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打仗

2021-02-08 巴東童蘊文化藝術中心

                   騎馬打仗

           四(4)班  譚皓天(知識天空)

                    指導老師(彩霞滿天)

今天下午課間,我和小夥伴們在操場上玩了一次有趣、刺激、激烈的「騎馬打仗」遊戲。

遊戲規則是:兩人組成一組,其中一個人要背另一個人。兩人要配合攻擊其他的組,不準用手和腳攻擊,只能用身體衝撞。背上的人落到了地上和兩人分開或者摔倒就失敗了。堅持到最後的人,稱上「元帥」 。遊戲開始了。操場上頓時熱鬧起來。參加遊戲的同學,正在尋找或攻擊目標,同學們像一個盤子裡的鋼珠,互相碰撞,做著沒有規律的撞擊。我和李小海一組,我背著李小海,向別的組衝去,用我的右側撞擊小雲。哇!就一下,把小雲撞得已經是四腳朝天地躺在地板上了,只見她生氣地看著我們,心中憤憤不平,好像在說我一定要贏了你們,我倆哈哈大笑起來,刺激得小雲滿臉怒氣。

我們回過頭來,開始向別的組撞擊。不一會兒,戰勝了兩組對手,再看看操場上只剩下兩組對手了。我們準備攻擊小文和張文墨他們。我們向前撞過去,誰知小仁和小明突然從側面衝了出來向我們撞來,把我們撞得 晃了晃「合體」 ,差點摔下來。
我站穩了腳,生氣地向小仁和小明撞去。就這樣小仁和小明也被我們撞倒了,他們生氣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們失敗了。

現在就剩下小文和張文墨組了。這時操場上的人都在大聲喊:「衝!衝!衝!」他們比我們參加者還要激動。我和小文虎目圓睜地對視了幾分鐘,真正的比賽才開始了。我們向對方撞去,我耍了點小聰明,輕輕一躲小文撲空了。借這個機會我向他方猛衝過去,就這樣他們也失敗了。我和李小海得到了「元帥」的稱號。
「騎馬打仗」遊戲不僅能鍛鍊身體,它還是智慧者喜歡的遊戲,我愛「騎馬打仗」這個遊戲。


