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邦:請不要叫我「短篇小說之王」

2020-12-21 中國青年報

作家劉慶邦的名字總是和兩個關鍵詞聯繫在一起,一是「煤礦」,二是「短篇」。

前者是因為他在煤礦工作多年,真真切切下過井挖過礦,著有多部煤礦題材的小說,僅長篇——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女工繪》,就是第四部。據說有句順口溜,「在陝北提路遙有人管你飯吃,到煤礦提劉慶邦有人管你酒喝」。

而後者,劉慶邦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迄今寫了300多篇、300多萬字的短篇小說。但對這個稱呼,他特別澄清:「有一次出去開會,他們這麼說我,我很尷尬,甚至覺得不太舒服,就一直想給自己『摘帽』,但是好像很難,所以最近琢磨著準備寫一篇文章來說明。哪有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寫短篇小說好的人很多,不可以稱王。」

這個喜歡騎著一輛舊自行車出門買菜的作家,年近70歲,還是每天都在寫作。「據說煤埋藏得越深,雜質就越少,煤質就越純粹,發熱量和光明度就越高。我希望我的小說也是這樣」。

中青報·中青網:你有多部作品寫煤礦,最為大眾熟悉的可能是被改編為電影《盲井》的《神木》。但女工在礦場是少數人,這次為什麼想到為她們寫一部小說?

劉慶邦:對寫作,我還是願意寫自己最深切的生命體驗。剛開始時,會寫最重要的體驗,寫了這麼多年,(女工)這一塊也是讓我刻骨銘心的,所以我一定要寫出來。

女工確實是煤礦工人中的極少數,100個中有10個就算很不錯。因為稀少,她們就成為礦上更受人矚目的焦點,是礦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記得當時礦上成立宣傳隊,吸收了好多女工來兼職參加。我也正好在宣傳隊,所以與這些女工有一些交集。現在終於有機會把她們寫出來,也是埋在心中很久的一段熾熱情感。

中青報·中青網:當年有哪個女工讓你念念不忘嗎?

劉慶邦:就是《女工繪》中貫穿始終的主人公華春堂。讓我難忘的除了她很聰明、特別通透,更因為她年紀輕輕就突然出車禍去世了,讓人難以接受。在真實的故事中,那天剛好是「五一」勞動節,大家都放假了,她去世了,對我的情感衝擊非常大。幾十年過去了,每次一到「五一」,我們都會想起她。

我早年寫過一個短篇《躲不開悲劇》,就講了這個故事。但短篇容量很有限,不足以表達我的心意和情感,所以現在把它寫成了一個長篇。以華春堂為線索,串起了十幾個女工,但最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是她。

中青報·中青網:聽說你有多年煤礦工作經歷,除了題材,還對你的寫作產生了哪些影響?

劉慶邦:我的第一部短篇、第一部中篇、第一部長篇,都是煤礦題材,從開始寫小說到現在,每年都有寫煤礦題材的作品。

這段經歷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1967年初中畢業後,我成了回鄉知青,當農民,什麼活兒都幹過,覺得非常繁重;1970年到河南新密的煤礦工作,一下井才知道,和農民比起來,礦工的勞動更重更累。礦工是真正的底層,不僅是物理層面身處底層,而且當時的工作環境,生命也時刻受到威脅。礦工生活對我的衝擊很大。礦工的現實,代表了中國的現實,特別是底層勞動人民的現實。我一直到現在還跟煤礦保持著比較緊密的聯繫,有時間就去礦上看看。

煤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礦工在井下身處一個特別黑暗的境地,就特別嚮往光明。在所有的勞動群體中,對光明的嚮往是礦工一個非常大的心理特點。所以我在寫作的時候,儘量去表現黑暗中的光亮,他們需要光明和希望。

中青報·中青網:你小時候有什麼理想嗎?

劉慶邦:小時候最大的理想是吃飽飯。趕上三年自然災害,1960年我9歲,餓成了一個大頭細脖子大肚子的樣子,成天想著什麼時候能有一籃子饃隨便吃還能拿,就不錯了。

中青報·中青網:有沒有想過長大後要幹什麼?

