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內容電商VS貨架電商,消費者是如何進行消費決策的?

2020-12-21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尋空的營銷啟示錄 (ID:xunkong2005),作者:尋空2009,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我隱隱覺得,最近5-10年,營銷領域正在迎來一個大的變局,這個變局就是營銷越來越走向科學。

營銷走向科學的路徑有2個。

第一個路徑是營銷科學。

在這一點上,美國最初不管從理論和實踐都處於領先位置,而隨著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國內網際網路運營手段逐漸豐富,增長黑客、Martech等在中國被快速吸收和創新,中美在營銷科學角度的認識和實踐幾乎同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TikTok在美國將Facebook打得抬不起頭。

第二個路徑是消費行為科學。

所謂消費行為科學,簡單概括就是通過對人的行為的研究,設置一系列按鈕,去推動消費者完成設置者所希望的行為。消費行為科學與經濟學、心理學、營銷學都有關係。

在這一點上,美國自2002年獲得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開始引起學界的重視並逐漸被在營銷中應用,並且已經有不少營銷人基於此專門成立了這個領域的廣告、營銷公司。但在國內,關於消費行為科學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被重視。這本質上與中美兩國在經濟學、心理學理論界的差距有關。

營銷科學目前在中美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且在中國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這裡就不多說了。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說一說消費行為科學的問題。

01  你是如何被說服的?——兩種決策路徑

當我們做出某項行動,或決定購買某個商品時,我們實際上首先是需要被說服的——不管是被朋友說服,被家人說服,還是被廣告說服。

那麼我們是如何被說服的?

1986年,美國心理學家理察·派蒂和他的搭檔約翰·卡喬鮑,提出了推敲可能性模型(ELM),也叫慎思可能模式。從字面意思上,你大概可以看出,這是指一個人在做決策時深思熟慮的程度。

ELM模型認為,人類被說服的模型有兩種,即中央路徑和外圍路徑。在中央路徑下,人們會理性思考、深思熟慮之後做出決策,而在外圍路徑下,人們通常不願耗費太多精力去分析問題,更容易被表面因素說服。

在中央路徑的決策模式下,人的思考就像沿著一條中軸蔓延,邏輯清晰,因果明確,而在外圍路徑模式下,人的思考則是毫無邊際的,容易被各種外圍因素分散和幹擾。

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你決定買一個手機的時候,在中央路徑思考模式下,你會考慮自己的實際需求和手機的配置、外觀等是否滿足需求,思考的結果是2000元的手機對你來說正好夠用,因此你最終買了2000元的手機。

而在外圍路徑思考模式下,你在電視、戶外、網絡上看到了某些時尚達人在用某款手機,他們拿著手機的樣子,讓你覺得時尚、大方、美觀,因此你決定花6000元買這款手機。

在這個例子中,大部分人在被某個產品的廣告說服時,他的思考模式都是外圍路徑。

02  我們是如何思考的?——快思維和慢思維橫空出世

2002年以色列人丹尼爾·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原因是「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與在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制定有關的研究」。

丹尼爾·卡尼曼的獲獎象徵著「行為經濟學」裡程碑式的發展。在經濟學的進程中,「理性經濟人」是一個被認為普遍正確的看法,也就是大多數人的決策是基於理性上的利弊來做的,基於經濟上的考慮,沒有人會做出弊大於利的決策。

丹尼爾·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研究發現,人們做決策時並非完全是理性的,反而很多情況下會做出非理性,且不經濟的決策。

這時候,就體現出人類「社會性動物」的一面,即人類的思考並非完全處於經濟考慮,而是受到社會因素的巨大幹擾。

「社會性動物」的概念最早由亞里斯多德提出,至今已成為心理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美國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的同名心理學著作已經出了十多版。

丹尼爾·卡尼曼進而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將人的思維分為兩個系統:

系統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麼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可以稱為快思維。

