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賞析:
一.開篇寫「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目的是什麼?
賞析: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開頭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作比,興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雙成對的雎鳩鳥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眼前雎鳩鳥的和鳴聯想到男子對淑女的愛慕之情。
一、賞析「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以眼前景物為喻,以時而向左、時而向右採摘荇菜的動作,喻男子對女子鍥而不捨的追求。
三.「左右流之」「左右採之」「左右芼之」「流」「採」「芼」三個動詞好在哪裡?
賞析:三個動詞充滿動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淑女採摘荇菜時忙碌的情景和優美的姿態,突出了淑女的勤勞能幹,烘託出男子對淑女的愛慕之情。
四.品析句子「悠哉悠哉」和「輾轉反側」.
賞析:「悠哉悠哉」是對男子情意綿綿、思念不絕的心理描寫;「輾轉反側」是突出男子內心極不平靜,難以成眠的動作描寫。這兩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男子長夜難眠、思緒萬千以及難耐的相思之苦。
五.重章疊句有什麼表達效果?
採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一唱三嘆,節奏鮮明,旋律優美,而且還顯示出主人公情感的逐層加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六.中心主旨
通過寫一個男子對一個淑女的思念、追求過程,真切的表現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設想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愛情大膽執著的追求。
七、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結合本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關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這個過程顯得美好、喜悅而又不低俗,所謂「樂而不淫」;寫求之不得的焦慮、苦悶而又想像求而得之的熱鬧情景,所謂「哀而不傷」。
《蒹葭》賞析:
1、詩的每章開頭都寫景,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什麼作用?
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蕭瑟冷清的晚秋畫面。
運用託物起興(比興手法),以蒹葭起興,描寫深秋的景色,點明季節和時間;營造了蕭瑟冷清的氣氛,烘託了一種追求「伊人」求之不得惆悵失意的心情。
2、「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中的「長」「躋」「右」分別突出了道路怎樣的特點?在詩中反覆吟詠有什麼作用?
①突出道路的漫長(遙遠)、高峻(險峻),曲折。
②反覆吟詠,渲染道路的遙遠與艱險,側面烘託對意中人的執著不變的追尋,以及欲見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
3、為了見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動?由此你看出他的什麼性格特徵?
①他不顧霜露濃重,路途險阻、漫長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尋找意中人。
②性格:一個嚮往愛情、不懈追求愛情,不怕艱難險阻,執著追求的主人公形象。
4、這首詩在結構形式上的特點 : 重章疊句。
5、賞析:蒹葭蒼蒼--萋萋--採採
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悽青到泛白,把深秋悽涼的氣氛渲染的越來越濃,烘託出主人公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6、賞析:白露為霜--未晞--未已
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時間的發展軌跡,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讓人深刻的感受到了男子的執著與追求。
7、道路:長---躋---右 方位: 央---坻---沚
不同道路和方位,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心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8、這首詩是怎樣表現主人公執著的愛情追求的?
全詩迴旋三疊,反覆詠嘆:情隨景變,反覆寫「可望而不可及」的企慕深情;虛實結合,想像豐富:每張都是先實寫秋景,烘託氣氛,再寫心上人雖路遠難求,但仍執著專一的強烈思念之情。
9、中心主旨。
這首詩就是表現了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
10、比較《關雎》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
《關雎》著重於敘事,而《蒹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蒹葭》比《關雌》的情感韻味更濃鬱些。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雌》「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
11、《關雎》和《蒹葭》兩首詩歌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覆朗讀,並體會其作用。
重章疊句的形式,即重複的幾章節,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的改變。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複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蒹葭》中的「蒼蒼」、「萋萋」、「採採」是疊字,形容蘆葦茂盛的樣子,為下文「溯洄從之」、「溯遊從之」作了輔墊,渲染了氣氛。
《關雎》中「關關」是疊字,形容雎鳩鳥叫聲,「窈窕」是疊韻,表現淑女向美麗;「參差」是雙聲,描繪水草的犬態,「輾轉」是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