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去了嵐山,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賞秋要來京都了!

2020-12-11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後臺回復「設計說」

日站君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

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本文轉載自九行(ID:jiuxing_neweekly)

文章作者:庫索

四季中,日本人最愛春秋。翻看一本《歲時記》,會看到「夏海」和「秋山」這樣醒目的詞,可知夏天屬於海,秋天則要遊山。

但日本人所讚美的秋山,多指深秋紅葉季,此時京都總要湧來大批觀光客,擁擠景象令我生畏。今年情況不同於以往。

有位熟人在嵐山新開了間名叫「談山」的旅館,疫情之下空出來不少房間,才進入初秋,便邀我前往:「不如來住兩天?難得有這樣一個秋天,嵐山沒有遊客。」

因此在嵐山住了兩三日。嵐山嵯峨一帶自古便是秋遊勝地,在交通工具只有馬車、牛車和轎子的平安時代,從市內前往需要耗費半天時間,因此人們總是住上一晚。

靜謐的嵐山/unsplash

如今有了公交路線,雖不再長途跋涉,但山中氣候仍區別於市內,搶先一步進入了秋天。嵯峨野更早之前作為歷代天皇的遊獵地,一般人禁止入內,因此草花群生,女郎花、萩、桔梗、撫子、藤袴、龍膽,到了秋日遍地亂放;

夏日的荷塘完全凋零了,彼岸花如同野火一般燃燒在黃金的稻穗之中,寺院裡探出頭的楓樹染紅了三分之一,農家的庭院裡掛上柿子的顏色,山徑上開始掉落裂開的慄子……秋日風物,也仍是往昔景象。

「看到好玩的地方,不要告訴別人」

要體會無人的嵐山秋日景致,就從清晨的散步開始。渡月橋四周寺院林立,最晚才發現的一間,成為此後最常光顧的。

嵐山的渡月橋/unsplash

前些年NHK電視臺有一部名叫《京都人的秘密歡愉》的系列劇,以四季為主題講述京都風情,在秋天月夜的一輯裡,提到此地:「嵐山是京都代表的景勝地,可你們知道嗎?在大堰川上遊的深山裡,山腹中有一間名叫『千光寺』的小小的山寺,又被稱做『大悲閣』。

從渡月橋南岸逆流而行,大約20分鐘過後,正當心情稍有不安之時,突然出現陡急石梯,拾級而上,10分鐘後抵達小小的本堂,有廣闊寂靜的絕景。」

坐落在深山中的千光寺/unsplash

之後不久,我偶然發現千光寺住持名為「和尚日和」的博客,每日勤勞更新,有時是一些周邊景色,有時是光顧寺院的客人,寫許多俳句和禪語,也喜愛開玩笑,常令人會心一笑。

在網上讀到評論,也說住持有趣,來過的人無不印象深刻。這位住持的存在感從還沒見到他就出現了:沿著大堰川往西走沒幾步,沿途立著好幾個指路招牌,都是他的作品——親手寫下的「京都第一絕景」字樣,或是一些禪語。

諸如「打開心,磨練靈魂,體味生命」,又或是「生命皆為一,無生無死,無我無他,無櫻花無紅葉無石頭」之類,都附上了英文翻譯。

嵐山的路牌/作者供圖

又有一幅醒目的漫畫,畫出了前往千光寺的方法,以及在寺內可以做的事:敲鐘,喝茶,賞紅葉……等等。

還可以擼狗,千光寺內恆有狗。如今是一隻被喚作「菫」的柴犬,據說已經是寺內的第四代,也有12歲了。這天住持不在,留守的是一位老太太,蹲在地上教一位小女孩如何與菫培養關係。

見我走進,便衝著它喊,有沒有跟客人打招呼呀?又說菫已經是歐巴桑了,約等於人類的75歲,因此體力不佳,除了每天早上5點準時陪住持去散步以外,多數時間窩在角落裡睡覺,這天難得在門前晃悠,多虧陽光好。

千光寺裡的柴犬「董」/作者供圖

菫是條溫和的狗,對初來乍到者也總是一幅笑眯眯的樣子,老太太也說,一次都沒見過它發怒的樣子。人們到了千光寺擼狗就停不下來,小女孩遲遲不肯撒手,她年輕的母親和聊天,說是帶女兒從橫濱來京都旅遊。

