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談起網飛改編《三體》說:這只是個開端,路還很長。
路的確還很長,在國產動畫版《三體》官宣2021年推出、騰訊的國劇版《三體》定檔2022年後,網飛版《三體》也進入了開發軌道。
這意味著從2021年開始,中國觀眾很可能開始進入「三體」年。
相比空穴來風的亞馬遜版《三體》,這一次網飛顯然是來真的。據外媒報導,Netflix將把《三體》三部曲小說拍成劇集,由《權力的遊戲》主創David Benioff和D.B. Weiss攜手《極地惡靈》第2季運作人Alexander Woo打造,原作者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任顧問製作人,《星戰8》導演萊恩·詹森和布拉德·皮特的Plan B任執行製作方。
按照網飛的習慣,本劇已預訂整季。目前沒有消息指出,網飛總共會把這部科幻巨製拍成多少季。
網友對此的反應是——朋友:網飛買下三體電視劇版權了!我:啊!不會吧。
朋友:編劇是權遊最終季那兩個!我:啊?不會吧。
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對一部劇集有著如此複雜的期待。
複雜的情感來自多個方面。《三體》越來越高的全球人氣,網飛可以預期的投資額度,美劇值得期待的特效完成度,都成為劇集成功的砝碼。可是權遊編劇擔任主創的特殊性,又為本身命運已經足夠曲折的《三體》改編增添了幾莫測感。
如果要用最簡潔的方式來表達很多網民對《權遊》結局的感受,恐怕是——
而《權遊》最終季的評分則已經滑落到6.1分。完結集的爛番茄評分掉到了57%。上百萬網民甚至在網上發動請願,要求HBO重拍第八季,並且撤換掉兩名主要編劇。
於是下一個問題就是:權遊之後,這對網飛用兩億美元籤約金籤下的頂級編劇,會接著毀《三體》嗎?
劉慈欣倒是表示樂觀,說《權力的遊戲》是他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不管爛不爛尾,前幾季電視劇的評分很高,已經證明了它的高度。」
擺在這部鴻篇巨製面前的另一個問題是:網飛的主要訂閱用戶依然是歐美觀眾,如果採取好萊塢過去的選角方式,大部分採用日韓或亞裔演員來演出《三體》,能呈現出大劉筆下的那些絕世人物嗎?
相比之下,國劇版《三體》中擔任主演的,至少是演技讓觀眾放心的張魯一、于和偉、林永健、陳瑾等實力派。
某種意義上,《三體》無形中也成為一場國劇和美劇battle,只是這一次,輸的真的一定是國劇嗎?
這一局,我看國劇未必輸。
《權遊》編劇真要毀《三體》?演員或許才是最大問題
關注這部當代科幻扛鼎之作改編的不止中國網友,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國外網友紛紛表示《三體》是他們看過最好的科幻小說,而這場改編太值得期待了。
但也有網民擔心把這部將讀者從1960年代的地球一直帶到周期盡頭的宇宙邊界的科幻小說轉換成熒幕敘事難度太大,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對這部劇交給2DB編劇,感到非常不樂觀。很難說其中有多少甚至參與過重拍《權遊》第八季的請願。
《三體》改編美劇也不是第一次傳出消息。
2018年3月,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投資人士的消息稱,劉慈欣的《三體》電視劇IP改編權或將被亞馬遜買下,並計劃投入10億美元開發三季劇集。對此劉慈欣表示:並不知情。
但這個消息顯然存在邏輯bug,因為當年亞馬遜剛剛宣布花5億美元購買製作《指環王》電視劇版,如果再投入10億美元製作《三體》,那就意味著,亞馬遜必須同時製作兩部史詩級IP,而《三體》的特殊之處在於,它還是完全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IP。
事實證明這個項目最終被網飛拿下。
近年來,網飛頻頻與亞洲製作團隊採用合拍模式,與韓國合拍了喪屍劇《王國》系列,與日本合拍文藝劇《火花》,
又與中國臺灣合作了懸疑劇《誰是被害者》。
然而當《三體》這個超級項目被開啟,網飛最終動用了手中的王牌——
用兩億美元打敗Amazon、Apple 和迪士尼等多個平臺競爭才得到的2DB。
然而這兩位現在也成為了《三體》改編最大的未知數。
對於這個萬眾期待的項目,接過重任的2DB表示:「劉慈欣的三部曲是我們讀過的最宏大的科幻系列小說, 從我們所在的淡藍小點到遙遠的宇宙邊緣,故事帶領讀者踏上了段從20世紀60年代直至時間盡頭的旅程。我們期待用接下來的人生歲月,將這個史詩般的作品呈現在全球觀眾的面前。」
但他們上一部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史詩般的作品」卻毀譽參半。
一方面,2DB作為《權力的遊戲》全八季的核心編劇和主創,一手打造了這部打破了無數記錄的現象級劇集,權遊累計獲得了47座艾美獎,是史上獲得艾美獎最多的劇集。第二季時,平均每集的製作費為600萬美元,到了第八季,平均每集的製作費高達1500萬美元。甚至連續6年都是全球被非法下載次數最多的劇集。第八季首播時,僅推特上的討論,就達到了500多萬條......
