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2020-12-16 騰訊網

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內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等;

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俗稱:「譜堂」,包括「總世系圖」和「世系年表」。年表行傳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世一抬頭」原則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結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

第三部分為附錄,俗稱「譜尾」。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跡;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從字面來看,宗譜、族譜和家譜是有很多不同的,順序上也是從大到小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三者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許多時候都已經將其看為同一件事物了。

什麼是宗譜?

宗,本義為祖廟。《說文》釋:「尊祖廟也。」漢賈誼曰:「流派所出為宗。」又《禮喪服小記》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為小宗。」所謂別子,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這裡可釋為別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別子之後裔稱其上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什麼是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於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什麼是家譜?

古釋:「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又「家,謂一門之內」。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一直系內的本家之譜。漢以前,見之於正史載錄的譜牒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如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至漢,以「世本」為書目,專門記錄姓氏、世系、居、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屬譜牒的籍名多樣,如:家傳、家紀、家記、家史、世系、家牒、譜記等。

按正史《隋書》載,首先出現在正史載錄中有「家譜」冠名一書的為「楊氏家譜狀並墓記」。隋之後,在《新唐書》中,以「家譜」冠名的才真正開始多起來,如「謝氏家譜」、「薛氏家譜」、「顏氏家譜」、「李用休家譜」等。

按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漢書藝文志是秦漢以前著述的總錄,隋書經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總錄。」那麼「家譜」一名的取用應在漢至南北朝時期。所以,有說以「家譜」為名始於宋代,是不確切的。

作為家譜,本應為一直系之本家譜。但後來,絕大多數是凡同一區域內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後裔的共同譜牒統稱為家譜。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別的。

什麼是支譜?

顧名思義,支是主幹之外的分支,意屬為同祖之下分衍的眾多後裔,而後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謂支譜,就非常明確了它的譜牒定位,即局限在該祖這下的一個獨特分支。

形成或成為「支譜」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擇業、遷徙等原因,游離在原宗地所發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譜」,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屬某宗之下的一個分支。支譜仍屬於族譜範疇。總之,同宗不同族;同族不同支,同支不同家。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黃同心,華夏一脈;血濃於水,葉落歸根。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更是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並論。

中國的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於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文傳」是更詳細地記載先人的事跡;「文藝」更是家族文化的標誌內容。一部家譜是家族歷史、文化的傳承,能夠比較真實地了解當時的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了解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家譜是和正史、方志一樣重要的歷史典籍,是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相關焦點