我倆對彼此都詫異:「你是怎麼找到這裡的?」千光寺是日本遊客不常來的地方,但在歐美的旅行網站上卻很有名,老太太拿出一些宣傳頁給我看,除了英文和中文以外,甚至還有西班牙文,才知道京都大學的學生志願者每月會來兩次,幫忙做一些翻譯工作。

從前每周都有海外巴士團到來,最近因為疫情,寺院內真正靜寂下來。不久後,來自橫濱的女人決定前往金閣寺,百般不舍,覺得不會勝於此地。

千光寺的紅葉十分吸引人/圖蟲創意

千光寺從前是江戶時代豪商角倉了以晚年的隱居之地,嵐山腳下的大堰川和市內的高瀨川作為京都主要的木材運輸道路,都是在他的主導下開發的。除了寺內一尊古老的立像,我對角倉以了一無所知,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一個隱居者度過餘生的地方,風景不會太差。

來自橫濱的母女告別後,寺內除了我、老太太和菫,再沒有其它。我走進臨進懸崖的一間客殿,眺望遠方以比叡山和大文字山為首的東山三十六峰,山麓密集的京都街市,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俯身可見茂密嵐山,在山中蜿蜒流淌的保津峽,鳥聲陣陣中偶有觀光小火車開過的聲音,瞥見它從密林中一掠而過的身影。

谷崎潤一郎從前寫遊記,說「看到好玩的地方,不要告訴別人」,那還是在幾十年前,想在日本找到一個沒有觀光客,可以無所事事的目的地,也變得越來越難。

這句話能夠代表日本人的一種旅行觀,尋找只有自己存在的場所,徹底投身於自然或是當地生活之中——是很奢侈,但無疑這天的千光寺便是如此。也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才能稍稍體會到一些隱居者的心境。

平時有許多遊客前來嵐山遊玩/unsplash

我在那個懸崖上的房間裡讀了許多禪語。實在是太多了,顯然是住持刻意為之,除了禪語和心經之類,還有孟子語錄、甘地的「社會七宗罪」、茨木則子的詩歌和聖方濟各的名言,都列印在A4白紙上,每種厚厚一疊,讓人隨手拿走。

心靈雞湯讀得太多難免審美疲勞,桌上還有許多書,內容千奇百怪,我找到一本京都百年寫真集,看到一百年前的這個城市,果然只是一個小村落。又看到鴨川納涼床最初的形態,原來真的架設在橋下的河水之中。

懸崖的房間裡有許多紙張/作者供圖

等到書也讀完了,就翻開厚厚的留言本,把各種語言的人生感悟頭到尾讀一遍,卻意外地見到了熟悉的名字——半個月前,有位舊識的朋友,也來到此地。

繼續讀下去,見他寫道:「終於從印度回來了,接下來要去中國。如今想先好好工作,然後要嘗試寫讓人一讀再讀的小說。至於女人的事情,等到實現了事業以後再考慮吧。」

嵐山竹林中穿著和服的少女/unsplash

忍俊不禁,想起上次見面,還是在他前往印度之前,久疏聯繫,在一間寺院裡偶遇一個人的「後來」,也是受到緣分的牽引,符合想像中京都才會發生的奇遇。

又想尋找另一位朋友的留言,聽聞她在幾年前抑鬱症最嚴重的時期,也曾坐在這個房間,被安慰了片刻。可惜桌上的留言本只到去年,失去了往日線索。

無可比擬的秋天王者

若想投入更多秋天,就要搭乘小火車去保津峽。不像獵奇的觀光客那樣坐一個來回,應該在倒數第二站下車,走過峽谷穿過隧道,再沿著山道一路走回嵐山。其中有一段順著峽谷而行的路程,山高水長,不見人影。

嵯峨野的小火車/wiki

近來本地規劃出「京都環遊一周」的徒步路線,這一段也在其中,稱為「落合米買道」,是從前山中村民運送生活物資的道路。這條山道很受徒步愛好者歡迎,但常受颱風影響,被倒下的大樹封鎖了道路,有時不能通行。