劉慶邦:中學畢業後一個很大的理想是要走出去,從那個村子走出去。1970年,煤礦來招工,幾個大隊只有一個指標,我抓住了這個機會;到了煤礦,最初就是普通礦工,下井採煤,後來因為喜歡寫東西,就開始寫通訊報導;1978年調到北京,在當時的煤炭工業部做編輯記者;再後來,就走上了專職的寫作道路。

中青報·中青網:你會更喜歡寫短篇小說嗎?

劉慶邦:長篇、中篇、短篇,各有各的任務,各有各的承載。長篇小說一個很主要的特點是要承載歷史,而短篇更多的是寫一個景觀、一個光點、一種情緒、一段感情。我既喜歡短篇,也喜歡長篇,就像我既喜歡大海,也喜歡瀑布,一樣的道理。《女工繪》寫完後,今年我就沒有再寫長篇,但已經寫了10個短篇,僅7月就發表了5個。

中青報·中青網:普通讀者對短篇小說的關注度似乎沒有像對長篇小說那麼高?

劉慶邦:我對短篇小說一直抱著很樂觀的態度。從數量看,全國文學刊物短篇的刊發量是最大的,而且不斷有讓你眼前一亮的作品湧現;從時代看,現在其實更適合大家讀短篇,生活節奏那麼緊張,看一個短篇不用花你太多時間,應該是短篇受歡迎的時候了。

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忽略短篇,一般寫作訓練就是從短篇開始的。我說過,其實每個人都是作家。比如,家長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費的都是那短篇的心思,兩三個字的名字,有的是世俗的、有的是功利的、有的是不明確的。現在流行的微信朋友圈,也像短篇,有故事有情節。但短篇小說比較難寫,這是真的。

中青報·中青網:你覺得寫小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劉慶邦:短篇小說在語言上特別講究,練好了再寫別的,語言應該不會差;語言好了,不論寫什麼都不會差,而語言不好,等於一個作者沒有看家本領。

但小說最重要的還是情感。評價一個小說,首先看情感是不是真摯的,是不是飽滿的,是不是動人的。任何一種文學藝術作品,都是出於表達情感的需要,在各種審美要素當中,都是以情感為中心。當然,沒有經過思想整理的情感可能是膚淺和蒼白的,所以情感要很好地和思想相結合,但最重要的仍然是情感。一部好的小說首先要能感動人,用你的心去碰讀者的心,感動之後才是回味思索,思想是藏在情感後面的。

中青報·中青網:你最喜歡的現代作家是誰?

劉慶邦:沈從文。上世紀80年代,沈從文一點也不火,朋友跟我推薦我才知道,跑到王府井書店買他的書,剛好三聯書店出了一套他的文集,一套12本還剩9本,我一下子全買了回來。

我一直想去拜訪他,又怕打擾,很遺憾直到先生去世了也沒有見過。魯迅先生更具思想性,而沈從文更重感情,他的小說讓人感覺很美。有時候我們思想可能達不到那種深刻的程度,但能體會到那種美。

中青報·中青網:你現在還每天寫作嗎?

