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首相、三次推遲:五個問題回顧英國「脫歐」這四年半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23時(北京時間2021年1月1日7時),英國正式結束「脫歐」過渡期。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隨後進入「脫歐」過渡期。過渡期結束後,英國才在實質上真正完全離開歐盟的體系。

這已經離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過去了四年半。在此期間,英國歷經三位首相和兩次大選,「脫歐」期限三次推遲。

在當初提出「脫歐」公投時,人們或許想不到整個進程會延宕如此之久。這場受到全球矚目的「分手」連續劇是如何開始的?又為何經歷了如此之多的波折?

「脫歐」公投是怎麼來的?

2013年初,時任英國首相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為爭取在2015年大選中連任,承諾如果贏得2015年大選,將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外界普遍分析稱,卡梅倫並非真正支持「脫歐」,其此舉意在通過「脫歐」公投與正在崛起的民族主義政黨英國獨立黨(UKIP)爭奪右翼選民的支持;他也並不認為英國人會真正選擇「脫歐」,相反,他可以利用「脫歐」公投作為威脅歐盟的政治砝碼,向歐盟要更大話語權,並減少歐盟對英國的幹預。

當地時間2016年2月20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歐盟峰會後,召開緊急內閣會議。會議後,他正式宣布英國將在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 人民視覺 資料圖贏得大選後,2016年2月,卡梅倫宣布將履行競選承諾,於6月23日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卡梅倫公開表示,自己贊成英國繼續留在歐盟。英國國內輿論迅速分為兩派。「留歐派」稱,「脫歐」前景不明,將帶來巨大風險和經濟損失。「脫歐派」則認為,「脫歐」最大的意義在於「拿回自主權」。

當時英國社會的「脫歐」情緒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政治上,「脫歐派」不滿歐盟立法機關享有高於英國議會的立法權,議會無法阻止不受歡迎的歐盟法規在英國實施。經濟上,「脫歐派」要求加強自主權,減少歐盟在經貿領域的官僚主義和「過度幹預」。移民方面,「脫歐派」要求加強控制,阻止歐盟新成員國的移民以及歐盟接收的難民「大舉湧入」。

直到公投開始前,大部分民調都顯示公投結果為「留歐」的概率更大。因此,6月24日上午公布的「脫歐」52%對「留歐」48%的公投結果震驚了世界。卡梅倫在得知公投結果後仍表示自己支持「留歐」,並於24日當天宣布辭職。

2016年6月24日,在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發表講話後,與夫人薩曼莎返回唐寧街10號首相府。新華社 圖公投結束後,有超過百萬的英國人在議會網站上請願,還有許多舉行示威遊行,反對英國脫離歐盟,要求政府廢除第一次公投結果、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但遭到英國政府拒絕。

被卡梅倫和保守黨作為政治砝碼的「脫歐」公投,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樣,成為了2016年世界政治的「黑天鵝」事件。

特雷莎·梅的提前大選是怎麼「玩脫」的?

卡梅倫辭職後,時任內政大臣特雷莎·梅當選保守黨領袖並接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雖然在公投過程中是低調的「留歐派」,但在就任首相後,她領導英國正式開啟「脫歐」程序。

2017年1月,英國最高法院判決政府在未來正式開啟脫歐談判之前,需先經過英國議會的批准與授權。隨後,英國政府向議會提交了「脫歐」法案,並得到通過和批准。

3月29日,特雷莎·梅致信歐盟,觸發《裡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開啟「脫歐」程序。據條約規定,英國將於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且必須在這兩年內與歐盟就「脫歐」相關條款進行磋商並達成協議。然而,這一日期此後一延再延。

2017年3月29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寧街10號的辦公室正式籤發信件,啟動裡斯本條約第50款,開始「脫歐」程序。4月18日,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將2020年的大選提前至2017年6月舉行。外界普遍分析認為,由於當時保守黨在民調中大幅領先工黨,特雷莎·梅希望借提前大選在議會中擴大優勢,獲得絕對主導權,以為「脫歐」談判掃清障礙。

然而,保守黨卻在6月8日的大選中遭遇「滑鐵盧」,失去了下院過半席位,不得不與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DUP)組成了執政聯盟。保守黨此後需要DUP的支持才能確保議會多數,需要照顧DUP的利益,而這為未來的英歐談判以及英國議會投票過程埋下了隱患。

英歐談判的難點在哪?

