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古代巫術文化中的厭勝之術
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
古代文化涵蓋範圍極大,從鴉片戰爭前的清朝追溯至夏商周時期都有古代文化存留發展的影子。其中巫術文化作為被現代科學推翻的迷信,仍然跟隨古籍與民間傳說流傳至今。
古人相信神鬼之說,對於拜神求運勢姻緣等做法深信不疑,同樣在面對一些有損他人的巫術時也保持虔誠甚至懼怕的心理,並深信其存在於世。厭勝之術在古代不少歷史事件中都留有痕跡,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唐高宗時期王皇后利用厭勝之術欲致武昭儀於死地的事件。
另外,在曹雪芹寫作的《紅樓夢》中有一處情節便是馬道姑因為沒得榮國府的賞錢便唆使趙姨娘用厭勝之術陷害賈寶玉與王熙鳳二人,令其二人頭痛加劇,噩夢連連。在這個故事中,厭勝之術被作為詛咒他人的手段而存在。
厭勝即「厭而勝之」,是指用法術詛咒以致勝所厭惡之人或其他事物的方法。厭勝之術的行使必須借物完成,古人常用的厭勝物品有桃人、刀劍、玉獸牌以及壓勝錢等,這些物品在古代使用的意義大多是驅除邪祟求平安,而非刻意詛咒他人。
在王安石的《元日》中有「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便是在指人們將新的桃符換上從而在新的一年求得福氣的做法。許多人對於古代厭勝之術的印象都來自於古裝劇中以厭勝害人的情節,但對於古人來說,他們是極為相信因果報應一說的,因此大多數人都是採用厭勝之術來闢邪,做壞事的反而很少,甚至沒有。
元代傳說較盛的木工厭勝是指手工業者參照神鬼之說來讓自己獲得社會重視,從而能得到更多發展。此外,也有迷信者極度崇拜這樣的巫術,妄圖利用這樣的手段害人。
厭勝之術在古代的作用偏向闢邪求平安,只有少數心術不正的迷信者想要通過這樣的途徑為自己謀求利益。厭勝之術在古代的地位與貼春聯等習俗相似,在這方面具有參考價值,但其本身具有迷信的性質,只可用來參考古代文化,不可相信其中的說法。
中國教育服務網原創,部分插圖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