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關雎》原文、翻譯及賞析

2021-01-10 阿偉來說歷史

關雎 (朝代:先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

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又秀麗,君子求她結情侶。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渴慕思如潮。相憶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琴瑟傳情兩相愛。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撿。文靜秀麗好姑娘,鐘鼓齊鳴換笑顏。

《關雎》配圖

注釋:

[1]選自《詩經·周南》(朱熹《詩集傳》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周代詩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稱,泛指洛陽以南到漢江流域一帶。關雎,篇名,取第一句」關關雎鳩」中的兩個字。

[2]關關:雌雄二雞相互應和的叫聲。雎鳩:一種水鳥,即王雎。

[3]洲,水中陸地。

[4]窈窕,美好文靜的樣子。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6]參差,長短不齊貌。荇菜,水生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求取荇菜。這裡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注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10]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12]琴、瑟,皆弦樂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13]芼,擇取,挑選。

[14]鐘鼓樂之,用鍾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快樂。

中心思想:

這首詩通過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個採摘荇菜的姑娘,並為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嫻靜而動心,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裡也會夢見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過程,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詩經的首篇,更加表明了關雎在古代人們心中的地位。

寫作手法: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云:「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云:「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云:「《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簡析:

《關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牛運震說:「輾轉反側,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為實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見。《詩》寫男女之情,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局,作為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 然而不論作為樂還是作為歌,它都不平衍,不單調。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平疊直敘無復曲折,抑且音節短促急弦緊調,何以被諸管弦乎。忽於『窈窕淑女』前後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鄧翔曰:「得此一折,文勢便不平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疊二字句以為句,『輾轉反側』,合四字句以為句,亦著意結構。文氣到此一住,樂調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雖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後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並非沒有道理。依此說,則《關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但如何是興呢,卻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若把古往今來關於「興」的論述統統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麼只好敷衍幾句最平常的話。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後者則是心象。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一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一邊,因此「興」中並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為「比」。至於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聯,即景物所以為感為悟者,當日於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後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何況《詩》的創作有前有後,創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著興義的句子,後作者現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羅大經說:「杜少陵絕句云:『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以異,餘曰不然。上二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於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我們何妨以此心來看《詩》之興。兩間莫非生意,萬物莫不適性,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為看待人間事物的一個標準: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於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雅·鹿鳴》),如此詩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相關焦點

