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麗珍 通訊員 樓劍平
大概誰都沒想到,頭盔有一天也會成為搶手貨。
生產頭盔的廠家,門口貨車排隊連夜搶貨;網上隨便掛著的頭盔訂單,一下子被拍十多單;甚至有人拿頭盔做文章,出現了新騙局,義烏警方發出了預警……
義烏市場上的頭盔商家。
頭盔剛爆紅,義烏有人就被騙了錢
頭盔為什麼突然之間爆紅了?和一個規定有關。
近日,「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計劃在全國推行,浙江省也在5月15日下午審議通過《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及搭載人應當佩戴安全頭盔,違者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以警告,可以並處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該規定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
義烏警方注意到,不少原先賣口罩的人又在朋友圈開始賣頭盔了,原本這也沒啥,但沒想到,新的騙局很快就出現了。
5月16日晚上,租住在義烏市稠江街道龍回一區的汪先生通過微信群加了一個「賣頭盔」的人為好友,對方以「意向金」為由,騙走汪先生2000元錢後「失聯」,後其向義烏市公安局稠江派出所報了案。
「目前各種微信群、朋友圈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哪裡可以買到頭盔,由於很多人想採購頭盔,於是便出現了詐騙坑人的不法分子,與口罩詐騙如出一轍。」辦案民警介紹,騙子往往手頭沒貨,卻故意製造緊俏行情,利用訂貨周期行騙,讓你先打款交定金,「約定」一個月後發貨,到頭來預付款就打了水漂。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5月18日,義烏市反虛假信息欺詐中心發布警情通報,僅5月17日、5月18日兩天,就接到有關購買頭盔被騙的警情12起。
頭盔廠家門口貨車連夜排隊,開了20多年廠這麼火爆還是頭一回
頭盔市場是不是真的這麼火爆了?浙江泓鑫頭盔是一家專門生產頭盔的企業,工廠在溫州,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開有店面。
從父輩算起,工廠已經經營了20幾年,在義烏開店也10多年了,但這麼火爆的現象,老闆胡隆強還真的是第一次見。
「訂單應該是從4月份開始增長的,一開始還有能力接單,但是後來發現,一天幾十個單子,幾萬隻頭盔,超出了我們的生產能力。」胡隆強的工廠,一天正常產量在五六千隻,現在除了老客戶,還有很多新客戶找上門,「哪怕我廠裡能增加產量,配件也不夠用。」
生意人,訂單多是好事,但短時間暴漲卻讓人高興不起來。
「配件要去其他地方進貨,漲價也很厲害,而且不一定搶得到。」原本出廠單價20多元的頭盔,因為配件漲價,單價也漲到了三四十元,「現在就是有多少配件,生產多少頭盔,基本只能保證日產2000多隻。」
如今,胡隆強在義烏的店面已經暫停接單。多的時候每天上百個客戶來下單,根本不敢接。現在不少客戶都是直接來廠裡搶貨,每天的出貨遠遠不夠分。「他們最早幾點來搶貨?都是直接在廠門口漏夜排隊,都在貨車上過夜,多的時候有七八輛車在排隊。」
義烏市場上的頭盔商家。
義烏賣頭盔的老闆,微信已經「被加爆了」
在義烏商城的網購平臺「義烏購」上,小時新聞記者搜尋關鍵詞「頭盔」,跳出相關商鋪有32個,但找了十多家,一個個打電話,基本都是剛打通就被摁掉,或者直接顯示忙音。想要加老闆的微信,也顯示「對方被加好友過於頻繁,請稍後再試。」
「哪裡敢接電話,根本無貨可發。」小時記者好不容易聯繫上了一位賣頭盔的老闆,他的語氣中滿是無奈。
在義烏購上,記者找到一家名叫「嘉悅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店鋪,也有頭盔銷售,交易記錄顯示,從5月8日至今,一共有16單,而拍下價格從最初的15.5元,上漲到了如今的42元,拍下的數量,也從幾十隻漲到了3000隻。其中除了兩單是5月15日之前拍下的,剩餘14單都是5月15日之後的單子。
5月18日,店鋪還收到了一個差評:為啥給我私自退款?量少不發貨唄。
「不是不發貨,是根本發不出貨。」這家店鋪的老闆對記者說。他本來是專業生產球類產品的,頭盔只是掛在網上附帶賣一賣,誰知道一下子被拍下了這麼多單子。
但現在這種情況下,接到頭盔訂單並非好事。
「現在想要接單很容易啊,一天上萬隻都能接到,問題是有貨嗎?我們從廠家那裡根本拿不到貨,產能跟不上。」不要說義烏本地的工廠拿不到貨,老闆連安徽的工廠都去問了,大家都是生意場上的老朋友了,但也被一口回絕:發不出貨。
「搶不到貨,就會一直漲價,以前一隻頭盔出廠價只十幾塊錢吧,現在都要漲到四十幾塊了。」這位老闆說。
據他回憶,類似的情況,去年義烏也曾發生過。當時,義烏先行出臺規定,騎電動車必須要佩戴頭盔,「以前一天賣不了幾隻頭盔的,那時候也批量接到了訂單。」
但是,現在這波行情,比去年猛多了,這位老闆甚至用了「太誇張」這樣的詞。
他的店鋪裡,客戶拍下的那些單子,也只能想辦法一一取消訂單。
從瘋狂的口罩,到瘋狂的頭盔,覺不覺得這樣的套路很熟悉?
義烏警方不得不給大家「潑潑冷水」,不僅要警惕頭盔買賣騙局,切莫跟風,不要盲目給陌生人打款,更不要拼命壓貨囤貨。一旦涉嫌違法犯罪,擾亂市場和社會秩序,警方必將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