系統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複雜的運算,可以稱為慢思維。

從兩種思維的闡述來看,事實上它繼承了理察·派蒂和約翰·卡喬鮑的ELM模型。

舉幾個例子。

當執政者在管理國家的時候,當你在為客戶撰寫一個解決方案的時候,當你在工作中準備匯報文檔的時候,這些例子一定需要深度的思考,因此他們用到的思維是慢思維。

當你走進一家便利店想隨便買瓶喝的的時候,當你看到你喜歡的明星使用某款產品而促使你為這個產品下單的時候,當你聽一首讓你驚為天人的歌曲進而認為歌手長得也一定驚為天人的時候,你在思考得出結論時,用的一定是快思維。

人在每一天之中都會做很多決策,這些決策中大部分用到的都是快思維。廣告、營銷的作用就是讓你在消費決策時更多地使用快思維而非慢思維。

03  如何助推消費者的快思維

2017年理察·塞勒同樣因為在行為經濟學上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助推》一書中,他將兩種思維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提出以「助推」的方式讓受眾做出布局者希望做出的決策。

助推就要是通過各種方式來激活受眾的快思維,讓受眾在不知不覺中就做出了利於自己的決策。這種方式在廣告、營銷領域已經被大量應用。

比如利用從眾效應的一句廣告語「幾億人都在用的XXX」,比如網際網路為了發展會員常用的免費送會員,下月自動續費等等。

在這裡我講一個我第一次辦星巴克會員卡的經歷。

首次來到星巴克購買咖啡,經常會遇到服務人員的推銷:100元一張會員卡,送三張買一送一券,一張免費早餐券,一張升杯券。很多人第一印象會被三張買一送一的券所吸引,心理活動往往是這樣的:雖然我花了100辦了一張卡,但是三張買一送一,如果我後面買三個大杯拿鐵(96元,跟100元之間的差額就忽略不計了),不就是白賺了三杯嗎?如果你沒想到這點,服務人員一般也會提醒你,那個「送」字早讓你昏了頭了。

當你下次帶著女神去星巴克買咖啡的時候,買一杯拿鐵送一杯,等於不花錢就給約會的女神一杯,是不是感覺太賺了?等一下,現在你花了32得了兩杯,但是回憶一下你辦卡的時候花了多少錢?實際上第一杯你辦卡的時候已經花錢了,第二杯是你這次付的錢,你一杯都沒有賺啊!

簡單來說,買一送一應該是你花32得兩杯,但實際上你是花了64得了兩杯,其中一個32是你辦會員卡時花的錢。怎麼樣?有沒有感覺中計了?說實話,我第一次辦星巴克會員卡的時候就妥妥地被安排了。

關於助推的應用,我在《你正在不知不覺陷入別人的套路——讀《助推——如何做出有關健康、財富與幸福的最佳決策》中詳細講過,這裡就不贅述了。

04  內容電商VS貨架電商,消費者決策邏輯有何不同?

接下來說一說目前電商模式的進化,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今年,處於風口上的直播帶貨正是用了人類的快思維思考和決策方式。

先想一下你的購物經歷,當你去逛商場的時候,是帶有絕對目的性的去逛還是漫無目的地去逛?可能大部分人都是後者。

一個典型的場景可能是這樣的,某個女孩需要一雙鞋,然後來到商場,在挑到一雙鞋後,順便逛了逛其他地方,等到她出商場大門的時候,發現手裡提了好幾件商品,這時候如果她回憶一下逛商場的初衷,可能會出現這樣一個疑問:我明明只想買一雙鞋,怎麼最後買了這麼多東西?

仔細回憶一下會發現,很多商品她只是有一點興趣,覺得還不錯,但在營業員的講解和助推下,她最終下了單。

對於一個購物者來說,他的大部分消費都是快思維在起作用,即便是理性剛需消費的部分,在最終決定選擇哪個品牌時,也會受到快思維的影響。

接下來看電商的形態,從這幾年的電商走向來看,我認為電商正在從剛需消費為主的貨架電商走向內容驅動的內容電商。

前者的代表是淘寶,大部分用戶去淘寶買東西都是帶有目的性的,因此它的搜索非常重要,後者的代表是抖音、快手,大部分用戶在抖音、快手都是先看內容,看到好東西激發了他的快思維,形成所謂種草,然後迅速下單。