  • 國學經典賞析——《詩經》第一篇——《關雎》
    關雎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
  • 《詩經》第一篇《關雎》
    [賞析二]    《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當初編纂《詩經》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後人的理解,並不認為《關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雎》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
  • 【作品上牆】《關雎》翻譯
    最近筆者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詩經二首》——《關雎》和《蒹葭》。
  • 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關雎
    毛詩續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滛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周南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內岐山之陽,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昌,闢國寖廣。
  • 《關雎》《蒹葭》賞析
    《關雎》賞析:一.開篇寫「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目的是什麼?
  • 詩經新臺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 邶風 新臺詩經·國風·邶風·新臺原文新臺[1]有泚[2],河[3]水瀰瀰[4]。詩經·新臺朗讀詩經·新臺注釋及注音[1]新臺:衛宣公為納宣姜所築臺名,故址在今山東甄城黃河北岸。[2]有泚〔cǐ〕:鮮明貌。有,語氣助詞,無實義。[3]河:黃河。
  • 詩經柏舟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柏舟詩經·國風·鄘風·柏舟原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1]。詩經·柏舟朗讀詩經·柏舟注釋及注音[1]中河:河水中央。[2]髧〔dàn〕:頭髮下垂狀。[3]髦〔máo〕:指男子行冠禮前,頭髮齊眉,分向兩邊。
  • 詩經幹旄_朗讀_注音_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幹旄詩經·國風·鄘風·幹旄原文孑孑[1]幹旄[2],在浚[3]之郊。詩經幹旄朗讀詩經幹旄注音及注釋[1]孑孑〔jié jié〕:獨立突出貌。[2]幹旄〔gān máo〕:一種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的旌旗。幹,猶竿、杆,後同。[3]浚〔jùn〕:春秋時衛國邑名。
  • 詩經牆有茨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牆有茨詩經·國風·鄘風·牆有茨原文牆有茨[1],不可掃也。詩經·牆有茨朗讀詩經·牆有茨注釋及注音[1]茨〔cí〕: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橫生於地面,果實有刺,可入藥。[2]中冓〔gòu〕:內室,此指衛國宮室。[3]道:說。
  • 詩經·邶風·北門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北門詩經·國風·邶風·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1]。終窶[2]且貧,莫知我艱。北門翻譯我從北門走出來,憂心忡忡不可絕。始終生活於貧寒,無人能知我艱辛。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還能對此說什麼!王命差事交給我,政事全都加給我。
  • 詩經·周南·螽斯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螽斯詩經·國風·周南·螽斯原文螽斯[1]羽[2],詵詵[3]兮。螽斯翻譯蟈蟈振翅而鳴,聲音喧囂震天。你的子孫後代,適宜興隆昌盛。蟈蟈振翅而鳴,聲音轟轟齊發。你的子孫後代,適宜延綿不絕。蟈蟈振翅而鳴,聲音嘈雜紛亂。
  • ||《詩經·關雎》解讀
    《關雎》成為《詩經》開篇之作,有什麼深義呢?我們或許可以這樣來理解:在西周,音樂是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就是在各種典禮上、在貴族的飲宴中、在諸侯國的交際場合所演奏音樂的歌詞。另一方面,《詩經》呼應宗法封建制架構,頌為宗廟之音,天子專屬之樂;雅為朝廷之音,屬於朝廷貴族之樂;風為鄉土之音,屬於地方貴族和當地民間之樂。
  • 詩經·周南·卷耳_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卷耳詩經·國風·周南·卷耳原文採採[1]卷耳[2],不盈頃筐[3]。卷耳翻譯連續不斷地採摘卷耳,斜口竹筐卻還沒裝滿。我心中所懷想的人啊,我想把他安置在朝官的行列。攀登那怪石嶙峋的高山,我的馬兒神色已頹靡不振。我姑且先斟滿青銅製成的酒器,以慰藉我心中綿綿不絕的思念。
  • 詩經·邶風·凱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凱風詩經·國風·邶風·凱風原文凱風[1]自南,吹彼棘心[2]。棘心夭夭[3],母氏[4]劬勞[5]。凱風自南,吹彼棘薪[6]。凱風翻譯和煦的風從南邊而來,吹在那棘樹的樹心上。棘樹之心還很柔嫩,母親卻是勤苦操勞。和煦的風從南邊而來,吹在那棘樹的枝條上。母親明理而又賢善,我卻不是美德之人。有股寒涼的清泉水,就在衛國浚邑之下。兒女縱然共有七人,母親仍然勞苦不息。黃雀鳴聲清亮婉轉,悠揚之聲傳到耳邊。
  • 《詩經·關雎》|三千年前最浪漫又理想的愛情宣言
    談詩,必談《詩經》。談《詩經》,首談《關雎》。可以說,翻開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關雎》。《關雎》是國風之始,也是《詩經》第一篇。很多人會問,詩三百,優秀詩篇比比皆是,究竟有何原因讓《關雎》既成為《詩經》之首,又讓人難抵它的魅力呢?
  • 詩經衛風碩人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碩人詩經碩人解讀及賞析與《君子偕老》和《淇奧》二詩類似,《碩人》也是一首寫人的詩歌。詩經碩人原文碩人其頎[1],衣錦褧衣[2]。齊侯[3]之子,衛侯[4]之妻,東宮[5]之妹,邢[6]侯之姨[7],譚公維私[8]。手如柔荑[9],膚如凝脂,領[10]如蝤蠐[11],齒如瓠犀[12],螓首[13]蛾眉[14]。
  •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匏有苦葉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原文匏[1]有苦[2]葉,濟[3]有深涉[4]。匏有苦葉翻譯匏瓜葉子帶有苦味,濟水邊有幽深渡口。水深就要連衣渡過,水淺只需提衣渡過。滄茫濟水汪洋恣肆,傳來雌雉聲聲鳴叫。濟水盈滿不溼車轍,雌雉鳴叫尋求雄雉。
  • 一起讀《詩經》,第一篇 · 關雎
    ——《詩經 · 關雎》我們通常所理解這首詩就是愛情詩,其實它超出了表意的君子對淑女的追求,更講的是愛情中男女之間的相處之道。關關,指和諧鳥叫聲。關,通也,入也。指聲音互相交融。雎鳩,很多古代學者認為,這種鳥指的是魚鷹。
  • 經典詠流傳:《詩經·周南·關雎》
    詩經·周南·關雎作者:佚名 演唱:仇海平 金志文  宋祖英於文華  哈輝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周我們講了《詩經》的《靜女》,講了《詩經》的《採葛》,講了兩篇小夥子與採摘之女的幸福愛情生活。我們從中也得以窺見先民的情感色彩,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採摘文化在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掉頭去面對《詩經》中那個千古稱頌的謎團,所謂《詩三百》之首的——《周南•關雎》了。今天我就來講講這首居三百篇之首的《詩經•周南•關雎》。
  • 《詩經》中10句關於愛情的唯美句子,一生至少要讀一遍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的詩歌。其中也有許多描寫愛情的部分,我本人認為《詩經》中的愛情是最唯美的,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首,大家一起來賞析一下吧!01.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____《詩經·邶風·擊鼓》翻譯:生生死死離離合合,無論如何我與你曾發過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