2017年6月26日,英歐「脫歐」談判在公投過去一年後正式啟動。經過六輪艱苦的「拉鋸」談判,英歐雙方12月達成第一階段談判結果。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8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左)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新華網 圖這一階段的談判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在英歐盟公民的權利、英國向歐盟支付的「分手費」、英國北愛爾蘭地區與歐盟成員國愛爾蘭之間的陸地邊界。

北愛爾蘭地區曾因政治、宗教等問題陷入數十年的衝突,如果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出現需要邊境檢查的「硬邊界」,很可能損害當地的和平進程。對於棘手的邊界問題,英國最終做出妥協,承諾北愛爾蘭在同英國一起脫離歐盟的同時,與愛爾蘭之間的邊境保持原狀,不會設立「硬邊界」。保守黨的執政盟友DUP曾反對協議中相關措辭,堅持北愛爾蘭待遇不應有別於英國其他地區,一度引發危機。然而這一邊界安排最終仍在英國國內招致了不少反對聲。

此後,英歐雙方展開第二階段談判,焦點問題包括「脫歐」後的「過渡期」、英歐未來關係及貿易協定等。

2018年3月19日,英歐就過渡期問題達成共識,同意在英國正式「脫歐」後有21個月的過渡期:若英國按照計劃在2019年3月正式「脫歐」,至2020年底前,英國在許多方面仍保持和在歐盟內類似的待遇。

2018年6月,在經歷了長達數月的辯論和數次議會否決後,特雷莎·梅的《退出歐盟法案》(即英國「脫歐」法案)終於在英國議會以微弱表決優勢獲得通過。

11月,英歐雙方就「脫歐」協議文本草案達成共識,歐盟正式通過此前與英國達成的被統稱為「脫歐協議」的兩份政治文件——「退出協議」和「英歐未來關係宣言」。

然而在英國國內,特雷莎·梅面臨著黨內黨外的雙重壓力。在修改和協商「脫歐協議」的過程中,多位內閣成員因不滿草案內容而辭職,特雷莎·梅一度還面臨黨內不信任投票,但最終過關。

在原定的「脫歐」日期2019年3月29日到來之前,英國國內政治陷入僵局。

保守黨本就不佔據議會多數,再加上保守黨黨內部分成員的反對,英國議會成為了特雷莎·梅的折戟之地。「脫歐」協議草案在2019年1月和3月兩次遭到議會下院否決。特雷莎·梅甚至還提出,以自己辭職換取保守黨議員支持協議草案。

3月21日,歐盟同意英國提出的推遲「脫歐」申請,並為「脫歐」最終期限提供「二選一」時間表:如果英國議會下院能通過「脫歐」協議,將允許「脫歐」期限延至5月22日;如果英國議會下院未能通過協議,則英國必須在4月12日前做出新抉擇。

2019年3月29日,在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前)出席議會下院辯論。新華社 圖然而在3月29日,英國議會第三次否決了特雷莎·梅政府的「脫歐」協議草案的部分關鍵內容。4月10日,

歐盟同意將「脫歐」期限延長至2019年10月31日

特雷莎·梅第四次試圖推動「脫歐」協議議會闖關,然而招致大量反對。5月24日,她宣布將辭去黨首及首相職務。

詹森如何「搞定」議會和「脫歐」?