在慢思維的消費行為下,消費者往往由需求激發購買慾望,也就是說消費者消費的起始點是理性的。當消費者存在這樣的欲望後,就會去淘寶搜索相關商品,然後通過選擇、比價等一系列行為下單。在這裡具體選擇時,消費者的快思維也會發揮作用,比如圖片好的,包郵費的等因素更有可能快速激發消費者的下單。

在快思維的行為下,消費者本身沒有消費的需求,但當他在抖音上看到某條內容時,一些元素,如時尚性、知名人物推薦、優惠等會激發他的快思維,形成他的種草行為。

05  直播電商讓快思維的應用達到新高度

內容電商的發展最大化激活了消費者的快思維,它的效率來得比廣告還快。

傳統廣告的快思維方式是用各種小技巧打造概念,引導消費者對自己的產品產生興趣,繼而產生購買,但這個路徑依然逃不過AISAS或AIPL,轉化時間也是逐步轉化,通常都是經過以天甚至月計的心智佔領階段,再實現轉化。

經典的案例比如葉茂中所謂的「洗了這麼多年頭,你洗過頭皮嗎」,鍾睒睒的純淨水長期喝有害健康,天然水才是最優選擇等。其實所謂「洗頭皮」、「天然水」等都只是一個概念,但給了消費者一個對比暗示,利用消費者的快思維迅速傾向品牌的選擇。

直播電商的快思維方式則是利用直播直觀的產品展示、體驗,限時的優惠、贈品,主播的個人魅力等,促進消費者在短時間內決策和下單。它的轉化路徑更短,轉化時間常常以分甚至以秒來計。

當一個用戶在抖音中刷到直播時,他的快思維會被直播中主播聲情並茂的講解、現場使用的良好畫面、優惠的價格、商品附帶的贈品等激活,這時候他不會花太多時間去多家比價,而是覺得總體不錯直接就下單了。

直播電商的出現,可以說將人類的快思維挖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至創造了一個快思維消費的萬億市場。

博達大橋廣告公司(FCB)決策制定研究所的創立者威爾科克斯認為,人類的思考模式中90%是由快思維驅動的,如果以這個數據來看,內容、直播電商的潛力非常大。而後者可能正在逐漸改變電商的格局。

今年11.11,內容電商的代表者抖音電商也首次進入戰局,與主要大盤銷售來自剛需的淘寶相比,抖音電商的主要營銷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快思維的直播電商。雖然可見的結果是,抖音電商在11.11中的GMV不可能趕上淘寶,但其內容+直播的電商模式已經在貨架電商的市場中撕開了一個裂口。

電商的未來格局變化,我還是很期待的。

06  結語:營銷的發展史就是品牌發掘人類快思維的歷史

從廣告誕生以來,廣告、營銷就想方設法利用消費者的快思維來進行決策,而網際網路運營的出現加快了這一進程,內容電商尤其是直播電商,則很大程度上挖掘了人類的快思維,讓人類的消費決策快速而感性。

可以說廣告、營銷、運營的發展史就是發掘人類快思維的歷史。

參考資料:

