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老年代步車」中青年買得多
健翔橋南,京藏高速輔路,在下午2點這個非尖峰時段,一輛輛老年代步車呼嘯而過。就在5月4日,一男子在該路段駕駛老年代步車逆行,並拍攝視頻炫耀。一天後,海澱警方對40歲的駕駛員馮某進行傳喚,後馮某因涉嫌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記者調查發現,涉嫌非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依然在狂奔,且駕駛者中,中青年人佔比越來越大,車輛迎合「潮流」的改變越來越多,但依舊不靠譜。
現場
「老代」開上機動車道
老年代步車通常是指時速超過二十公裡的三輪或四輪電動車,因起初老年駕駛者居多而得名。在40歲的馮某拍攝的視頻中,他稱自己的老年代步車為「老代」。
5月7日下午,記者重訪健翔橋南。不一會兒,就看到有「老代」從這段約百米長的路段駛過。在下午2點到3點的非尖峰時段,記者在雙側輔路來回觀察,看到了約10輛「老代」在行駛,沒有逆行現象。另外,停在路側的也有約10輛。在周圍散步的市民表示,早晚高峰期間,這裡的「老代」更多。
記者觀察到這些行駛和停靠著的「老代」,無論是三輪的還是四輪的,都沒有懸掛車牌,但在京藏輔路,多數「老代」都行駛在機動車道上。市民小方說:「我知道前幾天那個拍視頻的事,這個路段,老年代步車沒什麼新鮮的,別的地方也有啊,哪兒都不少。」
據《經濟觀察報》4月30日消息,「老年代步車銷售在疫情下逆勢上揚」——受到疫情影響,諸多車企僅恢復了六七成銷量的時候,山東某老年代步車廠早已達到了去年同期的銷量水平。
變化
中青年購買者漸增多
在健翔橋周圍,記者沒有找到「老代」的銷售點。實際上,從2018年7月1日起,北京市禁售違規電動車,「老代」的銷售網點便越來越少。但在北京的城鄉結合部,「老代」更受青睞。
靠近南五環的地鐵舊宮站,一輛「老代」正在等待著它的客人,駕駛者徘徊在車外,疑似趴活兒。距此不遠的珊瑚橋南,有一家「老代」銷售點,一對約30歲的年輕夫婦正在試駕,從黃村趕來的他倆,準備買一輛「老代」自用。
老闆告訴記者,買「老代」的中青年漸漸增多,「這車不佔地兒,便宜啊。」在此銷售的四輪「老代」從一萬多元到三萬多元不等,最高時速都在約40公裡。老闆表示,貴點兒的「老代」,空調、倒車雷達齊全,而且有合同、三包甚至保險。「是非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然而老闆的話前後矛盾——「老代」沒法上牌,駕駛者卻「最好有機動車駕駛證」。這裡唯一可以上牌的是一輛掛著「北京」標誌的「老代」,因為時速高達80公裡,所以要上新能源車的綠牌。
舊宮東西大街上有更多「老代」銷售點,密密麻麻擺放著各種類型的「老代」。在其中一處,記者發現工作人員正在給一輛「老代」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這不從『五一』開始不能私拉電線充電了嗎,裝個太陽能的,充電方便。」他說的是《北京物業管理條例》實施後,電動車充電將被嚴管。為應對充電難,買車者可以多花2000元加裝太陽能電池板,隨時補電。
四輪「老代」售價在一萬多元到四萬元不等,除極個別車型可以懸掛綠色的新能源號牌外,其他都沒法上牌。但是,「老代」經銷點極少提醒消費者證照相關事宜,只管賣車。有銷售表示:「四輪的牌子都上不了,開車的人,有沒有本兒都一樣(違法)。」
回應
無牌「老代」上路即違法
記者就「老代」問題諮詢了有關交通隊,得到的回覆很明確:「無法上牌的老年代步車,不能上路行駛。」
汽車業內人士「老翁」告訴記者,「老代」確實開始受到中青年的青睞,反映了部分人的用車需求。但是四輪「老代」,絕大多數都上不了工信部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無法上牌。一旦上路,就屬於違法行為。當然,如果駕駛者沒有駕駛證,同樣違法。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楊曉波律師表示,「老代」涉及的交通事故中,體現出幾個「多數」特點:交警多數會將「老代」認定為機動車,而「老代」多數為無牌上路,駕駛者多數無證,所以多數都被判定為主要責任;即便購買了「非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保險公司多數也會拒絕理賠。本報記者 孫毅 文並攝