             學  作  文      找  童  蘊

         全國小學幫思維導圖同步作文加盟校

白土坡校區:白土坡北京大道3號三樓

太磯頭校區:太磯頭初中門口

歡迎打賞,凡打賞金額一元及以上,既返回作者,視為稿費,以此鼓勵孩子們寫作興趣!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騎馬拜堂,家敗人亡」,騎馬是什麼?老話有道理嗎?
    什麼是騎馬?這句俗語中的騎馬可不是人們常常看見的那種坐在馬背上「駕、喔、籲」的馬,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說這個騎馬拜堂是不是在婚禮當天,男人騎著高高大馬去迎娶妻子,其實這句俗語說的騎馬不是大家想想的迎娶的馬,這個騎馬在古時候說的是女生的例假。
  • 騎馬與砍殺火與劍怎麼招兵 招兵方法介紹
    騎馬與砍殺火與劍作為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真是人氣不低,其遊戲基礎劇情是參考歷史小說《火與劍》而製作的,遊戲的背景設置在沙俄危機時期,既然要打仗就必須要招兵,但是很多玩家覺得招兵很難,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騎馬與砍殺火與劍怎麼招兵。
  • 【專欄】日本騎馬武士打仗取勝秘笈,竟是佩戴了它!
    今期蔣東專稿,講述日本戰國時代騎馬武士和馬匹的裝備。 那時騎馬武士在出徵時會帶「馬取」意為取起馬口中牽繩的意思,指武士的同行隨從,專門負責馬匹的打理飼候稱之為「馬丁」。騎馬武士據個人喜好,會在馬鞍前輪的外側掛「鞍胴亂」即放置雜物的布袋,以及放置火繩槍用編織袋。後輪掛裝有馬匹食用的黃豆袋、糧袋、狩袴(使馬匹前腳不會亂動的袋狀物)以及其他必需品,諸項為日本戰國出徵時的軍馬裝備。
  • 都是謀士帶兵,司馬懿能騎馬打仗,諸葛亮為何偏要坐「小推車」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經常在兩軍對壘之時,乘四輪車,搖著羽毛扇,更好地展現出了「指揮若定失蕭曹」的人物形象,導致很多人錯把演義當正史,認為諸葛亮不會騎馬。甚至於也有人說諸葛亮到了蜀地之後不服水土,得了風溼病,不能夠騎馬。說白了諸葛亮不會騎馬的論點,不用閱覽正史,在《三國演義》裡不光數次出現諸葛亮騎馬的劇情,甚至於也有諸葛亮親自誘敵的經典片段。
  • 成吉思汗打仗行軍不帶糧草,戰士英勇無敵,日本人模仿卻餓死多人
    小時候我們從課本上看到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從小在草原上長大,騎馬對於他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他生活的年代有戰亂,所以從小成吉思汗就會騎馬射箭,個人能力很突出,後來成吉思汗不僅在中國打敗很多敵對勢力,建立了元朝,他還帶領部隊南徵北戰,去過很多地方,戰績幾乎打響了整個的亞歐地區。
  • 能帶兵線打仗的手遊你玩過嗎?這三款手遊千萬別錯過
    但像這種可以帶兵打仗的遊戲一般都是在PC端才能玩到,有些小夥伴家裡硬體不足,所以今天小皮就給打擊帶來三款可以帶兵打仗的遊戲,小夥伴們可別錯過呢!遊戲有著堪比端遊《騎馬與砍殺》相似的畫風和既視感,玩法自由度頗高,其中不僅包含了貿易、外交、戰爭等多方面元素,馳騁在這個時刻觸發戰爭的世界之中,踏上驚險刺激的中世紀戰爭旅途,。雖然畫質有點粗糙了但遊戲還是好遊戲的,很大程度上還原了騎馬與砍殺,帶領自己的隊伍徵服世界!
  • 日清再得一分 日清食品聯動《海賊王》最終宣傳電視廣告「頂上騎馬...
    日清再得一分 日清食品聯動《海賊王》最終宣傳電視廣告「頂上騎馬戰篇」 2020
  • 諸葛亮雙腿並無殘疾,為何每次打仗都坐輪椅?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
    而就在諸葛亮出兵時,很多朋友都發現了一個問題:諸葛亮雙腿並無殘疾,為何每次打仗時都要坐輪椅出行?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坐輪椅出行的軍師也並不是沒有,戰國時期的齊國軍師孫臏便是如此。但孫臏是因為被師兄龐涓陷害,被挖掉了膝蓋骨,只能坐車出行。諸葛亮腿腳好好的,為何要學孫臏呢?
  • 日本武士每次打仗,為何要背一個神秘「烏龜殼」,作用匪夷所思!
    比如日本武士的髮型,中間禿了一塊大腦門,這是他們國家獨有的,還有就是我們今天聊的,日本武士每次打仗,會背一個「烏龜殼」似的東西。日本武士的光腦門被稱為月代頭,在中國古代也是有類似的,比如北宋時的女真族或者契丹族,這兩個民族,都酷愛把腦門剃光。
