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遊戲危害多,擔心孩子上癮怎麼辦?心理學家:預防比糾正有效

2020-12-14 小天寶大玉兒

前段時間看到一位爸爸,因為8歲兒子沉迷玩遊戲,憤怒的把孩子的平板砸了。

平板是2018年兒子過生日時,送給他的生日禮物,當時已經預想到他會玩遊戲,於是和他約定:可以玩,但是要控制好時間,給他買了定時器。我知道讓8歲的孩子控制自己,有些為難,我只是希望他能控制住自己身體裡的小惡魔,養成時間觀念。然而,積極地寫作業,就是為了早點玩平板,作業答案全都用電腦查,導致成績下降。一年多來,經過多次的說服教導,仍然無效,為了玩毫無自尊,小小的孩子學會了奉承和察言觀色。昨天剛教育完,今天又犯了,只好碎之。

這個孩子的情況,生活中很常見,除了網路遊戲沒什麼能吸引他們,而且一旦玩起來,屁股就很難挪窩。爸爸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因為暴力解決不了問題。手機、電腦、電視等新媒體充滿了我們的生活,小的孩子甚至一兩歲就會操作手機。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身邊充滿著各種能上癮的事物,科技的發展,也導致了上癮行為也越來越多。這些行為消耗著孩子大量的時間,但創造上癮產品的人卻不允許自己和家人使用那些產品,因為他們深知行為上癮的嚴重危害。

《欲罷不能》一書中有對行為上癮的解釋:行為上癮,就是喪失了繼續還是停止相關行為的自由選擇能力(失控),體驗到了與行為相關的不良後果,換句話說,當事人無法可靠的預測相關行為什麼時候會發生,一旦發生,將持續多久,什麼時候會停止。

行為上癮的原因

網絡成癮、遊戲成癮、刷屏成癮等都是行為上癮,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很憤怒,認為孩子沒有自制力,實際上孩子行為成癮的原因主要有這三個方面。

生理原因研究人員奧爾茲和米爾納曾做過一個實驗,在老鼠的大腦裡植入探針,當老鼠壓下金屬棒,探針就會產生電流。其他老鼠都會躲開,只有一隻老鼠主動追求點擊,不吃不喝眼裡只有金屬棒,12小時後力竭而亡。奧爾茲研究發現,這隻老鼠的探針是彎曲的,接觸到了隔膜,這部分被稱為「快感中樞」,當這部分受到了刺激,老鼠享受電擊刺激帶來的快感。

神經學家羅伯特。希斯朝一位抑鬱女士的快感中樞插入電極,她說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快樂,只要拿掉電極,女士的笑容就消失了。後來這位女士迷戀上了這種感覺,千方百計想植入電極。

所以,行為上癮的生理性原因,就是大腦的快感。大腦釋放化學物質多巴胺,大腦把多巴胺轉換成愉悅感,很快大腦就會把噴湧的現象解釋為錯誤,導致大腦對多巴胺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玩手機上癮、玩遊戲上癮都是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孩子因此獲得快感不可自拔。

環境原因心理學家魯登伯格,為了測量上癮行為和記憶之間的關聯,他用一隻松鼠猴做實驗。為這隻猴子大腦植入電極,並在籠子裡放置兩根金屬棒,一根可以朝快感中樞發送電流,另一根可以投放新鮮食物。和老鼠一樣,經過摸索,松鼠猴開始反反覆覆按下電擊棒。當魯登伯格將松鼠猴帶離籠子,過幾天後這隻猴子就沒了癮,只要回到籠子猴子就開始按壓金屬棒。

返回到成癮的環境是很危險的,美國一位男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大學,但第二學期他因為壓力大開始沉浸在網路遊戲中,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後來經過治療,他擺脫了網癮,工作人員建議他換個環境,但他還是回到了原來的大學,結果沒多久他又開始了不眠不休地玩遊戲。

環境不是上癮行為的唯一因素,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算是最頑強的人,處於錯誤的環境中也會虛弱不堪,即使痊癒期間意志力最堅定的人,重新接觸以前的人和地方,也會再度沉淪。

