉強算得上是一個攪局者。
  • 關於共享單車,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小區業主的「抖機靈」挑戰著共享單車運營團隊的「偵查能力」;黑摩司機在地鐵口與共享單車展開「生死對決」;公事公辦的城管叔叔消耗著共享單車擴張的「速度與激情」;颳風、霧霾、下雨、大雪,天氣說變就變,一如用戶的新鮮勁兒,說沒就沒;價格、專利、技術、數據的PK如火如荼,但競品(說的就是小藍單車)的小動作(惡chou意bu破yao壞lian)和資本的大嗓門(也許是朱嘯虎)卻更說明這項「1塊錢的生意
  • 「元老」摩拜停止服務 共享單車群雄割據時代的謝幕?
    近日,摩拜APP和微信小程序正式停止服務和運營。伴隨著這家共享單車「元老」企業的告別,短暫而又激烈的共享單車群雄割據時代終結了,留下了許多大喜大悲的商業故事。ofo小黃車創始人兼CEO戴威。就在戴威用他的小黃車四處融資的同時,在各類資本裹挾下的「小橙車」「小綠車」「小青車」「小藍車」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共享單車市場早已是群雄爭霸。摩拜、小鳴、哈囉、悟空、3Vbike、赳赳、酷騎、天天騎、聯盟、1步……光是看名字,就足夠眼花繚亂。但小黃車ofo和小橙車摩拜,無疑是業內的佼佼者。
  • 18課零基礎快速學python共享單車編程完整代碼
    今天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是幫共享單車公司完成一個共享單車的租借平臺。 在這個共享平臺中,大家可以查看到所有的單車,能夠進行租借、還車功能,也可以把自己的單車共享出來,放在平臺上,讓其他人使用。明確了項目目的,感覺還可以,人家的需求可以實現。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分析項目流程,拆解項目。這節課這個項目,我們要使用面向對象編程思維來完成。
  • 共享單車在安慶
    為了讓市民出行的「最後一公裡」更快捷更綠色,2019年底,根據我市實際情況,並結合周邊城市發展現狀,按照既要堅守城市管理和安全底線、又要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的原則,經市政府研究同意,決定在安慶市區發展租賃助力自行車,實現有效監管,有序停放,規範運營。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共享出行的滲透率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將達6.02億人。其中,「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痛點,推動形成了共享電單車。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
  • 共享單車的興衰,是否意味著,共享經濟強弩之末?
    共享經濟有以下幾點特徵: 共享經濟實則平臺共享; 共享經濟不涉及轉讓所有權; 共享經濟以建立信任機制為基礎。 「共享經濟」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2008年以來,我國陸續出現的共享經濟產品,包括:滴滴打車,小豬短租,以及在2014年大火的OFO,摩拜,小藍單車等共享單車相繼呈現了不同的發展趨勢
  • 摩拜單車退場,共享單車發展趨勢將怎樣?
    共享單車定義:共享經濟在交通領域的一項新型應用,是企業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的一種分時租賃模式。發展歷史:共享單車概念起源於歐洲,2007年中國首次出現了以政府為提供主體的「有樁」自行車,在全國公共運輸樞紐、景點等區域小範圍運營,2015年開始以ofo為代表的無樁式共享單車開始出現,並在環保要求、政策支撐、「最後一公裡」出行痛點背景下迎來井噴式發展。
  • 小黃鴨出行共享電單車已獲武岡市人民政府審批,正式入駐武岡運營
    據悉,小黃鴨出行共享電單車已經獲得武岡市人民政府審批,正式入駐武岡運營。市民可通過下載「小黃鴨出行」APP或者「小黃鴨出行」微信小程序完成實名認證後,即可掃碼解鎖用車。打通城市最後一公裡據了解,武岡市首批投放小黃鴨出行共享電單車已進入試運行階段,投放範圍可以在騎行首頁進行查詢,基本實現縣城大範圍的覆蓋,為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了新選擇。共享電單車不設固定充電樁,平均每50米就有一個停車點。
  • 共享單車正在駛入下半場,咋玩?
