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之如何運動——冬時三月天氣冷,防禦寒邪與賊風!

2020-12-16 醫生崔公讓

冬季養生之如何運動——冬時三月天氣冷,防禦寒邪與賊風!

冬季處於秋春之間,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第二年3月。此時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到南回歸線,再折回向北。中國習慣指立冬(11月7日或8日)到立春(2月3日、4日或5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三個月。從節氣講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從氣候學上講,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於10C算作冬季。冬季在很多地區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選擇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越冬。

「冬」本來意思是「終了」的「終」,其甲骨文就像是一根繩子,兩頭都打了結,表示終結。冬季又是-年中最末一一個季節,所以借用「冬"來表示「末了」之意,這時節人要早睡晚起,以便順應大自然的冬「藏」之機。

後面將分別冬季如何運動健身、如何飲食、如何添減衣物、常見病的預防及冬季生活中的誤區分別作以介紹,今天首先介紹冬季如何運動健身!

冬季如何運動健身

一句話,冬季晨練宜遲不宜早。

其一,祖國醫學認為,冬季主藏,運動要「必待日光」,「藏精氣而不外洩」。雖然說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除了講究方式和量,還要講究時間,要因時而易。《黃帝內經》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睡覺最好不要遲於晚上11點。11點是子時,已經是第二天的開始,此時陽氣人於陰,為了陰陽相濟,最好上床睡覺。冬季晨練宜遲不宜早,因為每天的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早上5點左右,而人體的陽氣還未旺盛,抵抗力相對較弱,此時外出鍛鍊,易受風邪侵害。「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根據《黃帝內經》的養生法則,冬天人體需要吸收陽光補充自己的陽氣。在太陽出來之前運動會損傷陽氣,容易傷風感冒,也易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一般太陽出來半個小時後,晨寒才開始緩解,這就是《黃帝內經》說「必待日光」的原因。

其二,運動出汗脫衣最容易感冒,運動過後人體的毛孔張得很大,寒氣此時最容易趁機侵襲人體。冬天怕冷穿很多衣服,把自己捂出一身汗之後就把衣服脫掉,這樣也很容易感冒。現代醫學同樣認為冬季過早晨練易感冒和患心腦血管疾病。

其三,過早晨練空氣不好。因為植物只有在陽光的參與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在陽光照射到之前,植物也是吸氧放碳,因此早上空氣並不新鮮。冬季後半夜經常會出現近地面逆溫層,使得空氣汙染物在早晨6點前後最不易擴散。而當太陽出來一段時間,地表溫度升高後,近地層汙染物才向高空擴散。

因此,冬天晨練最好等到早上9點以後再開始。運動之前最好喝150~200毫升水或牛奶,可以增加血容量,減少血液的黏稠度。最好不要空腹運動,因為睡了一個晚上,能量儲備不足,尤其是老年人的肝糖原儲備能力比較差,容易低血糖,在運動中出現頭昏、乏力。老年人完全可以吃完早餐再運動,早餐不要吃得太飽,運動不要太劇烈。上班族七八點鐘甚至更早就要出門,不可能等到很遲再運動,但運動開始之前最好先在室內活動活動,熱熱身,等有暖意時再外出運動!

