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廣告是如何利用人的快思維來激發購買衝動的?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在上一篇文章《內容電商VS貨架電商,消費者是如何進行消費決策的?》中,我說到了直播帶貨對消費者消費決策影響,這篇文章我就來說一說廣告對消費者快思維的影響。

首先,我以蘋果手機為例說一說消費者被廣告影響的過程。

小明每天下班,都會開車走高速回家。自9月以來他在回家路上每天都會看到一塊蘋果手機廣告牌,第一次看到時,非果粉的他對蘋果手機沒什麼太大印象,只是覺得手機很漂亮。

但每天在下班路上看一次廣告,讓他對蘋果的手機印象越來越深。

某一天他在坐電梯上樓時,發現電梯廣告也換上了蘋果的最新產品。在晚飯後刷朋友圈時,再次看到蘋果的廣告。

他可能並不知道這是蘋果開發布會發新品之後進行的全渠道廣告投放,為的就是最大規模、最高頻率地覆蓋和影響像他這樣的消費者。

經過多輪廣告觸達,小明對蘋果手機有了從零到一的了解。但因為他並沒打算在這個月換手機,因此他對蘋果手機的了解依然停留在廣告印象上。

每年的電商大促雙11即將來臨,小明想趁著雙11換一個手機。前期多渠道蘋果廣告已經讓小明對蘋果手機比較熟悉,他知道蘋果手機是市面上最優秀的手機之一,並且第一次看到蘋果廣告,產品的漂亮外觀一直讓他印象很深,但他並沒有下定決心準備花6000多去買一個手機,他對手機的心理預算可能只有四五千。

雙11那天,小明在淘寶閒逛,突然發現,最新的蘋果手機在當天的促銷活動中降價500元,這樣售價只有6000出頭,距離他的心理預算只多了1000多,更重要的是,活動還支持分期免息,小明算了一下,每個月只要不到300元,最新款蘋果手機就到手了。於是他果斷「剁手」。

小明從第一次見到蘋果手機廣告到下單,經歷了2個多月的時間,在這2個多月,蘋果的各渠道廣告一直對小明的最終消費決策發揮著作用。

關於廣告促進消費的路徑,業界已經有比較多的研究,不管是AISAS(注意、興趣、欲望、記憶、行動)還是AIPL(認知、興趣、購買、忠誠)都是正確的模型。

但我這裡想說的是快思維在消費者的決策路徑中起的作用,這一點在廣告、營銷領域目前並沒有得到重視。

01 快思維在廣告中的作用

首先回顧一下快思維及其作用。丹尼爾·卡尼曼進而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將人的思維分為兩個系統:

系統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麼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可以稱為快思維。

系統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複雜的運算,可以稱為慢思維。

廣告的作用就是利用人的快思維促進消費者做出有利於自己品牌的決策。

再來回顧一下小明的消費決策路徑。

蘋果手機的廣告第一次建立了在小明的心智中外觀「漂亮」的印象。隨後蘋果廣告全渠道觸達小明,讓小明的對蘋果手機的熟悉度越來越高,蘋果手機在他的大腦中停留時間越來越長。在雙11當天,立減500的促銷廣告再加上分期免息的工具(24期分期免息,四捨五入等於不要錢),助推小明「剁手」。

當小明真正用上蘋果手機後,他很可能會進入蘋果的品牌社群中,與同類人交流,不自覺將自己視為蘋果手機的信徒即所謂果粉,建立了較強的品牌忠誠度。

在小明的四個階段決策路徑中,快思維都發揮了作用。

廣告的觸達,快思維讓小明建立了蘋果「外觀漂亮」的感性認知。

高頻廣告觸達,加強了小明大腦對蘋果的熟悉度。

促銷廣告+金融工具讓小明的快思維覺得便宜,從而「剁手」。

最終小明成為果粉,建立自己的身份認知。

蘋果廣告在幾個月前在小明大腦中種下的種子開花結果,而這些廣告對於小明大腦的影響幾乎是不動聲色,小明在不知不覺中從一個蘋果品牌的陌路人成了果粉。

02 品牌如何在消費決策的各個階段利用人的快思維?