劉慶邦:我每天早晨4點起床開始寫,寫到6點,然後出去散散步,回來接著寫,下午一般就不寫了,晚上就更不寫了,八九點早早睡覺。老婆說我是個老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歲數大了,會有一種緊迫感,想多寫一些東西,對我來說,寫作不僅是一種精神需要,還是一種生理需要。寫作是我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寫的時候要給大腦供氧,會加快血液循環,我覺得對身體有好處,像在練內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短篇小說之王」劉慶邦最新長篇《女工繪》即將問世
    《女工繪》是劉慶邦繼《斷層》《紅煤》《黑白男女》之後,第四部煤礦工人題材的長篇力作,即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也是其目前唯一一部書寫礦場女工故事的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格外強調文本的文學性和詩意化,《女工繪》是有「短篇王」美譽的劉慶邦,本著「短篇小說精神」精心創作而成的長篇新作。
  • 劉慶邦:我慎終如始,只寫小說
    想為「短篇王」摘帽 草地:說您是短篇小說之王,您還想摘帽?劉慶邦:我一直想摘帽,摘不掉。我在北京或者外地參加活動,別人一介紹就說:這是我們當代的短篇小說之王。我從來沒有得意過。不舒服、不自在。有時候說不敢當,就是寫得多而已。
  • 劉慶邦:我一直在這口礦井裡開掘
    在我看來,每個青年女工都有可愛之處,都值得愛一愛。」劉慶邦在《女工繪》的《後記》中寫道。煤礦是文學富礦  《女工繪》裡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幾乎都有原型,她們是劉慶邦的工友。小說裡,華春堂的生命戛然而止,現實中同樣如此。劉慶邦的心靈一度因此受到非常大的衝擊,但他沒有藉助虛構的魔力在小說裡為之安排另外的命運結局。
  • 猛獁訪談|劉慶邦:「煤礦」是寫作富礦,夠我開掘一輩子
    以《紅煤》《黑白男女》《走窯漢》《響器》等作品聞名的豫籍作家劉慶邦,享有「中國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堪稱世界範圍內「礦工題材」小說創作第一人。  談及本書的創作過程,劉慶邦說:「短篇小說格外強調文本的文學性和詩意化,自己是本著『短篇小說精神』來創作《女工繪》的。」  的確如此。
  • 劉慶邦愛情短篇小說首次結集出版,他說「生活是礦井,愛是礦燈」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劉慶邦日前推出了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心事》,在與讀者見面的過程中,他從愛談起,從文學觀、自身寫作、電影改編、短篇小說創作等多角度,深度解讀了這部小說集,更與現場讀者分享了自己的初戀故事。
  • 劉慶邦《心事》:展現至美人間真情
    10月17日下午,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劉慶邦最新短篇小說集《心事》發布。劉慶邦面對生活時用冷靜、耐心和介入的勇氣,傳達出近距離觀照生命的摯情,以直面現實、率性、堅韌的寫作,徵服了眾多讀者。
  • 劉慶邦新作《心事》:生活是一口礦井,愛是礦燈
    來源標題:生活是一口礦井,愛是礦燈10月17日下午,作家劉慶邦最新短篇小說集《心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發布。《心事》是一本短篇小說集,是一個人跨越幾十年書寫的愛情作品合集,收錄了劉慶邦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創作、持續至2019年的短篇小說22篇,時間跨越長達40多年。22個故事裡,有痴痴守望未婚夫的農村少女、有深愛妻子的礦工、有在困境中惺惺相惜的戀人……劉慶邦通過對「愛情」這一永恆主題的表述,呼喚人性的澄澈純淨,傳遞他關於「愛」與「美」的美學理想,書寫倫常裡的詩意。
  • ...盲井》原著作者、魯獎得主劉慶邦過去40年最好的愛情小說,都...
    作家劉慶邦提到作家劉慶邦,資深小說愛好者應該腦海裡首先蹦出的就是2003年斬獲第五十三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電影《盲井》,其原著小說《神木》就出自劉慶邦之手。對於煤礦工人出身的劉慶邦來說,這不過寫出了自己熟悉領域的故事。
  • 劉慶邦《心事》:底層愛情故事
    最近,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劉慶邦出版了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心事》。《心事》在其作品中是一個特別的策劃,劉慶邦介紹,這本書收錄了他在四十年間寫的22篇愛情小說,也是他半生所觀察到的愛情故事和對愛情的思考與理解。最近舉辦的「生活大霧,愛就是能見度——《心事》新書發布會」中,劉慶邦對新書進行了分享。
  • 劉慶邦最新長篇《女工繪》首寫女礦工,他說每一位女工都值得去愛
    作家劉慶邦始終關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轉型過程中農民工、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態,享有「中國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堪稱世界範圍內「礦工題材」小說創作第一人。近日,劉慶邦第四部煤礦工人題材的長篇力作《女工繪》首發,他青春歲月的記憶也隨著這部書奔湧而來。
