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每次打仗,為何要背一個神秘「烏龜殼」,作用匪夷所思!

2020-12-09 靜止歷史

我們大家都知道,日本從古代就開始學習中國文化,日本這個名字,還是來自於唐朝皇帝在國書中對它的稱呼。雖然日本的很多文化,都是來自中國,不過經過長遠的發展,他們自己也有了獨特的文化氛圍,今天我們說的日本武士,他們的一些獨特之處只有日本才有。

比如日本武士的髮型,中間禿了一塊大腦門,這是他們國家獨有的,還有就是我們今天聊的,日本武士每次打仗,會背一個「烏龜殼」似的東西。

日本武士的光腦門被稱為月代頭,在中國古代也是有類似的,比如北宋時的女真族或者契丹族,這兩個民族,都酷愛把腦門剃光。

日本武士打仗時,背上背得鼓鼓囊囊的烏龜殼,翻閱了中國戰爭史都找不到,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神秘玩意兒呢?

在日本,這東西被稱為「母衣」,剛開始並不誇張,只是武士披在背後的一塊披風,騎馬打仗衝鋒的時候如果被風吹起來,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被射中的機率。在中國古代,將軍打仗也會有這樣的行頭,可見他們這套行頭還是學的中國的。不過日本人呢,最終把這套行頭完全變樣了。

本來日本武士都是小規模戰鬥,這樣穿還可以,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長披風在作戰時就顯得很累贅。後來有人改良了,把一個竹編的類似於燈籠的,背在背上,然後再罩上披風,這就是母衣了,裡面的竹籠就是母衣骨。用這種方式來減少傷害,作用有點匪夷所思,這恐怕是日本最原始的防彈衣了吧。

母衣被武士們背在背上,在一定程度上防備了後方和側面的流矢,可是能穿母衣的都不是一般人,在戰場上太顯眼。日本當時作戰也是按照首級記功,母衣武士就很容易被當目標圍攻。所以,能穿戴母衣雖然很榮耀,但也很危險。

戰國後期,火繩槍進入了日本,武士們交戰開始使用它們,這個時候母衣的防護作用基本上就沒有了,漸漸的成了一種標誌。

被稱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的織田信長,就有兩支穿母衣的小隊,被稱為「母衣眾」,每隊10人,一隊叫「黑母衣眾」,一隊叫「赤母衣眾」。

他們都是織田信長的親衛,在戰場上四處穿梭傳令,因為衣服顏色鮮豔,更容易被前線戰士辨認。後來豐臣秀吉創建的黃衣母眾就是效仿的織田信長。這些穿戴了母衣的武士擔任的都是傳令官的職務,屬於親信,代表著一種榮耀,只有最精銳、最忠誠、地位高的武士才能被選中。