直覺思維在消費決策路徑上發揮作用,在小明這個例子中很有代表性,我按照上文分為四個階段來逐個分析。

第一階段:廣告建立感性認知

在今天的廣告中,大部分品牌越來越訴諸感性。

下面兩種購買筆記本的思考路徑,你是哪種?

A:我想要機鋒網上評分4.8分以上的筆記本,英特爾10核處理器,顯卡型號,MX450,4G RAM,250G固態硬碟。

B:我想要那款粉色的輕薄筆記本。

大部分女生可能會被粉色輕薄筆記本所吸引,並不怎麼關注它的配置。

事實上,大部分筆記本電腦的廣告都會突出筆記本的外觀、顏色、輕薄、時尚等元素,很少有筆記本會在一張戶外廣告中大篇幅描寫它的配置。

普林格爾與費爾德做過一項研究。

他們比較了走感性路線與理性路線的傳播活動最終所創造的利潤增長差異。結果發現,感性路線創造的平均增長是31%,相對於理性路線的16%,效果幾乎翻番。而如果傳播方式是感性路線與理性路線的結合,利潤的增長是26%。

進行這項研究的學者,將感性廣告能夠帶來較高利潤增長的原因,歸納為兩點。

第一點,人的大腦不需通過認知,就能接收情感性的信息。

第二點,我們的大腦特別容易受強烈的情感刺激吸引,並且比較擅長「記錄」這類刺激,留下記憶。

歸根結底,感性信息影響的是人的快思維,而快思維恰恰對消費者的決策影響更大。

一則啤酒廣告中,展示了一個傢伙坐在沙灘上喝啤酒,身旁依偎著一個美女的情景。最後,這個啤酒會與一個非條件刺激(美女)配對在一起,啤酒本身則變成了條件刺激——於是,受眾會跑去買這一個條件刺激(啤酒),因為它與非條件刺激(美女)強烈聯繫在一起。

啤酒與美女聯繫,也是為了在消費者的快思維中建立此品牌啤酒=吸引美女的直覺。

定位理論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人的快思維,將產品與一項感性特點聯繫起來,在消費者腦中建立心智。

比如近年大火的元氣森林,直接將自己的產品與無糖、健康聯繫起來,其包裝上0糖、0脂、0卡路裡非常明顯。元氣森林與無糖的連接,直接佔據了消費者的快思維,以至於很多人誤以為喝元氣森林可以減肥(順便告訴你一個減肥秘訣:少吃多運動,跟喝不喝元氣森林毫無關係)。

第二階段:廣告強化印象,提升品牌熟悉程度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越熟悉就可能對這個人產生好感,熟悉程度能扭轉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看法,就像新褲子在《生活因你而火熱》中唱的:格子間的女孩,時間久了也很美。

品牌也是一樣,一個消費者若決定買某款產品,大部分時候是建立在對這款產品比較熟悉的基礎上,消費者對品牌越熟悉,就越可能發生消費。

心理學家扎榮茨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讓不會中文的實驗對象學漢字。一些漢字被試者看了 5 遍,一些 10 遍,一些 25 遍。在實驗結束時實驗對象要猜測這些字是褒義還是貶義。被試者不懂漢語,因此漢字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但他們一致認為看到的大部分漢字都是褒義的,並且看的次數越多的被試者對漢字的感覺越好。扎榮茨多次研究發現,人們越頻繁地接觸某物,越認為它們是積極的。

這就是心理學的曝光效應。

大部分品牌若想讓消費者更加熟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打廣告。

很多品牌喜歡在分眾的電梯廣告上做大量廣告,其背後的依據就是讓每一個坐電梯的人都能在一天內多次看到他們的廣告,從而加強他們對品牌的熟悉程度。

依然拿元気森林舉例,其在電梯上的大量廣告不僅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熟悉程度,0糖、0脂、0卡路裡的特點還加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

知乎有個問題是可口可樂這麼有名了,不打廣告行不行?當然不行,太長時間不打廣告,消費者就會降低對品牌的熟悉程度,曝光效應就會越來越弱,並最終影響銷售。

當然,廣告並不是越多越好,它需要有一定的度,也需要有一定變化。過度曝光會產生廣告疲勞。

如下圖信息重複的雙因素理論所示,隨著曝光次數的增加,消費者的積極影響不斷擴大,但當超過一定數量,消極影響將快速擴大,最終讓淨效果變差。

(《消費者行為學》第十二版)