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理察·泰勒《助推》

威爾科克斯《暢銷的原理》

相關焦點

  • 電商,從貨架陳列走向內容驅動
    其實,電商的出現讓商品貨架從線下店搬到了網上店,貨架模式基本上沒有發生實質上的改變,仍舊以分類目錄方式來陳列商品,只不過網上店陳列商品的SKU數量可遠遠大於線下店,包括大型商超。在線上貨架目錄中,消費者一般先查看目錄分類,查找想要購買的商品,如果商品SKU數量多的話,通過目錄分類就找商品就不方便與高效啦。
  • 短視頻內容+直播——視頻內容電商新風口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期的結束,傳統電商亟需新的流量入口,同時內容平臺也需要拓寬變現渠道。隨著電商和內容領域巨頭的入局、視頻內容+電商的深度融合、 用戶對視頻內容電商接受度的不斷提升,市場也迎來紅利期。
  • 廣告是如何影響消費者決策的?-虎嗅網
    在上一篇文章《內容電商VS貨架電商,消費者是如何進行消費決策的?》中,我說到了直播帶貨對消費者消費決策影響,這篇文章我就來說一說廣告對消費者快思維的影響。廣告的作用就是利用人的快思維促進消費者做出有利於自己品牌的決策。再來回顧一下小明的消費決策路徑。
  • 社交電商服務價值凸顯,紅人裝雙向賦能商家+消費者
    導購電商服務價值凸顯 伴隨著鼓勵消費政策的陸續出臺、商品種類的快速迭代和信息流的爆發性增長,電商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同時,在電商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以及流量增長觸頂的壓力下,也將進一步凸顯和提升細分板塊——導購電商的服務價值。
  • 什麼值得買上市:內容化才是電商的未來
    於是內容便擔當大任,成為了直接觸達消費者和承接平臺的紐帶,可以為平臺、商家和消費者三方都帶去各自需求的價值。對於電商平臺來說,增加內容可以更好地賦能商品價值,提高為其帶去相應流量,還可以給用戶種草,形成剛需之外的消費增量;對於商家而言,內容可以給品牌帶來附加值,讓消費者可以通內容知道品牌背後的故事,並接受該品牌;對於消費者來說,內容可以讓商品體驗「觸得到」「摸得到」,讓平臺購物更加真實。
  • ROI 超 10 流量倍增,知+ 打通內容電商帶貨新賽道
    在這幾場電商營銷關鍵節點的較量中,電商平臺們啟用了多種營銷手段來吸引消費者關注以完成種草和促進消費等目標。但隨著當下流量增長的紅利正在消退,內容營銷已成為企業運營的標配。作為綜合性知識內容平臺,知乎平臺上沉澱著大量與「購物建議」相關的問答互動,這也使知乎具備了最適合「種草」的天然土壤。
  • 啃書 | 深度研究直播電商行業報告
    整體來講,這就是一場流量池與商品池的重新適配,網際網路迎來新名詞【直播電商】說到底本質是「貨找人」的新場景形態。直播帶貨、本地零售、下沉市場成為2020年電商市場三大增長引擎。我們帶著3個問題來解讀這篇深度分析報告:1、今年的市場空間還有多大增量、平臺、TP、MCN、品牌方,誰是利潤豐厚的贏家?2、在人-貨-場的電商本質邏輯中,直播帶貨到底改變的是哪個環節?
  • 新消費時代下的新挑戰,電商服務商如何更上一層?
    新消費時代下的新挑戰,電商服務商如何更上一層? 通過數據了解消費者是誰、需求是什麼,如何和消費者接觸和互動,能夠形成有效的利用,協助電商企業在廣告投放前分析市場,從而實現效果利益最大化。 「在傳統廣告模式下,我知道廣告費有一半被浪費了,但我不知道被浪費的是哪一半」火蝠電商總裁鍾雨清以此作為例子,鍾雨清認為,「我們的產品價值就在於讓客戶的廣告費精準投放到有需要的人群上,幫助品牌精準連結更廣泛的用戶,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價值的流量,拉近了品牌和用戶之間的距離,降低品牌溝通門檻,提高社群活躍度,促成銷售轉化;我們會為客戶做更多數據分析的工作,將消費群體精準的挖潛,進行精準的分析
  • 新消費品牌轉戰線下,商品邏輯跟電商渠道有哪些不同?
    太少就沒法排滿貨架,也不一定能夠支撐得起足夠的銷量。但是SKU也不能太多,不然貨架就擺放不下,否則沒法被展示和銷售,太多SKU的話供應鏈也未必能跟得上,處理庫存會變得很麻煩。 這樣一來,實體店的產品豐富性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品類寬度(品類跨度)和深度(同品類下的SKU數)往往難以兼得。
  • 什麼值得買聯手亞馬遜中國,探究跨境電商消費趨勢
    6月8日,消費決策平臺什麼值得買與亞馬遜中國聯合發布了《2019跨境網購趨勢報告》。雙方基於在跨境網購領域多年的積累,通過數據分析2019年中國消費者跨境網購消費的變化趨勢,為國內外零售企業及平臺提供啟示,也為後疫情時代新的發展提供借鑑意義。