2019年7月,保守黨新任黨魁、以強硬的「脫歐」立場著稱的鮑裡斯·詹森接任首相。

更換首相併不能解開英國議會的僵局。與前任特雷莎·梅一樣,詹森同樣也遭遇到本黨部分議員和反對黨的掣肘,難以推進自己的「脫歐」方案。

詹森還曾請求女王正式批准議會在「脫歐」期限前休會,但這一做法後來又被英國最高法院裁定為不合法,引發了一番政治爭議。

在「脫歐」的最後關頭,10月17日,歐盟與詹森政府達成新的「脫歐」協議。然而,該協議在英國議會內仍遭多方反對,難以在10月31日前獲得通過。

同時,英國議會還通過一項修正案,迫使詹森致信歐盟尋求再次延遲「脫歐」。

10月28日,歐盟同意將「脫歐」期限推遲到2020年1月31日。這已經是「脫歐」期限第三次推遲。

為了取得議會控制權,詹森也如特雷莎·梅一樣賭上了大選。在12月12日的提前大選中,詹森領導的保守黨以較大優勢獲勝。許多分析認為,保守黨之所以獲勝,是因為滿足了大部分民眾儘快解決「脫歐」問題、擺脫「脫歐」拉鋸動蕩的期待。

2019年12月20日,在英國倫敦,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前中)在議會下院發言。新華社 圖由於得到了黨內支持和下院多數席位,12月20日,詹森版的「脫歐」協議終於在議會下院獲得通過,此後經過一系列流程正式生效。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並進入「脫歐」後的「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1日結束。在此期間,英國仍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內,雙方貿易關係維持現狀;人員也可以自由流動;英國遵守歐盟所有規則,但不再參與歐盟決策進程。

僵持的過渡期談判如何在最後關頭峰迴路轉?

過渡期的一大重點是英歐在經濟和安全合作等方面的談判,以延續緊密合作,減少「脫歐」帶來的損失。但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以及雙方在漁業、公平競爭等領域分歧過大,談判推進緩慢,幾度陷入僵局,甚至在12月一度暫停。漁業佔雙方經濟產值不多,其捕撈配額問題反而成為了這場談判拉鋸的一大熱點。

2020年12月24日,距離英國「脫歐」過渡期最後期限僅剩一周之際,英歐雙方互相作出妥協,最終就「脫歐」後英歐關係達成協議,協議涵蓋貿易、人員往來、安全等多個領域。英歐雙方的商品進入對方市場仍將享受零關稅、零配額的待遇,但雙方的貨物、服務和人員將不能像以往一樣自由流動。

2020年12月24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發布推特:「協議達成」。由於該協議無法在12月31日的期限前正式由雙方批准生效,暫時只能臨時執行。

