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兩江文苑》將不定期推出各區縣兄弟作協詩人們的詩作,旨在借集中展示各區縣兄弟作協詩人們的詩作,互動交流,一同在詩路上前行。
本期展示:雲陽作協詩人詩歌小輯
張守剛、雷揚梅、宗川、餘波、袁久平、行一、葉慶松、楊玉梅、江島(組稿:張守剛)
張守剛,雲陽農壩人,生於70年代。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雲陽作協主席。在《人民文學》《詩刊》《詩選刊》《詩潮》《詩歌月刊》《作品》《四川文學》等國內外報刊發表詩歌千餘件。作品入選幾十種重要選本。有作品被譯介為英文、葡萄牙語等多國語言。另有詩作入選高中語文教材。出版有詩集《工卡上的日曆》《徘徊在城市和鄉村之間》《60首詩.張守剛卷》等。
張守剛的詩
№ 埋土豆
土窩不宜挖得太深
不能碰觸了泥土的神經
泥巴不能埋得太淺
不能讓立春前的霜凍
冷壞了等著發芽的土豆
那時我舉起的鋤頭有些猶豫
那時的風有些刺骨
那時我的身板有些單薄
那時的泥土是好泥土
在廣闊的人間播種
我就是那顆滾圓的土豆
№ 我沒有答應他做一個石匠
鐵錘敲打石頭的聲音
充滿了許多個這樣的下午
山谷裡只有他彎曲的身影
叮叮和噹噹
忽略風忽略站立的草木
那時的父親已經老得不成樣子
他一直讓我繼承他的衣缽
別浪費了我這一副好腰板
我沒有答應他做一個好石匠
空把這壯碩的肉身典當
在蒼白的紙上
抵擋塵世
我一直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孩子
雷揚梅,雲陽縣作協會員,雲陽詩詞楹聯協會副秘書長。忙時傳道授業解惑,閒時讀書、塗鴉,喜歡詩歌,散文,雜文,偶爾有作品散見於各大網絡平臺,報刊雜誌。
雷揚梅的詩
№ 撕開雪花的口子
黑夜點燃的草垛
河流 薔薇 蟲鳴
撕開一朵雪花的口子
泥土深處
山羊染白牧場的火焰
我們跑去哪一個時光
讓狂風裹挾巖漿奔湧
讓春天停住某個渡口
別責怪
紙上的符號沒有金風玉露的影子
也別責怪
詩經裡三千年的豐華
總會遺落我們的形單影隻
№石頭我只想跟你說話
我慢下來腳步已沒有風聲
有些疼痛擲於遲鈍
和你聊聊聊此時的陽光
它天長地久地不動聲色
麻雀飛過它給一點光
槍聲響聲它還是給一點光
聊什麼呢有太多的言不由衷躲在暗處
四周沒有可信任的事物
我伸出信任之心就會嗑出血來
還是看看天空看看遠山
聊什麼呢什麼都多餘
我握著你
還有一點餘溫
都給你吧
宗川,本名瞿宗川,男,70後,重慶雲陽人,詩人。歷任教師、編輯、主編等,現供職於雲陽縣紀委監委。在《人民文學》《重慶文學》《寫作》《四川文學》等各級報刊發表作品,獲各級文學獎勵。著有詩集《美麗的錯誤》。
宗川的詩
№孤舟
你看我如此優雅的孤獨
任流水叮叮淙淙
飛鳥飄搖旖旎
當年的槳聲都浸入湖底
被遊魚到處宣講
那一個個珠圓玉潤
只不過絢麗了彼岸
而我靜下來的那一天
所有過往皆沉澱
彩雲給我刻下記憶
清風撫摸累累傷痕
過客用各種各樣的刀光
剜去我殘缺的羞恥
對我毫無顧忌地指指點點
但是我倔強地保持現在的姿勢
在風平浪靜的深夜
回味漂泊的滋味
期待某一天
風起雲湧
№ 雨從左邊過來
我的左邊是一個深淵
深淵左邊還是一個深淵
雨過來的時候
有些徘徊
淋溼了深淵的外衣
紅羽鳥追著左邊的雨
一起在深淵左邊徘徊
她撲楞了七下睫毛
撥亂了雨的步伐
雨從我的左邊過來
我想挽留他的腳步
他徘徊又徘徊
紅羽鳥追在身後
被淋溼了歌聲
餘波,重慶雲陽人,70後,90年代以來,先後在《打工族》《江門文藝》《湛江文學》《南方都市報》《中華文學》等多家刊物發表作品。喜小說,偶寫詩,著有長篇小說《溼潤的塵世》《青春殘》。
餘波的詩
№在崑山做面