其實未必可以稱得上道路,只是一些被踏平的山石,多數時候需要依著山崖行走。

唯一遇見的一組徒步者坐在河邊的石塊上開始野餐之後,整條山道就只剩下我獨自一人,此時即便遇見一條突然從腳下竄出的蛇,也要處變不驚——在京都的山裡遭遇過鹿群和野豬,又總是看見「注意熊出沒」的提示之後,對於各種生物的出沒都能理解:山本來就是它們的領地,自己才是那個貿然打擾的人,務必保持敬畏心態。

山本來就是動物們的領地/unsplash

行至紅色的小橋,便是保津川和支流清瀧川交匯之地。作家瀨戶內寂聽在嵯峨野有一間寺院,常向人介紹此地的四季,她說:「京都的紅葉,以高雄為首,有各處的名所。

但我從未見過比清瀧地區更美的紅葉。新綠季節的清瀧無疑也令人難忘,夏季的夜晚,螢火蟲交錯亂飛,河鹿鳴叫聲不止,但倒映在河底烈焰一般的紅葉,才是無可比擬的秋天的王者。」

若是沿著清瀧川一直向前,這條山道還能走得更遠,4公裡之外的終點正是高雄,京都紅葉的第一地。

京都的紅葉/unsplash

我對清瀧有些懷舊感情,來自這裡有小小的集落,全是百年歷史的旅館和料亭。自然派作家德富蘆花,20歲的秋天曾在其中最古老的「ますや」住了三周,治療失戀的傷痛,現在小橋邊還立著他寫的「自然與人生」的石碑。

「ますや」是在1631年就開業的茶屋,江戶末期轉為料理旅館,謝野晶子在這裡舉辦過歌會,梶井基次郎和湯川秀樹等文人也常來打卡,京都市內的「三高生」來此度過暑假,旅館主人偶爾會替他們支付車費,彼此約定:「出世之後再歸還」。

集落的盡頭便是愛宕山的登山入口,也是這裡曾經旅館林立的理由。愛宕信仰興起於平安時代,神社裡祭祀著日本的火神,江戶時代庶民之間流行以「聖地巡禮」為主題的「遊山」活動。

常有全國各地的村人集團前來參拜,人們之間有「伊勢參拜七次,熊野參拜三次,愛宕每月參拜一次」的說法,想必盛極一時。

人們前往愛宕山參拜的畫/wiki

為了給參拜者提供休息和過夜的場所,參道兩旁建立起茶店和旅館,是清瀧集落的原型。1929年,嵐山開通了至清瀧的愛宕山鐵道和登山纜車,山頂建起酒店、遊樂場和滑雪場,一度被京都人稱為「地上的樂園」。

直至二戰期間,愛宕山鐵道作為「不要不急路線」被廢止,從此失去交通連接,前來參拜的登山者越來越少,九十年代泡沫經濟的打擊和溫泉旅館新興,沒有跟上時代需求的清瀧集落,參道兩旁的31家旅館和料亭接連倒閉,終於從熱鬧的「宿場」變為失落的人口過疏地區。

幾年前看過一個在市內讀大學的清瀧後代寫的研究報告,說旅館只剩下「ますや」一家,而且只在節假日營業,那時旅館主人已經有70多歲。我走過荒廢的集落,探頭看了看「ますや」的屋內,玻璃上隔著厚厚一層灰,不像還在經營的樣子。

那位年輕人試圖重振清瀧集落觀光業的研究計劃也許是沒有實現,我還記得他還提及了一些想要找回的東西,大約是一些在文明時代崩壞的信仰。

愛宕山的景色/圖蟲創意

從此地登上愛宕山山頂,還有4公裡路程,不見其它登山者,加上入山處的電線桿上還貼著一張尋人啟事,寫著2016年11月16日早上9點半,73歲的吉岡先生進入愛宕山之後就失去影蹤,家人正在搜尋線索的信息,便不打算獨自冒險,決定打道回府。

只要再穿過一個隧道,就能走回嵯峨野的鳥居本,過了鳥居本便散布著大小寺院,諸如常寂光寺和二尊院,都是紅葉聖地。但此時季節未到,便只是去看了看落柿舍,門前那株柿子樹果然掛上了青澀的果子,正在準備變黃,門前掛了一個從前沒有見過的小木牌,上書:「柿 落下注意」。