  • 元朝至民國詹氏家譜收錄,詹家人必看!
    15、【武夷山】建峰詹氏宗譜:十卷,嘉慶25年(1820)纂修,始遷祖:詹子豪。珍藏處:中華詹氏譜牒博物館。17、【四川筠連】筠陽詹氏族譜:四卷,(清)詹會琳、詹會於等纂修,清同治七年,木活字本。珍藏處:四川筠連詹氏協會。18、【貴州畢節】二河詹氏族譜:一卷,(清)詹榮光纂修,清同治九年手寫本。珍藏處:畢節詹氏譜牒陳列室。19、【浙江金華】詹氏宗譜:二卷,(清)詹三德、詹金有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木活字本。珍藏處:浙江衢州市(存卷一)。
  • 家譜:中華文化特有種類
    譜牒是中華文化圈中特有的一個檔案種類譜牒是記載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跡的檔案,一般稱作家譜、族譜或宗譜。地方志與一統志的配合,使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地理現象資料得以保存,讓我們今天的歷史地理學術研究有很厚實穩妥的基礎。家譜的情況則有些不同。唐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立廟,只有皇族才有族譜玉牒。宋以後,高官名宦也立宗祠,修家譜,這雖然是僭越,但禮崩樂壞本是歷史正常的發展進程,再往後,就是禮下庶人,連普通老百姓也都開始修譜了。
  • 詹氏家譜 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就是家譜。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中國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於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
  • 家譜「攀附」、杜撰「現象探析與辨偽
    除了記載帝系及皇族繁衍脈絡外,更是體現出皇室不同等級所享有的權力。反映在修譜上,即是「行賤名惡有玷家聲者不書」的規則。家譜凡例中都規定了「不書」的標準,諸如不道、亂倫、亂宗、絕義、辱先等等,其結果是使得家譜中只見正人君子而沒有奸邪小人。許多家譜為了炫耀家族的聲望以提升家族的地位,甚或不惜杜撰世系、攀附顯貴而「自誣其祖」,以致在譜序上經常可以看到口誅筆伐的現象。如宋汪逵《玉山汪氏族譜序》:「或者妄引名族,自表於世者,誣祖之罪大矣!」
  • 徽州譜牒知多少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婺源明嘉靖二十八年修《詹氏統宗世譜》前序就寫道:「族譜不作,人倫之道不明,尊卑失序,禮樂攸,揆之風化,非小失也。」作為徽州的全郡要修如《新安名族志》等的郡譜,作為各縣要修如《休寧名族志》等的縣譜,作為各個宗族要修整個宗族的統宗譜,作為宗族的各宗各族要修宗譜和族譜,作為各房、各門、各家要編修或抄立支譜和家乘等,由此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家譜。
  • 族譜編寫採用哪些格式(體例)•學習族譜知識(三)
    漢代族譜進入全面發展時期,不但記事範圍擴大——既記人名(即世諡),也記得姓的起源;既記字號,對有官位者也記其官位,而且在表現形式上形成了三種形式:橫格制(分代分格按順序記載),以姓為單位,按得姓起源、世系、官位的先後順序敘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反映婚姻的綜合家譜和以世系圖表來表示世系的家譜。唐代,族譜的體例發展到以表示世次關係並以分代分格填寫的圖表為主,以敘述得姓源流、遷徙情況的文字敘述為輔。
  • 這家譜有你的名字嗎?
    註:用百度APP點擊[關注]右上角【耳機聽筒模式】就可以收聽了問:什麼是家譜?答:「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名稱各異,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集。而現今以「姓氏」為代表家譜、族譜、宗譜系統記載等!
  • 正確認識家譜世系人物中史料的真偽問題!
    在譜序中,常可見到名流碩彥撰寫的序文,如歐陽修、蘇洵、朱熹、文天祥等人的序文在各姓家譜之中最為常見。在為數眾多的名人譜序中,有相當數量其實並非出於名人之手,而是編譜者的假託與偽造。如民國《義門陳氏大同宗譜》收錄了一篇朱熹的序文,署「龍圖閣大學士朱熹晦庵氏拜書」,然而朱熹並未當過龍圖閣大學士。幾乎同樣的序文又分別出現在周肇豐《周氏合修宗譜》和泉州《劉氏宗譜》之中。
  • 【家譜隨筆】中國家譜概述10--世系
    近幾十年新修家譜,均按"男女平等"思想,無論男子、女子,都在家譜世系圖上有自己的位置,這是時代進步在家譜世系圖上的反映。世系圖從各家族的一世祖開始,依世次延續到編修家譜時的世次止,一般都有幾十代,有的甚至超過百代。在宋元以前,世系延續的圖表究竟幾世為一圖,並不規範。有的是十世一圖,有的是九世一圖。
  • 新時代家譜,女子入譜的標準格式是什麼?
    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家譜是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以人物為核心的歷史文獻。家譜不僅能體現出中國人尊祖敬宗的優秀品德,還能教育後輩子孫。鞭策後輩成才。隨著隋唐五代的結束,修譜之風逐漸在宋朝從官方流向民間,出現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局面。蘇洵和歐陽修兩人創立的家譜體例,開創了家譜體例之先河。