最終,在「脫歐」公投四年半後,2020年12月31日,英國正式結束了「脫歐」過渡期,也結束了「脫歐」進程,實質上完全離開歐盟。

但結束並不是終點。英歐之間的許多合作問題,以及「脫歐」進程中反映出來的許多國內政治問題,仍然需要解決。

相關焦點

  • 三年僵局、兩次大選、三任首相,英國脫歐大事記
    1月31日,英國在經歷了三年僵局、兩次大選、三任首相後,終於結束了其47年歐盟成員國的身份,正式脫離歐盟。自此英國將進入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直至12月31日。2016年7月13日,特雷莎·梅接替卡梅倫就任英國首相。2017年3月29日,「脫歐」程序正式啟動。根據英國與歐盟的協議,英國將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2018年12月12日,特雷莎·梅在保守黨議員舉行的不信任投票中過關,得以繼續擔任保守黨領袖與首相職務。
  • 梅姨三年首相路 真是「梅」辦法
    而這也意味著,梅最快將會在接下來兩個月離開唐寧街10號。據BBC的統計,如果特雷莎·梅在6-7月卸任首相,那她將成為自1900年以來,任期最短的6名英國首相之一。特雷莎·梅是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也是第二位「高齡首相」。
  • 【熱點消息回顧盤點】英國首相詹森前往布魯塞爾,與歐盟就脫歐...
    【熱點消息回顧盤點】英國首相詹森前往布魯塞爾,與歐盟就脫歐貿易協議攤牌;① 英國首相詹森周三將前往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進晚餐。雙方尋求挽救英國脫歐貿易談判。② 歐洲領導人紛紛對歐盟委員會主席表示支持之際,英國首相拋出橄欖枝,同意一項針對北愛爾蘭的詳細協議,儘管許多舊的癥結仍然存在。
  • 重溫歷史:脫歐事件前前後後再回顧
    脫歐事件回顧英國正式退出歐盟,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還發表了全國講話,稱希望英國人民可以團結在一起。在布魯塞爾當地時間1月31日24:00,也就是北京時間2月1日早上7點,英國將正式脫離歐盟,成為歷史上首個退出歐盟的國家。這場歷時3年多的脫歐之路終於要走到一個終點。
  • 1月31日正式脫歐!盤點英國4年脫歐大戲的贏家和輸家丨大事記
    當地時間1月30日,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英國脫歐協議,這是英國脫歐批准程序的最後一步,英國將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月31日23:00正式脫離歐盟。英國脫歐大戲上演近4年來有哪些贏家和輸家?英國首相詹森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其所在的保守黨重新掌控下議院,實現了「寧死也不推遲脫歐」的承諾,帶領英國完成脫歐,政治生涯取得成功。英國脫歐的「始作俑者」前首相卡梅倫則是脫歐的首個犧牲品,公投結果出爐後被迫辭職。前首相特雷莎梅上臺與辭職都是拜脫歐所賜,脫歐協議三次闖關議會均以失敗告終,最終不得不含淚下臺。
  • 有王室血統的前首相,卡梅倫與英國脫歐糾葛:很後悔卻已無用
    在今年一月份的最後一天,英國終於走完了自己的「脫歐之路」,徹底離開了歐盟。對於英國現任首相鮑裡斯·詹森來說,這一天意義重大,這不僅僅只是因為這一天是他當上首相以後最輕鬆的一天,還有著此後他將會穩坐首相寶座的原因。
  • 六十載風雨、三餘年僵持:這一刻,英國終於脫歐了!
    「今晚最重要的是,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分別時刻,帶領英國走出脫歐僵局的首相詹森歡呼著「新時代的到來」。  【英歐關係60年:剪不斷、理還亂】  「我認為,我們在歐盟以外會更好。」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從上世紀60年代英國三度努力「入歐」,到堅定「脫歐」決心的當下,人們不免困惑:60年來,英歐之間為何一直「糾纏不休」?  這一切,還要從英國與歐洲大陸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說起。  1763年,英國在通過「七年戰爭」成為「日不落帝國」後,對歐洲大陸一直奉行「光榮孤立」,「離岸平衡」的政策。
  • 脫歐之後英國仍面臨重重挑戰 五個問題帶你了解變化
    脫歐之後英國仍面臨重重挑戰,五個問題帶你了解變化周四(12月24日)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代表達成歷史性的貿易協議,在選民分化、新冠疫情衝擊公共財政、蘇格蘭希望獨立的情況下,詹森面臨的下一個挑戰將是證明英國脫離歐盟仍可以欣欣向榮。本文將用五個基礎問題幫助您理解解脫歐意味著什麼。
  • 英國第二任女首相德蕾莎·梅伊:時尚範的「鐵娘子」
    中新網7月14日電 在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吹著口哨辭職後,英國於當地時間13日迎來了史上第二位女性首相——特蕾莎•梅。特蕾莎•梅是怎樣的一個人?她能否扛下卡梅倫留下的「脫歐」重擔?小編梳理了有關特蕾莎•梅的三個「關鍵詞」,帶您走近這位英國女首相。  關鍵詞一:「時尚範」  特蕾莎•梅在英國政壇打拼已數十年。
  • 英國首相爭奪戰正式打響,這10人中誰將接任梅姨?
