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口罩的外貿生意很好做,但市場不可能一直瘋下去。
3月27日,一上午的時間,郟春芹發掉了幾百張名片,微信新添加了100多位聯繫人。這100多人裡,有外籍商人、有外貿公司採購員,還有帶貨主播。他們出於同一目的而來:買口罩——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知道,這位義烏女老闆3月初才造出了第一片口罩。27日當天,為期15天的義烏2020防疫商品對接會在義烏國際商貿城拉開帷幕,據統計,活動首日累計客流達2.7萬餘人次。
郟春芹自己也沒想到,有一天她不僅銷售,甚至還造起了口罩。做了整整20年生意,郟春芹賣過很多東西,但是口罩從來不在其列。
隨著海外疫情的變化,以口罩為代表的防疫物資的外貿需求量急劇攀升。面對國際市場的巨大需求,一群本就熟悉外貿行業和小商品製造業的義烏老闆身段柔軟,在行業之間閃轉騰挪,追逐非常時期的非常商機,郟春芹亦是其中之一。在這場特別應景的對接會上,這批忙得不可開交的商人一致認為,當下口罩的外貿生意很好做,但市場不可能一直瘋下去。
郟春芹近照
半路出家
3月27日,義烏國際商貿城4區市場一樓熱鬧非凡。義烏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防疫商品對接會旨在服務全球採購商和國內經銷商,發揮義烏在全球日用商品配置中的樞紐作用,搭建防疫物資供需平臺。
對接會的54個參展商除了義烏當地,有來自浙江其他城市乃至河南、福建等地的生產經銷商。雖然義烏是世界小商品之都,但是義烏專業從事醫療防疫物資領域的企業數量卻非常有限。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此番參與對接會的義烏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像郟春芹這樣半路出家的。
過去的兩個多月裡,這種臨時轉行並不鮮見,全球範圍內,紡織企業做口罩和防護服,汽車企業參與生產呼吸機,都已不是新聞。在義烏,當浪莎這樣的紡織行業巨頭也闢出生產線製造口罩,小體量企業的陸續跟進就顯得不足為奇。在外貿生意受影響的大背景下,造口罩、賣口罩對於大小老闆們而言,不僅是自救的手段,也可能是逆勢翻盤的機會。
郟春芹選擇做口罩生意的契機,卻是因為老同學打來的一個電話。
1983年出生的郟春芹是浙江台州人。浙江多行商,雖然平日裡散落在五湖四海各自奔忙,但是每年春節期間一聚,是她和中學同學的慣例。1月22日,郟春芹結束了一年的生意回到了台州。彼時,疫情已見苗頭,同學們商量後決定,取消今年的同學會。
「我們有個同學是在武漢做生意的,比我早兩天回台州。我從義烏回來之後特意給她打了個電話問問情況,她說都挺好的,就是稍微有點咳嗽。」郟春芹萬萬沒有想到,正月初二,這位同學主動給她打來了電話。電話裡,對方向郟春芹簡短地陳述了一個事實,順帶提出了一個請求:「我確診了,能不能幫我家裡人弄幾個口罩?」
郟春芹掛掉電話,整個人都懵了:「先是覺得有點害怕,原來病毒離我們這麼近,身邊熟悉的人居然確診了;然後覺得有點幸運,如果我早回來幾天,如果同學會沒有取消,我可能也中招了。」
種種複雜的情緒裡,還摻雜著焦慮。對於同學的請求,郟春芹愛莫能助:全城斷貨,口罩上哪裡去找?
郟春芹在店鋪
料定有賺
經商多年,郟春芹手上不缺人脈和資源。但是疫情來勢洶洶,她很快發現根本找不到口罩貨源。既然外面買不到,乾脆自己造。郟春芹立馬就想起了自己在金華市浦江縣參與投資的那家襯衫廠,她突發奇想:同是紡織品,只要引入流水線,口罩一樣能造。
合伙人同意了郟春芹的提議,隨即便開始尋找有資質的口罩生產商進行合作。1月末,義烏方面要求在湖北、浙江溫州台州經商人員暫緩返回義烏,疫情中斷了一些人脈資源,但她直覺,事不宜遲,口罩的生產必須安排上。幾經物色,郟春芹與合作夥伴最終敲定了一家廣東廠商,向其訂購了3條口罩流水線。在支付了不菲的訂金後,郟春芹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商人逐利,郟春芹並不諱言。2015年,郟春芹入股了浦江的襯衫廠。工廠的產品主攻中東市場,生意一直以來不鹹不淡:「有固定的客戶群,經營狀況還算比較穩定。」放著現成的生意不做,轉行造口罩,郟春芹料定可以賺錢。1月底2月初,郟春芹認為此後的兩到三個月,國內對於口罩的需求必定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國人在經歷了這一輪疫情後,可能會逐漸養成戴口罩的日常習慣,疫情平息後,口罩也將有望成為消費者的剛需,繼續長賣。
