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解讀《論語》: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2021-02-19 勸學網佛經

註:本文選自南師《論語別裁》第07章《述而》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孔子說,人生的修養,「奢則不孫」。這個奢侈不止是說穿得好,打扮漂亮,家庭布置好,物質享受的奢侈。是廣義的奢侈,如喜歡吹牛,做事愛出風頭,都屬於奢侈。奢侈慣了,開放慣了的人,最容易犯不孫的毛病,一點都不守規矩,就是桀傲不馴。「儉則固」。這個儉也是廣義的。不止是用錢的儉省,什麼都比較保守、慎重、不馬虎,腳步站得穩,根基比較穩定。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腳跟踏實一點。他說「與其不孫也,寧固。」作人與其開放得過分了,還不如保守一點好。保守一點雖然成功機會不多,但絕不會大失敗;而開放的人成功機會多,失敗機會也同樣多。以人生的境界來說,還是主張儉而固的好。同時以個人而言奢與儉,還是傳統的兩句話:「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就像現在夏天,氣候炎熱,當年在重慶的時候,大家用蒲扇,一個客廳中,許多人在一起,用橫布做一個大風扇,有一個人在一邊拉,搧起風來,大家坐在下面還說很舒服。現在的人說沒有冷氣就活不了。我說放心,一定死不了。所以物質文明發達了,有些人到落後地方要受不了,這就是「從奢入儉難」。

曾國藩用人注重鄉氣。歷史上許多人,像呂蒙正,當了宰相,生活仍然很清苦。如最近電視上轟動的包青天,他一生的生活,也是清儉到極點,他本身沒有缺點被人攻擊。那麼多年,身為大臣,龍圖閣直學士兼開封府尹,等於中央秘書長,兼臺北市長。做了這麼大的官,可是一生清儉。民間傳說,更把他當做了神,講儒家文化,包公成了一個標竿。如宋朝的趙清獻,當時人稱他鐵面御史,對誰都不賣帳,做官清正,政簡刑清,監牢裡無犯人,也和包公一樣。歷史上有許多名臣都是儉,乃至許多大臣,有的臨到死了,連棺材都買不起。不但一生沒有貪汙一文錢,連自己薪水積蓄都沒有,後代子孫都無力為他買棺材,要由老朋友來湊錢,這就是儉的風範。


南懷瑾解讀《論語》:祈禱是求救的信號

南懷瑾解讀《論語》:凡聖之分

南懷瑾解讀《論語》:生活的藝術

南懷瑾解讀《論語》:同姓不婚的優生學

南懷瑾解讀《論語》:仁乎遠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南懷瑾解讀《論語》:之、乎、者、也等虛字的作用

南懷瑾解讀《論語》:時衰鬼弄人

南懷瑾解讀《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南懷瑾解讀《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

南懷瑾解讀《論語》:我非生而知之者

南懷瑾解讀《論語》: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南懷瑾解讀《論語》:男兒到此是英雄

南懷瑾解讀《論語》:千古艱難唯一死

南懷瑾解讀《論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南懷瑾解讀《論語》:弟子們的學費問題

南懷瑾解讀《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南懷瑾解讀《論語》:夢中的憂樂

南懷瑾解讀《論語》:一肩挑盡古今愁

南懷瑾解讀《論語》:此事古難全

南懷瑾解讀《論語》:孔子與南子的「緋聞」

南懷瑾解讀《論語》:這個社會這樣壞,仁義有什麼用

南懷瑾解讀《論語》:一尊酒杯引出的感慨

南懷瑾解讀《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都不在山水間

南懷瑾解讀《論語》:敬鬼神而遠之

南懷瑾解讀《論語》:聰明反被聰明誤

南懷瑾解讀《論語》:快樂學習才是學習之道

南懷瑾解讀《論語》:率真好不好?