  • 數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譜文化
    因此,遷往赤峰的許多家族通過修篡家譜的方式,在寄託思念的同時,也大大方便了日後的認祖歸宗。赤峰孫氏族譜志乘譜牒,乃一方一地一族一家之史。如巴林左旗楊氏宗族、克什克騰旗新井田德功家、翁牛特旗沙布臺谷家等都有家族總譜,各支系立有分譜,草蛇灰線,伏脈千裡,尋根溯源,有憑有據。回族在赤峰生活的大姓馬家亦有家族總譜。目前,赤峰境內現存記載族系延續時間最長的家譜當屬克什克騰旗原熱水塘鎮楊名舜所保存的《楊氏族譜》。《楊氏族譜》自北漢(951年) 寫起,迄今已達47代1068年。
  • 家譜鏈-家譜族譜製作
    家譜鏈-家譜族譜製作家譜記載著同宗共祖的血緣關係和人物事跡。是家族精神的傳承和瑰寶。一份家譜,就是一個家族的歷史書。
  • 孫中山是怎麼看族譜的作用的?三大用處,最後一個最經典
    孫中山一生只為兩部家譜寫過序,分別是《合肥闞氏重修譜牒序》和《五修詹氏宗譜序》。透過這兩篇序文,我們可以對孫中山的譜牒思想有一個大概的掌握。孫中山的譜牒觀念包括「勵志合群」的基層自治、追溯傳統的文化習慣、民族主義的譜乘新義三方面的內容。
  • 鮑氏文化:鮑氏家譜文獻/字輩排行,請家人對照找下自己的字輩
    鮑氏族譜 卷一 江蘇沭陽縣城北鮑巷鮑氏族譜浙江鄞縣三橋鮑氏重修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民國)鮑茂燾、鮑茂權等纂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倫敘堂重修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
    網際網路家譜「亂世藏黃金,盛世修族譜」,在國家大力推動民族自信,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政策下,興修家譜,把傳統家譜數位化也成為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的一種趨勢。近幾年隨時網際網路越來越貼近大家的生活,網際網路家譜也越來越普及,並且受到很多宗親家族的關注。網際網路家譜,一改傳統家譜繁瑣的流程,一臺手機就能輕鬆地查譜、看譜、修譜,用碎片化的時間修譜,大大節省了傳統修譜所需花費的人工成本。網際網路家譜通過網絡的支持,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真正的實現姓氏通譜的理想。
  • 好消息,浙江族譜家譜格式製造商
    浙江族譜家譜格式製造商六一節的前幾天,當全家都在冥思苦想今年六一該怎麼度過時,在班級群中有人提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去戶外炊、遊玩和拓展訓練我一...元旦手抄報又逢元旦的腳步隨著我們酒後的舞步一起翩翩到來酒醒後的清晨,陰冷陰冷沒有陽光的問候,有的只是細雨時落時斷的祝福,它們輕輕下到路面上的水坑裡,圈圈復圈圈,一個圈則代表一對別離之人的團圓記不起每年的元旦是怎麼度過的,或許平凡如他日這些有.
  • 蕭山來氏、孫氏、李氏家譜...都是這麼來的
    蕭山檔案館目前有170部家譜,大家可以在工作日持身份證,前往蕭山檔案館查詢自己的家譜噢。一起來看看部分家譜的記錄吧!01.蕭山來氏家譜譜籍地在長河鎮(現屬杭州市濱江區),堂號「會宗堂」。《蕭山來氏家譜》共59冊(其中1冊散佚),木活字本排版,刊印於民國10年(1921),由來傑總纂修。該譜內容豐富,質量上乘。
  • 修續族譜(家譜)的意義、周期和忌諱
    賀氏宗親 一、修續族譜(家譜)的意義 古代重視族譜(家譜)的延續,將修續族譜(家譜)的重要性概括為「敬宗收族」。「敬宗」,顧名思義,就是尊重敬仰祖宗。
  • 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
    在先秦時,社會上就流傳有《世本》等譜學通書,主要記載從黃帝到春秋時期「帝王」、「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記載帝王的都邑、製作、諡法等。 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
  • 家譜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
    中國有句古話:盛世修史,明時修志。的確,修譜是中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傳統。攤開修好的家譜、族譜,人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驚醒了這些沉睡了幾百年的名字。面對著這些祖先的名字,閱讀著關於他們的記錄,人們可以想像,父親的父親的父親,曾經有過怎樣的人生。雖然他們的故事早已湮沒,但是他們的基因和血液,卻標記和流淌在後代身上。這種感覺,特別神秘和神奇。中國家譜由來悠遠,產生於上古時期,完善於封建時代,數千年來,在不同時代,家譜顯示了不同的形態,家譜文獻成為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