曾經嚮往於江南水鄉的浪漫
曾經陶醉在吳儂軟語的溫柔
走進崑山後
我只記住了躍進路河邊的幾間平房
我來的時候是冬天
冬天寒冷了街面以及
我們的麵條加工坊
一切都是寒冷的
麵粉、絞拌機、壓面機、出面刀和我們
北方的冷空氣大面積壓來
似乎要凍結全部生機
我們很例外
深夜十二點準時起床
不放過最新的一天和最新的一刻
伸手一探
是零下五度的非常體驗
絞拌機響了起來
壓面機的滾筒開始轉動
出面刀吱呀清脆
我們手裡飄散著麥香
以及麵粉的溫熱溼潤
在滾筒的擠壓下
麵粉團壓成帶
細面、粗面、寬面…
變換皮子的厚薄和出面刀
麵粉總走成千絲萬縷
一根一根地
把日子分得很細很細
又一根一根地
組成生活
№在春天裡靜靜走過
四十多個春天
就這麼靜靜地過去
伸出手
想觸到一絲痕跡
但只觸到被翻溼的日曆
春雨細細地在下
從來未曾讓人知曉下的開端
也從來未曾讓人看到停的結局
不去揣摸別人的世界
讓一切都簡單一點
向前而去春天伸遠
我只專注地走路
硬化腳下的日子
畢竟每一個春天
都是剛剛懷上的季節
袁久平,女,重慶市雲陽縣作協會員、副秘書長,有詩文散見各報刊雜誌。有作品先後發表於《長河文藝》《雲陽報》《作家周刊》《作家視野》《幾江詩刊》《巴山文藝》《重慶詩刊》《三峽詩刊》《重慶法制報》《椰城》等刊物;2020年有抗疫詩一組發表於《長河文藝》;曾獲「錦繡雲陽」全國詩文大賽散文二等獎。
袁久平的詩
№ 登磐石城
寨門內石牆左側依舊還是那個老人
去了數次總是記不住他的樣子
只知道票價從五元跌到了四元
憑欄遠眺
龍脊嶺公園莽莽叢林盡收眼底
雙井寨在兩江交匯處戲水
土枇杷樹開滿白花
青苔滿徑,落葉紛飛
考古發掘正在進行
裸露的古牆、石基,消失的綠植
一輛廢棄的拖拉機鏽跡斑斑
身處懸崖峭壁,蒼松翠柏無言
我們開始揣測它的身世
危亭曠望
前寨門一直鎖著一個秘密
沿石階下行的風景顯得迷人又孤單
誰願意在一扇木門外閉關
苦楝樹上又掛滿了苦林子
等庚子年的霜風降臨
№ 沿青木溪行走的黃昏
青木溪過了漲水的季節
還原它清澈的眼睛
流水淙淙,對岸石橋下
一個低頭洗衣服的婦女
亮綠色的上衣還原一抹清新
成片的甘蔗林披頭散髮
纖長的紫腰帶等待收割的鐮刀
小白菜冒出綠油油的腦袋
柑橘青黃相間,醞釀出甘甜的汁
舌尖上的嚮往
陣陣犬聲打住了向前探尋的腳步
林深處,有人家
青木溪的黃昏
只有一段行走的表情
行一,本名潘泉,重慶市雲陽縣人,生於六十年代,重慶市雲陽縣作家協會副主席。
行一的詩
№二造廠的風
我已辨識不清這寒冷的風從哪個方向吹來如同我已辨識不清腳下的路在記憶的哪個地方停留殘敗的紅柳努力吸收冬日的陽光駱駝刺在一旁懶散地睡著昔日的生機與熱鬧幻成了黑白影像只有風終日在廢墟上肆虐廠房,民舍,大禮堂學校,商店,衛生院我們努力搜尋著舊日蹤跡在一個拱圓形的斷垣前哥哥說:這是父親設計的電影院我們合影吧
作者註:「二造廠」是指新疆庫爾勒農二師造紙廠,是我家人工作生活過的地方。
№ 蘆葦,在博斯騰湖守望
從弱綠到蒼黃從春天到冬天沒有人知道這片蘆葦在博斯騰湖堅守了多少年一望無際的黃燦燦的蘆葦在藍天之下冰湖之上是那麼整齊,那麼擁擠猶如訓練有素的哨兵在寒冬,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始終不忘自己的使命我沒能趕上嫩芽初發也沒能趕上葦花飄曳我選擇在這個深冬在結冰的湖面上,在蘆葦間尋找當年母親的身影她頭枕著寒夜的冰為了收割全家過冬的柴禾
葉慶松,男,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重慶市雲陽縣作協理事,有詩入選《歲月》《芒種》《詩選刊》《中國漢詩》《作家周刊》《延河詩歌特刊》《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中華文學》等刊物。
