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是怎麼看族譜的作用的?三大用處,最後一個最經典

2021-01-15 族譜修撰研究

孫中山一生只為兩部家譜寫過序,分別是《合肥闞氏重修譜牒序》和《五修詹氏宗譜序》。透過這兩篇序文,我們可以對孫中山的譜牒思想有一個大概的掌握。

孫中山的譜牒觀念包括「勵志合群」的基層自治、追溯傳統的文化習慣、民族主義的譜乘新義三方面的內容。具體如下:

「勵志合群」的基層自治

孫中山認為族譜的修撰,可以發揮「勵志合群」的作用,這相當於西方國家的基層自治,難能可貴,值得大力弘揚。

勵志合群二事,吾民族首要之方針也。今諸君一心以改良風俗為任,注重教育,組合群力,皆為民治最優厚根底。 《合肥闞氏重修譜牒序》吾國家天下數千年。群之事不備於有司,家教而族約以為家,有人事業文章可傳者,官史或不具,惟家乘所詳,視官史且信。若裡居、生歿、婚異,凡為群之狀,非家乘一無所稽焉。是為政之弊,而固無謬於自治之意也。 《五修詹氏宗譜序》

孫中山以為,皇權時代的中國朝廷只關心稅收、徭役等基本問題,而對於基層群體則是放任自流。族譜能夠收納宗族,維護基層的社會秩序和公共風俗,同時,族譜還能夠保存文獻史料,為方志、國史的修撰提供益處。

追溯傳統的文化習慣

孫中山在為族譜寫序時,依照傳統慣例,追溯修譜家族的上古血脈,並闡釋神話人物的歷史意義。如其在《合肥闞氏重修譜牒序》說到:

合肥闞氏,古蚩尤之後裔也。蚩尤姓闞,為中國第一革命家,首創開礦鑄械之法。因軒轅氏奪其祖神農氏之天下,乃集其黨徒八十一人,精究戰術,能為風雨霧貍以助戰,與軒轅氏血戰多年,至死不屈。

孫中山追溯闞氏的家族源頭,認為其血脈源自於上古的蚩尤大神。在孫中山看來,蚩尤是「中國第一革命家」,第一開礦、冶煉、鑄造專家,對中國的機械製造有著莫大的貢獻。

且其人尚武好勇,凝練了中華民族的血氣和勇力,培育了中華民族堅定自信的民族品格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與軒轅氏血戰多年,至死不屈」。雖然後世給予了蚩尤很多惡評,但在孫中山看來,蚩尤無愧於中華民族的英雄。

民族主義的譜乘新義

孫中山結合三民主義,將民族主義和族譜修撰結合起來,賦予了族譜新的價值和意義。

吾黨主義三,民族主義冠焉。民族惟獨立並存,各貢其工作之值於世界,然後可使進化同程,以共趨於極治之域。今欲使甲乙或丙無強弱不更為敵,異昔之人相食,則必先使之各去敵意,而互謀親愛。是故,積民族之親,則一人類之非敵也;積家族之親,則一國一民族之非敵也。

孫中山認為要想實現民族主義,就要讓甲乙丙丁等不同的人成為一個休戚與共的民族共同體。而要想不同的人放下彼此的偏見,則需要「積民族之親」「積家族之親」,也就是從家族入手。家族相親相愛,則州縣安寧和諧,國家太平安康,也就實現了「民族主義」。

餘稽詹氏先代時,有人能為天下之人盡瘁,今茲家乘之作,其將於是萃族人謀所以光大先烈者,而姑以親親之事為之嚆矢也。其進而革民族相食之陋也,將惟是;其益進而樹天下一家之基也,將亦惟是。若是,固亦吾同志無盡之責也,願共勉之。

在孫中山看來,倘若每個家族都能修纂「光大先烈」的譜牒,那麼,「以親親之事」開始入手,不僅可以「革民族相食之陋」,而且能實現「樹天下一家之基」的遠大理想,並將這一理想視為「吾同志無盡之責」。

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譜乘新義,源自於他對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觀察。孫中山說:

夫天下一家,則人不獨親其親、子其子,是世之極治也。抑自治非臻於是,則亦不足以言其至也。歐政,使國與民相系而不離。某居、某婚、某生歿、某何業、逮財若干,公之籍各具,無或取徵於家。其為家也簡,二世以上恆異處。人視其族,亦恆不獨親。是去極治乃甚修,而於國之治,為能範圍其民而不渙者也。

孫中山所說的天下一家,就是傳統文化中的天下大同思想。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是《禮記》所說: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而要實現這種理想,在孫中山看來,就要國家與民眾緊密聯繫在一起,「國與民相系而不離」,這就是族譜修撰的意義所在——聯結底層的民眾和上層的國家。

流波與餘響

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譜乘新義,具有很強烈的啟迪性和感召力,在民國時期得到廣泛的傳承,並得到進一步闡揚。

國民黨要員程潛在《沈氏四修族譜贈敘詞》中指出:

