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與其在逆境中怨天尤人,不如提升自己,為成功做準備

2020-12-14 丁小悟典

人生在世,有順境也有逆境。自古以來,人生順境十之一二,不如意十之八九,不順心的煩心事更是時有發生。這樣的情況,絕大多數的人都能遇到,就是聖人孔子夫子也不例外。

有一天,孔子突然發出感慨:「沒有人了解我呀!」自古聖賢多寂寞,孔子的寂寞有種「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悽涼。孔子周遊列國,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卻沒有人採納,可以說是到處碰壁,有時候還陷入危險的境地,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脅。

一般人遇到孔子這樣的境遇,覺得一切不順利都是環境和別人造成的,就會怨天尤人。總以為是上天對自己不公平,苛待自己,往往埋怨命運不公;覺得別人跟自己過不去,往往好責怪別人。

還有不少人覺得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沒有人賞識。提不了職務,就責怪世上沒有伯樂,上司有眼無珠,不識自己這個金鑲玉;受到批評,就責怪別人是在有意找自己的茬,嫉妒自己,就滿腹牢騷。總之,一切的不如意,都是由客觀原因造成的,完全與自己無關。

我們看看孔子是怎樣面對自己的困頓境遇的。他說,「不怨天,不尤人」,這就是成語「怨天尤人」的出處,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抱怨天,責怪別人。

孔子之所以能這樣不怨天尤人,是因為他內心通達。《說苑》中記錄了孔子的一段話,大意是說上天光明普照大地,沒有遮蔽嗎?可是為什麼還會出現日食?大地深厚,安全而沒有危險嗎?為什麼還會發生地震?天地有時候還不能完全按照自然規律正常運行,聖賢之道不能順利通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孔子意識到,既然天道有通達也有困境,怨天有何用?那麼人的命運有好也有壞,責怪他人又有什麼用?他覺解了天道,因而不怨天,參悟了人事因而不尤人。

對於別人不能了解孔子,任用他,他的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別人不了解自己,不要生氣,不要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要反思自我,想想自己憑什麼使別人了解自己?你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讓人們來了解你?

所以,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之後,他接著說「下學而上達」。上不抱怨天,下不責怪人,從下面學起,天天努力,不斷地提升自己,讓生命一天比一天充實,一天比一天有力量,不斷向高處通達,就像登山一樣,由低到高,不斷攀登;就像走路一樣,由近及遠,不斷前行。

凡是自己幹得好的人,做出成績的人,都不會去怨天尤其人。敢於面對命運挑戰的人,沒有時間去計較別人,他會努力創造出美好的未來,使自己生活在快樂之中。

只有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心比天高,而眼高手低,不能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才會埋怨上天不給他機會,別人擋了他的路,從不反省這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出了這樣的問題自己該怎麼辦?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必要怨天有尤人。如果一個人失敗了,老是抱著怨天尤人的心態,而不從進行反思,不查找失敗的原因而進行補救,那麼他自己也必將經常處於沮喪和痛苦之中,也就必將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改變困境的機遇。

不要一遇到挫折就以為自己很委屈,與孔子相比你的委屈算什麼?孔子滿腹經綸,有才能,有遠見,不比你才高嗎?不比你能力強嗎?但是,他在外顛沛流離14年,也沒有一個君王任用他,上天沒有給他機會,他比不是更屈才嗎?他怨天怨地了嗎?

孔子是怎麼做的?樂天知命,盡人事聽天命,為所當為,不可為而為之。他看到自己不能直接參與政事,沒有機會親自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就結束了四處飄蕩的生活,回到家鄉,專心從事教育和文化事業,修訂《春秋》等一系列典章文獻,成為文化集大成者,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深刻而長遠的影響。孔子不怨天,不尤人,「發廢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上天反而給他了這等的厚愛。

孔子的精神境界是不怨恨天,處事態度是不責備人,學習方法是下學於人事,學習目的是上達於聖道。

孔子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要有怨尤這樣的負面的情緒,況且怨恨上天,責怪別人,對自己有什麼益處?自艾自怨,等不來成功,只有反躬自省,不斷提升自己,才能迎來成功的契機。只要是塊金子,終究會有閃閃發光的那一天。