「柿」字是橙黃的柿色,落款只有「柿主」二字,十分可愛。因此很想在深秋再來驗證一次,成熟的柿子是否真的會擺放在門口販賣。此時門口只有一位端坐寫生的老太太,這在日本是常見的風景,退休後的老年人重拾愛好,還都很擅長——她已經完成了一張鮮豔的水彩畫,柿子樹像炸開的花。

要說畫此地畫得好的人,例如東山魁夷,也喜歡畫嵯峨野新秋。這個「新」字用得絕妙。他在畫集裡寫簡短的散文,寫的是小倉山日落之後,從二尊院走向落柿舍一段陰翳道路,沿途秋蟲鳴叫,清麗澄明,層次豐富。

嵐山的秋色/wiki

他稱讚嵯峨野的蟲鳴聲擁有複雜音色,說是自然世界演奏的一曲交響樂,只要聽過一次,往後不絕於耳。我聽說嵯峨野的蟲鳴在八月中旬的五山送火之後就會從四面八方響起來,取代前一天還高亢的夏夜蛙鳴。

我住在京都市內北邊的河岸,稍稍遠離鬧市區,常以為是身處自然之中,要到了嵯峨野的傍晚,才知道全然不同——秋天在家裡也能整夜聽見蟲鳴,但那聲音與嵯峨野悠長的蟲鳴相比,顯出了幾分浮躁,到底住在城市裡的生命。

有一個晚上,我想起東山魁夷還畫過嵐山的竹林月夜,就走去了天龍寺旁的竹林小徑。東山魁夷畫的便是此處:從層疊的細碎的竹葉中滲透下來,灑在地面上的月光,如同白霜。

沒有路燈照耀,沒有路人喧囂,黑乎乎的竹林小徑像是要把人的魂魄都吸進去,不遠處的野宮神社亮著紅燈籠隱隱可見的光,鐵道上傳來電車駛過降下柵欄的璫璫聲,地上沒有白霜,竹幹上卻被照耀出光影綽綽。

嵐山的竹林/unsplash

我在黑暗前站了許久,不敢走進,終於有兩個放學的年輕男生騎車經過,一閃鑽進了其中,身影和聲音同時消失,仿佛被妖怪一口吞掉——這樣的體驗,也是在沒有人的嵐山,才會感受到的。

次日白天再去,就會發現樹林面積其實只有小小一片,小徑也不過數百米,並不可怕。東山魁夷看見的也許不是這樣。嵯峨野從前擁有面積廣闊的竹林,在昭和中期的住宅地開發中被大量砍伐,市民發起過不少反對運動,勃然大怒的反對者中有一位名叫谷崎潤一郎,終究成了今日的模樣。

如今觀光客來了,穿著和服坐在人力車上從竹林經過,已成一大固定觀光項目,並不知在人群熙攘中能體會到什麼。我見慣了這樣的景象,再看到空無一人的竹林小徑就有些恍惚,有位路過的當地人拿出手機,向我展示今年一個無人的梅雨天,說,這才是最極致的光線之美。

坐人力車經過竹林的觀光客/unsplash

我看著照片上鮮豔的綠色,點頭表示同意,他又道:當淅瀝小雨逐漸變成傾盆大雨,雨點敲打在竹葉上的聲音會越來越響亮,從聽覺上感受自然風物,是奢侈的體驗。

嵐山配得上「避世」二字

我知道嵐山的奢侈體驗還有月亮。京都人都有共識,中秋滿月屬嵯峨野最美。此地天空高遠澄明,夏夜漫天星座,秋季明月高掛,引來許多賞月客。

大覺寺的大澤池是公認的至今仍保留著王朝優雅觀月會的地方,初到日本之世,我在中秋夜來過一次,人們搭船在池中賞月,說是還原古時風情。

嵐山的月夜/wiki

可惜乘船券十分難買,只能喝一杯抹茶,聽一段演奏,沿著池邊走一圈,看看朦朧月亮就回去了。遊人太多,吵吵嚷嚷,說是觀月,更像廟會。

如今失去了觀光客,各家寺院的觀月會也因為疫情取消了。嵯峨野倒是恢復了原本該有的賞月寂靜,在無聲的世界裡沿著蜿蜒的小道走,走過住宅區走過原野走向渡月橋,抬頭可見明月之美。