人相群而成社會,社會相群而成國,故國以民為本。先總理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釐定學說,手創三民主義,亦先決民族。原以觀察姓族上固定之習慣性有最好之觀念點、親近性、團結力,相信民本無乖,基本是肇,以而合乎族。族麋至,則是類。以類聚群,策群力,建築良好之民族國家,理勢必然……況革命尚未成功,當抑可以從斯譜而更加團結。其不愧為建樹民族精神,黨國之幸有可必也。

程潛認為家族具有著「最好之觀念點、親近性、團結力」的特點,修撰族譜是團結群眾最為有力的武器。族譜修撰不僅關乎一家一族的興衰,還關乎著三民主義的實現,關乎著革命成功的關鍵。

牛公勳在其《牛氏族譜修序》中,也說道:

邇者外患日亟,謀國者盛唱國族團結以之禦侮。家族者,國族單位也。國家之富強基於斯,民族之精神寓於斯。弱肉強食天演公例,歲不我與,稍縱即逝。此時此事,不但吾牛氏亟宜聯合一致,四萬萬同胞盍興乎來!

牛公勳指出家族是國家的基本單位,是國家富強的核心所在,也是民族精神的寓意所在。修撰族譜,關乎著天下國家,「此吾譜之所以敘修,而不容稍緩也」。

綜而言之,孫中山對於傳統家譜最大的貢獻在於重新詮釋族譜的意義所在,賦予族譜新的時代價值與社會意義。

相關焦點

  • 100年前,「國父」孫中山的4個預言,如今只剩下最後一個沒實現了
    ——孫中山孫中山先生畫像前言孫中山先生是一個值得被每個中國人都尊重的人,當年清政府已經非常的衰敗,眼看著那個統治中國200多年的封建王朝即將覆滅,孫中山先生在那個時代就已經超越很多人懂得要用一個新的世界代替原來那個舊世界。
  • 孫中山提出,若將首都遷到這三座城可稱霸亞洲,最後一個意想不到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偉大先驅,是我國的民族英雄,是偉大的愛國者。他曾經說過,將中國的首都遷到這三個地方,有望稱霸亞洲,雄起東方,那麼是哪三座呢?首都,是一個國家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國家所有活動,包括但不限於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城市。
  • 族譜編寫採用哪些格式(體例)•學習族譜知識(三)
    宋代以前,由於族譜主要作用是「奠世系,辨昭穆」、「別郡望,辨婚姻」,內容非常簡略,體例也比較簡單,僅以記載家族成員人事資料為主。宋明之後,族譜由官修為主變為私修為主,族譜內容和體例也隨之豐富起來。具體來說,先秦時代的族譜體例相當簡單:「獨記世諡,其辭略」。族譜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後,簡略地敘述家族的人名,交待人物之間的世次關係。
  • 孫中山三個保鏢的結局:一個英雄,一個「戰神」,一個總司令
    後來孫中山發起革命解救中國,發起革命的領導者,由他帶領的辛亥革命解封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最後創建了中國民國。▲孫中山孫中山出生於廣東省一個小村莊,他領導了反清革命者推翻了我國多年的封建統治制度,孫中山也被大家稱之為「中華民國國父」,年少的孫中山經常聽到村子裡的人講太平反清的事跡,十分佩服他暗自發誓一定要成為與洪秀全一樣偉大的人。
  • 孫中山的三個女人:陳粹芬拼事業,大月燻拼犧牲
    昨天講了孫中山的原配夫人盧慕貞與後來的國母宋慶齡(孫中山與原配盧慕貞離婚,娶國母宋慶齡,她們的區別在哪兒,但鮮為人知的是,孫中山還有三位妾室,其中最出名的是陳粹芬,也是國民黨人心目中的「四姑。」(陳粹芬夫人的喪禮)1980年墳墓由孫乾遷移到翠亨村孫家祖墳地,並將她以「孫文之妾」的名義載入孫姓族譜。由此可見,孫家後人對於陳粹芬的認可。
  • 孫中山的5句經典名言:任何人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
    熟讀他的那些經典名言,就仿佛將他那段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再次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01.事功者一時之榮,志節者萬世之業。釋義:追求功績和名氣都只能得到一時的榮譽,只有有志氣有節操做對的事才是萬古流傳的大事業。孫中山的一生就是追求著「天下為公」這四個字,而不是為了做大官。
  • 族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家裡珍藏著一套本家族譜,高懸在房梁之上,少時從沒有想著去看看。隨著華發也日漸稀少,從族譜尋根問祖的願望也愈強烈,可現在回老家又不易了。好在家族的詩人白芷姑娘給我分享了一套她翻拍的族譜,我就慢慢查閱,首先知道了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然後又查閱相關資訊,越看越覺得中華民族的祖先了不起。族譜,完全可以稱得上中華民族的第五大發明。
  • 孫中山三大愛好,他在日本用英文回答:革命,女人,書
    孫中山先生是上個世紀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個偉人,被海內外尊為國父。國共兩黨都視為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毛澤東專門撰文《紀念孫中山先生》,蔣介石死後,將《三民主義》一書放入棺內。每到歷史的關節點,以各種方式懷念他,拜謁中山陵都會成為全球華人的共識。
