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蘇女士在山東青島的山東路金吉鳥健身中心花一萬多塊錢,辦了健身卡、買了私教課。可沒成想,年後這家店一直沒有開門。而當時,蘇女士不僅沒開卡,連健身卡都還沒拿到手。銷售顧問之前表示,退費要等到門店開業才行。最近,蘇女士發現,健身中心開門了,不過要想退費,卻有點難。
記者在位於山東路的大信購物中心見到了市民蘇女士。她告訴記者,11月5號,一名自稱金吉鳥健身教練的女子給她打電話,說金吉鳥山東路店這幾天試營業。聽說對方終於開門了,蘇女士趕緊提出了退款要求。
蘇女士:我就跟她說了一下我的情況,一直沒開卡。去年雙十一辦的卡,因為一直沒開門,耽誤了我使用,所以要退卡。健身教練就說她做不了主,她就找了一個男的經理來跟我說,態度強硬地跟我說,32%的手續費,要願意就讓我12月1號開業來辦。
這筆手續費來自哪兒?蘇女士查看了自己的會員章程,其中並沒有找到有關手續費比例的條款。
蘇女士:會員入會的繳納費用,是會費和健身使用兩部分,會費是500元一年不含遊泳項目和800元一年含遊泳項目,會員因自身原因退費,會費不予退還,然後健身使用費再扣除相應合理費用後退還。
蘇女士算了一下,辦卡加上私教課,總共是一萬多元錢,32%的手續費也就意味著最少要扣除三千二百多塊錢。蘇女士覺得,是對方的原因導致自己遲遲未開卡,如果有手續費,也不應該自己出。
蘇女士:是因為你們先造成違約的,你們突然間關門了,也沒有說什麼原因,讓我給違約金的話肯定是不合理的。
那麼這筆手續費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記者和蘇女士來到金吉鳥健身中心山東路店。前臺工作人員表示,領導都不在,需要蘇女士自行聯繫一位姓張的會籍經理。
金吉鳥健身中心工作人員張經理:這個應該是公司規定的,有退費的標準。正常情況下,現行的合同每年有個八百塊錢的入會費是不退的,然後剩餘的再按照使用費去退,違約金應該是有個30%的違約金,加2%的銀聯手續費,好像是這麼算的。
蘇女士:我卡共3390,加上你這30%的違約金,加上會費,加上2%的銀聯卡手續費,我還要倒交給你們錢?
這名會籍經理表示,扣除的並非是手續費,而是違約金。加上每年還有800塊錢的入會費不能退還,蘇女士算了算,自己可能還要倒賠。張經理表示,她現在在銀座店上班,電話裡溝通不方便,蘇女士可以在山東路店的前臺填一份退款申請表,她會替蘇女士向上級提報,但不確定最終會是什麼結果。蘇女士填寫完申請表,留下了合同複印件。那麼,蘇女士全額退款的訴求是否合理呢?律師告訴記者,在這一事件當中,消費者想去健身,但是健身房因為疫情原因無法開門,這屬於不可抗力原因。
律師:我認為這是屬於不可歸責雙方的原因。因為合同的解除,不是因為消費者自身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健身房的原因。因為不可歸責雙方的原因,導致合同解除,就不能適用合同中的違約條款,不需要看合同中違約條款是如何約定的,應自動解除合同而全額退款。
和蘇女士健身卡的退費一樣,這類預付卡、預購券產生的糾紛可不少。交錢容易退費難,大家在消費時一定要擦亮雙眼,理性消費。記者採訪過程中也了解到,為破解預付卡消費市場面臨的難題,多地都採取了多種措施。例如在杭州,就成立了由數十家企業、數據科技公司和金融保險機構聯合組成的杭州市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協會。相關責任部門是否學習借鑑一下,更好地解決目前預付卡市場的亂象呢?
【來源:江西都市現場】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