為什麼會被稱為母衣呢?在電影《關原之戰》中,關原決戰的前夜,德川家康心情不定,就半夜起來編「母衣」。德川家康向伺女說「母衣」就像嬰兒的胎盤保護嬰兒一樣保護武士,所以又被稱為母衣。這也算是日本的一種獨特文化吧。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打仗時,為何總背一個大包袱?包袱裡裝的是啥
    不過怪異的是,這些剽悍的戰士們,卻老喜歡背著個大包袱,看起來滑稽的東西,其實背後蘊含大秘密,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一、喜歡背東西的日本武士在講武士背後的大包袱之前,首先要來了解一下日本人的文化特色,如果大家看過很多日本電影,就會知道日本女人的和服經常喜歡在背後背個枕頭。
  • 日本武士為何要穿「世上最醜」披風?西方學者:他們就像一種動物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習慣了中國古代將軍、士兵的裝束,再看日本大名、武士的打扮,未免就有些感覺奇怪了。比如在一些日本戰國題材的影視劇裡,日本武士居然打扮得像個巨大的蝸牛,騎著馬衝來衝去,在視覺上給人一種世界末日變異物種崛起的感受。
  • 拔頭髮拔到滿頭黑血,日本武士為何痴迷月代頭?
    最早的時候日本武士為了不讓頭頂的頭髮繼續生長,早期使用的剃髮方式竟然是用鑷子把頭頂的頭髮一根一根拔掉。一直到江戶初期,也就是中國明末的時候,日本武士依然採用拔頭髮的方式來讓自己變禿,日本江戶初期的《慶長見聞集》裡就有對當時拔月代頭的行為進行過記載,甚至記載裡還描寫拔月代頭的時候:「黑血流出,觸目驚心」。聽起來還怪嚇人的,感覺日本武士為了變強很拼的樣子。
  • 為何日本武士要身背史上最醜的披風?西方學者:模仿這種劇毒動物
    文/快哉風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到日本戰國,看到日本武士背著個巨大的蝸牛殼向你衝來,千萬別給嚇住:他們不是變異了,「蝸牛殼」裡面也沒有暗藏什麼秘密武器。圖:史上最醜披風日本武士身背的這個鼓鼓囊囊玩意,叫做「母衣」,是一種護具。
  • 畫卷記敘日本武士用屁打仗,還被奉為日本國寶
    直到我看到一副日本戰鬥連軸畫後,才知道我的想像力實在太狹隘了。上圖人們光著屁股,互對著對方放屁,以屁為武器打仗。甚至騎著馬也對著敵人放起狂風亂屁,打得敵人措手不及。還有把屁滿滿當當地儲藏在藍色袋子裡,把袋口朝著敵人就是一頓猛屁攻擊。
  • 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前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
  • 烏龜殼有什麼功效
    烏龜大家都是特別熟悉的,同時也知道烏龜的種類特別多,也有好多朋友喝過烏龜湯,是一種營養價值特別高的湯類,可以說烏龜全身是寶,不但肉質鮮美而且有營養,烏龜殼也是一種有很好作用的東西,可以有效的治療或是調理身體,那麼,烏龜殼有什麼功效?通過下面的介紹我們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
  • 古代日本人為何流行地中海髮型,要把中間的頭髮剃掉?
    這款極其考驗男人顏值的髮型,為何會受到古代日本上下一致的追捧呢?早在日本的飛鳥時期,他們就開始派遣使者來到大唐學習我們的禮儀文化,觀摩我們的經濟發展成果。這個時候,他們在髮型和裝束上也極力效仿唐朝,頗具中華風採。中國元朝以後,尤其是日本的戰國時代,日本內部戰爭頻繁。連綿的徵戰使得日本武士階層橫空出世,並逐漸在社會上站穩了腳跟,加上蒙古人的影響,日本的髮型開始朝一個奇怪的方向走去。
  • 日本女人和服後面為何要背一個包包?它的作用對丈夫有特殊意義
    日本這個國家是亞洲的資本主義國家,面積非常的小,只是一個小的島國,但是它卻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這個國家自然資源非常的匱乏,許多東西都依靠進口,但是他們在製造業和教育水平上卻位居世界前列。現在他們依靠旅遊業的發展,更加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縱然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有一些淵源,8年抗日戰爭,讓中國遭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前往日本這個國家旅行。日本女人和服後面為何要背一個包包?
  • 男女都背包,日本人後面背的到底是什麼?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所以說他們的穿著打扮,基本上都是為了打仗而設計的。古代的日本男子打仗時,身後都會背起一個大包,這個大包的名字叫做——母衣。說到母衣,他的作用著實不少,尤其是在行軍打仗時,那是騎士的必備之物。我們知道,騎士一直都是一個軍隊的主力,能當上騎士的,那都是作戰能力極為突出的。