然而最終它也成為史上落差感最大的經典。《迷失》《越獄》等經典美劇大結局也有爭議,但遠沒到被要求重拍的程度。
儘管有媒體認為,「考慮到2DB(兩個編劇)在80分鐘內要收束一個跨越八季、兩個大陸、七大家族和千千萬萬逝去生命的故事,我覺得他們做得已經很好了。」但觀眾和劇中的最後一條巨龍顯然都並不這麼想。
《權遊》前五季完全是在按照老馬丁已經建構好的世界推進的,劇情走向、人設等大體方向都是現成的,編劇的工作是改編;但越到後面,劇拍得比書寫得快,劇集品質也逐步下降,到了第八季,當2DB的工作從改編變成了原創,這兩位站在編劇界塔尖的人物最終露了底。
在那個堪稱史詩級爛尾的大結局裡,幾乎每個主要角色的人物弧光都發生了或輕或重的熄滅,造成了這一出史詩級的「狗尾續貂」。
這場巨大的尷尬在龍媽之死,和本應無欲無求的布蘭成為鐵王座被燒了的新王時,還心機地反問小惡魔一句「不然你以為我堅持到這裡是要幹嘛「時達到了頂端。
幸運的是,和熱愛拖稿的老馬丁相比,大劉早已經寫完了《三體》。
而現在看來,2DB最擅長的,也許正是經典原著的影像化改編,至少在權遊前五季中,可以看出2DB對於原著的理解的確非常深刻,砍掉的許多角色和支線恰到好處,每個角色都很鮮活和立體,這一切的確保證了權遊的成功。
如果他們能再次正常發揮,那麼網飛版《三體》最值得擔憂的,應該不是編劇。
是什麼?演員。
對於網飛來說,《三體》並不是一部以亞洲為主要市場的合拍劇,而是網飛自己的原創劇,雖然投資還未公布,但也很可能再創紀錄,只有以全球市場為目標,才可能收回成本。
也就是說,雖然開發《三體》是三方聯手,但對於網飛來說,英語市場為主的海外用戶,才是其主要目標觀眾。
在這種情況下,最終很可能選角才是最令《三體》迷們失望的部分:
至少從好萊塢常規選角套路來看,網飛版《三體》極有可能是少數幾位國際級華語影星+日韓、亞裔為主要班底的劇集,甚至不完全排除2DB會做出修改部分主角膚色的騷操作。
《紅色》導演+張魯一于和偉,國劇版《三體》能成嗎?
如果網飛版《三體》並不保險,那麼我們自己的《三體》值得期待嗎?
早在2009年,以拍低成本恐怖片著稱的導演張番番就找到劉慈欣買下版權,其後又以擔任影片導演為條件將版權賣給了遊族影中。2013年,遊族影業宣布電影立項。2015年傳出影片關機,但由馮紹峰、張靜初、吳剛、唐嫣、杜淳、張翰等演員擔綱的這部影片至今了無音訊。
而《大聖歸來》導演在今年官宣啟動電影版拍攝,並將另起爐灶,重新上路,換句話說,原有拍攝素材很可能已經被放棄。
電影版製作尚遙不可期,而中文版電視劇《三體》已經在8月2日官宣陣容,這部劇由《紅色》導演楊磊的老搭檔張魯一擔任男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等主演的《三體》官宣劇情簡介是——
這顯然對應的是《三體》第一部的情節,而《三體》影視版步履艱難的原因也在於,劇集有三大肉眼可見的難點。
一是《三體》是備受矚目的文學作品,具有遠超一般科幻作品的嚴謹的世界觀與哲學意味,而影視作品必須在原著忠實度與改編度之間平衡把控。
但國內真正優秀的科幻編劇非常緊缺,如果編劇環節出現漏洞,想要展現《三體》的宏大就無從談起。
二是國劇的老大難,特效場景的呈現。《三體》充滿了諸如智子、水滴、二向箔、光粒等等視覺呈現,這也是網友最不放心的部分。
三是原著時間跨度極大,從上世紀70年代直達400年後的太陽系毀滅,直至加速到宇宙重啟,堪稱真正的史詩級作品,觀眾當然會擔心國劇主創是否能駕馭這樣的科幻史詩。
然而近年來的《三體》改編並非沒有成功的先例。
2015年三體愛好者王壬的創意大作《水滴》最終用14分43秒的視頻完美再現了《三體Ⅱ·黑暗森林》中最殘酷,也最超乎人類想像的一段情節,即——「公元2212年,人類捕獲了來自人馬座α星三體文明的探測器,它被命名為水滴。」
大劉對這部豆瓣8.7分神作的評價是: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如果電影改編達到這種水平,死也瞑目了。
如果說這還只算是三體宇宙的驚鴻一瞥,那麼同年神遊八方製作的MC方塊人動畫《我的三體》則徹底展示出民間創作的潛力。
在被遊族官方「收編」之後,在2019年第三季《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這部製作長期達兩年,每分鐘動畫成本在兩三萬元的續作中,觀眾已經見到了許多《三體》中的名場景,比如太空居住的「木星基地」,恢弘的「末日之戰」等製作難度極高的高燃場景。
劇集豆瓣評分高達9.7。
到了2019年底,國內頂級配音團隊729聲工廠打造的《三體》廣播劇,達到了 6季共80集的長篇連載,投入超過千萬,三體宇宙內容團隊與編劇團隊一起對劇本進行了多種調整,參考美劇的結構形式對原著信息進行取捨,並增加了多層次的音效,再次展現出國產團隊打造《三體》宇宙的可能。
而定檔2021的動畫版《三體》只是幾個場景已經足夠驚豔。
這一系列三體作品,實際上都是用周期、難度、投入相對小的方式或產品,為後續更大的開發積累了經驗。而這一系列《三體》故事也都說明了一件事:觀眾不是不相信國產製作團隊能做出好的《三體》,只是對《三體》影視真人版沒信心。
曾拍出《紅色》的楊磊,能夠讓劇版《三體》真香嗎?
