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麗心靈》這部電影。小編也是在朋友推薦之後看到的,看完之後其實感觸蠻多的,總想寫點東西,想把自己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電影中對男主的形象設定是一位"身患精神分裂症的天才數學家"這一設定讓我想起去世的霍金先生,他倆有點相似之處,都是身患現代醫學水平下無法治癒的重症,又在妻子的幫助下與疾病不斷抗爭的同時取得學術上的進步。只不過有所不同的是,他患的是精神疾病,無法治癒只能控制,並且在某成程度上說精神的折磨比身體的折磨更甚。
我們看到不僅僅是他的天才,也看到他飽受常人無法想像的精神折磨。他把數學作為自己的一切,把工作當作生命的本源。他拒絕浪費自己的時間在課本上毫無說服力的假設上,會笑話他的同學們的論文毫無新意,不斷的重複前人的發現,想要研究一個原創理論,但是當別人的論文發表了一篇篇論文,自己卻沒有一點成果時,他也會焦慮,他用自己的腦袋撞向寫滿自己研究分析的宿舍窗戶玻璃。
沒人能理解他的內心,他太孤獨了,外界的壓力太大,他給自己創造一個小世界,想出一個和他聊天的浪子室友、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和一個負責國家機密工作的官員,時不時傾吐他的心聲,還負責為國家破譯密碼的工作。當某一天,別人告訴他,他生病了。他生活中一直堅信的存在的東西居然變成了假的,他崩潰了,他分不清現實還是幻想,它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醫生給他注射大量的胰島素,進行一周五次為期十周的電擊治療。
他終於變成一個所謂正常的人,他變得很馴服,坐姿端正,謙遜有禮,藥物使他的大腦變得遲鈍,他想不出自己想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的答案,電擊治療讓他走路一跛一跛的。他失去了工作,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他呆坐在家裡,就像一塊石頭,眼神失去了色彩。他想要找回自己的生活,於是他決定停藥,他開始工作,病情復發,但卻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生病了,他發現自己看到的那個小女孩一直都沒有長大,多麼聰明的腦袋!他總會給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此後便開始對抗疾病的路程,剛開始他很憤怒地拒絕和自己幻想的人物聊天,回到自己熟悉的普林斯頓,請求曾經的同窗要一個圖書館的位置,讓他在這熟悉的環境裡對抗病情,儘管在校園裡學生們嘲笑他奇怪的走路姿勢和時不時失控的情緒,但是他從未放棄。結果就是,幻想雖依然存在,但他學會了不再理會他們,只是偶爾會與那些幻想人物對視,他接受了自己,並把那些人當作自己過去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或許類似於和生活和解。
他變得正常了,可以有邏輯的和別人對話,探討數學理論,最後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有時候我想,他真的治癒了嗎?那麼治癒的標準又是什麼呢?我們對這個「疾病「的認知正確嗎? 畢竟他的幻想一直存在。納什的「疾病」從某種程度上也幫助他成為了一個天才,他瘋狂地為國家破譯密碼的時候,也是在研究數學過程,他能夠在一些時間階段內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破解一個個難題。
影片的最後,他對負責前來通知他獲得諾貝爾獎的人說:"我是一個瘋子,雖然我在服用新藥,但是我的幻想依然存在,這會讓你感到困窘嗎?我想是的。"但是,咖啡廳裡的教授紛紛向其獻出自己的鋼筆,表達對他的尊敬和承認,我想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人們認為他只是一個瘋子般的天才而已。或許每個人都有一些「精神疾病「,像納什一樣最終學會接受他們,把他們當作自己的一部分,學會安放他們,那麼所謂的疾病也會成為成就我們的一部分。
電影結束了,小編對電影中的天才納什很是佩服,在藥物治療和電療之後,面對他人的嘲笑,面對一個個困難,男主都沒有被打倒,最後他成功的克服了自己的疾病,也不能說是克服,只能說可以控制,獲得啦諾貝爾獎的男主,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以上就是小編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