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鋒芒智庫,作者丨大靜
奧飛娛樂曾被稱為「中國動漫第一股」,其董事長蔡東青,一無顯赫身世二無學歷文憑,憑著自身的努力和奮鬥,借著國內玩具、動漫產業發展的東風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2009年,奧飛娛樂於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隨即走上了一條日益「瘋狂」的擴張之路。
如今,曾經力爭要做「東方迪士尼」的奧飛「隱憂」重重。它沒落的背後,是那批曾經在中國白手起家、叱吒風雲的傳統企業家們集體走入了時代的困境裡。他們在自己的領域耕耘多年,卻被捲入新的時代洪流:科技發展增速、市場機會繁多、同業競爭激烈、BAT在各個賽道上獵食。很多時候,是他們的選擇和誤判,為日後的困局埋下了因果。
本文對奧飛發展歷程的復盤和「沒落」原因的探討,或許對影視行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控制上中下遊形成產業鏈運營模式的願景固然美好,但罔顧自身實際情況的「貪多求全」,恰恰正是「困局」的開始。
手握「小豬佩奇」「喜羊羊」,奧飛娛樂一手好牌打爛
奧飛以玩具製造發家,通過對美國孩之寶和日本萬代模式的借鑑實現崛起。受日本動漫影響,它瞄準尚處於空白地帶的中國「四驅車」市場,並於1997年引進動畫片《四驅兄弟》,開始「動漫+玩具」這一全新模式的探索。
這種新模式讓奧飛的「生意」風生水起。經過20多年的發展,奧飛在K12領域內(適合12歲以下兒童觀看的動漫作品)自主創作或通過收購、授權合作等方式整合的經典動漫IP包括「喜羊羊與灰太狼」、「鎧甲勇士」、「巴拉拉小魔仙」、「超級飛俠」、「爆裂飛車」、「火力少年王」等。
K12領域外,2015年奧飛以9億價格收購最大的國產原創漫畫平臺「有妖氣」,得以拓展全年齡段動漫業務。《十萬個冷笑話》《端腦》《雛蜂》《鎮魂街》等知名IP也被納入奧飛動漫版圖。據奧飛2018年半年報,作為國內領先的UGC原創漫畫平臺,有妖氣已有2700多萬註冊用戶,連載漫畫作品超50000部。
動漫內容的風靡也帶火了動漫玩具的銷售。悠悠球、超級飛俠模型、零速爭霸四驅車、巴啦啦小魔仙人偶、鎧甲勇士人偶……等等動漫形象相關衍生品填充了80後、90後、00後三代人的童年記憶。
2014年,奧飛娛樂董事長蔡東青以個人資金投資了A站和鬥魚,雖與上市公司主體關係不大,但若運營得當,奧飛系也能牢牢抓住二次元文化和遊戲直播兩個風口。
今年3月,奧飛更成為「小豬佩奇」在中國的IP合作方。就「小豬佩奇」在中國家庭娛樂領域的風靡程度來看,前景可謂不可限量。
然而,手抓著一把「躺賺」的成熟IP,面對著百億美元規模的中國IP授權市場,奧飛卻給出了一份「並不好看」的財報。
據10月29日發布的Q3財報,奧飛前三季度營收淨利雙下降:總營收21.29億元,同比減少19.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260萬元,同比減少76.98%;扣非後淨利潤-5204萬元,同比減少138.97%。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奧飛第三季度單季扣非後淨利潤為-6961萬元,同比減少283.08%。
而這並不是一次偶然的「發揮失常」。奧飛去年就已經顯露出頹勢:據2017年年報數據,奧飛營業收入為36.42億元,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9013萬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利潤為-1.6億元。這是奧飛自2009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跌幅,同時也是扣非後淨利潤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對比梳理奧飛近五年的扣非後淨利潤,2014年4.1億、2015年3.54億、2016年3.39億、2017年-1.6億、2018年截至三季度為-5204萬。斷崖式的業績下跌也影響了奧飛股價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全盛時期時奧飛總市值超過700億,如今總市值蒸發超過600億。
業務擴張速度過快,成為影響奧飛娛樂業績的關鍵