    /視覺中國在獲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批准之後,新首相將走馬上任,接下英國「脫歐」這個「爛攤子」。其任期將持續至下一次大選。那麼,可能成為下一任英國首相的這10個人分別是何方神聖?前外相鮑裡斯·詹森,54歲目前首相最熱門人選是有著「英國川普」之稱的前外交大臣、前倫敦市長鮑裡斯·詹森。
  • 英國脫歐後的各方表態:混雜著悲傷、喜悅的五味瓶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英國脫歐後的各方表態:混雜著悲傷、遺憾、喜悅的五味瓶1月31日,英國在經歷了三年僵局、兩次大選、三任首相後,終於結束了其47年歐盟成員國的身份,正式脫離歐盟。自此英國將進入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直至12月31日。
  • 復盤脫歐豪言 這些年英國首相們立了又倒了的flag們
    要說去年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說過什麼最驚人的話,那必然是——「如果延期脫歐,我寧可死在溝裡。」後來英國還真就延期脫歐了,延了3個月。這個flag總歸是沒立住,字面上看,頗為尷尬。
  • 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2000頁的協議敲定了什麼?
    在平安夜,英國平安地逃脫了無協議脫歐的風險。當地時間12月24日,經過英國三任首相之手,在長達四年半的努力後,在脫歐過渡期結束前7天之際,英國與歐盟終於敲定了一份貿易協議。英國首相詹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過去的24小時內的第5次通話後宣布了這一消息。
  • 國際觀察|英國脫歐談判再陷僵局 首相詹森:做好無協議脫歐準備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 英國脫歐再遇麻煩。倫敦當地時間12月10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稱,他已命令內閣大臣們為無協議脫歐的「巨大可能性」做好準備。詹森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協議,英國還是「被鎖在歐盟的軌道上」。
  • 歐洲頭條丨復盤脫歐豪言 這些年英國首相們立了又倒了的flag們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要說去年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說過什麼最驚人的話,那必然是——「如果延期脫歐,我寧可死在溝裡。」 後來英國還真就延期脫歐了,延了3個月。這個flag總歸是沒立住,字面上看,頗為尷尬。
  • 硬「脫歐」英國將帶著一身「後遺症」上路
    前海軍參謀長艾倫·韋斯特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我們是主權國家且政府說我們不允許任何他國漁船在那裡」,英國海軍「保護我們的海域絕對正確」。法新社說,英方舉動讓人想起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英國與冰島發生的三次「鱈魚戰爭」。   英國國內對護漁做法也有反對和質疑聲。英國議會下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湯姆·圖根達特稱這有「毒害」英法關係的風險。
  • 三大分歧,英國脫歐談判誰將笑到最後
    (資料圖片:2019年10月22日,在英國倫敦,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議會下院發言。來源:新華社)英國與歐盟的脫歐協議,主要是關於英國脫歐之後與歐盟經貿等問題的具體安排,也即彼此「離婚後」的實際利益界定和確認,這在很大程度上比英國政治上、法律上脫離歐盟的原則協議更重要、更複雜,也更微妙。
  • 英國史上最慘首相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其位,謀其職,從2016年7月正式就任英國首相之後,梅姨就始終尊重民主的意見,為成功脫歐而努力。所以在她辭職聲明的最開始,也是對自己作為首相開始時的回顧。從我第一次作為首相走進身後這扇門就明白,我要努力讓英國為所有人服務,而不是優先關注少數人的利益,要尊重脫歐公投的結果。
  • 英首相24小時內遭三次挫敗:硬脫歐受阻 提前大選被否
    中新網9月5日電 綜合報導,本周,英國脫歐進程迎來關鍵而又混亂的時刻。當地時間9月4日,英國議會下院投票通過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首相詹森隨即提出提前大選的動議,但遭到否決。繼3日21名保守黨成員「倒戈」後,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詹森已經先後遭遇三次挫敗。無協議脫歐受阻、提前大選被否,英國脫歐未來走向備受關注。
  • 英國宣布完成脫歐 將於1月1日起實現全面的政治和經濟獨立
    來源:央視當地時間24日,英國首相詹森在唐寧街首相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英國已經完成了脫歐,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的政治和經濟獨立。詹森說,該協議將兌現在2016年公投期間以及去年大選中向英國公眾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