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

2020-12-16 騰訊網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族譜3000多年的發展史,也是歷史不斷推進、演化的過程。在先秦時,社會上就流傳有《世本》等譜學通書,主要記載從黃帝到春秋時期「帝王」、「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記載帝王的都邑、製作、諡法等。

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

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門閥盛行,做官和婚嫁都很重視門第,家譜就成了身份地位高低的重要信息來源。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

隋唐五代後,世族新貴和有識之士帶頭私修族譜,修譜從官方開始流行到民間。

明清時期,統治者鼓勵老百姓編修族譜,於是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風氣。

發展到現代,現代文化和社會變遷的衝擊使得族譜逐漸不被人們所重視,以致想修譜也找不到門路,想尋根,也不知道去何處尋!

我們知道,修譜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不僅要有一腔熱忱,還需要科學系統的指導!我們列出了修譜的具體流程和編修的結構和內容,也算是族譜編修的框架,接下來,我們會一步一步具體詳細的給大家列出修譜的具體操作。

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中國人的姓氏源流大多很古老,假如沒有古書和舊譜的記載,後人就很難考究的很清楚。

認清自己的姓氏來源,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將族系根源流傳千百年。

中國姓氏在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如: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複姓改為單姓等,姓氏變得更為複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

《家譜》中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它的目的也在於「明世次、別親疏」以及考訂姓氏源流。《家譜》均有記載姓氏的一- 章,以敘述家族得姓的來源,或是家族因某種原因改姓的歷史。所以《家譜》中的姓氏源流就變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統的證明文獻。

如何查詢我們的姓氏源流呢?

1.網絡資料庫查找

中國大概有620多個姓氏,而有收錄的族譜就有200多萬冊,涵蓋各個姓氏各個分支,有些族譜雖然沒有詳細到各村各戶,但姓氏祖先來源都詳實可靠!

2.當地圖書館或博物館查詢

一般圖書館都有館藏的族譜,查找姓氏源流也都有據可查。

3.百度等搜索網站

百度查詢比較方便,但信息有實有虛,還要經過查證比對,比較麻煩。

查詢到前五代的姓氏源流,要詳細到村戶就需要走訪老一輩的人口述或者其他記錄了。

建議:在編修族譜的時候,姓氏源流要詳細記述入閩入粵等時間路線、派系,以及遷徙外地的情況,詳記本支,略記他支。

如有不詳實之處,還望各位族人和讀者朋友在留言討論區指導、建議!