在渡月橋旁,寥寥的幾個人從下午五點半坐在河岸,已經有白色的月亮掛在橋上,顏色清淡,卻又大又圓,像是宇宙的主宰。這裡的傍晚不同於別處,人們不是看太陽落下去,而是等月亮升起來。

夜色下的渡月橋/wiki

中秋的前一天,住在市內的友人心血來潮,打車來找我賞月,兩人走向河岸已經過了深夜十二點。此時月亮已經不在橋上,而在遠方山後,才突然理解了「渡月橋」含義,從前人們也是看這月亮緩緩過了橋吧。

京都的月亮是這樣:起初從東山之上升起,越過市內低矮的民家,渡過嵯峨野,最後緩緩從小倉山上沉落,日日如此。和友人一起看著不久後將要沉落的明月,四下無人,氣溫寒冷似冬日,聽到的只有河水靜靜流淌,互相感嘆實在悽清悲涼,又覺得也許這樣的夜晚,才是嵯峨嵐山本來的樣子。

《源氏物語》裡有許多嵯峨野的登場,其中有名為「松風」的一卷。那是源氏被流放至須磨之時,偶遇一位明石姬,與其產下一女。多年後源氏歸京,邀二人搬來,明石姬自知身份低微,並沒有住到妻妾所在的京城,而是搬進了已故的曾祖父在大堰川附近的宅邸。

嵐山是一個避世的好去處/unsplash

這處房子近水,面朝河流,終日聽見水聲像波浪聲一般,總有在海邊的錯覺。源氏顧慮身邊人心情,每月只來訪兩次,停留一兩晚,便匆匆離去。不久後年幼的女兒也被送往京城,留下明石姬一人,她在這寂寞之地,漸漸產生了對人生的覺悟。

古時的女性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最後一條退路是出家,今天的嵯峨野仍留著許多當時延續下來的尼寺,不少尼僧居住於此,守候著靜寂的草庵,哪怕成為觀光名所,嵐山依然配得上「避世」兩個字。

我意識到嵐山的靜寂是如何難得一遇,猜想到了明年此時,它又將回歸熱鬧,而我應該會再度避而遠之。因此更覺得應該在這秋冬格外珍惜它。離開嵐山的清晨,我在一個名叫「朝雪」的房間醒來,想起千光寺裡那位老太太向我展示了一張大雪覆蓋的山中景象,在白雪茫茫之中,世界仿佛消了音。

被白雪覆蓋的嵐山/圖蟲創意

「嵐山的冬天總是下雪嗎?」我問。

「每年都下,但不會很大,多是微微的。」她說。

在旅途中只有自己存在的場所,不被打擾的目的地,擁有一次就是賺到了,但也許換個季節,還能重新擁有一次。此刻我想要見一見微雪的冬日的嵐山。

你想去嵐山看紅葉嗎?