相關焦點

  • 冬季養生重在「藏」
    冬三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嚴寒凝野,朔風凜冽,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草木凋零,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好準備,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眼於一個「藏」字。
  • 【雲飛雜記】冬季運動與養生
    【雲飛雜記】冬季運動與養生 2020年12月14日18:07 來源:中國網-體育頻道 作者:雲飛
  • 冬季養生小貼士,衣食住行全不落!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食宜補想必大家都知道冬季是進補的時節,可冬季進補不能盲目也需要強調結合體質特點,進行合理的膳食調補。冬季進補,應以滋陰潛陽、熱量相對較高的食物為宜,多食溫熱、少吃生冷的食物,但也不宜燥熱,以免損傷陰分。
  • 冬季養生小貼士,衣食住行全不落 !
    冬季養生小貼士,衣食住行全不落 !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 冬季如何養生?做好「閉藏」,避免「洩露」,要注意好五點
    冬季,如何養生?做好「閉藏」,避免「洩露」,要注意好一點。談到冬季養生,當然無法繞過內經。
  • 今日立冬|立冬養生最全攻略,全家這麼做,保一冬少生病!
    除此之外,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尤其是睡覺時,皮膚腠理疏鬆,更容易受外邪而發病,多見感冒、咳嗽等症。立冬時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蘊養陽氣,使陽氣潛藏,可選擇散步、做操,練八段錦、十六段錦、太極拳等,不適宜進行劇烈運動,同時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運動時,要選擇在向陽的地方進行,另外早晨要在見到陽光後才能運動,以防陰氣太重損傷陽氣。
  • 江南人冬季養生美食,吃一樣暖一冬!
    江南人冬季養生美食,吃一樣暖一冬!你好,冬天 中醫云: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應講究養藏之道。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
  • 秋冬養生要趁早,秋冬應該如何養生
    進入秋冬,天氣逐漸變寒,晝短夜長,從養生角度講,在起居和睡眠上要和春夏有所不同,那麼看黃帝內經是如何講述的,黃帝內經上講:「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長者少。
  • 羅大倫:冬季養生指南,斂藏相火,防寒保暖!
    一年中的大氣,秋降冬沉,春升夏浮,此是自然之道。升浮降沉的,其實是太陽提供的陽熱之氣,在立冬時收降而下的陽熱開始沉潛於地下深層的水中。自立冬開始,天氣之間陽氣由收變斂,由降變藏。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中醫順應自然的養生保健原則,人感天地氣機變化,機體陽氣亦漸斂藏於腎水之中。
  • 冬季養生5大重點(一)
    冬季是從立冬日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為止。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根本。也就是說,人體的生理活動因冬季氣候特點的影響而有所收斂,並將一定能量貯存於體內,為來年的「春長夏長」做好準備。
  • 唯思冠|小雪養生: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小雪,冬季第2個節氣,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此時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雪)量漸增。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書中提出了冬三月的養生規律。從立冬到大寒節氣結束稱之為冬三月。"
  • 立冬養生小常識 立冬節氣如何養生吃什麼水果蔬菜
    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緩慢。立冬之後,從此正式進入中醫說的「封藏之季」。所謂「封藏」,既包含禦寒保溫之意,也包含貯備人體精氣之意。銀川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吳曉晶提醒,立冬節氣後,養生尤其要注意下面的5點。
  • 斂陰護陽,冬季養生重在「藏」
    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冬季養生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冬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早睡晚起,則翌日精力充沛。上班族要儘量「早睡」、不熬夜。清晨寒冷刺激會引起血壓明顯升高,易誘發心梗、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因此提醒老年人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再進行晨練。
  • 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冬季養生正當時!掌握《黃帝內經》這3個小技巧,對身體有好處
    「養生」一直都是大家時時關切的一個詞,畢竟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是做其他一切事情的重要基礎,因此養好身體也成為了大家的一大要務。但其實許多人對於養生都有著一定的誤解,吃人參、泡枸杞、燉當歸,這其實並不完全是健康的養生之道,養生絕不僅限於飲食進補。
  • 【健康養生】三伏天養生,中醫有「五宜」 !
    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溼氣最重、最潮溼悶熱的天氣,通常稱之為「酷夏」。三伏天一般持續30~40天。這段時間該如何養生,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中醫認為,夏季人體的陽氣升散外發,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
  • 保健 |【健康養生】三伏天養生,中醫有「五宜」 !
    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溼氣最重、最潮溼悶熱的天氣,通常稱之為「酷夏」。三伏天一般持續30~40天。這段時間該如何養生,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中醫認為,夏季人體的陽氣升散外發,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
  • 冬季健康養生保健小常識
    冬季,最易損人陽氣。所以,此時的養生要特別重視陽氣潛藏、斂陰護陽,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早睡晚起。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所以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意志安靜,陽氣不受外界幹擾。避寒就溫。冬日氣候寒冷,避室應溫暖防風,一般宜保持在18℃以上。氣溫驟降與寒流過境時,老年人與體弱多病者,最好減少外出。若要外出則應做好保暖防護。
  • 倒春寒全面來襲,三個方法預防寒邪!振奮陽氣,驅散寒溼之邪!
    春天就是這樣,尤其是春初,天氣變化快,很容易就會出現晝夜溫差較大的倒春寒的情況,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在意,開始有意的減少衣物,這很容易就導致的寒邪入侵人體,對人體造成一系列的不適,所以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預防寒邪的方法:我們都知道,春天是陽氣開始升發的時候,但是要明白,春初階段,冬季的寒冷還沒有三區,很容易出現晝夜溫差較大的倒春寒的情況,而寒邪的性質呢我在冬天經常說,寒邪是主收引
  • 冬季,你需要注意的養生那些事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因而冬季養生重在「養腎防寒」,在調養方面,宜以溫補為主。飲食應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慄子、蘿蔔等均是適宜食物。立冬後,往往是蔬菜的淡季,除了時蔬外,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因為它們均富含維生素,有一定的清內熱、護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