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俊臣誣陷狄仁傑,為何武則天不處置他,反而發配狄仁傑

2020-12-21 騰訊網

來俊臣是酷吏,但深受武則天重用。也正因如此,他才敢誣陷狄仁傑造反,從而將其抓起來嚴刑拷打。狄仁傑為了保護自己,一方面承認自己真的想造反,另一方面卻讓人偷偷帶信出去交給武則天,說明自己的冤情。

武則天知道後,就到獄中親自審問狄仁傑,這才為其洗刷冤情。不過,這件事澄清之後,武則天不僅沒處置誣陷狄仁傑的來俊臣,反而將狄仁傑發配到彭澤縣去當縣令。為何武則天要這樣做呢?

武則天知道狄仁傑是冤枉的,那就說明,她也知道此事是來俊臣故意誣陷。可她事後並沒有處置來俊臣,主要原因就是,來俊臣對於武則天來說,還有利用價值。

來俊臣是酷吏,武則天為什麼要任用酷吏?是因為她的皇位還沒坐穩,她需要利用來俊臣這樣的酷吏,來打擊反對她的人,樹立威信。像來俊臣這樣的人,基本都是為了升官發財,就可以草菅人命,這正是武則天所需要的。

不過在打擊狄仁傑這件事上,武則天做法就不同了。她沒有任由來俊臣去陷害狄仁傑,而是將其放出。這樣做一是為了救狄仁傑這樣的能臣,二是為了制約來俊臣,讓他知道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而即便來俊臣誣陷了狄仁傑,武則天也沒有處置他,一方面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來俊臣感恩戴德。如此一來,來俊臣只會更加盡心,為武則天打擊反對者。

至於狄仁傑,既然武則天知道他是冤枉的,又知道他有能力。按理來說,將其放出來後,就應該官復原職,委以重任才對,為何武則天又要發配他去當縣令呢?這就是武則天的另一番考量了。

首先,武則天沒有處置來俊臣,就是對於他誣陷狄仁傑一事,沒有說他是錯的。可要是將狄仁傑官復原職,就等於說來俊臣做錯了。但她將狄仁傑貶官,就是想表明狄仁傑自身是有錯的,這樣就不矛盾了。

其次,狄仁傑是個能臣,他敢為了百姓,而去頂撞武則天。像這樣一個直臣,試問會容忍來俊臣這樣的酷吏作威作福嗎?顯然不會。如果他在京中的話,自然會想盡辦法對付來俊臣。武則天既不希望來俊臣有事,也不希望狄仁傑再被陷害,所以只能將他發配出去。

最後,武則天知道狄仁傑是個好官,就算他去到地方,同樣會為民請命。這樣既能幫助自己建立口碑,又能保障狄仁傑的安全。至於朝中,武則天就可以繼續任用來俊臣,幫助自己打擊反對者,從而鞏固她的權力和地位。

由此可見,武則天不處置來俊臣,並不代表是縱容他。因為一旦將來他失去利用價值,就會分分鐘被武則天除掉。狄仁傑雖然被貶官,可這是武則天為了保護他。將來自己地位穩固了,必定會召回狄仁傑重用。

到時候,武則天處置了來俊臣,狄仁傑回來也不會與對方成為死敵。最重要的是,到時候武則天將狄仁傑召回來,就等於是在提拔他。如此一來,狄仁傑還要對武則天感恩戴德,也就註定會忠心為她效力了。