相關焦點

  • 去了嵐山,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賞秋要來京都
    △嵐山的路牌/作者供圖又有一幅醒目的漫畫,畫出了前往千光寺的方法,以及在寺內可以做的事:敲鐘,喝茶,賞紅葉……等等。人們到了千光寺擼狗就停不下來,小女孩遲遲不肯撒手,她年輕的母親和聊天,說是帶女兒從橫濱來京都旅遊。我倆對彼此都詫異:「你是怎麼找到這裡的?」千光寺是日本遊客不常來的地方,但在歐美的旅行網站上卻很有名,老太太拿出一些宣傳頁給我看,除了英文和中文以外,甚至還有西班牙文,才知道京都大學的學生志願者每月會來兩次,幫忙做一些翻譯工作。
  • 這個秋天一定要去日本賞楓葉!(收藏版)
    所以在漫長的冬季來臨前,更隨著「楓葉前線」去做一個「追楓人」,開始一場日本楓葉之旅吧。嵐山,被楓葉染紅的絕美秋色△秋天的嵐山,唯美如一幅畫嵐山自古代起作為貴族們的別墅地,如今是屈指可數的人氣賞楓葉的名勝。
  • 這個隱匿西湖邊的寶藏賞秋地,終於藏不住了!
    這個隱匿西湖邊的寶藏賞秋地,終於藏不住了 2020-12-02 2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日本的高飽和度秋色
    最近日本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紅葉祭,相信很多小夥伴準備出發去賞紅葉了吧?我在那裡見證了超美的秋色,終於有機會對你們分享了! 登上山頂,遠眺月亮京都塔,近坐楓林嘆口茶,才明白為什麼古人更愛紅於二月花的霜葉了。
  • 東京賞秋|六義園夜楓
    無論是在陰雨天氣,亦或是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人們都對賞秋津津樂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天氣,又帶來不同的秋之體驗。從葉子的色彩、搭配再到人的實際感官、乃至思緒所至都截然不同。晴天自不必說,陽光落下來的地方,斑斕的色彩璀璨奪目,那是一種熾熱的、飽含熱情的秋色;而若是陰雨綿綿,葉子紅的愈發嬌嫩,席地坐在開放式茶室的地毯上,捧一杯暖茶,便是半日光陰。
  • 「嵐山無人」,京都呼籲遊客快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8日報導稱,來自京都嵐山5條購物街的商戶製作了一系列宣傳海報,向遊客們展示「嵐山無人」:以往熙熙攘攘的熱門景點現在門可羅雀,如果此時來京都旅遊,簡直能遊出「包場」效果。海報以嵐山地區四個熱門景點為主,每一幅都搭配有一句略帶玩笑意味的話。
  • 秋色撩人!康巴什之秋,抬眼是畫,低頭是詩
    漫山紅遍,層林盡染,抬眼便是畫,低頭就是詩黃葉漫漫,秋景無限秋詞[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詩雖不是牛郎織女,卻勝似牛郎織女,位於康巴什的鄂爾多斯婚禮文化園也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秋色,在這個適合旅行的時候四處轉轉,說不定你的那個他(她)就在橋的那邊等你。
  • 秋之美:秋風,秋色,秋思
    作家王小波曾回憶起秋風帶來的漫長,他這樣寫道,「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隊時,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長得走不完……路邊全是高高的楊樹,風過處無數落葉就如一場黃金雨從天頂飄落……我心裡一蕩,一些詩句湧上心頭。就在這一瞬間,我解脫了一切苦惱,回到存在本身。」疏疏秋風,生死就這樣直觀地飄落在我們面前,於是生命和時間變得極快極慢,思索不由自主往深處裡探尋,回到最初的懵懂。
  • 靈谷獵秋,南京靈谷寺進入最佳賞秋時期
    過了立冬,南京才真正進入賞秋最佳時期。金陵的秋色從來都是不吝潑彩,但又太過短暫。南京的賞秋勝地千千萬萬個,在這短短的一個月裡,秋天將最美的秋色幾乎都撒在了紫金山(也叫鐘山),石象路佔一些,靈谷寺佔一些,美齡宮佔一些,燕雀湖佔一些,流徽榭又佔一些。其中靈谷寺的秋一定不能錯過。
  • 周末去哪兒玩:尋繽紛秋色 賞京西彩葉
    北京的秋景最美,凡彩葉所在之處,是最令人神往的,您只需拿起相機,無需對焦,任取角度都是繽紛秋色。尋秋賞葉的季節稍縱即逝,無論如何,您都應該專程去感受下漫山的京西彩葉,哪怕只有一次。  賞秋時間: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  景觀地址:房山區周口店鎮黃山店村北  交通路線:乘房32路,下車步行400米即到。
  • 愚園,又一處賞秋好去處
    愚園·秋色入秋的愚園暗藏了很多驚喜紅楓似火、碩果滿園落葉滿階,霜楓似錦又是一處秦淮賞秋好去處~位於老城南的愚園,是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達後裔徐傅的別業,後為清代名人胡恩燮購下重建,又被稱之為胡家花園。
  • 北京秋天去哪玩?市區最適合親子,情侶賞秋的地方都在這裡了!