#論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

我讀《論語》之《憲問篇》

【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譯文】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子貢說:「為什麼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不埋怨天,不責備人,下學人事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 ,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歡迎留言,一起探討交流。

相關焦點

  • 與其天天抱怨,不如開始改變
    可問題在於,抱怨恰如一股陰冷潮溼的黑霧,足以遮蔽人的雙眼,迷惑人的心智,阻礙人的成長,最終讓人在怨天尤人的泥潭裡越陷越深。2.抱怨破壞人際關係一個人在抱怨時,除了不斷給自己增加某種負面的心理暗示外,還會影響到周圍人對自己的判斷和看法,從而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產生負面影響。
  • 一味地怨天尤人,就永遠只會是失敗者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現實生活和處境不滿意。就只知道一味地去抱怨和發牢騷,整天愁眉苦臉和怨天尤人。那麼,他終將一事無成,永遠都只會是一個失敗者,結局只會是鬱鬱寡歡而抱憾終身!怨天尤人,對人對己一點益處都沒有。
  • 與其生氣,不如振作起來,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求人不如求己
    一位富翁託他為自己畫肖像畫,約定了一萬元的報酬。在某一天,這位富翁去畫展看畫,發現一副畫中的人物和自己非常相似,而畫的題目為「賊」價格為一百萬元富翁突然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事他立即找那個畫家向他道歉,花了一百萬元買了那幅畫真正聰明的人在感情上不分高下,只在能力上爭輸贏
  • 抱怨就是不願改變自己,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學會改變成就自己
    總結起來,大致是這樣一些設想:人們在看到別人的幸運時,容易以為生活只會針對自己;人們在看到別人的成功的時候,容易以為成功不過是隨隨便便;人們在看到自己的失敗時,容易以為一切都是命運的不公。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其實我們能夠想明白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只不過,我們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或者說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也不願意改變自己,於是,只能通過怨天尤人來安慰自己。
  • 「好死不如賴活」:身處這幾種逆境,死皮賴臉,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人活著,總是要先去尋找滿足自己衣食住行的條件。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當我們為了生活,不得不背起行囊外出打拼的時候,我們就要做好身處生存逆境的準備了。是啊,「人在異鄉為異客」,一個人在異鄉奔波,難免會遇到人地生疏,被人排擠,甚至被人欺侮的情況。
  • 與其在痛苦中維持戀愛關係,不如退一步做朋友
    不管是誰,都要讓自己明白一點,就是與其在痛苦中維持戀愛關係,不如退一步做朋友:不要做對彼此不利的事情當你對某個人感到沒有好感的時候,多半是不太願意與他相處的,總覺得自己和他在一起相處,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還極有可能會為一些特別小的事情爭論,這樣還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煩惱。
  • 四個星座金秋9月、成功以擺脫逆境,在一匹馬的一生中取得成功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類比,精力充沛的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能堅持和奮鬥,最後成功才能擺脫逆境,之前,成功是留給那些願意努力工作的人的。本期的主題是金秋、成功擺脫逆境,在一匹馬的一生中成名。讓我們一起祈禱,接受祝福!
  • 稻盛和夫:發牢騷以及怨天尤人,沒有實際意義
    發牢騷,一味怨天尤人,除了使心情更加消極之外,沒有實際意義。與其如此,不如擺脫不良情緒,埋頭於眼前的研究開發,把本職工作先做好再說。稻盛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決定改變自己的想法。1955年4月,稻盛在全體家庭成員和眾多鄉親好友的殷殷送別之中,意氣風發,從鹿兒島踏上赴京都之路,滿懷希望和抱負地跨進了松風工業公司的大門。
  • 朋友圈很現實走心的句子,與其埋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
    一、 你不會拒絕,也就沒法成功地跨越生命。拒絕的實質是一種否定性地選擇,拒絕的時候,我們通常顯得過於匆忙。我們總在有可能坦然拒絕的日子裡,膽怯而猶豫地揮霍了光陰。二、 願你白天高高興興上班,夜晚安安穩穩的入夢,做一個簡單幸福的人,有著一顆知足常樂的心,好運馬不停蹄。
  • 逆境,不是絕境, 總會過去的
