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1042個字,閱讀3分鐘
自從淘寶誕生那年開始,電商作為一個新興名詞進入大家腦海裡,經歷這麼些年的發展,大家基本養成網上購物與消費習慣了。
其實,電商的出現讓商品貨架從線下店搬到了網上店,貨架模式基本上沒有發生實質上的改變,仍舊以分類目錄方式來陳列商品,只不過網上店陳列商品的SKU數量可遠遠大於線下店,包括大型商超。在線上貨架目錄中,消費者一般先查看目錄分類,查找想要購買的商品,如果商品SKU數量多的話,通過目錄分類就找商品就不方便與高效啦。此時,自然需要增加一個功能,即搜索,幫助消費者通過關鍵字快速找到想要購買的商品。再後來,隨著你的消費記錄不斷被記錄與沉澱,電商平臺會自動「記憶」你的消費習慣與偏好後,精準地推薦接下來可能要購買的商品,快速讓你找到商品,即推薦功能。
大家常說,大多數男的喜歡在京東購物,而大多數女的喜歡逛淘寶等電商平臺,第一次聽到這個論調時候感覺有點詫異,真的這樣嗎?其實,自己簡單想了想,確實是這樣呀,我好像僅在京東上購買過物,淘寶、天貓等各類電商平臺都沒有買過東西。
最近筆者想要買一部華為手機,主要給孩子網上學習用,所以就直接到京東上去看華為手機並下單購買了,這是目的性消費的慢思維決定的,即理性消費促成的。微信支付後想了想,既然上來了就看看還有沒有其它值得了解的產品,隨意看了看其它目錄沒有發現感興趣的產品。突然意識到自己用的一部VIVO手機有幾年了,該升級一下啦,所以就去VIVO目錄中看看最近出了哪些新款型號,看到一個性價比不錯的型號後隨即就下單購買了,這是無目的性消費的快思維決定的,即感性決定快速消費。
其實,上述的購物是相對理性且低頻的消費,而今天提供同類產品的大小品牌商都不少,競爭激烈,但消費者面對這麼多的可選品牌也是很難決策的。因此,電商目錄貨架模式越來越不能很好滿足商家銷售增長與消費者快速決策的需求,而需要找到一種更好的電商形式,既能解決消費者快速決策需求,又能解決商家銷售增長需求。
最近直播、短視頻等帶貨形式比較流行,在主播推介下粉絲基本上沒有太多思考就下單買貨了,這也是消費快思維決定的,但這個驅動消費者購買的是直播內容,即所見即所得的視頻內容,而不再是單純的產品介紹圖文內容。
直播或短視頻帶貨已經掀起了內容驅動型電商的興起,必然讓現有的大大小小電商平臺進行轉型,從目錄陳列式電商轉為內容驅動型電商。內容成為新貨架,先通過內容拉近消費者與商家的信任距離,再讓消費者買單,這種思路正在成為主流趨勢,大家可留心下淘寶等電商平臺都增加內容展示功能,不再僅僅是商品目錄、活動促銷頁面啦。
* 筆者威廉宏(技術營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