相關焦點

  • 清朝貴族八大姓氏,如今改姓了啥?看看族譜,或許你也是貴族後裔
    中國人最重視家族,而一個姓氏是了解這個家族最重要的切入點,因為中國人都是有家譜的,尤其是一些大家族,可以按照族譜排除家族地位,外人更是可以根據族譜看出你家的顯赫,雖然到了現代,大家已經不太在意這件事情,但是我們看影視劇,尤其是清宮戲還是會好奇,這些姓氏如今怎麼都沒聽過呢?
  • 族譜編寫採用哪些格式(體例)•學習族譜知識(三)
    絕大多數族譜都有譜論專章,一般是摘錄前代碩學名儒的譜說、譜論、譜議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以告誡族人。5、恩榮錄:又稱恩倫錄、褒頌、誥勅、賜諭、告身等。7、族規家法:也稱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 、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範、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是姓氏家族成員共同制訂的、用以約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法族規的具體內容包括忠君、孝親、祭祖、禁賭、財產繼承、約束婦女等。8、姓氏源流:「敘本系,述始封。」這中國族譜素有的傳統。
  • 泉州常見的門匾背後的故事:衍派是姓氏的源流,傳芳是銘記的歷史
    隨著姓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就出現了以各姓氏名門望族發祥地的郡名作為郡號的由來。此外,一個大家族日久人眾,或是遇到天災連年之時,族人就會因遷徙流離,而散布各地。於是就有了在「總堂號」之下,再加入「分堂號」名稱的方法。「總堂號」代表家族(姓氏)的發祥地,寓後人以不忘本源,「分堂號」則是族人遷徙至新地,成為當地有名望家族後,以該地的郡號作為堂號,「總堂號」和「分堂號」則統稱為「郡望」。
  • 百家姓王、李、張人口前三,姓氏的歷史源流有什麼故事?
    為了說清楚這個事,先給大伙兒說說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這個王、李、張三大姓它的源流有密切關係。姓氏最開始形成,主要目的就是明貴賤、別婚姻,這一點在古代文學當中都有體現,比如元代名劇《西廂記》張生和崔鶯鶯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便足以反映姓氏尊卑的觀念是多麼的根深蒂固,張生一上臺就自報家門,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先人曾拜禮部尚書;崔鶯鶯出場時也聲明自己是博陵崔相國之女,以現代觀點看來,兩個人的家庭也稱得上地位相當,但是在當時,儘管張生是高官之後,後來也考中了狀元,就因為他姓張,所以愛情路上困難重重
  •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陳氏委員會第五屆會長辦公會今天舉行
    新年伊始,在庚子年新春即將到來之際,2020年1月12日上午,來自省內外各地的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陳氏委員會的正副會長、監事長等近百人,在玉湖祖祠附近的名流大酒店召開第五屆二次會長工作會議,莆田市陳氏委員會玉湖祖祠理事會承辦了這次會議。
  • 安溪陳氏族譜源流
    陳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5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4.35%。據2004年12月安溪縣人口統計資料表明,安溪陳氏共147321人,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一位,分布於全縣24個鄉鎮。其中,龍涓鄉最多,20900人;長坑鄉居二,19167人;金谷鎮第三,13453人。
  • 內坑姓氏|晉江鍾姓源流——內坑鎮霞美鍾氏源流
    漢桓帝時有鍾皓,為中郎將,升司徒。當時與陳實、荀淑、韓韶四人同被推為「穎川四長」,「一代人師」。 福建鍾姓始祖嶸公字仲偉,為南朝穎川人,公元530年由河南入閩,為晉安王記室,居三山(福州)。他的孫子散居閩之各地,以龍巖、漳州為最。安溪盛富鍾氏始祖鍾德公由宋代徙汀州遷入。安溪善壇鍾氏由廈門鍾宅遷入。
  • 中國「最長」的姓氏有20個字,考試時怎麼寫?其實很好解決
    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姓氏的演變進入封建社會之後,隨著各王朝的統治,複雜繁多的姓氏漸漸被統一起來,各姓氏的族譜也慢慢傳承下來,演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百家姓」。不過,除了百家姓之外,還有少數極為罕見的姓氏鮮為人知。
  • 姓氏族譜——今天說說族譜中的「堂號」是怎麼回事?
    歷來每個姓氏、每個宗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堂號的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在中國宗法社會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一、堂號分類堂號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號,如王氏「三槐堂」、趙氏「半部堂」等;另一類是沒有姓氏特徵的堂號,如「世德堂」、「崇本堂
  • 「修譜說」族譜中的核心內容世系表,怎麼編才符合修譜規範呢?
    二、世系表編寫注意事項1、在舊譜的基礎上增補,保持內容的完整性續修族譜一定是在舊譜的基礎上,舊譜中的世系表最好不要變動,發生變化的應該及時補充,比如:已經去世的上輩人補上死亡日期、年齡和墓地位置等;舊譜中未出嫁現在出嫁的