    這幾年,有儘自己的努力分享多年深耕的醫學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得到更多「身體上的治癒」也堅持記錄了很多婚姻、育兒上的所得所想,想幫助大家得到「家庭中的治癒」但是今年開始,腦海裡越來越明確的一個念頭是,希望能夠給到更多「自我的治癒」與其說自我的治癒,不如說是「看見自己,喜愛自己,培育自己」,留給自己一個,能撕掉職業title、撕掉
  • 《知否》盛明蘭的人生哲學: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後生母去世,嫡母不慈,姐妹難纏,父親又不管,幸得祖母的庇護才得以在逆境中長大。在得知生母被害真相後,盛明蘭忍辱負重、歷經艱難為母報仇。報仇之後,盛明蘭在顧廷燁的花樣追求下與之結婚。婚後她獨立自強,聰明能幹;管家業、整侯府、鏟奸佞、除宵小;夫妻二人同甘共苦、共同進退並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度過了幸福美滿的一生。
  • 淨空老法師:怨天尤人,這個很可怕!
    真正深信因果的人,安於自己的現實狀況,他生活過得很自在、很快樂。2 不相信因果的人,逆境現前,受果報受得不甘心不情願,他在這裡頭怨天尤人,天天在造罪業,這個很可怕! 3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這前世的因,你看看現在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麼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
  •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世事無常,無需抱怨莊子在《山木》中記錄了一個「方舟濟河」的哲理典故:年輕的農夫在水面火急火燎地划著船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小時候老師念過一個故事,記憶頗深:一個小男孩幫開酒廠的父親看守木桶,每天晚上他都會盡心盡責地擦拭每個木桶
  • 成功靠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一點點能力的積累
    明白你是為誰工作,你是為你自己工作!  無論你是在自己創業,還是在公司工作,都要記住,你不是在給別人打工,你是在為自己工作!多接幾個項目,多畫幾張圖紙,多交幾個朋友,都能學到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是別人剝奪不走的,無論何時都可以為自己增加價值。
  • 與其抱怨,不如放下
    總是關注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人,自己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總是抱怨生活不完美的人,自然會陷入諸事不順的泥沼之中。與其終日抱怨,不如學著放下,心裡不積怨,命裡才能積福。抱怨,是最不該養成的習慣三毛說:「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洩,並無不可,但習慣性地用抱怨解決一切,就是不聰明的人了。」
  • 諸事不順時,要學會渡自己!
    這不過是讓自己生活在幻想中而已。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年輕人都有著不務實,和眼高手低的毛病,他們很少有人會對自己的現狀感覺到滿意,不過,他們對現狀不滿的做法,並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現狀,而是待在家裡,怨天尤人,這樣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失敗者,不願意付出努力,他們永遠也過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 南懷瑾解讀《論語》: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他說「與其不孫也,寧固。」作人與其開放得過分了,還不如保守一點好。保守一點雖然成功機會不多,但絕不會大失敗;而開放的人成功機會多,失敗機會也同樣多。以人生的境界來說,還是主張儉而固的好。同時以個人而言奢與儉,還是傳統的兩句話:「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 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消息是來自閨蜜林子的,她說:我好羨慕你的生活啊,在喜歡的城市裡,做喜歡的工作,追求自己的夢想。不像我,每天都要應付家庭的瑣碎。好不容易睡著了,還要起來給孩子餵奶,今晚估計又是一夜折騰。哎,我真的好累。 我當時笑了笑,給她發過去:我還羨慕你呢,孩子這麼可愛,老公還那麼疼你。我呢,也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好。
  • 逆境中,女人要逼自己養成這4個高級的習慣,你才會越來越強大
    想要成功,就必須經歷苦難。生活的千姿百態,需要朝夕相待。面對困難,女人要有自己的態度。不被磨難輕易打倒,才能沉得住氣。 不經過大風大浪,哪能看得見雨過天晴。揚帆起航的同時,更要做好承接風雨的準備。每一次都有所收穫,人生的旅程會更有意義。 逆流前進,迎難而上,逆境中仍然可以大放光彩。
  • 《論語》|做君子不難,不斷提升人生的境界,就能達到
    人生在世,都願意做一個正君子,不願意做一個無恥小人,這是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體現。可是,有人覺得君子標準很高,高不可攀。其實,君子是由普通人不斷修煉而成的,成為君子的過程,也是人生境界不斷提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