  • 《騎馬與砍殺2》各國中後期貴族兵戰力分析
    《騎馬與砍殺2》中的貴族兵是一種非常強力的兵種,但是各個國家之間又有區別,那麼哪些國家的中後期貴族兵較為強力呢,下面帶來由「jj791029」分享的《騎馬與砍殺2》各國中後期貴族兵戰力分析,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 還執著於「騎馬、射箭」
    清朝時期,康熙皇帝在徵戰噶爾丹的時候,用過一種威力巨大的火器,稱之為「子母炮」,這種炮在打仗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令人不解的是,戰爭結束之後,在軍事方面,統治者卻屢次對火器頒布禁令;反而極力推崇落後的「騎馬、射箭」;這是為什麼?下面我們來看看!
  • 呼倫貝爾哪裡能騎馬?在呼倫貝爾騎馬需要注意什麼?
    來呼倫貝爾大草原怎麼能不騎馬呢?作為呼倫貝爾旅遊必須體驗的娛樂項目,您有必要了解呼倫貝爾夏季旅遊騎馬價格 呼倫貝爾哪裡騎馬比較好?相信這樣一份攻略能夠幫您清楚關於呼倫貝爾騎馬的相關事宜,給您一個暢快、輕鬆的呼倫貝爾之旅。
  • 騎馬與砍殺2出了嘛 騎馬與砍殺2多大
    騎馬與砍殺2已經出了,等了好久騎馬與砍殺2的小夥伴可以如願入手這款遊戲啦。現在騎馬與砍殺2大概34G想要玩的小夥伴可要準備好容量了,現在騎馬與砍殺2正在鳳凰商城折扣,只需198的低價 騎馬與砍殺2已經出了
  • 俗話說:「騎馬拜堂,家敗人亡」,你知道「騎馬」指的是什麼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些放到現在依然很實用,但是有些卻早已過時,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騎馬拜堂,家敗人亡」,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騎馬」指的是什麼?其實這句話裡的「騎馬」並不是說人騎在馬背上,而是指女人來了例假。其實在古人眼中,女人才是最神奇的,每個月都流血還能活得好好的,這對於以前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那麼例假為何又叫做「騎馬」呢?
  • 騎馬與砍殺2帝國貴族兵哪個最強-帝國貴族兵評價
    騎馬與砍殺2帝國貴族兵哪個最強?遊戲中每個國家的貴族兵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弱點,那麼哪個帝國貴族兵最強呢?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帝國貴族兵評價,一起去看看吧。
  • 世紀經典老照片:騎馬的夢露,騎馬的赫本,騎馬的黛安娜王妃!
    颯爽英姿的黛安娜,堪比奧運會上的「盛裝舞步」黛安娜王妃和伊莉莎白女王的騎馬合影,這對婆媳的表情每次都不同步……黛安娜王妃和伊莉莎白女王的騎馬合影,這對婆媳的表情每次都不同步……
  • 騎馬與砍殺火與劍哥薩克主線 哥薩克的逆襲之路(2)
    無止盡的打仗。玩家最後的結局就是作為哥薩克元帥統一東歐。相關推薦:>>騎馬與砍殺火與劍黑杖 黑杖任務選擇結局全解析>>騎馬與砍殺火與劍火槍 火器時代的靈活運用
  • 騎馬與砍殺火與劍買哪個版本好 騎馬與砍殺火與劍購買版本推薦
    騎馬與砍殺火與劍只有一個標準版在售賣了,喜歡騎馬與砍殺火與劍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購買標準版就好了。現在騎馬與砍殺火與劍還在折扣只需47就可以買到了,喜歡的小夥伴趕緊點擊下文了解一下。 騎馬與砍殺火與劍只有一個標準版在售賣了,喜歡騎馬與砍殺火與劍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購買標準版就好了。
  • 建造國家招兵買馬打仗類手遊
    很多三國遊戲都有建造國家和招兵買馬的玩法,在這裡,你可以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夢想,接下來小編將為玩家們推薦好玩的建造國家招兵買馬打仗類手遊,一起來看看吧! 打仗類手遊推薦1:一起打江山   版本:v1.20.1 大小:193.1 MB 安全下載 評語:送V8,28888元寶,20000糧食 打仗類手遊推薦
  • 《騎馬的美女》聖手書生-協助拍攝
    騎馬就是人對馬的一種駕馭, 讓馬來作為人的代步工具,從而達到長途跋涉,快速行進等目的。我們經常看見男人騎馬,年輕女孩騎馬也是一幅美麗的畫面。騎馬的美女【第1幅圖】此作品由遂寧攝影愛好者牧先生在著名的陝西地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