  • 劉慶邦:鑽探煤礦這座文學的富礦
    近日,筆者對話劉慶邦,暢談《女工繪》的創作故事以及煤礦之於作家的特殊意義。加之我這部小說是寫青春之美、愛情之美、人性之美,必須以女性為主角。好比軍隊中女兵雖然佔比少,但她們也是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一寫女兵的生活,也許更有色彩,更能顯示出戰爭的嚴酷性。蘇聯時期的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戰地浪漫曲》就是這樣。問:《女工繪》分為21章,表面上看好像是由21個短篇小說連綴而成的長篇,採用這樣的寫法,原因是什麼?
  • 人文社發布劉慶邦《心事》:生活是淤泥,愛就是荷花
    10月17日,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劉慶邦在北京發布最新短篇小說集《心事》,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致辭。百度、微博、微信視頻號、抖音、騰訊五家直播平臺同步全程直播了發布會。臧永清高度評價了劉慶邦的創作。
  • 猛獁訪談 | 劉慶邦:先是生活,後是小說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個作家並不是只有靠長篇小說才能被稱為大家,魯迅、汪曾祺、林斤瀾等,都是以中短篇小說的寫作聞名於世。而在當下中國文壇,豫籍作家劉慶邦是公認的當代短篇小說巨擘,他用冷靜、耐心和介入的勇氣,傳達出近距離觀照生命的摯情,以直面現實、率性、堅韌的寫作,徵服了眾多讀者,被王安憶贊為「很難想像還有誰像他這樣,能持續寫這樣多的好短篇」。今年10月,著名作家劉慶邦最新短篇小說集《心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劉慶邦新書《心事》在京溫暖發布|生活大霧,愛就是能見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兩個小時的發布過程中,劉慶邦從愛談起,從文學觀、自身寫作、電影改編、短篇小說創作等多角度,深度解讀了這部小說集,更與現場讀者分享了自己的初戀故事圖:劉慶邦生活照(作者供圖)在現場訪談中,劉慶邦將生活比作淤泥,將愛比作荷花,認為愛是一種特殊的生命體驗,發乎生命的本能,並在現場分享了一段初中二年級開始、長達數十年的初戀。
  • 劉慶邦小說集《心事》,「愛」是美學理想也是自我生命體驗
    近期,作家劉慶邦最新短篇小說集《心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可以說是劉慶邦跨越幾十年書寫的愛情作品合集,收錄了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創作、持續至2019年的短篇小說22篇,時間跨越長達40多年。
  • 魯獎作家劉慶邦新作《女工繪》:為一代礦場女工的青春「塑像」
    劉慶邦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在文學圈流傳有兩句話:「在陝北提路遙,有人管你飯吃;到煤礦提劉慶邦,有人管你酒喝。」跟路遙的文學路數相似,劉慶邦也是常年本著現實主義文學精神「貼著地面」書寫,熱衷關注底層人的奮鬥與命運。出生於1951年的劉慶邦,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劉慶邦的文學視野多關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轉型過程中農民工、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煤礦尤其是劉慶邦文學世界的重要領地。
  • 劉慶邦新書《心事》在京發布:談愛、談初戀、談文學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19日消息(記者 宮池) 10月17日下午,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劉慶邦在北京雍和書庭發布了他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心事》,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致開場辭。百度、微博、微信視頻號、抖音、騰訊五家直播平臺同步向全國網友全程直播了發布會。
  • 薦讀·贈書丨劉慶邦《心事》
    一本值得所有人閱讀的愛之書  魯迅文學獎得主劉慶邦首部愛情短篇集  王安憶誠意推薦  書中收錄多部作品入選語文教材和高考真題  參與留言,抽取贈書  劉慶邦,1951年12月生於河南沈丘農村。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斷層》《遠方詩意》《平原上的歌謠》《紅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等九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黃花繡》等七十餘部,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德、義大利、西班牙、越南等國文字。
  • 劉慶邦談新書《心事》創作:先是生活,後是小說
    10月17日下午,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劉慶邦在京發布了最新短篇小說集《心事》。他在現場講述了電影從版權籤約開始的幕後故事。劉慶邦認為,文學既有審美功能,也有反思功能,寫作應當從個人內心出發,忠於自己的內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