  • 中國的何姓是怎麼來的?原來何、韓本一家
    何韓本一家今天大多數何姓家族保存的族譜、宗譜,以及唐代人寫的《元和姓纂》、宋朝人寫的《通志·氏族略》等多數姓氏書都認為何、韓為一家。這種觀點不僅被寫姓氏書籍中,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被運用。如唐代大文豪韓愈,就是這觀點的重要實踐者。韓愈曾為名叫何堅的進士所作詩文集寫序。
  • 河北邱縣姓氏統計及部分姓氏來歷
    漢宣帝地節三年縣境置平恩侯國,轄3千戶,12,821人。據考,時村落有南辛莊、段寨、申兒寨、邱城、張村、聶山固、雨【禹】莊、布固、大省莊、南營、古城營、花臺、漳逯、石佛寺、大河套,、小河套、黃河套、小屯、臨河、香城固、西留善固等。之後或因境遇並析,或因天災人禍,人口時增時減。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內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等; 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俗稱:「譜堂」,包括「總世系圖」和「世系年表」。
  • 族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如果按照人口的自然增長規律,那麼,中國現在應該有數百億,甚至上千億人口才行(不考慮資源供給問題的話),可為什麼過去幾千年,中國的人口很難超過一億呢?我們可以從族譜上找到答案。外教會在黑板(白板)上畫自己的家族樹(family tree),他們會把父親,母親的兄弟姐妹都寫上,然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直往上,他們最多能畫出五層,黑板(白板)就寫滿了,也因為不像中國有曾祖,高祖,幾十祖一類的稱呼,他們只能用一連串grand去表示。這是他們的族譜的表述方式,把父系和母系都記錄清楚。
  • 漢族人對姓氏這麼重視,為何滿族人把姓氏改來改去
    滿族人因為早期沒有文字,所以姓氏的信息並沒有保留下來,所依賴的信息都是中原王朝以及朝鮮等記錄的信息。隋唐時期,滿清先祖靺鞨人曾經幫助高麗抵抗過隋朝,但是被隋朝打敗之後,靺鞨人的首領也一同歸順了隋朝,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關於他們姓氏的記載。隋朝滅亡之後,靺鞨人就歸順了唐朝,後來還曾賜李姓。
  • 南安姓氏 | 家門口的「衍派」「傳芳」,你們了解多少?
    靈王廿二年(公元前550年),京師洛陽附近的谷、洛二水泛濫成災,威脅王宮,靈王準備派人壅塞二水,太子晉力陳不可,主張應像大禹治水那樣,順其自然,因勢利導。這本是一個好主意,但靈王聽不進,還將太子晉廢為庶人(黎民百姓)。《新唐書 宰相世系》記載「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如今,天下絕大多數王姓人,都尊奉太子晉為祖先。
  • 百家姓中這五個姓氏最冷門,其中一個聽起來像在罵人
    儘管姓氏多有的時候諧音還不同字,但每個背後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追根溯源還可以找到他們的祖先,可是有些姓氏就比較奇怪了,除了字面意思無法讓人理解,就連叫起來也如此拗口,就像下面這五個。第一個是「死」。這個姓氏很少有人知道吧?
  • 熱烈祝賀《段氏族譜》電子版、微信版順利完成交接!
    交接資料2020年12月18日,京兆段氏家族代表人段才強、段子友、段定建等宗親到訪北京九親文化重慶分公司,北京九親文化重慶分公司市場部經理陳夢雙進行了接待並成功交接《段氏族譜》電子版、微信版資料,標誌著《段氏族譜》編修的圓滿結束!
  • 「修譜說」如果不知道這幾個修譜禁忌,修譜等於白修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根據史實考證姓氏來源和家族興替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的方法應該是查詢本族祖先和名人的生平事跡,以人物的生活軌跡為線索,時間空間展開探索,客觀敘述。四、生人不立傳,寫傳要客觀 族譜中有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家傳,是用來記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績人的事跡的文體,是一種正式的傳記。「傳記」記述了一個人一生的功績品德,從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貢獻,到對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業績。
  • 《滴天髓》中的「八字源流」是什麼?要如何尋找?
    《滴天髓》中有一章叫做《源流》,關於這一章的內容,我起初讀的時候就犯糊塗,今天讀起來還犯糊塗。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我犯糊塗,《滴天髓》中所說的「源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何處起根源,流往何處住?機括此中求,知來亦知去」,這是《滴天髓》中關於「源流」的論述。對於《滴天髓》中的這段話,託名「劉伯溫」的註解中有兩個例子,但這兩個例子中有一個卻並不精當,這個不精當的八字我下文會詳細說明。我們先來看看比較準確的範例八字,來了解下八字的「源流」是怎麼回事。對於「八字源流」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個五行的幹支數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