葉慶松的詩
№不如飲酒
酒具已經備好
現在我獨坐窗下,看著你們走來
十字街口,路燈木然而孤獨
風月都倒映在杯中
有些雪白,有些寒意
今晚,我們是一群無家可歸的人
夜色隨我們一同醉去
杯中酒花,帶著辛辣的情緒
懷念與憂傷於此,全都是多餘的
不如飲酒
人生所有的荒涼與交集
不如杯中有酒,愁喜都是你
№在浮世
我就這樣冷冷清清地活著
那些被月光渲染過的天空不屬於我
繁華落盡處,滿是黑色的泥土
人間所有的歡愉
都如煉獄
很多時候,我寧願寫下的詩句全是灰色
心灰了,夢中才會少些魔鬼
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寄存於俗世
白天看那些雲捲雲舒花開花謝
夜晚如一個洩密者,向我透露塵間的罪惡
有人張牙舞爪,有人燕舞鶯歌
而我,日夜孤獨地活著
來到這個王國,我不需要向誰證明
在浮世,我究竟會留下什麼
抑或,帶走什麼
楊玉梅,小學教師,一個在生活的瑣碎中疲於奔走的人,一個面對文字毫無防備的人,一個把寫作當做茶餘飯後消遣的人,偶有作品發表於各種報刊雜誌。
楊玉梅的詩
№ 萬步梯
從未有過一次完整的丈量
也從未給過一次認真的計較
於你
我有著近在咫尺的陌生
站在南天門的腰間
扶著秋風的軟肋
我的喘息禁錮了我的思想
看不見你灑脫的青春
也看不見我錯落的紅塵
或許是我
不了解你人字的風情
因而無法體會你的好高騖遠
就像七十六點七億的目光
不能理解三十萬的幸福一樣
或許是我
已讀懂你欲言又止的遠方
看清你面朝大海的春暖花開
而世界
已習慣人間的四月天
№ 下巖寺的秋天
當高山遇見飛簷
當綠樹遇見紅牆
當我遇見秋天,遇見草木的枯黃
遇見下巖寺的靜謐
一座年青的寺廟被煙霧沾染
一個古老的名字
被下午的木魚輕聲喚醒
喚醒塵封已久的摩訶般若
佛教經文,紅塵梵音
一筆一划,勾勒世間真理
深深淺淺,縫補歲月印痕
看不見香爐裡未燼的信仰
數不清羊皮經筒裡轉動的虔誠
一池秋水反覆推敲和考證
下巖寺的暗淡
正和黃昏的那枚落日較勁
江島,重慶雲陽人。從八十年代開始詩歌創作。詩作散見於《詩刊》《星星詩刊》《青年作家》《詩歌報》《詩神》等刊。著有詩集《從春天和音樂開始》。
江島的詩
№ 點墨
從內心傾出的水,注入平生憂患
和著家國情懷,慢慢研磨出水色山光一片
在心頭化不開的結,也交給水墨吧
任其渲染,在適合的崖邊或山巔抒懷
可以高居臺閣,也可以遊走山林
看著一蓑煙雨在故紙堆中把各自際遇傳染
遊雲驚起,遮住了幾時江山
信筆塗抹的天下,欄杆空餘,你在哪裡
隔著千山疊嶂的距離,也只需一點淺墨
那就隨手塗抹出一輪山月吧,照亮杯中的彼此
有時怎麼也拼湊不起一次完整的遇見
費盡心墨還是只有留白,才是未盡之意
也罷,你把畫出的江水都收回吧
我把動蕩的帆也落下。唯餘墨痕,在紙上喑啞
№麻醉
在酒局上麻醉,往事的餘溫有或高或低的度數
能夠量化的是遺忘速度的快慢
在手術室裡麻醉,半麻著但沒有醉意
聽見刀鋒的腳步攀爬著找回我走失的那座山那條河
在如畫山水裡麻醉,誰在我的身體裡替我肆意行走
春風過後誰又脫下我的皮囊,連同行程都遺落在紙墨上
在一次繾綣裡麻醉,忘記了時間的頹廢模樣
鏡子裡的人在時間之外握緊鋒利的碎片
在白日夢裡麻醉,一個人橫刀立馬挑釁天下
他的長矛與呼號卻最終被一本書訇然合上
相關連結:
璧山作協詩人詩歌小輯
約稿編輯:泥文
總編:張強
副總編:泥文
欄目主編:
常克(評論) 餘璟(散文)
阿雅(詩歌) 陳邦友(詩詞)
遊睿(小說) 蘇治銀(小說)
郵箱:3063141983@qq.com
(作品+簡歷+生活照最好關注並附上電子聯絡方式)
必須沒在其它微刊推出過
渝北區作家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