相關焦點

  • 張勝萍解讀論語7.35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日更演講    成就夢想作者 | 張勝萍 · 朗誦 | 張勝萍攝影 | 來自網絡 · 編輯 | 花草姐姐文字整理:秋豔7.35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孫」念「遜」。「寧」,四聲,寧可,情願。這一章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但是又不簡單,大家可以仔細聽下。孔子說:太奢侈就不遜,態度就會盛氣凌人,太節儉又顯得鄙陋,固陋;與其不遜,寧願鄙陋。大家都知道說任何話,都是有背景的!孔子當時為什麼說這句話呢?
  • 論語名句起名:公主範的女寶名字,一眼就讓你心動
    新可出自《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新」就是「溫故知新」中的意思,更新,新的知識。而「可」有善良,美好,適可而止等寓意,引申為適度,可愛,可心。獲得了新的知識,感覺可心如意。表達父母希望孩子未來開心快樂。對自己的喜歡的努力追求,為之熱愛。還有另一層內涵是,對任何新的事物不失新奇心,一顆初心難守,始終難得。難能可貴之處。
  • 《論語》全文之述而第七
    7.35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7.36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7.37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註:有個別字體和斷句有所不同,可以根據情況誦讀和應用。
  • 論語解讀‖人而不仁,如禮何?
    今天開始品讀論語第三篇在上章學習了論語第二篇的為政篇,講了「論語解讀‖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學習了如何觀察一個人和一個人做人的底線。這章開始進入論語第三篇「八佾篇」。這章比較集中了禮樂相關內容。
  • 常有人曲解《論語》,而孔子罵人的髒話,流傳千年卻成精句
    《論語》是孔孟之道的代表作,孔子作為中國的至聖先師,他講過的許多話都被奉為圭臬,放到今天依舊是行為準則。孔子尚儒,講求事事以禮服人,以德育人。而《論語》中許多經典的句子卻常常被人誤解,認為孔子在罵人。被故意曲解的《論語》《論語》中有許多話都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故意曲解或者斷章取義,以髒話流行語的形式流傳下來。如《論語》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被曲解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南懷瑾被方舟子認為是江湖騙子,北大教授也將他歸為旁門左道
    1971年,南懷瑾發表了《論語別裁》,引發了臺灣文學界轟動,南懷瑾結合時代的特點,用白話的方式解釋《論語》獲得了巨大成功,後來《論語別裁》經香港傳到了大陸,復旦大學出版社於1990年正式在大陸出版《論語別裁》,風靡一時。幾年間,《論語別裁》發行即過百萬,堪稱中國圖書界的一個「神話」。
  • 紀錄片《 南懷瑾先生 》合集
    南懷瑾先生——上集————下集——介紹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懷瑾隨國民黨遷至臺灣,並受邀到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後曾旅居美國、香港等地。2012年9月19日,媒體傳出南懷瑾的病危消息。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1955年,南懷瑾出版了《禪海蠡測》一書,後又寫成《楞嚴大義今釋》《楞伽大義今釋》兩本佛學力作。1963年,舉家遷往臺北後,南懷瑾被竺可楨的門生、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校長張其昀聘為教授,併兼禮學院院長。青年時期的南懷瑾從此,南懷瑾一邊講學,一邊著述,數十年間,《論語別裁》《金剛經說什麼》《漫談中國文化》《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等著作紛紛出爐,著作等身,一時間聲名鵲起,好評如潮。
  • 虛寒脾胃調理之南懷瑾臍貼
    述:我兒晚上一直睡不安穩,要豎抱整夜,貼南懷瑾肚擠貼後,昨天晚上已經能放下睡了,除了尿醒,睡得很安穩。
  • 論語 | 子罕篇第二十三
    《論語譯註》楊伯峻《論語新解》錢穆《論語別裁》南懷瑾*朗讀:葉子,《論語》愛好者,朗讀愛好者,感謝您關注慈懷書院,讓我們一起,在國學經典中,遇見更好的自己。點擊「閱讀原文」,免費收聽《論語》共讀課哦!
  • 百度文庫《論語精華應用十集講座》PPT賞析
    劉崇元論語精華十集感悟之序言:1,中國的國學可以概括為儒家道家佛教三大門派。國學大師南懷瑾說儒家相當於是糧食店,老百姓每天都離不開,因為儒家是講修身做人賺錢養家做官治國的道理。2,論語是儒家的基礎教材之一,雖然只是一部分,但是他對我們的實用價值卻很高,古人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不僅在中國,在國外全世界影響力都很大,1987年,全世界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就集體籤名發言說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到2500年前中國孔子的論語中去尋找智慧。
  • 南懷瑾大師:世界上越是能幹多才的人,越是糟蹋自己的生命!
    作為中國當代的詩文學家,南懷瑾先生就曾在《莊子諵譁》中表達過,世界上能幹的人,都是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糟蹋了這一觀點。大師之路「至於孔子學說與《論語》本書的價值」,南懷瑾大師在講解《論語》時曾表示,「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終具有不可毀的不朽價值。」作為能夠精通儒家、釋家和道家三家的中國正統文化的傳人,南懷瑾大師給予了《論語》極高的評價。
  • 《論語》說「君子不器」,君子當全才?這話用道家思想解讀更經典
    文|顏小二述哲文儒家《論語》裡面記錄了許多孔子的思想,並給後世帶來無盡啟發,而《論語》一書裡面,也記錄了諸多孔子對於「君子」的論述。「君子」在孔子看來是理想人格,亦是後世無數遵從儒家思想的文人雅士追求一生的目標。對於君子,孔子曾說「君子不器」。
  • 【健康】南懷瑾:一個人為何千萬不能抖腳
  • 《陳昌文老闆社群》陳昌文解讀論語:仁德在,性命就在
    《陳昌文老闆社群》陳昌文 解讀:孔子說,有志氣的有仁德的人,沒有為了求生就損害仁德,但有犧牲性命以成全仁德的。這一句論語在整個論語裡是非常特殊的,我們談過很多段論語了,都是明哲保身,不可則止,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 南懷瑾先生第一本日曆,人生難題問南師!
    每每這個時候,就會想起「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國學大師南懷瑾。在去年第一本的基礎上,繼續推出第二本與文化大家南懷瑾先生有關的日曆——  南懷瑾國學日曆2021  。今年的2021版南師日曆更是進行了全新升級,從內容選取到板式設計等各個方面,都更為精彩。
  • 不妨看看南懷瑾怎麼解說
    南懷瑾其人:「我的一生,一無所長,一無是處。」南懷瑾的身份標籤很多:教授、國學大師、學者、哲學家、宗教家、武術家……種種成就集大成於一體,鮮有的奇人。央視曾在南懷瑾先生辭世三周年時,製作播出記錄片《先生·南懷瑾》,其中第一句評價便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 《論語》:做人和學習的順序錯了
    《論語》學而篇裡有這麼一句: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南懷瑾解讀《論語》所著的《論語別裁》,可幫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