生物學機制上癮的根源是心理的痛苦,比如說你很焦慮或者抑鬱,當你發現食物、賭博等能緩解痛苦時,就會沉浸其中。如果你很孤獨,一款鼓勵你建立全新社交遊戲的電子遊戲很可能會讓你上癮,這些體驗都是對自己心理痛苦的治療途徑。

面臨壓力和挑戰最多的時候是成癮行為的高發期,所以剛成年的時候上癮的風險最高,因為這個階段遭遇了大量力所不能及、無法應對的責任碰撞,為了緩解煎熬和刺痛,他們學會了求助於某些物質和活動。大概到25歲左右,很多人都掌握了應對技巧,所以如果在青春期沒有上癮,以後上癮的機率是很小的。

遊戲上癮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沉迷於手機或者網路遊戲,常常廢寢忘食,除了我們都知道的影響視力,降低睡眠質量,頸椎受損這些,還會出現更嚴重的心理隱患。

社交大腦變成「醃黃瓜」視覺研究人員進行過一場著名的實驗,解釋了小貓的視覺塑造和它餘生裡大腦的運作方式。他們將小貓限制在黑色的屋子裡,每隔一天就拿出一半的小貓放在只有豎條紋的環境裡,另一半放在只有橫條紋的環境裡,一直持續到5個月大。

之後把小貓放在正常房間裡,不管之前接觸的事豎條紋還是橫條紋,它們都沒辦法判斷自己和實體的距離有多遠,它們會碰到桌子腿,假裝打它也不會跳開,面對球沒反應。研究人員為小貓引入了技術術語,叫「視覺弱視」。

和小貓一樣,靠網絡養大的孩子,存在「情緒弱視」。孩子在不同的年齡發展不同的心理技能,比如四五歲前,他們能輕鬆學會語言,過了關鍵期再想學會就能困難,而學習社交技能、駕馭情緒這些情況也都有類似的情況。如果孩子錯過了面對面互動的機會,他們可能永遠都學不會了。

他們的社交大腦一旦變成「醃黃瓜」,就永遠沒辦法恢復成真正的黃瓜。

對別人不友善孩子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學習共情和體諒,沒有面對面的直接反饋,共情就得不到發展,而共情又是一項發育非常緩慢的技能。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小姑娘說,同齡人在社交網站上對彼此都都不友善,很多青少年拒絕當面溝通交流,即使吵架也是通過信息展開,原因是:「可以想的更徹底,想好要說什麼,用不著當面打交道,不用看他們反應。」孩子們鑽進網絡世界,就打消了直接跟夥伴進行互動的念頭,這讓孩子學不會溝通。

出現早熟現象網絡涵蓋了五花八門的信息,其中不乏有不健康的,而孩子對未知的事情充滿好奇,不可避免的也會接觸到不適合孩子的內容,這些也可能導致孩子身心發展過快。網絡上的不良視覺刺激,很多遊戲或電視都會穿插的愛情畫面,孩子過早的接觸這些內容,也是導致孩子過早的涉入成年人的話題,過早的懂得成年人的世界,出現早熟的現象。

遠離行為上癮,預防比糾正更有效

孩子更多的時間消耗在手機、電腦、電視等新媒體上,孩子通過電子產品交流的時間比面對面的交流更多,傳統的戶外活動、閱讀等消遣方式減少了將近20%。孩子不管哪方面的行為成癮,在出現問題之後再做各種努力,都不如防患於未然,俗話說堵不如疏。

自然環境的交流互動2012年夏天,51名年齡為11、12歲的學生,參加了洛杉磯郊外的一處夏令營,在夏令營的這個星期內,孩子們要把電腦和手機遊戲留在家裡,他們在夏令營裡學習用篝火做飯、分辨可食用的植物、學習使用指南針、徒步。在沒有新媒體的情況下,他們自然而然地面對面進行交流。