因此大部分品牌都會隔一段時間換一個新廣告,或者減少廣告時長。畢竟「鉑爵旅拍」那樣的廣告看多了,確實會帶來負效果。

第三階段:多渠道廣告促進行動

一般來講,傳統廣告不大可能直接促銷消費者實現瞬間購買行為,如上文所述,它的作用是逐漸營銷消費的快思維。

但在今天,廣告的形式多種多樣,線下店促銷廣告、信息流廣告、電商廣告等新形式廣告都能快速促進消費者下單。

在線下店促銷廣告中最有效的就是諸如「第二件半價」,「滿1000減300」這樣的促銷廣告,它們往往讓人喪失理智。

有一次我到便利店買味全時,看到一瓶7.5元,2瓶11元的廣告。理性的選擇是我喝一瓶就夠了,因為它正好滿足我的需求。但快思維告訴我買一瓶不划算,再買一瓶第二瓶相當於3.5元了。最終我選擇買兩瓶。

但事實上,買兩瓶恰恰是浪費的,因為一瓶已經滿足需求,第二瓶往往喝不了硬喝,不僅不健康,還多浪費了3.5元。當我在面對兩瓶更便宜的誘惑時,早已喪失了自己的理智思考:我當下的真實需求是一瓶足矣。

這利用的是心理學的損失厭惡,像「不要錯過」、「只剩兩件」、「數量有限,欲購從速」、「第二件半價」等會讓你覺得不買就損失了。

文章開頭小明花了6000多買了蘋果手機,促進他臨門一腳的就是損失厭惡,因為便宜了500多,並且還有24期分期免息,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不買,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損失,這種快思維促進他「果斷剁手」。

雖然促銷廣告有用,但前提是前兩步的品牌廣告已經建立了在消費者頭腦中的印象,並讓這種印象加深,沒有這兩步,單單促銷廣告是沒用的。

第四階段:建立品牌忠誠度

每一個品牌都希望消費者對自己有品牌忠誠度,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意永續經營。

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決策時,一定是選擇一個,放棄另一個。當他選擇A產品後,一般都會為自己的選擇合理化,特別是他的選擇看起來並不那麼明智的時候,他會認為自己選擇的A產品相對B產品各方面更好。

這就是決策後失調。

打個比方,假如你決定喜歡一個人,但這個人的某個行為或特點讓你不舒服,為了維持你喜歡這個人的觀點,你會為這個人的這個行為或特點找理由,以便讓自己繼續喜歡他。

品牌也是一樣。

聰明的品牌會讓強化消費者選擇的合理性,比如送上一些跟競品相比更有優勢的攻略,比如提供更好的售後諮詢服務,比如邀請他進入品牌社群等等。

舉個例子,一個在蔚來和燃油車猶豫最終買了蔚來的人,可能會有決策後失調,這時蔚來會告訴消費者提供更長時間的24小時換電服務。這時他的心理活動可能是這樣的:雖然蔚來相比燃油車有裡程焦慮,但24小時換電服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並且這個車的加速、科技感更有優勢,我的選擇很正確。

如果在廣告中強化這一點,用戶就不會對自己的消費決策有後顧之憂。

有些品牌在與消費者的早期就致力於建立品牌忠誠度。宜家的大部分家具需要消費者自己組裝,相對於那些現成的家具,消費者對被組裝好的宜家家居忠誠度度更高,這就是宜家效應。

宜家效應指當消費者高度介入某件產品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品牌忠誠。

這一點總的來說是加強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參與感,消費者對品牌的參與度越高,忠誠度也就越高。不少品牌會讓消費者加入自己的品牌社群,長時間與消費者建立聯繫。

因此,很多廣告不是售賣產品,是號召消費者去參與自己的品牌活動,消費者對品牌活動參與越多,越容易消費。

03 結語:廣告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品牌廣告的作用,不僅是宣傳這麼簡單,它還利用心理學的快思維在消費者決策各個階段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幾年成功的大部分品牌例如元氣森林、妙可藍多、小仙燉、小黃袋等等往往是在消費者必經的生活空間中持續重複地曝光,讓消費者大腦中不知不覺種下品牌的種子,並在某一天開花結果。這種影響往往是不動聲色的,從量變到質變,一旦越過拐點就會讓品牌深入人心,取得持續地高成長。(尋空2009)