與郟春芹的轉行進程同步,國內的口罩產能加速提升,大量企業的擴能、增產以及轉產。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安全健康防護用品委員會會長雷利民曾表示,2月底全國每天生產各類口罩數量達到1.8億隻,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僅國內一個口罩大市的日產能,可能就超過了5000萬隻。統計顯示,1至2月,國內4000餘家企業的經營範圍增加了口罩這一類目;3月至今,則又新增經營範圍包括口罩的企業5000餘家。造口罩的浪潮下,郟春芹的跨界轉行微不足道,卻也彌足珍貴。只是郟春芹沒有想到,她生產的口罩最終走出了國門。
3月2日,在苦苦等待了近一個月後,郟春芹訂購的3條流水線終於有一條到貨。郟春芹開始造口罩了。
對接會首日,累計客流達2.7萬餘人次。四區市場久違地熱鬧了起來。於量 攝
撞入藍海
流水線開工當天,郟春芹就在微信朋友圈裡打起了廣告。她曬出自家產品的圖片,並配上大段文字,其中寫道:越早下單,越早有貨,越早可以復工賺錢。郟春芹還添上了這麼一句:這是一場全球戰疫,全世界都需要它。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構成全球性大流行。隨之而來的,是世界各國巨大的防疫物資缺口,一些國家已陸續發布防控物資監管的臨時或緊急措施,放寬準入要求。反觀國內,3月初,線上線下渠道的民用口罩也陸續上架。在這個時候「入局」的郟春芹,誤打誤撞一腳踩進了外貿口罩這片藍海。
生意自己找上了門。聽聞郟春芹的襯衫廠購置了口罩流水線,就有義烏當地的外貿公司迅速與她取得了聯繫,並迫切地表達了下單意願。郟春芹說,看到這些外貿訂單,她心情複雜。且不論自己的流水線目前僅有一條,即使訂購的3條流水線全部到位,工廠產能全開亦不足以應付這些訂單需求。
放在眼前的生意不做,不是郟春芹的風格。自家產能不足,就找同行合夥「拼個單」。郟春芹說,現在義烏市場上體量相對大一些的口罩訂單,往往都是由若干個小廠拼出來的:「當然我們也會跟客戶說清楚,這一批貨未必出自同一家工廠。能接受的話就下單,不能接受就算了。」
都說同行是冤家,但是非常時期同行間的互相合作,在郟春芹看來,是生意人的常規操作:「我們浙江人做生意,不光有魄力,而且團結。有難大家一起扛,有錢自然也要大家一起賺。」
3月27日起舉行的對接會,給了郟春芹和同行們更多直面市場的機會。席老闆來自寧波,做的是服裝五金外貿生意。對於口罩,席老闆坦言自己是徹徹底底的外行。自2月開始,熟悉的南美客戶就一再向他詢問,是否有口罩的貨源。「我一個做拉鏈的,哪裡懂這些?」看到對接會的消息,席老闆來到義烏碰運氣。都沒怎麼逛,他就在郟春芹的展位爽快地要下了兩箱現貨,作為樣品發往南美。
當下的口罩外貿生意,看起來很美。
郟春芹近照
謹慎樂觀
記者問郟春芹,對接會第一天究竟談成了多少訂單?即便戴著口罩,依然擋不住她滿臉笑意,眼睛彎成兩道月牙:「我也沒有數,反正不少。」
防疫物資成了「躺著賺」的買賣。對接會上,一位額溫槍經銷商告訴記者,生意一年頂十年。對接會首日,現場成交867.3萬元,意向訂單7842.33萬元。市場裡人頭攢動,一位前來找貨的採購商操著北方口音在電話裡說:「這裡就跟廣交會似的!」
但郟春芹自知不能期待太多,她的理解樸素而又一針見血:「市場不可能一直瘋下去啊。」
17歲開始經商,郟春芹在河南賣過體育用品,在雲南開過木雕工廠,在義烏和丈夫一起擺過攤。如今,她的主業則是珠寶玉石、天然根雕和進口商品。郟春芹並不否認自己轉行造口罩是一種投機,在她看來緊追市場恰恰是生意人的本分。
郟春芹還記得17年前的「非典」,當時,她和丈夫剛從篁園市場搬進新落成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市場,小夫妻的生意計劃也被打亂,在那個電子商務方興未艾的年頭,郟春芹和丈夫每天對著空蕩蕩的市場,無奈地給客戶一次又一次撥去電話。
「那時網上做生意想都不敢想。哪像現在,有微信,有直播,還有各種雲。『非典』都扛過去了,現在還扛不過去?」對於前景,郟春芹是樂觀的。更何況,抓住了非常時期帶來的非常商機後,她的樂觀有了底氣。
3月27日一早,對接會尚未正式開始,郟春芹就拍下幾張現場照片,發了條朋友圈:小姐姐今天在這裡。
長馬尾挑染出紫綠二色,帶亮鑽的美甲也略浮誇。雖然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郟春芹在微信朋友圈裡始終自稱「小姐姐」。她每天發朋友圈的頻率驚人,內容幾乎都是自家產品的廣告。她說,生意人都是一路苦過來的,凡事都習慣親力親為。如今涉足社交電商,發廣告自然也要自己動手。
就在記者截稿時,郟春芹發了條朋友圈,又一條口罩生產線到貨了。在義烏這個巨大日用商品市場,小姐姐郟春芹和所有活躍在此的商人一樣奮力追逐著財富,臨時轉行終究只是一段小小插曲。待市場的驚濤駭浪退去,「賣口罩的小姐姐」是變回「賣玉石賣木雕的小姐姐」?還是把口罩變為常規庫存?只有新的浪潮能告訴我們,也告訴「小姐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