奧飛的「分水嶺」是它不再滿足於做賣毛絨玩具和四驅車的「孩之寶」們,而將「東方迪士尼」列為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正如奧飛官網的一句話:「以IP為核心,IP連接一切。」基於這種判斷,奧飛大舉進軍泛娛樂領域,試圖構建以IP為核心,集漫畫、動畫、連續劇、電影、遊戲、媒體、玩具、嬰童、授權等於一體的泛娛樂生態系統。
其生態系統靠「買買買」形成雛形,各種投資併購在2015、2016年間達到頂峰。2016年年報上,奧飛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數量達67家,顯示為「新增」的為24家,當年對外投資額甚至超過了其全年的總營收。而據10月29日發布的Q3財報,奧飛截至三季度產生商譽30.02億,佔公司總資產的35.16%。
「擴容」後的奧飛迫切想要大顯身手,曾計劃要在三年內打造包括電影、遊戲、電視劇、網絡劇和動畫在內的62部新作。然而激進擴張卻沒有帶來理想效果,其下重金押注的「影視」及「遊戲」兩個領域均成「掣肘」。
影視方面,奧飛投資了20多個電影項目,除《美人魚》《荒野獵人》盈利外,賀歲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梔子花開》《刺客信條》等均形成虧損,《刺客信條》甚至對奧飛2017年淨利潤造成9200萬元的影響。
遊戲方面,僅以奧飛2014年投資、同樣佔股60%的廣州葉遊及北京魔屏為例,在2014-2017年間,廣州葉遊累計虧損5627萬元,北京魔屏累計虧損2189萬元。
投入數十億、控股數十家公司,泛娛樂領域的運營對利潤產生負面影響的同時對奧飛總營收的貢獻卻不大。據財報數據,2016、2017年,玩具銷售和嬰童用品構成了奧飛的主要收入來源,玩具銷售在16、17年分別貢獻了總營收的57.48%和53.68%,嬰童用品在16、17年分別貢獻了總營收的15.48%和23.86%。奧飛在泛娛樂領域的投入與回報顯然不成正比。
奧飛內部也開始正視和反思擴張戰略產生的「隱憂」。其副總裁兼董秘李斌曾向媒體表示:「公司目前階段的風格不適合做外部影視和遊戲,並已經收縮外部影視投資,未來仍將聚焦精品IP的研發、穩定玩具業務以及主題樂園的開拓。」
經歷了前兩年的瘋狂下注,2017年後,奧飛終於開始戰略收縮。而既往擴張造成的問題也開始集中凸顯和爆發。
「斷舍離」或者「小豬佩奇」能為奧飛娛樂翻盤麼?
奧飛靠OEM賺出口快錢時就以出色的市場嗅覺發現了暗藏的「危機」,於是從玩具產業轉型動漫,完美避開了2008年「暴擊」了中國沿海傳統製造產業的金融海嘯。
而這一次,形勢顯然嚴峻許多,奧飛想回歸動漫、玩具業務、主題樂園三大版塊並不容易。
據鯨準洞見數據,就在奧飛大力押注影視、遊戲領域的2014-2016年,動漫領域成立了163家創業公司,如今這個數字擴大到310家。優愛騰及B站等視頻平臺對動漫產業的「加碼」則更加劇了行業競爭。
而奧飛娛樂目前持有的核心IP以「老化」IP居多,可挖掘商業價值有限,喜羊羊灰太狼小豬佩奇們尚可以一戰,但有無可能對基本盤產生「翻盤」影響則需另當別論了。其玩具業務也面臨貿易環境、傳統產業轉型的衝擊,其寄予厚望的室內兒童主題樂園「奧飛歡樂世界」更是投入大、回本周期長的產物。
前景不明下,奧飛自身都略顯「信心不足」。在6月22日披露的《關於公司高管及核心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中,奧飛稱公司高管及核心管理人員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等原因,計劃於未來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
截至目前,公司高管尚未增持,控股股東所持股份的質押率卻居高不下。據本季度財報披露,截至2018年10月29日,蔡東青持有奧飛娛樂股份中處於質押狀態的股份累計為551,932,284股,其一致行動人蔡曉東持有奧飛娛樂股份中處於質押狀態的股份累計為138,819,700股,佔奧飛娛樂總股本50.90%的股份均處在質押狀態中。
存量IP豐富多樣、不乏自主創新造血能力、願意「砸錢」買版權、有著美好企業願景和宏偉藍圖——奧飛娛樂看起來擁有無數可以「進擊」或至少實現「守業」的特質,卻在短短幾年中離它的「東方迪士尼」夢越來越遠。
多重因素下,奧飛在短短幾年中由盛入衰,但奧飛畢竟手握動漫產業的大量稀缺資源,或許進行更多結構框架的調整和「斷舍離」後,重整旗鼓找回當年的「榮光」也並非絕無機會。
歸根到底,在影視行業身處陣痛期的當下,簡單的「擴張衝動」和「做大情結」並不是一件好事,如何通過深耕和創新實現價值成長才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