健翔橋南,京藏高速輔路,在下午2點這個非尖峰時段,一輛輛老年代步車呼嘯而過。就在5月4日,一男子在該路段駕駛老年代步車逆行,並拍攝視頻炫耀。一天後,海澱警方對40歲的駕駛員馮某進行傳喚,後馮某因涉嫌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記者調查發現,涉嫌非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依然在狂奔,且駕駛者中,中青年人佔比越來越大,車輛迎合「潮流」的改變越來越多,但依舊不靠譜。
現場
「老代」開上機動車道
老年代步車通常是指時速超過二十公裡的三輪或四輪電動車,因起初老年駕駛者居多而得名。在40歲的馮某拍攝的視頻中,他稱自己的老年代步車為「老代」。
5月7日下午,記者重訪健翔橋南。不一會兒,就看到有「老代」從這段約百米長的路段駛過。在下午2點到3點的非尖峰時段,記者在雙側輔路來回觀察,看到了約10輛「老代」在行駛,沒有逆行現象。另外,停在路側的也有約10輛。在周圍散步的市民表示,早晚高峰期間,這裡的「老代」更多。
記者觀察到這些行駛和停靠著的「老代」,無論是三輪的還是四輪的,都沒有懸掛車牌,但在京藏輔路,多數「老代」都行駛在機動車道上。市民小方說:「我知道前幾天那個拍視頻的事,這個路段,老年代步車沒什麼新鮮的,別的地方也有啊,哪兒都不少。」
據《經濟觀察報》4月30日消息,「老年代步車銷售在疫情下逆勢上揚」——受到疫情影響,諸多車企僅恢復了六七成銷量的時候,山東某老年代步車廠早已達到了去年同期的銷量水平。
變化
中青年購買者漸增多
在健翔橋周圍,記者沒有找到「老代」的銷售點。實際上,從2018年7月1日起,北京市禁售違規電動車,「老代」的銷售網點便越來越少。但在北京的城鄉結合部,「老代」更受青睞。
靠近南五環的地鐵舊宮站,一輛「老代」正在等待著它的客人,駕駛者徘徊在車外,疑似趴活兒。距此不遠的珊瑚橋南,有一家「老代」銷售點,一對約30歲的年輕夫婦正在試駕,從黃村趕來的他倆,準備買一輛「老代」自用。
老闆告訴記者,買「老代」的中青年漸漸增多,「這車不佔地兒,便宜啊。」在此銷售的四輪「老代」從一萬多元到三萬多元不等,最高時速都在約40公裡。老闆表示,貴點兒的「老代」,空調、倒車雷達齊全,而且有合同、三包甚至保險。「是非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然而老闆的話前後矛盾——「老代」沒法上牌,駕駛者卻「最好有機動車駕駛證」。這裡唯一可以上牌的是一輛掛著「北京」標誌的「老代」,因為時速高達80公裡,所以要上新能源車的綠牌。
舊宮東西大街上有更多「老代」銷售點,密密麻麻擺放著各種類型的「老代」。在其中一處,記者發現工作人員正在給一輛「老代」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這不從『五一』開始不能私拉電線充電了嗎,裝個太陽能的,充電方便。」他說的是《北京物業管理條例》實施後,電動車充電將被嚴管。為應對充電難,買車者可以多花2000元加裝太陽能電池板,隨時補電。
四輪「老代」售價在一萬多元到四萬元不等,除極個別車型可以懸掛綠色的新能源號牌外,其他都沒法上牌。但是,「老代」經銷點極少提醒消費者證照相關事宜,只管賣車。有銷售表示:「四輪的牌子都上不了,開車的人,有沒有本兒都一樣(違法)。」
回應
無牌「老代」上路即違法
記者就「老代」問題諮詢了有關交通隊,得到的回覆很明確:「無法上牌的老年代步車,不能上路行駛。」
汽車業內人士「老翁」告訴記者,「老代」確實開始受到中青年的青睞,反映了部分人的用車需求。但是四輪「老代」,絕大多數都上不了工信部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無法上牌。一旦上路,就屬於違法行為。當然,如果駕駛者沒有駕駛證,同樣違法。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楊曉波律師表示,「老代」涉及的交通事故中,體現出幾個「多數」特點:交警多數會將「老代」認定為機動車,而「老代」多數為無牌上路,駕駛者多數無證,所以多數都被判定為主要責任;即便購買了「非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保險公司多數也會拒絕理賠。本報記者 孫毅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