  • 要做好電商,需要趕快改變產品包裝形式!
    在傳統線下的營銷體系中,包裝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外包裝要保護產品完成倉到店的交付;二是內包裝,要起到更好的貨架展示產品的作用。因為在傳統線下的營銷過程中,產品的貨架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通過產品包裝可以發揮的「渲染」作用,抓住消費的「眼球」就成為了關鍵。所以很多產品都在這一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發揮了非常的營銷價值。
  • 英國的跨境電商消費市場如何打開?
    一站式跨境收款,50萬+跨境電商賣家首選!安心使用,放心收款,貼心服務!
  • 消費行為科學:你是因為什麼,才決定購買的?
    ;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消費者是如何消費決策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內容電商VS貨架電商消費者決策邏輯有何不同?接下來說一說目前電商模式的進化。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今年,處於風口上的直播帶貨正是用了人類的快思維思考和決策方式。
  • 中消協:《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全文)
    3月3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京發布《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就當前直播電商購物及消費維權領域中的諸多特點進行解讀。一、項目背景近年來,隨著網購消費升級的日益加速,消費領域新場景、新業態、新應用不斷湧現。
  • 跨境電商如何進行倉庫管理
    這種方式是以區段為單位,每個號碼代表的一個存儲區域,區段式編號適用於倉庫庫位簡單,沒有貨架的情況,可以將存儲區域劃分為A1、A2、A3…若干個區段; 2、品項群式 把一些相關性強的商品經過集合後,分成幾個品項群,再對每個品項群進行編號。
  • 優麥團接入直播電商藍海
    6月9日優麥團與凱格文化達成戰略合作並完成籤約,優麥團是一家新型的社區電商平臺,與凱格文化傳媒合作將有效的推進優麥團的產品市場,凱格文化是一家專業直播策劃的團隊,蘇州擁有16萬註冊會員,優麥團此次將和凱格文化傳媒打通平臺之間的直播通道,實現流量互通,實現流量深度融合,優麥團此次接入凱格文化團隊
  • 天然工坊內容電商 11 個天然品類集聚雙十一
    規則簡單明了,能降低決策成本,無疑是給消費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購物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簡單、實在才是真正的用戶思維。雙十一的猛烈促銷,錯失焦慮的心理刺激著剁手黨,定金翻倍、購物津貼、滿減優惠等不停刺激著消費。然而,面對愈發複雜的機制和玩法,很多消費者已透露出疲態。天然工坊今年的雙十一就牢牢把握住了用戶的這一消費痛點,讓活動足夠實惠。
  • UR電商謝劍峰:如何構建更好的社交電商策略?實戰乾貨分享
    如果我們用個人微信做運營,我們做的很多決策都是憑感覺,而不是憑數據。我們也無法打通「貨找人」的鏈路。做社交電商的前期,我們做過很多調研,最終選擇用企業微信作為社交電商的主要工具。4.2、運營工具豐富我們看到企業微信在不斷地升級,幾乎每兩周或者最長一個月都會更新。企業微信有十分豐富的社交電商的運營工具。第一,企業微信可以無限制地添加好友。
  • 網易嚴選:我不是電商
    直播帶貨促使貨架電商向內容電商邁步、電商補稅通知劍指行業「刷單」頑疾、存量時代中零和博弈處處可見,無論是大巨頭還是小公司,電商消費行業的每一個角色都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思考如何差異化、如何高效化、如何抓住當下的機會並著眼於未來的發展。喧囂當中,各家思路有同有異,其中網易嚴選的思路尤為特別。
  • 豌豆淘細談會員制電商,忠誠度將是電商未來機會
    傳統電商平臺雖流量仍然巨大,但不得不承認平臺和商家都已經進入瓶頸期,所謂的紅利期逐漸消失,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數量趨於飽和,在流量越來越貴的趨勢下,獲客成本驟然攀升。已然成為每一個商家和平臺必須重視的問題,如何解決此類問題是當務之急。也正因為如此,會員制電商應聲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