參考資料

麥可·所羅門《消費者行為學第十二版》

亞當·費裡爾 / 珍妮弗·弗萊明《如何讓他買》

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理察·泰勒《助推》

威爾科克斯《暢銷的原理》

相關焦點

  • 廣告是如何影響消費者決策的?-虎嗅網
    廣告的作用就是利用人的快思維促進消費者做出有利於自己品牌的決策。再來回顧一下小明的消費決策路徑。蘋果廣告在幾個月前在小明大腦中種下的種子開花結果,而這些廣告對於小明大腦的影響幾乎是不動聲色,小明在不知不覺中從一個蘋果品牌的陌路人成了果粉。品牌如何在消費決策的各個階段利用人的快思維?
  • 消費行為科學:你是因為什麼,才決定購買的?
    在這個例子中,大部分人在被某個產品的廣告說服時,他的思考模式都是外圍路徑。我們是如何思考的?助推就要是通過各種方式來激活受眾的快思維,讓受眾在不知不覺中就做出了利於自己的決策;這種方式在廣告、營銷領域已經被大量應用。比如利用從眾效應的一句廣告語「幾億人都在用的XXX」,比如網際網路為了發展會員常用的免費送會員、下月自動續費等等。在這裡我講一個我第一次辦星巴克會員卡的經歷。
  • 深度:內容電商VS貨架電商,消費者是如何進行消費決策的?
    在這個例子中,大部分人在被某個產品的廣告說服時,他的思考模式都是外圍路徑。02  我們是如何思考的?——快思維和慢思維橫空出世2002年以色列人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原因是「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與在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制定有關的研究」。
  • 海外品牌案例:悅木之源如何利用FB廣告提升消費者購買意向
    悅木之源這個品牌對很多人來說都很耳熟,他是一家美國化妝品品牌,由 Leonard Lauder 於 1990 年創立,隸屬於雅詩蘭黛集團。該品牌的護膚品採用植物配方,取材於可持續發展地區,利用可再生資源和環保工藝製作而成,天然又高效。
  • 「時代的鏡子」宜家家居指南;潮玩風靡背後的心理學;快思維在廣告中的作用;跨境出口市場消費趨勢報告丨品牌周報
    天圖創投的文章整理了管理合伙人潘攀與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三頓半創始人吳駿、盤子女人坊創始人楊健的對談內容,話題有關品牌塑造、品牌聯名、品牌流量。三頓半:77 萬個「小杯子」的返航之旅尋空的文章詳細分析了廣告利用快思維
  • 尋找線上購物的「衝動消費」點?品牌要關注這些細節
    一直以來,在超市和便利店裡,零食和糖果都被擺在收銀臺附近,花花綠綠的樣子,很容易激起消費者的「衝動消費」,這種做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有效的。但是隨著網上購物逐漸成為主流,這個方法漸漸地沒有了用武之地,零食和糖果品牌需要在數字世界裡,找到另外一個激發消費者「衝動購物」的點。
  • 新銳品牌如何實現快速增長?巨量引擎一站式解決方案激發更多可能
    近年來,中國消費力的升級,帶動了消費品牌的爆發式增長,品牌加快發展的同時,品類也在不斷激增。根據CBNData《2020新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19年新品牌數量增長至2017年的近2.5倍。與快速發展相伴隨的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新銳品牌如何在市場挑戰中挖掘新機遇,實現破局增長?
  • 從泡泡瑪特的上市展開:聊聊品牌如何激發目標客群的購物慾
    站在行業的角度,可持續的品牌賦能、創新業態的不斷湧現、高頻率的消費等,這是大家都所期望的。與此同時,市面上也有很多新興品牌不斷出現,試圖以新入局者的姿態來攪動市場,顛覆傳統商業模式,以此來重新激發消費者的欲望。 如果賦予2020年零售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直播」。
  • 宣傳廣告怎麼做吸引人 商家如何利用短視頻推廣產品
    短視頻的興起,讓多數的企業和市場人意識到品牌推廣需要結合到短視頻中。但宣傳廣告怎麼做吸引人?商家如何利用短視頻推廣產品?來和我一起看看吧。
  • 從泡泡瑪特的上市展開-聊聊品牌如何激發目標客群的購物慾