  • 豆瓣8.8分《七武士》:日本武士的宿命——被「菊」塑造的「刀」
    想像中威武而神秘武士並不存在,他們不過是一直作為『 工具人 』而活,但所謂武士,畢竟還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組成,其中自然也不乏真正的人傑、劍術與武術大師,祛魅並不是祛除,不能否認的是,優秀的武士,確實有獨特的能耐與魅力。
  • 拔頭髮拔到滿頭黑血,日本武士為何痴迷月代頭
    因為這個關係,就導致有武士把自己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髮拔掉,這樣的話如果頭髮在戰鬥中被打散,也只是披散到腦袋兩側和後背,不會遮蓋住自己的視野。不僅僅日本,還有很多民族也都有類似的習俗,比如契丹的髡髮、滿族的金錢鼠尾等等。就算現在來說也有說格鬥要剃寸頭這樣不容易被人抓住頭髮暴打的說法。所以剃禿真的會變強嗎?
  • 日本武士髮型奇怪,他們就不知道醜嗎,其實有大用處
    大家應該看過關於日本武士的一些電影,武士是日本專門負責打仗的一群人,他們類似於中國的武將,分屬於不同的派別。在日本,很多家族世代為武士,他們世世代代都效忠於一個主人,日本就出現過很多有名的武士,像服部半藏、本多忠勝等,日本武士這個群體他們伴隨著日本的戰國紛亂而強大,也伴隨著日本國家的統一而消亡。
  • 一刀斃命的武士刀法,為啥至今在日本長盛不衰?連小孩子都在學
    火槍運用於實戰之前,刀是日本人打仗主要武器。 明治維新前的幕府時代,武士是打仗專業戶,武士離了刀,就不叫武士。 因此,武士用刀技術的良窳深淺,直接決定了戰場戰鬥力。 日本武士的代表,以日本最西南端的鹿兒島為代表。
  • 日本武士究竟是什麼樣的?帶你看日本武士的詳細內容
    我們在一些抗日題材的電視或者資料當中都可以看到許多的日本軍官佩戴著一把日本刀,他們喜歡找中國會武術、會刀劍的人切磋武藝。也經常看到日本父子穿上一套專用的盔甲拿著竹製的武士刀進行比拼,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們切腹自盡的傳統。似乎在我們的認知裡面日本武士很是神秘,其中不乏一些忍者、浪人這樣的傳說。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一直以來也是被世人們所爭論和詬病。
  • 諸葛亮雙腿並無殘疾,為何每次打仗都坐輪椅?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
    而就在諸葛亮出兵時,很多朋友都發現了一個問題:諸葛亮雙腿並無殘疾,為何每次打仗時都要坐輪椅出行?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坐輪椅出行的軍師也並不是沒有,戰國時期的齊國軍師孫臏便是如此。但孫臏是因為被師兄龐涓陷害,被挖掉了膝蓋骨,只能坐車出行。諸葛亮腿腳好好的,為何要學孫臏呢?
  • 【專欄】日本騎馬武士打仗取勝秘笈,竟是佩戴了它!
    今期蔣東專稿,講述日本戰國時代騎馬武士和馬匹的裝備。 那時騎馬武士在出徵時會帶「馬取」意為取起馬口中牽繩的意思,指武士的同行隨從,專門負責馬匹的打理飼候稱之為「馬丁」。騎馬武士據個人喜好,會在馬鞍前輪的外側掛「鞍胴亂」即放置雜物的布袋,以及放置火繩槍用編織袋。後輪掛裝有馬匹食用的黃豆袋、糧袋、狩袴(使馬匹前腳不會亂動的袋狀物)以及其他必需品,諸項為日本戰國出徵時的軍馬裝備。
  • 一個浪漫溫柔,一個冷血殘暴,古代日本櫻花憑何與武士「同行」?
    日本民間有一句諺語;「花數櫻花,人數武士」。在日本思想家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的書中,曾表示櫻花就是武士道的象徵。一個是浪漫溫柔的櫻花,而另一個卻是冷血殘暴的武士,究竟是為什麼千百年來如此柔弱與剛毅之物被視為一體?櫻花又為何總是與「武士道」文化同行?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為何古代日本人偏愛「地中海」髮型?
    在古代每個國家的人都有不同打扮,其中日本人獨愛「地中海」髮型,但現代人都很納悶,看起來非常醜,而且連現在的日本人也承認醜到爆;但這髮型在當時卻是種流行,更傳出3種說法,解釋為何他們願意選擇超醜造型。這種「地中海」髮型在日本有專門的名字,叫做「月代頭」,頭頂的頭髮要剃掉,另外在將左右兩邊與中間後面的頭髮紮起來,看起來滑稽又醜;到了現代有許多人都很好奇為何會出現這種怪奇造型,就像不少人無法理解當和尚就得剃光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