夏令營開始前,他們接受了一項名為「非語言行為診斷分析」的測試,內容就是看照片上陌生人的臉或聽陌生人朗讀一句話,判斷他們處在什麼情緒狀態。測試結果並不理想,孩子們平均會弄錯14道測試題;但是夏令營結束後,他們的錯誤率下降了33%。

孩子花時間在一起交流,會不斷的通過反饋來解讀情緒的線索:如果你以為他拿玩具是想和你一起玩,但當你注意到他的表情,可能會明白他是想用玩具來攻擊你。所以,研究人員得出了結論,在自然環境裡和其他孩子多相處,遠比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守著電子屏幕,在提升社交互動質量上表現的要好。通過自然的交流,就能讓孩子回歸到現實世界中。

跟孩子面對面溝通兒童健康發育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積極的親子關係,如果父母簡單的把電子設備塞進孩子手裡,就剝奪了孩子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而解決過心裡難題的年輕人,在應對心理麻煩時表現更好。

現在很多家長傾向於用文字進行表達,因為能減輕壓力,比面對面說話,文字能讓自己更準確地調整自己的消息,對於擔心誤解的溝通者來說,文字形式非常理想,因為沒有自然而然地表達,產生歧義的空間很小。

喜劇演員路易斯曾說,手機對孩子有毒,因為自己撫養的不是孩子,而是以後的成年人。如果沒有面對面的溝通,會導致孩子沒有同理心,說話時不會看人的表情,而且會表現的很刻薄。在路易斯看來,面對面溝通很重要,因為這是孩子理解自己的語言對別人有什麼影響的唯一途徑。所以,家長要和孩子面對面的進行溝通,而不是通過文字。

限定屏幕使用時間電子產品會使養育工作變得輕鬆一些,讓孩子看視頻、玩遊戲,對想要得到休息的父母來說很給力,但是過度使用電子設備,會讓孩子迷失在屏幕世界。嬰兒的互動應該是直接的、親身實踐的、具體的,最初的兩年為孩子以後怎樣和社會互動確立了標準。

有研究表明,兒童健康發育的最重要因素是積極地親子關係,溫暖關愛的適齡親子互動,能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

美國的兒科協會建議,兩歲以下的嬰兒應該避免電視和其他娛樂媒體,在最初的歲月,兒童的大腦快速發育,幼兒跟人的互動學的最快,而不是電子設備。兒科協會的建議很好,但現實中屏幕無處不在,既然不能避免,現實生活中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父母鼓勵孩子,把屏幕世界裡的東西和現實世界聯繫起來。如果遊戲的設定是按顏色整理玩具,事後父母可以讓孩子說出家裡玩具的顏色。這種從屏幕到現實的連接叫做「學習遷移」,它既能重複自己學到的東西,又能鼓勵孩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選擇讓孩子能積極參與的節目,節奏緩慢的節目比節奏快的節目更好,4歲寶寶看10分鐘快節奏的節目,也很難記住新的信息。關注內容本身,而不是技術。如果孩子在看故事,關注點應該在接下來的故事情節,自己預想會發生什麼,而不是不停的操作技術。因為擔心網絡成癮,所以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玩遊戲或者和社交媒體互動時就會驚慌、抓狂,而「平易近人、鎮定、知情」的父母,會花時間了解孩子怎樣和網絡平臺互動,常和孩子進行有意義的線下對話,因為他們明白社交媒體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與其限制不如設定邊界,對於網絡成癮,預防要比糾正要有效的多。