至少他已經為國劇《三體》搭建了一個靠譜的實力派演員陣容,雖然王子文的葉文潔備受爭議,但于和偉張魯一的演技是有保證的。
可即使演員靠譜,製作《三體》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劇情改編壓力和視效製作壓力,而楊磊上一部視效大片《鮫珠傳》。
但這當然並不意味著《三體》必然失敗,《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執導這部國產科幻力作之前的唯一一部視效作品《李獻計歷險記》同樣表現不佳,但事實證明國產片導演的大片駕馭力時常是跳躍式前進,接下來就看楊磊能否證明自己在《紅色》中的表現,不是一場偶然。
《三體》大亂鬥,國劇美劇誰能贏?
歸根到底,對於任何創作者來說,《三體》都會是史詩級的挑戰。
從《三體》於2006年首次在國內連載,其續集《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接連推出,到自2014年在美國出版以來,《三體》成為第一部獲得科幻小說雨果獎的亞洲小說,它吸引了包括美國前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在內的眾多知名粉絲。在全球至少賣出了800萬冊。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再過一百年,它依然會站在世界科幻的頂端,成為和《基地》一樣名垂青史的科幻作品,但這部作品的深不可測也構成了對影視改編者最大的挑戰。
對於影視作品是否能夠完整展現小說的內容,大劉表示不會太在意,「我會很在意改編的電影好不好看,如果一部叫做《三體》的電影製作精良、劇情精彩,但和《三體》小說的劇情天差地別,我也會欣然接受」。
可即使不對小說亦步亦趨,這場改編依然註定是場史詩。
2019年2月電影《阿麗塔》來國內宣傳時,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和劉慈欣、《流浪地球》導演郭帆舉行了一場小型的見面會。會上劉慈欣問卡梅隆:「如果中國科幻片繼續發展下去,你想看到怎樣的科幻片?」卡梅隆的回答不假思索:「《三體》」。
劉慈欣回答:「從我自己來說,我倒是希望拍一些比較容易的,至少是視覺上、故事上比較容易一些的。《三體》以我們目前的經驗來說有一定困難。」
卡梅隆則認為:「《三體》如果拍成電影,就要按照六部電影的體量去拍,才能拍出這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
也許卡梅隆才是歐美改編《三體》最合適的導演,但要等他來拍攝,至少也要在《阿凡達》後五部推出之後了,可是當《三體》影視化箭在弦上,一切都等不及。
早在遊族剛籤下《三體》版權時,當時的遊族影業CEO孔二狗這麼回應人們的質疑:
「中國幾十年、上百年出來的這麼一部偉大的科幻小說,一定要中國人自己來拍,要毀也要毀到我們中國人手裡。」
9月2日他轉發了網飛改編《三體》的微博。
現在看來,能把經典IP玩砸的顯然已經不止中國的影視人,但無論改編成敗,誰也毀不了《三體》。
由內而外的話題度構成了《三體》的多個剖面,但共同託起的期待下,其實無需太擔憂它真正落地後的反響,眾多改編者中,總有成功的一個。
從大劉最初將一個偉大的念頭成文到今天,《三體》其實已經終於完成了一段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奇妙旅程,也終於可以以被觀看的形式,用更加純粹的內容與技術的突破,去完成影視層面應有的使命。
三體人豔羨地球藝術時說,「那花朵雖然嬌弱,但卻無比絢爛」,而當《三體》的IP正在步入更國際化、系統化與持續性的開發節奏中,中國影視人最不應該缺少的正是信心,在改編還原的大考驗以及經驗匱乏的薄弱基礎上,行動本身,就構成了對國劇突破的多重回答。
和美劇《三體》一樣,它既有可能被拍成權遊前五季那樣的經典,也可能被拍成第8季那樣的史詩級失敗作,它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未知的。無論成敗,「那朵花雖然嬌弱,但卻無比絢爛。」
這終究是來之不易的進步,是所有人都有權享受的國產科幻影視的花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