從之後歷史的發展情況來看,武則天目的也確實達到了。不得不佩服她的政治手段,這也難怪,她能夠成為歷史上,唯一被承認的正統女皇帝。

(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武則天連親人都不放過,為何讓狄仁傑得以善終?
    武則天的哥哥武元慶、武元爽,由於早先對待武則天生母楊氏較為刻薄,武則天發跡後伺機報復,先後將兩人貶黜、發配,死得也是不明不白。武則天的外甥女賀蘭氏,也就是魏國夫人,相貌十分出眾,被李治寵愛,武則天擔心其影響到自己的仕途,隨即將其毒殺。外甥賀蘭敏之本是武則天重點培養對象,但是這位很不爭氣,除了各種私通,沒有幹一件正經事,最後被武則天賜死。
  • 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什麼信任狄仁傑,他倆什麼關係
    但來俊臣等人在幫助武則天穩定局勢的同時,也羅織罪名冤枉了不少無辜的大臣,甚至有些大臣直接死於酷吏的酷刑之下。但作為武則天稱帝時的宰相狄仁傑,又是如何躲開朝堂上的明槍暗箭,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又勸諫武則天讓太子李顯繼位的呢?
  • 斷案如神的狄仁傑,和武則天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們是何關係?
    二聖在唐高宗時期與二聖同尊,開啟了武則天的權謀道路。儘管武則天是個女權主義者,但她的治國才能卻絲毫不遜於歷史上的許多英明帝王,她的善用賢能更是人人皆知,比如著名的狄仁傑。對於狄仁傑,我們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斷案如神這一方面,但他在政治上的建樹卻遠遠不夠。
  • 狄仁傑晚年做了2件大事,一件光復大唐王朝,一件讓武則天退位
    相信大家對武則天和狄仁傑的故事都不陌生,有很多影視劇先後拍過他的生活,但那些只是根據民間故事來戲說的。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曾有過兩次當宰相的經歷,他的仕途可不像劇中那樣順利。當狄仁傑六十歲時,才被武則天任命為宰相,任地官,同平章事。
  • 為什麼狄仁傑可以成為懸疑推理電影的大IP?
    一每個人、每個故事都不能脫離他所處的時代,狄仁傑也不例外。狄仁傑生活在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統治時期,這是由初唐走向盛唐的時代,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方面都很強盛,而武則天時代,唯一的女皇帝,唐變成周,寒族與門閥爭鬥,這都給士人們一個展現抱負的平臺,留存下來的故事自然就多,也給劇作者們的再次創作也提供了足夠的資料。
  • 狄仁傑:武則天的親信,變成家喻戶曉神探,這位荷蘭人功不可沒!
    他為武則天立下了汗馬功勞,卻命運多舛,屢屢遭受小人的陷害和打擊,甚至多次遭到生命威脅,但他自始至終,只為大局利益,敢於在朝廷之上犯顏直諫,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還位於李氏,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就算是這樣,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器重絲毫未減,常尊稱他為國老,從不直呼其名。晚年的狄仁傑像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可是武則天不捨得放他離開,一直把他留在身邊幫他效力。儘管如此,她還是會告誡官員,若非有重要的國家大事,就不要去打擾狄公了。
  • 狄仁傑為何受武則天重用?知道真相後,狄仁傑:我才是無德之人
    一天,在朝堂上,武則天問狄仁傑:「老狄,知道我為什麼重用你嗎?」狄仁傑說:「肯定因為我有才學,我不是光拿工資不幹事的人。」武則天搖頭,嘆了口氣:「放屁,你這無德之人!」武則天接著說:「狄公,你雖然是很有才學,但是,如果沒有他向我推薦你,我根本就不認識你,自然也不會重用你。在德行方面,你比他差遠了。」狄仁傑問:「天后,那是誰向你推薦我的?」武則天指著狄仁傑的身邊說:「就是經常被你排擠的婁師德,你還常常說他壞話來著。」
  • 武則天為何把江山還給李家?因狄仁傑說了3句話,武則天恍然大悟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駕崩上陽宮,女皇的人生生命也最後結束,死時八十二歲。大家都知道,武則天從昭儀到最後的自立為帝,這一步步從李家的手中把大唐江山奪過來可以說也是費盡周折。可是,武則天為何死前留遺詔把江山還給李家?只因狄仁傑說了3句話,武則天才恍然大悟!武則天,這個名字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如雷貫耳,而她的傳奇一生也深受人們的欽佩。
  • 武則天對狄仁傑有多信任?隨口一句話就破了武三思的「太子夢」
    朝臣都要對其敬讓三分狄仁傑生前,武則天從來不直呼其名,都是以「閣老」尊稱,而且每次上朝都不用叩首朝拜,可見狄仁傑的地位和其他人差別有多大?不僅如此,狄仁傑年紀越來越大,上朝的時候,武則天都會說道:「每見公拜,朕亦身痛。」可以看出武則天有多喜歡狄仁傑,對他的重視早已超出了君臣情誼。
  • 為排除異己,武則天對李唐宗室大清洗,登基後狄仁傑初任宰相