  • 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族譜3000多年的發展史,也是歷史不斷推進、演化的過程。
  • 孫中山三大保鏢,各個都是人中龍鳳,每一位都身份驚人
    ——孫中山前言: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自鴉片戰爭之後,因為列強的侵略瓜分,孫中山先生率先舉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旗幟,也讓封建的晚清政權終結,中華民國就此成立。第一位保鏢——楊殷他和孫中山是同鄉,都來自廣東,其實,他個人對孫中山是有很大敬意的,對孫中山的思想也是比較信服,楊殷的事跡其實很多都是大家聽過的,因為曾經用炸彈將鄭汝成炸傷,他也因為此事被很多人敬佩。
  •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是他打開潘多拉魔盒
    孫中山視為棟梁之才的根本沒有蔣介石,蔣介石是陳其美介紹給孫中山認識的。孫中山臨終時並沒有明確指定自己的接班人。「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孫中山初接觸蔣介石並沒拿他當回事,蔣介石可不甘寂寞,他主動向孫中山上書陳述歐戰情勢及反袁鬥爭方略。這才使孫中山對他有所注意,看他有一定軍事才能,便安排蔣介石到陳炯明部隊任作戰科主任。
  • 日本首相最愛的寺廟,孫中山也來過
    別看這個寺廟規模不大,但是與許多名人有關,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安倍晉三等都到這裡坐過禪,擔任過防衛大臣等的著名政治家石破茂等也在這裡坐過禪。 中曾根的坐禪時間比較長,每次大約一個半小時左右。他曾談到過自己的坐禪體驗: 「在廟裡坐一個小時禪,結束後和尚『噹啷』一聲敲一下鈡。這時,就覺得自己的身體『嘎達嘎達』地分解了,融化了,而且在無意識的世界中,感到有一種溫暖的湧動包容著自己,但是同時湧起一種懺悔的心情,感謝的心情也在這溫暖的湧動中湧起。為什麼會這樣?
  • 宋慶齡為何嫁給大她幾十歲的孫中山?居然與愛情無關!
    宋慶齡(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庭。聽到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熱情歡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現在想想,熱愛革命熱愛政治的宋慶齡,會愛上辛亥革命締造者孫中山,也是緣分註定。
  • 孫中山民本思想的內涵:改善民生與實業救國
    ,來自上海和全國各地三十餘位孫中山研究專家與會並參加研討。 以民為本,天下為公,彰顯孫中山民本思想的底色 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廖大偉教授認為,孫中山民本思想確實存在,細分其具體表述,裡面充滿「民本」色彩。孫中山的民本思想既不同於傳統「民本」,也不同於西方「人本」,它兼而有之,又各摒棄。以時間為序縱向看,其民本思想有起伏與變化,但為民的初衷堅定不移,始終沒變。
  • 安溪陳氏族譜源流
    楹聯:「義禮傳家淑德長垂奕禩;文章華國蜚聲遠播芳洲」、「東山再看科名早;潁水長流甲第新」。  6魁鬥大嶺陳氏宗祠位於魁鬥鎮大嶺村山頭,始建於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1995年重建,建築面積200平方米。
  • 從《瑪竇福音》中耶穌的族譜看人生(附音頻)
    從內容上看,本首聖詠,或稱詩歌,是詩人在為一位理想的君王祈求天主的祝福和恩賜。詩人在天主前,在天地間,在人民中,在眾王前,為這位理想君王獻上祝禱。1-4節是一段對理想君王的總結性描述;18-19節是詩人最後向天主獻上的讚美,與20節的編輯語,共同構成了《聖詠集》卷二的結束語。5-17節屬於正文部分,呈現為A-B-B'-A'結構。
  • 看看族譜,或許你也是貴族後裔
    中國人最重視家族,而一個姓氏是了解這個家族最重要的切入點,因為中國人都是有家譜的,尤其是一些大家族,可以按照族譜排除家族地位,外人更是可以根據族譜看出你家的顯赫,雖然到了現代,大家已經不太在意這件事情,但是我們看影視劇,尤其是清宮戲還是會好奇,這些姓氏如今怎麼都沒聽過呢?
  • 出師未捷身先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人生最後時光與願望
    孫中山被這些會黨、軍閥反覆出賣,他們數次背叛孫中山,昨天喊著擁護「三民主義」,今天就對革命同志舉起屠刀。慘痛的教訓,使得曾經滿懷「革命理想主義」的孫中山,漸漸悟出一個道理:那些江湖人不可靠,那些只知道圈地括地盤的軍閥,更不可靠,還是那些窮苦人可靠些。
  • 修續族譜(家譜)的意義、周期和忌諱
    賀氏宗親 一、修續族譜(家譜)的意義 古代重視族譜(家譜)的延續,將修續族譜(家譜)的重要性概括為「敬宗收族」。「敬宗」,顧名思義,就是尊重敬仰祖宗。
  • 三槐堂當路王氏向連雲港市民俗博物館贈送族譜
    12月6日上午,連雲港市民俗博物館舉行三槐堂當路王氏向民俗博物館贈送《東海當路王氏族譜》儀式。據悉,當前連雲港市申報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當路王氏宗祠於2018年11月獲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東海當路王氏宗譜》被省市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