大玉兒,一位有想法的媽媽,用文字傳播育兒經驗,關注@小天寶大玉兒看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兒童沉迷手機危害大,這樣預防更有效
    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兒童沉迷手機危害大,這樣預防更有效 在如今這個時代,手機作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早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孩子和家長關於手機引發的各種矛盾,尤其是沉迷玩手機的問題
  • 疫苗接種法,提前預防,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最有效方法
    這兒子之所以下此毒手,據說就是因為他媽媽阻止他上網玩遊戲,他一時衝動,就犯下如此彌天大錯。手機遊戲真是害死人呢。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沉迷手機,沉迷手機也成了一個讓父母越來越頭疼的問題,而手機也成了家庭矛盾的重要導火索。
  • 孩子手機上癮的元兇是「反饋系統」,影響大腦可塑性,要學會疏通
    01孩子對手機上癮是不自律?原來是對於「反饋」上癮 一、多巴胺——「快樂源泉」 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在大多數文化中,不直接創造價值的遊戲向來被作為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 「孩子手機成癮怎麼辦?」用這三個方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
    在一個家庭中,就連小孩,都擁有他們的智慧型手機。本來智慧型手機就是代替電腦便捷的,可利用不當,就會使孩子上癮,沉迷手機的網絡世界。特別網路遊戲的多樣化和網絡視頻平臺的普遍,深深荼毒著孩子的未來。「孩子手機成癮怎麼辦?」用這三個方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如果發現孩子迷上了手機,不加以制止,後果還是非常嚴重的,作為家長,不要光著急,要懂得從實際出發,確定事情的嚴重性,認識以下三點,有助於孩子成功戒掉手機。
  • 孩子沉迷手機上癮?家長做到這幾點,輕鬆做到手機斷舍離
    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玩兒手機成癮毫無辦法,小時候沒管大了就難管了,有些家長更是對手機深惡痛絕,手機真的那麼可怕嗎?彭老師不覺得這樣,其實只要方法得當,手機就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可以帶給我們享受科技時代帶來的福利。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導致了我們的孩子對手機如此上癮呢?
  • 臨近高三的孩子總是沉迷於手機遊戲,家長怎麼辦?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很頭疼孩子的教育,當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裡,家長是管還是不管,怎麼去制止,怎麼去引導呢?管了吧,會讓孩子逆反,不管的話,讓孩子繼續這麼玩下去,不僅視力受損,沒準學業還荒廢了。那該怎麼辦呢?
  • 對手機成癮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你對癮的認知,可能是錯的
    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可能都是錯的。英國作家——約翰·海利移動網際網路一來,無論我們是否承認,電子產品和遊戲的風靡已經不可逆,就像手和腳一樣,手機已經演變成人類的不可或缺的「器官」。我另一個鄰居的孩子叫小麗,但她不怎麼玩遊戲,天天就泡在B站和抖音裡,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自拍、聊天、留言,很在意別人的點讚和粉絲數量,他媽也很擔心,這孩子會不會沉迷於虛擬,回不到現實世界了?你覺得這兩個孩子是不是已經網絡成癮了?
  • 孩子咬指甲「成癮」,如何糾正?家長該重視起來
    咬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覆咬指甲的行為,多見於3~6歲兒童。多數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咬指甲,但少數頑固者的這種行為可能會持續到成年。 生活中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就是咬指甲持續到成年的頑固者之一。
  • 長期宅家,擔心孩子會近視?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是這個……
    但不少媽媽開始孩子的視力問題,長時間上網課,小寶寶宅家玩手機的時間也變長了。有家長感慨道:到最後,孩子躲過了新冠肺炎,眼睛卻近視了。 其實,家長們的擔心不無道理。
  • 再也不怕孩子沉迷手機了,推薦幾款適合兒童的小程序遊戲