    偏偏遇上了地方長官是狄仁傑,根本就不買他的帳,要東西不給,張光輔勃然大怒,他把狄仁傑叫來訓斥,但狄仁傑擲地有聲說,「你縱容官軍殺害幫助攻城的百姓,濫殺無辜。你這不是給朝廷樹敵嗎?我要有上方斬馬劍,殺了你也死而無憾」。
  • 武則天和狄仁傑之間發生過什麼故事
    不過事情是沒有絕對的,歷史是還是出現了一位女皇帝的,大家都知道是誰,那就是武則天,歷史上關於武則天的故事是非常多的,除了正史還有非常多的野史故事,正史那基本上就是講武則天所做的貢獻,錯方面自然是不會寫那麼多的,但是野史裡面就寫了很多武則天不正確事情了,其中最多的故事那就是關於武則天養男寵的故事了,這個大家或多或少應該也看過一些。
  • 《神探狄仁傑》中梅花內衛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這些都好理解,但最為神秘的是這部電視劇裡多次出現的梅花內衛,根據狄仁傑之口我們得知這是武則天私自設立的特務機構,主要是為了刺探天下反武的情報信息,並且有「先斬後奏」的權力,讓包括身為閣老的狄仁傑在內的許多大臣,甚至是皇室族人都聞風喪膽,這些人一旦落入內衛手中,可謂生不如死。
  • 狄仁傑為何如此得寵,在武則天身邊如魚得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可是凡事都是有例外的,在古代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女人成功登上了皇位,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做武則天。武則天在當上皇帝之位之後所做出來的這些舉措,也讓很多人都非常幸福。在武則天在位期間,狄仁傑是武則天比較信任的臣子,後來幽州一案,讓狄仁傑鋃鐺入獄。可是轉了一圈之後他竟然成功的全身而退,或許做到這樣的只有狄仁傑這麼一個人,難道狄仁傑跟武則天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 武則天荒淫成性,狄仁傑去找武則天,用一方法讓武則天徹底戒色!
    誰都知道男人好色,到了唐朝女皇武則天這裡其實男女都一樣了。人一旦位置很高了,如果沒有受太多約束,肯定就會暴露出他(她)的本性!男皇帝大多一旦登基,首先就是在民間大面積的挑選美女,選入內宮,供自己淫樂。你能說這樣的皇帝不好色?當了女皇的武則天,好色的本性便淋漓盡致的暴露無遺。
  • 為什麼狄仁傑要武則天「戒色」,後者直接張嘴?這是何意?
    他是第一個當皇帝的人,他的豐功偉績可以說是「千古一帝」,可要按照嚴格的方式來說,武則天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畢竟她是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武則天劇照 一、狄仁傑 武則天的左膀右臂就是狄仁傑
  • 狄仁傑既然計劃推翻武則天,當元帥手握30萬重兵的時候為何不反?
    說起狄仁傑,第一反應可能是梁冠華飾演的老謀深算,以斷案出名,被殺之前總要淡定地說一句:我給你講個故事,的狄仁傑,劇中的狄仁傑不僅能力過人,而且深得皇帝武則天的喜歡,雖不說有經天緯地的才華,卻也是一般人,尤其是像我這種,難以企及的
  • 天下第一酷吏來俊臣到底有多兇殘?害人手段令人心驚肉跳!
    假作真時真亦假,武則天信以為真,即刻傳令召見來俊臣,並認定他是個忠臣,委派他為「侍御史」,來俊臣由此身價百倍,開始竭盡全力效忠武則天,每次武則天交給他的案件,他都全力去羅織罪名,狂抓濫捕,短短一年時間,就幫武帝族滅了千餘家「罪臣」,因此官升御史中丞。
  • 狄仁傑其實很少偵破過兇殺案?多虧這個荷蘭人才成為「國際神探」
    這時候身為大理寺丞的狄仁傑就進言說,堅決不能處死,因為依法,沒有人因為砍樹就要被處死。高宗怒道:「是使我為不孝子,必殺之!」狄仁傑繼續神色淡定,從容辯曰:「漢有盜高廟玉環,文帝欲當之族,張釋之廷諍曰:『假令取長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於是罪止棄市。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誤伐一柏,殺二臣,後世謂陛下為何如主?」
  • 狄仁傑讀完冒冷汗,武則天自嘆不如
    狄仁傑讀完冒冷汗,武則天自嘆不如。俗話說得好,「寧願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就是因為小人太難纏,防不勝防。普通人,往往被小人折磨得精疲力盡,卻又無計可施。因為正常的手段,根本就對付不了小人。連一代女皇武則天,看了這本書都自愧不如,這本書就是《羅織經》。《羅織經》是武則天時期「一代酷吏」來俊臣所著的(也就是發明了「請君入甕」之人),專門講述如何羅織罪名、陷害人的書。據說,來俊臣的前任酷吏周興,臨死前看過這本書,只能長嘆一口氣,心服口服地赴死。
  •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狄仁傑暗中調查案件,得知瞻波伽是天竺的門派
    狄仁傑因為破案有功,皇上賞賜亢龍鐧給他,但是武則天非常不高興,認為亢龍鐧非常重要,不能給他,認為皇上賜給狄仁傑亢龍鐧是為了對付她,這部分感情戲為下面的電影情節做了成功的鋪墊。武則天找到尉遲真金,要求他從狄仁傑手中拿回亢龍鐧,並說會放他一條生路,尉遲真金迫於無奈答應,並且協同幻天真人等江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