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族譜3000多年的發展史,也是歷史不斷推進、演化的過程。在先秦時,社會上就流傳有《世本》等譜學通書,主要記載從黃帝到春秋時期「帝王」、「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記載帝王的都邑、製作、諡法等。
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
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門閥盛行,做官和婚嫁都很重視門第,家譜就成了身份地位高低的重要信息來源。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
隋唐五代後,世族新貴和有識之士帶頭私修族譜,修譜從官方開始流行到民間。
明清時期,統治者鼓勵老百姓編修族譜,於是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風氣。
發展到現代,現代文化和社會變遷的衝擊使得族譜逐漸不被人們所重視,以致想修譜也找不到門路,想尋根,也不知道去何處尋!
我們知道,修譜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不僅要有一腔熱忱,還需要科學系統的指導!我們列出了修譜的具體流程和編修的結構和內容,也算是族譜編修的框架,接下來,我們會一步一步具體詳細的給大家列出修譜的具體操作。
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中國人的姓氏源流大多很古老,假如沒有古書和舊譜的記載,後人就很難考究的很清楚。
認清自己的姓氏來源,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將族系根源流傳千百年。
中國姓氏在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如: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複姓改為單姓等,姓氏變得更為複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
《家譜》中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它的目的也在於「明世次、別親疏」以及考訂姓氏源流。《家譜》均有記載姓氏的一- 章,以敘述家族得姓的來源,或是家族因某種原因改姓的歷史。所以《家譜》中的姓氏源流就變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統的證明文獻。
如何查詢我們的姓氏源流呢?
1.網絡資料庫查找
中國大概有620多個姓氏,而有收錄的族譜就有200多萬冊,涵蓋各個姓氏各個分支,有些族譜雖然沒有詳細到各村各戶,但姓氏祖先來源都詳實可靠!
2.當地圖書館或博物館查詢
一般圖書館都有館藏的族譜,查找姓氏源流也都有據可查。
3.百度等搜索網站
百度查詢比較方便,但信息有實有虛,還要經過查證比對,比較麻煩。
查詢到前五代的姓氏源流,要詳細到村戶就需要走訪老一輩的人口述或者其他記錄了。
建議:在編修族譜的時候,姓氏源流要詳細記述入閩入粵等時間路線、派系,以及遷徙外地的情況,詳記本支,略記他支。
如有不詳實之處,還望各位族人和讀者朋友在留言討論區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