    集體漲價,借力大數據運營提升效率,整治車輛淤積、亂停亂放,探索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在經歷野蠻生長後,共享單車正逐步進入「下半場」競賽,如何管好共享單車,考驗著企業運維能力、政府管理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企業生存考題:精耕細作是關鍵「又是1.5元!」
  • 東北低溫勸退共享單車!哈爾濱單車全入庫 網友:手套都買好了
    不過即使當前還沒有完全進入冬天,東北地區的人民就已經感受到了低溫帶來的威力,因為沒有共享單車騎了。近日,有網友上傳的視頻顯示,現在哈爾濱的大街上已經見不到共享單車的影子了,平時近距離出行騎行共享單車很方便,而今卻只能靠走路和打車了。(視頻點此觀看)
  • 焦點分析丨共享單車齊漲價,我們替摩拜哈囉算了算這筆帳
    按照摩拜(現美團單車)等運營方的說法,漲價是為實現健康可持續運營。換句話說,原本多家品牌激烈競爭時代,折扣卡、免費騎,以及大規模補貼和單車投放,共享單車領域還算是買方市場,而當資本趨於理性,競爭版圖越來越明顯,共享單車必須成為一門真正的生意時,原本買方和賣方之間的利益關係已經發生微妙的變化。漲價也許只是第一步。
  •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長沙街頭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從未間斷
    說起共享單車,就要從摩拜單車、ofo小黃車說起,2015年小黃車開始投入市場,2016年摩拜緊隨其後,這也開啟了幾年的單車時代。隨著快速的擴張和和佔領市場,共享單車的問題也越加凸顯,同時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所以導致共享單車逐漸沒落。
  • 來論|計程車「圍堵」共享電單車,對新生事物要持包容與支持態度
    自從共享電單車投入內江市威遠縣以來,便引來計程車司機圍堵。圍堵現場,一計程車駕駛員說:「威遠才多大點?共享電單車進來,我們還怎麼生活?」計程車對共享電單車圍追堵截,不準共享電單車投放,按當地交警的說法,計程車的行為是對違規投放電單車進行的阻攔和舉報。威遠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袁超則稱,該共享電單車平臺沒有經過相關部門批准即進行投放。這麼來看,計程車的做法甚至是值得表彰的「正義之舉」。
  • 哈囉出行的共享單車經濟學
    不能否認,在前幾年共享單車的「亂戰」階段,賽道參與者們為了搶佔市場,普遍把心思放在提升投放單車數量上,沒有對後續的保養維護進行全盤考慮,導致單車總體服役時間過短,資源浪費。但隨著一些市場玩家的出清、以及政府和企業各自定位的不斷平衡,共享單車正在創造「正外部性」,這是一個價值再發現的過程。首先就是共享單車成為國民級出行方式,低碳環保。
  • 淪為資本玩物的共享單車,2018出路幾何?
    哈羅單車人們越來越多的抱怨,讓政府開始意識到原來共享單車也是會帶來的「災難」的,於是紛紛出臺了相關意見和政策對其進行限制,從限制共享單車企業投放單車數量,再到加強用戶資金監管,規範企業運營服務等。這一系列的監管措施,都讓共享單車企業們的開支成本逐漸增大,而曾經共享單車們賴以生存的「押金」+「按時收費」模式,卻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盤。只是當時深受資本寵愛的共享單車們,並沒有發覺到危機的存在,為了爭奪騎行市場,共享單車企業們紛紛推出免押金,免費騎行等活動,雖然「爽」了消費者,但卻是自斷雙臂。期間共享單車們非但要面臨顆粒無收的情況,還要承擔維修損壞單車和造新車的成本。
  • 共享電單車再現「彩虹大戰」 非理性投放成為行業最大挑戰
    與剛進入長沙時的市場格局不同,如今哈囉、美團、滴滴等出行巨頭已經在長沙市場全面滲透,除此之外還有喵走出行、小遛電單車等近十家新興品牌同臺競爭。曾經的「彩虹大戰」在電單車領域再現,只是不同於共享單車市場,監管變得更為謹慎,且對於企業的資金實力、精細化運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共享單車屢遭「黑手」 如何才能更好「共享」》系列報導之二...
    《共享單車屢遭「黑手」 如何才能更好「共享」》系列報導之二: 運營公司:維修速度趕不上破壞速度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餘碧波一個維修網點停放的被破壞的共享單車自共享單車入駐我市以來,為廣大市民解決了「最後一公裡」出行難題,大部分市民對共享單車愛惜有加。
  • 沒人管的共享單車能否「獨享」
    使用人得以使用共享單車,本質上是基於對單車的租賃,而非單車所有權的移轉。使用人故意破壞共享單車防盜、識別、定位裝置,私藏共享單車以供自己佔有、使用的,實際上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侵犯共享單車公司對單車的所有權,當所涉共享單車價值超過一定金額的,就可能構成盜竊罪。多次盜竊的,盜竊金額按累計金額計算;兩年內盜竊3次以上的,無論盜竊價值是否達到前述標準,均構成盜竊罪。
  • 2019年成都共享單車服務質量排名來了!
    「5+1」區)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服務質量信譽進行了綜合評定, 美團單車最終獲得了703.67分,獲評AA級共享單車企業。這意味著美團單車將維持25萬的投放量,而其他共享單車行業將減少投放配額。根據第三方機構開展的市場容量測算研究,綜合考慮市民出行需求和城市空間承載能力確定2020年,成都市「5+1」區域共享單車投放總量不得超過45萬輛。據記者了解,為了做好共享單車管理配合主管部門持續做好總量控制,美團單車自減1萬的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