    產生消費需要購買能力和購買慾望,在有購買能力的基礎上如何去激發購買慾望? 消費模式也並非超前,像是90年代吃「乾脆麵」想集齊英雄人物一樣,也好比彩票式的「賭博」一樣,用未知和機率以及自由市場來定義價值。但最簡單的往往就是最有力的,「收集」和「賭博」是人類的天性,這是最底層的原始欲望。泡泡瑪特所做的更高一層的努力,則是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成為更多人的「收集品」,這個最大的工具毫無疑問則是「文化和潮流」。
  • 從泡泡瑪特上市展開 聊聊品牌如何激發目標客群的購物慾
    站在行業的角度,可持續的品牌賦能、創新業態的不斷湧現、高頻率的消費等,這是大家都所期望的。與此同時,市面上也有很多新興品牌不斷出現,試圖以新入局者的姿態來攪動市場,顛覆傳統商業模式,以此來重新激發消費者的欲望。如果賦予2020年零售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直播」。
  • 普及一下POP廣告
    利用pop廣告強烈的色彩、美麗的圖案、突出的造型、幽默的動作、準確而生動的廣告語言,可以創造強烈的銷售氣氛,吸引消費者的視線,促成其購買衝動。商店的牌匾、店面的裝潢和櫥窗,店外懸掛的充氣廣告、條幅,商店內部的裝飾、陳設、招貼廣告、服務指示,店內發放的廣告刊物,進行的廣告表演,以及廣播、錄像電子廣告牌廣告等。
  • COVID-19期間如何利用YouTube管理手遊廣告?
    YouTube的數據告訴我們目前用戶與手機遊戲互動的增加,同時也強烈提醒我們應該學習研究如何通過油管廣告吸引新玩家的策略。 移動遊戲營銷人員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調整其油管視頻廣告系列,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情況。 1.
  • 服裝零售店做好視覺營銷,激活80%的客戶衝動消費,用這5招幫助店鋪起死回生
    開店的人都知道:80%的消費都屬於衝動消費,80%的商品都不在原有的購買計劃中。衝動消費,通俗點說就是臨時購買!比如,本來打算買一件外套,卻因為某些原因,臨時起意,買了好幾件計劃之外的商品。造成顧客衝動消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好友推薦、導購介紹、打折促銷、商品的顏值等。
  • 資生堂新廣告翻車:品牌如何有效進行「明星營銷」?
    同樣,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讓後浪買買買?」已然成為眾多品牌營銷創新的主要目的之一。隨著接觸點數位化越來越多,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個人、互動、場景、體驗感。採取什麼營銷活動,才能從喧囂的市場脫穎而出,並成功促使消費者購買產品?當品牌主們為此絞盡腦汁時,「明星代言」總是必備選項。
  • Instagram 廣告格式指南:如何打造吸引人眼球的廣告創意
    自從我們發布了B2B外貿企業玩轉 Instagram 獲客技巧,就有很多朋友來問有關 Instagram 廣告格式的問題。這個月均10億活躍用戶的平臺逐漸被更多人發現了。Instgram 廣告如何實操就變成了一個擺在大家眼前的問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Instagram 上的廣告格式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才能更好地製作 Ins 廣告創意。1.Instagram 廣告格式有哪些?
  • 你的亞馬遜廣告是否有效?如何跟蹤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廣告效果
    在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體網站上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方法來鎖定冷門受眾。對於溫暖的受眾,即之前與你的產品或品牌有過互動的人,你可以使用你的亞馬遜客戶名單。您可以利用這個列表,將其上傳到Facebook並創建一個自定義受眾。
  • 如何創建Instagram快拍輪播廣告?
    下面我們學習如何創建快拍廣告,這也是創建IG快拍輪播廣告的基礎步驟。IG快拍輪播廣告的投放時長由企業決定,而且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所重視的業務目標優化IG快拍輪播廣告。以下是在廣告管理工具中創建快拍廣告的操作步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