    對手機遊戲上癮的孩子,怎麼說不聽?這沒關係,既然你想玩遊戲,那麼最好玩下面這些可以鍛鍊邏輯思維的編程遊戲。雖然這些遊戲對成年人來說難度很大小兒科,但他們能有效地提高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程序思維。此外,遊戲的燒腦特性可以有效防止兒童上癮,並使兒童樂在其中停止。聽起來很棒!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與小編一起來的遊戲吧!
  • 手淫上癮怎麼辦?5招教你戒除
    手淫頻繁不但會傷害身體,而且對人的工作、學習都會有一定影響,因此,如果目前你已手淫上癮,最好及時戒除!    手淫上癮怎麼辦?  1.戒除手淫第一招:充分認識手淫的危害  就是由於許多人沒有明確地認識到手淫的危害,所以才會屢次「犯錯」而不改。
  • 特殊時期孩子們的網絡上癮及戒網後的幹預
    他的好友也立馬擊掌,要戒掉害人的網路遊戲。這是小團體的力量。  第三類,玩遊戲處於矛盾中,有上癮症狀,但是還有一個自制力,自我矛盾,有時候也管理不好。正好搭建了一個正能量的圈子,孩子們之間互相被影響了,所以自己也被帶動起來,主動意識到遊戲的危害,自己主動戒網路遊戲!  有家長問,如果孩子屬於茶米油鹽不進的,怎麼辦!
  • 孩子o型腿怎麼辦 如何糾正o型腿
    孩子o型腿怎麼辦?如何糾正o型腿?o型腿是一種很難看的腿型,很多名家都就寫過o型腿遭人歧視的小說,成年人o型腿不能當兵,有的工作不能做,甚至找對象的時候, 對方比較挑剔,瞧不起有o型腿的人。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腿部發育,如果發現有o型腿的前兆,一定要及時幹預,杜絕形成o型腿。
  • 毀掉孩子視力的四大「原罪」,不是電腦也不是手機,而是它們……
    英國知名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建議家長:我們應該像限制孩子攝入高熱量的垃圾食品一樣,嚴格控制孩子每日坐在電視機前的時間。 研究表明,LED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屏幕不會對眼睛造成損害,但用於汽車前照燈的強烈燈光可能會損壞我們的眼睛。 藍光危害波及人數眾多,世衛組織(WHO)愛眼協會公布: 每年因藍光及輻射導致全球超過30000人失明。
  • 沉迷「垃圾快樂」的孩子,大腦嚴重受損:請警惕孩子世界裡的上癮行為
    唐山一少年沉迷手機遊戲,荒廢學業,因不服父親管教,當即寫下了斷絕父子關係的「保證書」;江寧一孩童喜歡玩遊戲,被爺爺沒收手機後離家出走,想藉此「嚇唬」老人,結果自己迷路找不到家;杭州11歲男孩,不肯寫作業,父母砸了手機,他從12樓一躍而下,自殺身亡.
  • 你是否有「手機上癮症」?
    根據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等人的問卷調查發現,女性出現「手機上癮症」的機率是男性的3.6倍。Wendy認為就好比購物的主要群體是女性一樣,這也是女性在網上購物、追劇、刷視頻和玩小遊戲的人數會比男性多的原因。Wendy會分享一套由科學家總結出來的題目,總共20道題。大家不妨自測一下是否有「手機上癮症」。
  • 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的14歲少女跳樓了,如何才能讓孩子遠離上癮式...
    可她早就在遊戲中不知不覺越陷越深,根本無法停下來。拿錢砸出了精緻的「衣服」,豪華的「別墅」,也砸進去了自己如花的生命。心理學家亞當·奧爾特曾說:「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難以戒除。」
  • 請讓孩子遠離手機
    智慧型手機影響兒童健康 長時間玩手機,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視力,嚴重時還會導致孩子失明或者頸椎變形,這些傷害產生後都是不可逆的,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而且沉迷於手機遊戲的孩子會對運功鍛鍊提不起興趣,導致運動能力低下,身體體質差,進而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錯過了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期是後面補再多的營養都補不回來的。
  • 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視力?了解孩子用眼時的錯誤行為,預防視力受損
    因此保護視力,要從幼兒做起,對於孩子的視力教育,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現在的孩子,人手一部手機。在家裡,孩子一邊看著電視,一邊玩手機,旁邊還放著一個平板,根本拿孩子們沒辦法。而且孩子的自制力差,所以對手機遊戲往往無法自拔,深陷其中。
  • 孩子總是愛玩手機,怎樣糾正這個不良習慣?小遠老師告訴你
    關於孩子愛玩手機這個問題,就想起了我一個朋友的孩子,他才3歲多,平時非常喜歡玩手機,如果大人不給他玩,還會發脾氣、哭鬧,對此,朋友也感到很苦惱。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孩子都開始沉迷於玩手機?我們又該怎樣糾正孩子這個不良的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