    老舍說: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秋高氣爽,出去遊玩無疑是最正確的,但去遊玩也一定要有目的選擇景點,接下來就給大家推薦8個北京市區內,做公共運輸工具就可以去打卡的的最美秋色景點。故宮市區要推薦的第一個肯定是故宮,北京成了北平,那故宮也美成了紫禁城。
  • 去東京賞銀杏,去巴黎賞梧桐,接著還想去……
    上海的秋雨,打落下了一片片梧桐,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秋天帶來了滿樹的銀杏、楓葉、白樺,在漫長的白色冬季開始之前,把握時機去感受世界上不同國度的秋色。東京賞銀杏希望的承載者從平安時代到明治時代初,歷時一千多年的京都,受盡了大自然的恩寵——春看櫻花,秋看紅葉,每逢入秋,京都1800多座寺廟的紅楓成為最美的城市標誌,很多慕名前往的人,都用一張張相片記錄下這個最美的秋季。
  • 「嵐山本線」站名與秦始皇有關?
    來京都總不忘要搭上「嵐電」來場一日小旅行!「嵐電」即「京福電車」的暱稱,擁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是運行於京都市中心、嵐山以及北野一帶的路面電車,途經京都發展的歷史重鎮以及數個世界文化遺產。快速認識嵐電嵐電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行駛於四條大宮與嵐山間的「嵐山本線」,另一條是北野白梅町與帷子ノ辻間的「北野線」。從1910年(明治43年)通車以來,是京都唯一持續運行100年以上的路面電車,也是目前為止日本全國十多個城市仍在運行的路面電車當中的老將之一。
  • 紅楓漸濃時,賞秋正當時
    自明代以來就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棲霞丹楓」是棲霞山吸引遊人的主要景致,每到深秋,漫山紅遍,猶如晚霞棲落。魔幻的重慶有著魔幻的森林,山王坪擁有10萬畝的森林,每到秋季,這裡的森林就有兩種顏色,一邊是綠色,另一邊則是深紅色。有人說不登山王坪,枉為重慶行,從上俯視山王坪,萬畝林海裡自由生長的樹木細密整齊地插在山中,層層交織又明確界限的色彩驚豔眼球。
  • 秋意濃看最燃紅楓是去日本or加拿大?看完這篇就可以決定了
    9月後,葉片褪去葉綠素,花青素的紅、胡蘿蔔素的黃,妝點出秋之絢爛。這也是人們心中最愛的秋日光景。  要說楓葉之國,逃不開加拿大還有深諳楓之美的日本。  更喜歡庭院之楓,還是山川之楓,看完你再決定。
  • 秋色繽紛 渝中區這些最佳賞秋地點你打卡了嗎
    枇杷山公園還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特色,園內植被豐富,一人才能懷抱的黃葛樹隨處可見,園內還打造有定時開放的盆景園,是一個登高賞秋的好去處。趁著空閒時間,相約家人一起去走一走,用心去感受渝中秋意!原標題:秋色繽紛 渝中區這些最佳賞秋地點你打卡了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
  • 賞秋必去之11——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 KBCC 供導讀:位於臺灣屏東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是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及其愛好者的天堂,也是世界秋海棠收集、保育和研究中心之一,更是iBegonia迄今為止最重磅推薦的賞秋場所,這裡有太多讓你嘆為觀止的東西,一個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 杭州最美的秋—城隍山腰,合吾山房,品茶賞桂
    「說到秋色,江南的秋色很濃鬱,氣勢上或許不比北疆內蒙,但是姿色上仍是很美的,小家碧玉的靈動美,恬靜美,這種美是江南獨一份的,杭州則是江南之最。」— 這是來杭州前,讀到的一篇文章對杭州秋色的描述。當時正逢午後,一縷縷陽光透過微黃的樹葉灑到了上山的石階上,讓整個上山的石階光影斑駁,如夢如幻,微黃的樹葉因為夕陽的照耀,也變的別有一番秋的韻味。這時,一陣細風吹過,微微搖晃的黃葉,時不時遠處飄來的桂花香,美景加美味,真是錦上添花,讓人流連忘返。心想,這不就是杭州最美的秋色嗎?
  • 何必去日本京都賞楓葉,金陵第一明秀山賞秋一日遊攻略
    其實秋天並不是那般的「悲寂寥」,用心去發現秋天的美,也會不由自主的讚美「我言秋日勝春朝」!每到深秋,尤其是楓葉紅了的時候,日本京都成為世界賞楓的首選之地。但是京東太遠,也並不是只有它才有楓葉可以賞。好像每一次到了秋天都會有人說,「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當你來到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的金陵第一明秀山—— 南京棲霞山之後,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也會追加詩人劉禹錫的後一句「我言秋日勝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